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
楼主: 007
go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复制链接]

30#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4 11:3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15 16:54 编辑

回复 #29 天恒爸爸 的帖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俺自己,道行不深,所学有限,但仍可发表自己的意见。此谓,吾之“如之何”也。你转载了别人的评述,而未说出自己的想法,此谓,不曰“如之何”。(原文“此谓,不够真诚。”意思断裂,不妥,已更正)

俺都没法批评你,好难过的。

点评

ccpaging  To 天恒爸爸:俺批评错了。应该批评你不曰“如之何”。俺认错,你别跑。  发表于 2011-3-15 16:55  回复  
007  天恒爸爸,别理他们。你就教教007这个国学小一生,教学相长,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发表于 2011-3-14 12:03  回复  
天恒爸爸  你都批评我不真诚了,还不算批评啊。你欺负我这个小学生,我只好掩面而逃了,呵呵。  发表于 2011-3-14 11:52  回复  
29#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14 10:4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007 的帖子

不好意思,在国学面前我也是小学生,还在学习中,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供参考:

1、http://jj3210.blogbus.com/logs/72334962.html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说、乐、君子”以及“天、地、人”或“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论语》的首章是站在这样的高度立论的

2、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2791/

3、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mp;idArticle=378685

4、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1/03/WH0601030003.htm

点评

天恒爸爸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篇第十五·十六),cc搞得我满脸通红。http://hywangxb.blog.163.com/blog/static/1393773220105905516156/   发表于 2011-3-14 11:21  回复  
ccpaging  不曰“如之何”,不够真诚。  发表于 2011-3-14 11:13  回复  
28#
007 发表于 2011-3-14 10: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语·学而篇·第1章:有朋自远方来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7 19:24 编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常见的句读和标点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007想求教的是:
  (1)此处“习”作何解?“学而时习之”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说学而时习之是一种快乐?
  (2)先说“学而时习之”,立马又说“有朋自远方来”,前后似乎不搭界,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怎么说到一块去了?孔子究竟想说什么?他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这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来的?
  恭请天恒爸爸或国学大师指教!
27#
daisy 发表于 2011-3-14 09:3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4 09:56 编辑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15:58
回复 #1 007 的帖子

我们这代人很可怜,要花很长时间,突破脑袋里的桎梏,反反复复自我怀疑,才能去搞清楚 ...


子9妈妈的这话,我脑子里想起一幅画面:每年秋风萧瑟,冬日临近时,上海的马路上都会出现一批人,他们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挥起剪刀工具,察察察,把好好的数枝树叶全部砍去。儿子不明白,我只好告诉他:为了来年大树长得更好.....
林林总总的学术跟这大树的枝叶多象,哈哈,每年长出很多,枝繁叶茂,很漂亮,生命力却有限,大树不会因为砍了些枝叶而死亡,但如果把树干砍了,那就完了。所以我想,头不能老抬着,要把目光放低。最下面的才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他是如如不动的。光秃秃树干只有一个,它就在那,哪里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成千上万的枝叶中找?不过这个树干实在太难看了,要让我们一下喜欢,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还有,在我看来中国哲学其实很简单:参天地之化育而已。

点评

子玖妈妈  喜欢你的文字  发表于 2011-3-14 13:02  回复  
26#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3 20: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换个角度想想呢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13 20:56 编辑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19:42
回复 #23 火车 的帖子

建议你另外开个帖子来论述孔子对中国人二千年的思想禁锢。这个话题有意思的。 ...

如 daisy 所言,朱熹注解四书没有错。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的学上面?

比如,不能曰、不敢曰“如之何”的同学越来越多。
25#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13 20:4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国学论道』[中西互鉴]哲学入门-概念清晰化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47/6588.shtml

点评

火车  评错了,是回24楼的  发表于 2011-3-13 22:03  回复  
天恒爸爸  何出此言?求论证。  发表于 2011-3-13 21:53  回复  
火车  明白了,你脑袋里有框框。不过不要代表别人好哇  发表于 2011-3-13 21:37  回复  
子玖妈妈  谢谢  发表于 2011-3-13 21:06  回复  
24#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19: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火车 的帖子

建议你另外开个帖子来论述孔子对中国人二千年的思想禁锢。这个话题有意思的。

点评

子玖妈妈  脑袋里有框框啊,认为哲学应该不是这样。  发表于 2011-3-13 20:33  回复  
火车  那你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精神才搞清楚呢?  发表于 2011-3-13 20:30  回复  
子玖妈妈  比如说中国有哲学吗?类似这种问题。其实这是常识啊。  发表于 2011-3-13 20:21  回复  
火车  我只想搞清楚你说的“反反复复自我怀疑”才能搞清楚的到底是什么  发表于 2011-3-13 20:18  回复  
23#
火车 发表于 2011-3-13 16:4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不如你给大家讲讲,有哪些道理你认为“我们这代人”需要“反反复复自我怀疑”才能搞清楚但是“在另一个地方人看来根本是常识”。

点评

火车  哦,这么说,是孔子么有搞清爽概念啦?  发表于 2011-3-13 17:58  回复  
子玖妈妈  我是算总的一些概念的混淆、模糊。中国哲学算其中一类。  发表于 2011-3-13 17:55  回复  
火车  是不是孔子那里已经有过自由或者人权的论述了?  发表于 2011-3-13 17:46  回复  
子玖妈妈  太多了。比如中国哲学是什么?民主、自由是什么?人权是什么?等等这些东西在别人大学里、甚至中学里都是常识。我们要花很大的精神才能了解。  发表于 2011-3-13 17:35  回复  
22#
火车 发表于 2011-3-13 16: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已经桎梏两千年了

点评

火车  没仔细算。从孔子开始,应该不止两千吧,咱就取个整数。  发表于 2011-3-13 16:46  回复  
子玖妈妈  如何计算出来的?  发表于 2011-3-13 16:31  回复  
21#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15: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007 的帖子

我们这代人很可怜,要花很长时间,突破脑袋里的桎梏,反反复复自我怀疑,才能去搞清楚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在另一个地方人看来根本是常识。
谁浪费了我们的生命?还要继续浪费下一代的吗?

点评

ccpaging  何出此言啊?  发表于 2011-3-13 17:31  回复  
20#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2 22:4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daisy 的帖子

这里贴一下傅佩荣评价南怀瑾的帖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3fe910100p8am.html
ZT  说我是台湾的南怀瑾,我是真正上过南怀瑾先生一年的课。大学的时候,他在学校有一门课,叫“中国哲学史”。他上课非常潇洒,从来没有什么讲义,也没有教科书,想到什么说什么。他也说,书本上的知识没什么用的,我教你们一些比较实用的。他还教我们怎么打坐。所以,听他的课,在专业知识上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但是在做人处世的态度上会有一些启发。南先生做学问,不是走学院派那套。他没有什么严格的方法的训练。他人非常聪明,很多经典他不用研究,一看就懂。所以他国学基础很深,这可是老一辈的学者哦。南先生没有在任何大学当过专任教授,他不是学院派的教授。一般台湾会把学院派的教授当作比较严谨意义的“教书人”。南先生在台湾知名度高,是因为他在台湾有传奇的色彩。大家都知道他给台湾地区党政军商业的高层讲过很多课,这些人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南先生的形象就比较神秘复杂啦。所以把我说成是台湾的南怀瑾,台湾很多人听了都不太了解。因为我是正式在台大教书教了30年,南先生主要不在大学教书的。我的著作很多都是很严谨的学术方面的研究,南先生都是上课笔记出版的书,有时候也没有经过严谨的考证,只是凭他的智慧,做一种解释。所以我是觉得,别人怎么说我都是尊重,我还是走我自己的路,认真地做我的教书工作,同时也做推广工作,两边都努力在做。

点评

007  傅教授是个做正常学术研究的人,教授竭力劝阻别人把他与于丹、南怀瑾之流扯在一起,意味深长哪!  发表于 2011-3-13 22:38  回复  
007  看了这段访谈实录,007不由得钦佩傅佩荣先生了。傅先生明里赞赏南怀瑾,却非常隐晦地暗示这个南先生不是在做正经学问。  发表于 2011-3-13 22:36  回复  
daisy  是的,有机会好好看看。谢谢!  发表于 2011-3-13 11:35  回复  
子玖妈妈  这些学者都是我敬佩的人,他们的书都值得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1-3-12 22:41  回复  
19#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2:2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 007 的帖子

走之前再贴个学习资料:选自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到这里,说句笑话,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了,所以中国文化,给自己人毁了。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不知道诸位是否跟我一样都见过的,清朝末年,老一套的学者,大体上许多都是这样的,他们读了这句“君子不重则不威”的书,就照宋儒他们的解释学样起来,那样子,用现代的话来讲,对于年轻人真是“代沟”。那时老头子们在那里谈笑——你不要以为老头子们谈笑会有第二个方式,还不是一样谈饮食男女,人事是非。再不然就谈调皮话,不管他学问多高,都是人嘛!人很普通,都是一样。可是那些老头子明明正在谈笑不相干的事,看到我们年轻人一进去,那个眼镜搁在鼻尖上,手拿一根烟筒的老头子,便蹩起嗓子道:“嘿!你们来做什么?好好念书去!”一副道学面孔。他们认为对年轻后代要“重”,可是他们不知道“重”是怎么解释,以为把脸上的肉挂下来就是“重”,为什么呢?“君子不重则不威”,硬要重,“学则不固”,不重呀!学问就不稳固了。
  接着“无友不如己者”,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们的。这句话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注解呢?“至少学问道德要比我们好的朋友”。那完了,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照宋儒的解释,那么下面的“过则勿惮改”又怎么说呢?又怎么上下文连接起来呢?中国文化就是这样被他们糟蹋了。
  事实上是怎么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拿现代话来讲,也可以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今天中午有一位在国外学哲学的青年,由他父母陪来找我,这青年说:“我觉得我自己不存在。”我说:“你怎么不存在?”他说:“我觉得没有我。”我说:“现在我讲话你听到了吧?既听到了怎么会不存在呢?根据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你能够思想,你就存在,你怎么没有?”他说:“没有,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说:“你非常行,比任何人都行。”事实上这个孩子是丧失了自信心,要恢复他的自信心就好。
  我们要知道,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一点自信都没有,这是心理的问题,也是大众的心理。比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须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
  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相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的,这个道理要注意。
  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的、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这都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 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
  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毋我”等等,都用这个“毋”字。而且根据上下文,根据整个《论语》精神,这句话是非常清楚的,上面教你尊重自己,下面教你尊重别人。过去一千多年来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这怎么通呢?所以我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都是店员们搞错了的,这要特别修正的。

18#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2: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22:17 编辑

回复 #11 ccpaging 的帖子

CC老师,您的这个问题,我实在回答不了。
因为我对《论语》的原文还没认真的读过。
我也不想您提了这个问题就去《论语》找,然后匆匆回答我认为........
认为不了就是认为不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抱歉了。

您说您最怕引申的引申,我也同感。
我们现在很多看到的对儒家的解释都是来自宋理学家朱熹程颐他们的版本,其实已经不是孔子原意,而是朱熹的孔子思想。
朱熹他们绝对值得尊敬,他的做人学问都是非常好的。对四书作他自己的注解本没啥错。可惜的是明朝朱元璋,也许是因为朱姓,呵呵,下令以四书考取功名,而且必须以朱熹的注解为版本!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一直延续到清朝,要考取功名当官等等只能看这个。中国被这种思想统治了这么多年,实在是早该被批掉了。
五四是一次契机,还有文化大革命批孔子,也是没错。那一套早该批掉了。只是对象有点错了,应该是朱式的孔孟思想。批是批下去了,可是没有把真正的树起来。现在有树起的迹象,要是还是树错误的孔孟思想,不知道会咋样?哎,最主用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太少了。除了一个孔孟思想中国文化还包涵有更多更多的内容。
喔唷,平时9点要带儿子睡觉了,今天晚了,88

点评

ccpaging  原来如此。我原来对朱熹有些误会。学习了。  发表于 2011-3-12 22:34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1

总评分: 金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2 21:3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2 20:21
回复 #13 ccpaging 的帖子

对于孔子有不同理解、看法很正常。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不同版本说法、心得都可以拿 ...

我好像一直没说自己的看法,自我批评下,不够真诚。对“因材施教”确实有自己的看法,也曾经仔细考证过,水平高低不论。

“因材施教”的说法来自于朱熹而非论语。论语中与之有联系的问答,有些人说是两个,有些人说很多。这里有篇文章,个人觉得,写得非常详尽:
http://www.jpkjz.com/edu/5486.html

但我自己看了这些,始终只是领会到因“性”施教,即因性格特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孔子眼里,这些学生有楠木与花梨木的差别,并无坏木头和好木头的区分。

秉如此认识,反观,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我觉得,孔子对于不懂的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罢了。他并未放弃。更没有像朱熹或者现在这样,去搞“择生”。

且不说“择校”、“择生”对与错,个人以为,不可用孔子作为挡箭牌。

点评

ccpaging  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于一个“叩”字,故此,孔子对“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觉得头疼,也说得过去。  发表于 2011-3-12 21:58  回复  
ccpaging  年龄大小,这是另一层区别。  发表于 2011-3-12 21:58  回复  
子玖妈妈  现在择校、择生貌似和孔子说的不知道怎么办的学生不是一回事吧。我觉得孔子说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了。  发表于 2011-3-12 21:52  回复  
子玖妈妈  向你学习如此深入的思考。  发表于 2011-3-12 21:45  回复  
子玖妈妈  我倒是没想这么多。  发表于 2011-3-12 21:39  回复  
16#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1:2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21:27 编辑

回复 #10 007 的帖子

007老师,千万别叫我老师,您才是啊,您是我们大家的数学老师!
我只不过是个天天围着儿子转的一个普通妈妈。

在中国文化上,我们都只是小学生。
不知道现在社会上熟读古书,儒释道各家都有研究,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还有几位?
南怀瑾先生是其中之一。他才是我们的老师。

孔子在《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我们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样一句话加上不同的语调语音,意思可能截然相反。而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文字随着年代的变化,其中的意思变化可能面目全非。

我说孔子的这套理论高明,就高在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人都能拿他个话来个解释,还煞有道理,到理讲不通的时候,就怪孔子,不是我说的,这可是孔子说的。哈哈,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就一套自己的“学说”。不得了,不得了.......
难怪释迦摩尼讲了49年的法,最后在《金刚经》中说,我一个字都没说,不可说,不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早就知道,语言文字不可靠!人也不可靠!



点评

油条  哦,有不一样的,装料的盒 改称304 不锈钢了,哦,油改 转机印了。进步了!果然  发表于 2011-3-23 13:18  回复  
油条  这不,管你什么卖当捞,什么啃德机,到了咱的地界,还得卖油条不?  发表于 2011-3-23 13:16  回复  
油条  反正是油条,买的人喜欢就是王道。管你什么油,什么料。只要填饱肚皮就是好料。  发表于 2011-3-23 13:10  回复  
daisy  原来007深藏不露!旧知难知,新知难寻。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找到真理,旧知新知还不都在你心中!  发表于 2011-3-14 14:26  回复  
007  现在是乱套了,都不务正业,明明是文科生,居然冒充数学老师。国学旧知也没一点,却奢谈新知。小的们,鸣鼓击之!  发表于 2011-3-14 14:00  回复  
火车  还是数学公式可靠些  发表于 2011-3-12 23:04  回复  
ccpaging  却原来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嘿嘿。  发表于 2011-3-12 22:01  回复  
15#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2 20: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ccpaging 的帖子

另外,我不认为孔子认为有些学生教不来是矛盾,而是一种诚实 。

点评

ccpaging  我这里说的一致性实际上是数学上的一致性。用在这里指论语中孔子的问答均是基于他自己的思想,这个思想是统一的,语言形诸文字也是统一的。  发表于 2011-3-13 00:36  回复  
14#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2 20:2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2 20:24 编辑

回复 #13 ccpaging 的帖子

对于孔子有不同理解、看法很正常。大家把自己看到的不同版本说法、心得都可以拿出来交流一下。也许会触发一些思考和学习。
13#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2 19: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说法。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把《论语》中的 末,理解成 没、无。但是,论语中,表否定的词多得很,就是没有 末。末,在这里应解释为,树梢、末尾、最终。孔子说:不要说“怎么办怎么办”,(要说)我最终怎么办了(它)才行。   

“鸣鼓而攻之”的典故,俺觉得用来作为“因材施教”有点欠妥。冉有算不算“才”,俺觉得是可以怀疑的。冉有曾率领左师抵抗齐军并获得胜利,又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冉有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孔子要同学们鸣鼓攻之,我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并不能说冉有没有成才。

再说说俺自己的看法,子9同学的说法,其实还是心有成见,即因材施教的材是好木头和烂木头,当发现自己推出的想法与“有教无类”冲突时,便直言孔子的思想有矛盾。个人以为,这样的推论过程还是值得继续推敲的。

子9妈妈说提问要真诚,俺觉得很重要。尤其是参与谈话的人都是聪明人的时候。因为只要不真诚,立场就不能坚定,非心所想所愿嘛,难免会有所掩饰。不幸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一有掩饰就难免被看出来。

论语中的孔子,俺觉得是真诚的,而且孔老先生的思想是一致的。基于这两个判断,俺觉得,当我们在理解论语时出线了某种不一致,首先应该反思,我的理解是否出了偏差。

所以,不妨试试,站在“有教无类”的立场上,重新去理解“因材施教”。

点评

ccpaging  被看出来了,那不是我写的。链接在此: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47449_91981.html  发表于 2011-3-12 21:52  回复  
子玖妈妈  这个有人解释是谁?  发表于 2011-3-12 21:34  回复  
12#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2 15: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2 15:13 编辑

回复 #11 ccpaging 的帖子

因为你帖子的真诚度有85分以上,所以这个问题我来尝试回答。
1、孔子并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教,他认为有种学生是教不来的,就是那种不愿意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人。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  卫灵公》)大意是:“不说怎么办、怎么办来提醒自己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2、孔子也承认自己教育有失败的时候,比如对冉有,他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  先进》)大意为:冉有不再是我的学生,各位同学可以敲着大鼓去批判他”。
  所以从论语看,孔子虽强调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但也认识到客观上有些学生是无法成才的。
至于你说的因材施教的材是什么,我只能说孔子主观上仍然会教烂木头,但客观上他也知道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11#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2 14:2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daisy 的帖子

俺最怕的是引申的引申,就像“因材施教”,本是朱熹老人家的对论语的拓展和引申,后人在朱熹的这句话上拓展和引申,如此下去,扎实的学问研究难免演绎成流言蜚语的不严肃。

南怀瑾先生追本溯源,又有真知灼见。不愧大家。

但俺还是那个简单的问题:
所谓“因材施教”,从论语中看来,您认为,这个“材”是指好木头、烂木头的意思呢,还是指楠木与花梨木的区别?

点评

油条  做油条讲究,料少油多,料多了成麻花了,油少了,卖相一塌糊涂。缺一不可。  发表于 2011-3-23 13:08  回复  
油条  油条炸几次出去卖,就得凭良心了。因为只有吃的时候才知道这味道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发表于 2011-3-23 13:05  回复  
ccpaging  紧急更正:但是,如果再有一人在 007的同学的推测的基础上再推测,俺觉得,只能算是他研究007的同学的学问,而不是研究论语的学问。  发表于 2011-3-12 15:19  回复  
007  同意。但是,提醒一下,前面提了是007的大学同学做的问。  发表于 2011-3-12 15:11  回复  
ccpaging  但是,如果再有一人在你的推测基础上再推测,俺觉得,只能算是他研究007的学问,而不是研究论语的学问。  发表于 2011-3-12 14:56  回复  
007  如南怀瑾的诠释算一说的,007同学的推测也可以成一说。呵呵,学问原来这么容易做。  发表于 2011-3-12 14:44  回复  
10#
007 发表于 2011-3-12 14: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宰予昼寝:一种雷人的解释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3-12 15:09 编辑

回复 #9 daisy 的帖子

  上课了,上课了,终于可以上课了,谢谢daisy老师!
  老师,关于“宰予昼寝”,我在大学时听到一种更加雷人的解释,说出来供老师一晒。
  当年,我们研读到这一段时,觉得非常费解:宰予不过是白天睡懒觉,孔老师何必发那么大的火?还毫不留情地骂人家是“朽木”,是“粪土之墙”,对其不抱什么指望了。
  有同学提醒说:不会是白天睡懒觉那么简单,关键是,宰予为什么白天睡懒觉?他到底干了什么让老师这么生气?
  于是,大家开始发挥想象力,揣测孔老师批评宰予的真实原因。猜下来,大家一致同意:宰予大白天不是一人在睡懒觉,而是和太太一起睡觉……孔老师知道真情之后才勃然大怒……

点评

hmchm  厉害!CC与007从数学转战国学  发表于 2011-3-24 13:00  回复  
crystal2010  太雷人咧!  发表于 2011-3-15 10:42  回复  
007  嗯,这才是国学“新知”!  发表于 2011-3-13 22:21  回复  
火车  不对,“宰予昼寝”是“就算杀了我也要午睡”的意思。  发表于 2011-3-12 18:42  回复  
9#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13:3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13:50 编辑

回复 # 007 的帖子

后人个个都认为自己高明,对孔子的东西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都认为自己的解释是最合理的。有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说法搭上孔子说的,或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歪曲了古人的本意来灌输给大众...
其实对于古人说的东西,最好看他们的原作,以经解经。只可惜我们都太懒,不愿花时间去看原始的东西。

就拿那个“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跟我原先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四科高弟之一。孔子说的言语、文学、德性、政治这四种才学分类,宰予等于是孔门那个“学府”里的后起“语文系”的系主任呢!言语嘛,宰予的长处就是“利口”。“宰予昼寝”据古人的解释是白天里睡觉——大概睡午觉,或睡懒觉。被孔子看到了,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这个烂木头无法雕凿。“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个烂墙去粉刷也粉刷不好。“于予与何诛!”该死!该死!因此中国过去守老规矩的读书人,不敢睡午觉,都是受这一段话的影响。我们知道,历史上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是有名的理学家,他就不敢睡午觉,尽管忙成那个样子,还是不敢睡午觉,怕孔子会发牢骚“——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所以曾国藩改成睡晚觉。早上起得早,公事又多又忙实在受不了,没有办法,只有在吃晚饭以前,睡一下,然后夜里精神又好。这个昼寝的教训,在古人是这么严重的事。

  后来到了民国初年,洋学堂是学的西方文化,新的规矩一定要睡午觉,尤其那个时候,德日式的训练风气来了,早起有朝气,补充的休息时间便靠午睡,否则不合乎卫生。那么“宰予昼寝”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人便提出如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意见,说这个不是“昼”寝,是“画”寝的错误。因为宰予没有事,常常在寝室里头“画”壁画。除非幼稚园的学生,可能偷偷地在墙上乱画,宰予又不是小孩子,为什么要在墙上乱涂。读书不多真难,后来才知道受了康有为他们的骗。这个“画寝”的问题,最先提出的是梁武帝,后来宋代也有个人照此讲过,说宰予并不是白天睡觉被骂,而是他在寝室的墙上乱画,所以孔子骂他。康有为他们的说法,并非创见。

  然而,据我们的了解,古人对孔子这两句话,似乎都曲解了。据我的研究,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这根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去在他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粪土之墙”,经蚂蚁、土狗等爬松了的泥巴墙,它的本身便是不牢固的,会倒的,这种里面不牢的墙,外表粉刷得漂亮也是没有用的。等于房子烂了,你把他整理起来,像用现代的三夹板、甘蔗板、壁纸一敷,走进去看看很漂亮,但架子松散,这是不对的、靠不住的。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懂得他是说宰予的身体不好。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你们对他不要有太过的要求。这个道理,我是从学生中体会出来的。因为我有几个学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见解,老实说我都佩服他。但要命的是,交给他一件事情,一个月都没有消息。骂他吗?不忍心。实际上他三天两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须与床为伍,没有精神,只好躺下来睡觉。我才发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不是说他坏,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但是人很奇怪,身体弱的人头脑都好,试看《孟子·尽心章》里:“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一个有病的人,因为经常在病苦中,身体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会多思想、会搞学问。体力好的人,运动得锦标的,要他写两篇,他很吃力。这两件事,不可得兼;体能好,智慧又高,文武具全的人太少了。学问、德业好的人多半体弱多病,这是事实。所以孔子说:“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诛求了。“诛”者求也,在此不可当杀人的“杀”字用。“诛”也是要求的“求”,这里“于予”的“予”就是宰予。换句话说,你们对于宰予,何必要求太过呢?就让他睡个觉吧!

  接下来: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观察观察他的行为。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启发。

  古人根据这些话解释说,孔子对宰予恨极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从生活和教学的经验中体会,便可知孔子这样的话,是说他从前看到一个人,有思想、有才具,便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有成就——“听其言而信其行”。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一个人即使有才具、有学问,但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充沛精力,也免谈事业。一个人做事业,必须要强健的体力,饱满的精神。所以孔子说,我看了宰予,对人生看法有了改变,天下事实在并不简单。有人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具,他却一辈子做不好事业,因为他的精力不足、精神不够。所以曾国藩的相法便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有道理!所以我认为这一节是这个意思,对与不对,还待大家再研究。不过我个人至少到今天为止,认为是这样的。只是古人把孔子描写得太古板、太迂腐了,其实孔子非常通人情。

点评

sour  那么孔子到底是让他睡觉还是不让他睡觉呢?恕我愚钝还没有领悟  发表于 2011-6-10 16:46  回复  
daisy  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发表于 2011-3-14 14:13  回复  
丰禾妈  回楼下:我可能没说清楚,一个正常的人不大可能自称圣人的,圣人都是后来追认的。  发表于 2011-3-14 13:31  回复  
daisy  在我心中,孔子确实是个圣人。他说的直达人性,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我喜欢看南怀瑾的书,就是因为他不是搞学术,搞学术难免有流弊  发表于 2011-3-14 12:22  回复  
daisy  错了!孔子学说被“圣人”利用,就变成“圣”旨。这叫啥?包装?他从来没把自己当圣人,他当时要造个反不要太容易!圣人都是后人给他冠的  发表于 2011-3-14 12:17  回复  
丰禾妈  孔子是个人的时候通人情,是个圣人的时候就不通人情了。 通的是圣情,这个“圣”是“圣旨”的“圣”。  发表于 2011-3-14 11:49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1

总评分: 贡献 + 1   查看全部评分

8#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2 10:4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天恒爸爸 的帖子

看了,俺还是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俺的问题比较简单:
这个“材”是指好木头、烂木头的意思呢,还是指楠木与花梨木的区别?

点评

007  我承认,我一向不真诚,我从来没有说过实话,我的真诚度为0分。  发表于 2011-3-13 22:20  回复  
火车  我有罪呀。我不该在2楼偷笑。  发表于 2011-3-12 18:47  回复  
子玖妈妈  写帖子不论观点如何,讲一个真诚。在这点上丰禾妈100分,cc85分,火车不及格。007因为是和孔子的合著者,我不予点评。  发表于 2011-3-12 14:01  回复  
火车  什么呀,这怎么叫语焉不详,这叫辩证法和国学的完美结合  发表于 2011-3-12 13:10  回复  
ccpaging  看到语焉不详的肆意延伸,就觉得,嗯,可能有猫腻。  发表于 2011-3-12 12:02  回复  
火车  哈哈,欧几里得遇上孔子  发表于 2011-3-12 11:56  回复  
7#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12 06:3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ccpaging 的帖子

是朱熹说的:“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朱熹.论语集注》),还可见如下之分析: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0004
6#
火车 发表于 2011-3-11 23:1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007 的帖子

那我不笑了
5#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1 21:0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能帮俺解解惑:“因材施教”是孔子说的吗?

回复 # 007 的帖子

育儿网站好像最热的话题就是择校,在有关于此的讨论中,常常听见“因材施教”。
查了查书,似乎“因材施教”是朱熹的引申。请教下,从孔子的著作中,哪里可以推出这四个字?孔子之本义是怎么个“因材施教”。
例如,这个“材”是指好木头、烂木头的意思呢,还是指楠木与花梨木的区别?
4#
火车 发表于 2011-3-11 20:5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看人007多实诚呀,加了自己的东西,就大大方方的亮出来,绝不会藏藏掖掖,把自己的东西硬说成是孔子的。

点评

007  既然你说狂是一美德,就别拿这事讥讽007。和孔子合著论语的人多了去,远如朱熹与孔子合著的《论语集注》,近有南怀瑾与孔子合写的《论语别裁》  发表于 2011-3-14 11:59  回复  
子玖妈妈  孔子都和他合著了,他应该知道孔子说什么啊。我们问他就好了。  发表于 2011-3-11 23:07  回复  
3#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1 20:2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007 的帖子

007已经在孔子论朋友中谈过自己对狂狷的认识了,据说那是和孔子合著的。你这里继续合著,让我们学习学习,这种文风倒是新鲜的很。

点评

007  谢谢你来送花!荣幸之至!  发表于 2011-5-6 11:38  回复  
2#
火车 发表于 2011-3-11 19:1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点评

ccpaging  中午吃面,放了少许辣椒,把俺辣的够呛。俺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加了、、、唉,怀念那颗旧辣椒,没有被化肥浇过,没有被掺过新的佐料。  发表于 2011-3-11 20:19  回复  
007  严肃一点,不许笑。我们一起等着老师来上课。  发表于 2011-3-11 19:17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9-28 15:19 , Processed in 0.0464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