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
楼主: 007
go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复制链接]

51#
007 发表于 2011-5-3 13:5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孔门研讨《书经》的一段对话:猜测之二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4 09:24 编辑

  孔子和子贡、子夏谈论《诗经》时,宰我几个正在研读《书经》。这部史书后称《尚书》,也是经由孔老师整理才保存下来了。其中包含《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宰我读到了《虞书》的“皋陶谟”篇,讲的是皋陶向大禹献治国安邦之策。大禹受皋陶策论的启发,时有宏论,譬如:

  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尚书•虞书•皋陶谟》)

  宰我听到老师在跟师兄弟在谈论“巧言”,也兴致勃勃加入到讨论中来。他用刚刚学来的东东献宝:“大家看,《皋陶谟》也有‘巧言令色’这个词耶!先生,孔壬何许人也?”
  孔子反问众弟子:“谁能帮助宰我,解释一下?”
  子游说:“师兄,我个人觉得孔壬并非特指某个跟我们老师同姓的人,而是泛指大奸佞。孔者,大也;壬者,巧辩也,借指佞人矣。”
  孔子赞道:“孔壬指大奸佞,确实有这种说法。子游很有学问呀,知道的比师兄还多。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壬指的是共工。你们知道共工的事么?”
  宰我赶紧找出以前看过的简书:“先生,《典》说:‘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第一句讲的就是共工的事。可是,共工跟巧言令色有什么关系?”
  孔子:“问得好——为什么会说共工巧言令色呢?传说中,共工氏的人能说会道,说出的话好听得很。他们说起话来天花乱坠,做起事来却邪僻很,表面上对大王毕恭毕敬,实际上无法无天。”
  子游接着说:“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髦身朱发,铁臂虬筋,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善搞阴谋诡计。他碍于伏羲的大威大德,尚可隐忍。伏羲离去后,华夏之民尊奉女娲,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中原,使华夏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忍无可忍,引领华夏之民铲除了共工……”
  孔子说:“你们看,像共工这样巧言令色,就少有仁爱可言了。”

  这样的猜想,是不是也有一点道理呢?

点评

007  @daisy:重要的不是共工的传说,而是“巧言令色”一词出自于孔子编订过的《书经》。鉴于孔子一向述而不作,“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出处可能就在此  发表于 2011-5-4 08:40  回复  
daisy  007的这个猜想中有料,关于共工好像有蛮多传说,等我办完事回来学习一下,呵呵。007继续往下解读。  发表于 2011-5-4 08:33  回复  
52#
007 发表于 2011-5-4 14:1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有所指吧?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4 14:46 编辑

回复 #168 daisy 的帖子

  我一直在想:孔子说“像共工这样巧言令色,就少有仁爱可言了”,不会仅仅是述《书》,他的这番话在现实中也是有所指吧?如果有所针对,他针对的是谁呢?会不会就是在说宰我呢?

点评

daisy  是矛盾,争吵,斗争.......  发表于 2011-5-9 10:27  回复  
daisy  @油条@007 我说呢,其实只要能认可各说各都有理就可以了,最怕的就是那种想用一种思想一种价值来一统天下的想法。那样的结果就是同而不和,必然  发表于 2011-5-9 10:26  回复  
油条  @007 嘿嘿,有标准么?有公论么?到此为止?我看此问题似乎贯穿始终:)。至于流派风格,似乎也都是各说各的。嘿嘿。  发表于 2011-5-9 09:40  回复  
007  @油条:你的“五十步百步”论,说明你并不了解经学研究的流派和风格,不了解“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巨大差别。这个话题到此为此吧。  发表于 2011-5-7 14:51  回复  
油条  @007 嗯,于是有了风争,究竟是50步还是100步.其实后来有些得道的人不参合了.不管是1还是50还是100,都是为了伸张自己的意思.嘿嘿  发表于 2011-5-7 12:46  回复  
007  @油条:大概没人能恢复历史的原状、揭示论语诸片言只语的原意,但是试图揭示和忠于原意,跟不把孔子放在眼里只借其口说自己的话,是很大区别的  发表于 2011-5-6 18:36  回复  
油条  @daisy 嘿嘿,君子坦荡荡。知形合一,虽周遭变化多端,我自巍然不动。嘿嘿,似乎没人能做到。:)  发表于 2011-5-6 13:28  回复  
daisy  @油条 007深藏不露的,内在和表象未必一样。玩索而有得,没啥不好啊。  发表于 2011-5-6 13:11  回复  
油条  @daisy 嗯,若确实如此,那007就要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本来面目呢?:),他要百思不解,认识究竟是否存在那些静止的“永恒“?嘿嘿。  发表于 2011-5-6 12:04  回复  
daisy  @油条 确实是这样! :)  发表于 2011-5-6 11:46  回复  
油条  @daisy 所以读语录,很好玩,信息量比那啥12345 多多了。至于语录里写肯定是过时的东西,若是从教育看,读就是起了个镜子的作用,自己现在的样子。  发表于 2011-5-6 11:38  回复  
油条  @daisy 嘿嘿,被看出来了,这个用心,确实有很多意味,有故意为了特定目标的用心,有无意没有特定目标的用心,有用真心,有用假心。。。  发表于 2011-5-6 11:35  回复  
油条  @daisy 嗯,似乎不能用好坏来看待,只是,对于一个现在的状态看过去的东西都是材料而已。整理出来的,似乎也有多半是自己要的东西。  发表于 2011-5-6 11:18  回复  
007  @daisy:我这里写了一篇《宰我劣迹》,但最好我们各写各的,一同发出来。这样岂不更好玩?  发表于 2011-5-6 10:58  回复  
daisy  @油条 坏呢?似乎历史没有答案..  发表于 2011-5-6 10:50  回复  
daisy  @油条 对的。用心的人出于好意,那是无可厚非的。孔子也是这样的过来人。没有他对以前文化的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流传不下来。谁知道是好是  发表于 2011-5-6 10:48  回复  
油条  @daisy 似乎厉害人物从来不会去做整理工作,而那些很用心的人都会“特意“去做些整理的工作。  发表于 2011-5-6 10:33  回复  
daisy  @007 007有空写写这位看着挺可爱的宰我吗?要是没写,我今早有空,试着写写看,呵呵  发表于 2011-5-6 09:31  回复  
daisy  @油条 都是追随者喜欢这样语录,至于厉害人物喜不喜欢被语录就不知道了,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呵呵。  发表于 2011-5-6 09:28  回复  
daisy  @油条 看到两位提到《毛主席语录》,好奇搜来看看到底讲了啥。还真有点像啊,嘿。还发现,他们的语录都是厉害人物的学生或追随者或谁们整理记录  发表于 2011-5-6 09:26  回复  
53#
007 发表于 2011-5-6 11:2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宰我劣迹:“巧言令色鲜矣仁”之语境猜想三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8 13:02 编辑

  孔子在和宰我一起分析《书经》“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时,发“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感慨,是有所指的。他很可能就是在敲打能言善辩的宰我。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言辞极有修养的大师,但在弟子面前非常自重。碍于老师的身份和面子,一般都不愿意多跟学生争论。因此,遇到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言善辩的学生,他就十分地头痛。宰我就是这样一个令孔老师都头痛的学生。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如daisy所言,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以能言善辩著称。孔子逝世前回想自己的弟子时,曾经称许宰我为“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还在子贡前面。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篇》)

  宰我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因为能说会道,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齐楚等国,替孔子交涉办事。他和子路时常为孔夫子分忧解难,因而与夫子有深厚的感情。中国的师生关系非常奇怪,关系一般时双方都客客气气,关系非同寻常时,学生对老师就少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亲近,反而时常挨老师骂。
  《论语》记述,“闵子侍侧,訚訚如也”,说话呈恭敬正直状。“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谈吐呈温和快乐状。孔子非常高兴。唯独子路另外一种腔调,站在老师身边 “行行如也”,说话牛气轰轰,一副蛮横刚强的样子。孔子笑骂道:“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意思是说:像子路这个样子,恐怕会不得好死吧。当然,孔子实际是喜欢这个鲁莽可爱的弟子的,所以敢这么笑骂子路。

  如果说孔子骂得最多的是子路,骂得最狠就数宰我了。这小子劣迹斑斑,罄竹难书。

  劣迹一:设圈套为难老师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推崇仁爱,时常教导学生从善如流,当仁不让。他曾经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
  别的学生都是毕恭毕敬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唯独宰我多事,设计了一个道德两难问题,想和老师深入地讨论何以为仁。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篇》)


  其实,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宰我提出的问题,而仅以君子“可逝不可陷”,“可欺不可罔”,教训这位心术不正的学生,觉得他不应该设计这样的难题来陷害、愚弄仁人君子。

  劣迹二:驳“三年之丧”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篇》)。他所强调的礼,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丧礼。《论语》中对此多有涉及。丧礼之一就是:父母去世之后,身为人子要为之守孝三年,不得为礼,不得为乐。孔子反复强调这一点,还取得了效果——他去世之后,不少学生就在他的坟边结庐而居,为之守孝。
  可是,另类的宰我对“三年之丧”的旧礼持怀疑态度,向孔老师提出了异议。这段精彩的对话记录在《阳货篇》里: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还真说不过宰我,他只好等他退出之后给他戴了一顶“不仁”的帽子。

  劣迹三:伪造历史忽悠哀公

  鲁哀公祭祀土神,准备替土神立一个木制的牌位作社主,便询问宰我:“作社主用什么木?”
  宰我随口就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宰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并无真凭实据。他不过是信口开河,忽悠哀公。他解释说“周人以栗”意在“使民战栗”,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孔子听说这件事又气又好笑,教训宰我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

  劣迹四:昼寝狡辩

  众所周知,宰我有白天睡懒觉的习惯,经常因此耽误事,而且屡教不改。终于有一天孔子知道了宰予昼寝的原委,忍不住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我赶紧满脸堆笑,低声下气地说:“先生,您批评得对。我白天睡懒觉,确实耽误事。可是,您是知道的,小子我的身体根本没法跟子路比。您说得对,我的体质中看不用,就像朽木一样不可雕,像粪土之墙一样不可圬,难以胜任过强的脑力劳动。南怀谨先生也说过,宰予并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只是身体的底子太弱了,需要额外的体谅和照顾。小子我白天多休息一会儿,才有充沛的精力聆听您的教诲呀!”
  孔子怒道:“放屁!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白天躲在家里睡觉干了什么,你居然好意思在这里花言巧语狡辩。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予这才意识到自己那点事儿被老师获知了,他羞愧难当,退了下去。
  孔子对众弟子说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篇》)

  不要说007杜撰哟。当时,007就在现场,目睹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哈哈哈哈哈哈

点评

007  @daisy:原来如此呀!嘎嘎嘎嘎嘎嘎  发表于 2011-5-6 15:16  回复  
daisy  @007 南老师更是在替夫子说话,嘻嘻嘻嘻嘻嘻  发表于 2011-5-6 13:13  回复  
007  @daisy:文化穿越,很好玩的。南先生替宰予说话,难道我就不可以替夫子说话么?呵呵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1-5-6 13:04  回复  
daisy  007的这几个“哈哈哈哈哈哈”怎么看得我心惶惶呀?想回些啥,回个啥涅?“嘿嘿嘿嘿嘿嘿”  发表于 2011-5-6 13:01  回复  
54#
007 发表于 2011-5-7 17:0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论语·先进篇·第4章:于吾言无所不说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8 13:36 编辑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周游列国时,身边有一邦弟子跟着。子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是孔子的保镖。宰我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是孔门与各国交涉时的使者。子贡善于经商打理,是孔门的后勤部长。陈蔡受困时,正是他用自己的货品换来一石大米,才使孔门不至于饿死。至于颜回,只是为老师烧烧饭而已。可是,偏偏这个没有什么大用的颜回,让孔门诸子刮目相看。《孔子家语》记载了一个故事: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 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颜回尊师重道,从内心尊敬孔子,所以孔子对他厚爱有加,赞赏有加。

  或许某天,宰我有点不是滋味,对孔子说:“子路师兄和小子我做得多,错得多,得到先生您的批评指点自然就多。可是,小子我不明白,颜回师兄没有做什么事,为什么偏偏是他时常得到先生您的赞扬?”
  孔子回答道:“颜回到我门下,不是来帮我做事打工的,而是来学习的,他对我的话从不表示不悦。”
  宰我把夫子的话讲给子路听。子路道:“呵呵,先生又在表扬颜回了。”
  宰我说:“师兄没有听出弦外之音么?先生话里有话呀!他老人家表面上是在表扬颜回是个好学生,听老师的话,从不对老师说的话表示不快。先生的话外之音实际上是在提醒咱们两个刺头,别以为给老师做了一点实事,跟老师感情深厚,关系亲近,就可以在言语上顶撞老师。”
  子路:“嗯,你倒是提醒得对,咱俩确实经常惹夫子生气。”
  做老师做到孔子的境界也难以免俗。但凡是老师,都爱听话的学生,烦不听话的顽徒。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鲜花 收起 理由
子玖妈妈 + 10 + 30 向认真的童鞋致敬

总评分: 贡献 + 10  鲜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55#
007 发表于 2011-6-7 11:0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突然发现天恒爸爸很久没有来国学群组了。是不是最近要搞其他大项目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16 01:58 , Processed in 0.14123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