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
楼主: 007
go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复制链接]

楼主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13:3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13:50 编辑

回复 # 007 的帖子

后人个个都认为自己高明,对孔子的东西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都认为自己的解释是最合理的。有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说法搭上孔子说的,或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歪曲了古人的本意来灌输给大众...
其实对于古人说的东西,最好看他们的原作,以经解经。只可惜我们都太懒,不愿花时间去看原始的东西。

就拿那个“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跟我原先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四科高弟之一。孔子说的言语、文学、德性、政治这四种才学分类,宰予等于是孔门那个“学府”里的后起“语文系”的系主任呢!言语嘛,宰予的长处就是“利口”。“宰予昼寝”据古人的解释是白天里睡觉——大概睡午觉,或睡懒觉。被孔子看到了,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这个烂木头无法雕凿。“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个烂墙去粉刷也粉刷不好。“于予与何诛!”该死!该死!因此中国过去守老规矩的读书人,不敢睡午觉,都是受这一段话的影响。我们知道,历史上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是有名的理学家,他就不敢睡午觉,尽管忙成那个样子,还是不敢睡午觉,怕孔子会发牢骚“——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所以曾国藩改成睡晚觉。早上起得早,公事又多又忙实在受不了,没有办法,只有在吃晚饭以前,睡一下,然后夜里精神又好。这个昼寝的教训,在古人是这么严重的事。

  后来到了民国初年,洋学堂是学的西方文化,新的规矩一定要睡午觉,尤其那个时候,德日式的训练风气来了,早起有朝气,补充的休息时间便靠午睡,否则不合乎卫生。那么“宰予昼寝”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人便提出如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意见,说这个不是“昼”寝,是“画”寝的错误。因为宰予没有事,常常在寝室里头“画”壁画。除非幼稚园的学生,可能偷偷地在墙上乱画,宰予又不是小孩子,为什么要在墙上乱涂。读书不多真难,后来才知道受了康有为他们的骗。这个“画寝”的问题,最先提出的是梁武帝,后来宋代也有个人照此讲过,说宰予并不是白天睡觉被骂,而是他在寝室的墙上乱画,所以孔子骂他。康有为他们的说法,并非创见。

  然而,据我们的了解,古人对孔子这两句话,似乎都曲解了。据我的研究,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这根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去在他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粪土之墙”,经蚂蚁、土狗等爬松了的泥巴墙,它的本身便是不牢固的,会倒的,这种里面不牢的墙,外表粉刷得漂亮也是没有用的。等于房子烂了,你把他整理起来,像用现代的三夹板、甘蔗板、壁纸一敷,走进去看看很漂亮,但架子松散,这是不对的、靠不住的。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懂得他是说宰予的身体不好。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你们对他不要有太过的要求。这个道理,我是从学生中体会出来的。因为我有几个学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见解,老实说我都佩服他。但要命的是,交给他一件事情,一个月都没有消息。骂他吗?不忍心。实际上他三天两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须与床为伍,没有精神,只好躺下来睡觉。我才发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不是说他坏,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但是人很奇怪,身体弱的人头脑都好,试看《孟子·尽心章》里:“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一个有病的人,因为经常在病苦中,身体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会多思想、会搞学问。体力好的人,运动得锦标的,要他写两篇,他很吃力。这两件事,不可得兼;体能好,智慧又高,文武具全的人太少了。学问、德业好的人多半体弱多病,这是事实。所以孔子说:“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诛求了。“诛”者求也,在此不可当杀人的“杀”字用。“诛”也是要求的“求”,这里“于予”的“予”就是宰予。换句话说,你们对于宰予,何必要求太过呢?就让他睡个觉吧!

  接下来: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观察观察他的行为。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启发。

  古人根据这些话解释说,孔子对宰予恨极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从生活和教学的经验中体会,便可知孔子这样的话,是说他从前看到一个人,有思想、有才具,便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有成就——“听其言而信其行”。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一个人即使有才具、有学问,但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充沛精力,也免谈事业。一个人做事业,必须要强健的体力,饱满的精神。所以孔子说,我看了宰予,对人生看法有了改变,天下事实在并不简单。有人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具,他却一辈子做不好事业,因为他的精力不足、精神不够。所以曾国藩的相法便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有道理!所以我认为这一节是这个意思,对与不对,还待大家再研究。不过我个人至少到今天为止,认为是这样的。只是古人把孔子描写得太古板、太迂腐了,其实孔子非常通人情。

点评

sour  那么孔子到底是让他睡觉还是不让他睡觉呢?恕我愚钝还没有领悟  发表于 2011-6-10 16:46  回复  
daisy  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发表于 2011-3-14 14:13  回复  
丰禾妈  回楼下:我可能没说清楚,一个正常的人不大可能自称圣人的,圣人都是后来追认的。  发表于 2011-3-14 13:31  回复  
daisy  在我心中,孔子确实是个圣人。他说的直达人性,都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我喜欢看南怀瑾的书,就是因为他不是搞学术,搞学术难免有流弊  发表于 2011-3-14 12:22  回复  
daisy  错了!孔子学说被“圣人”利用,就变成“圣”旨。这叫啥?包装?他从来没把自己当圣人,他当时要造个反不要太容易!圣人都是后人给他冠的  发表于 2011-3-14 12:17  回复  
丰禾妈  孔子是个人的时候通人情,是个圣人的时候就不通人情了。 通的是圣情,这个“圣”是“圣旨”的“圣”。  发表于 2011-3-14 11:49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1

总评分: 贡献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1: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21:27 编辑

回复 #10 007 的帖子

007老师,千万别叫我老师,您才是啊,您是我们大家的数学老师!
我只不过是个天天围着儿子转的一个普通妈妈。

在中国文化上,我们都只是小学生。
不知道现在社会上熟读古书,儒释道各家都有研究,对中国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还有几位?
南怀瑾先生是其中之一。他才是我们的老师。

孔子在《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我们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样一句话加上不同的语调语音,意思可能截然相反。而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文字随着年代的变化,其中的意思变化可能面目全非。

我说孔子的这套理论高明,就高在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人都能拿他个话来个解释,还煞有道理,到理讲不通的时候,就怪孔子,不是我说的,这可是孔子说的。哈哈,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就一套自己的“学说”。不得了,不得了.......
难怪释迦摩尼讲了49年的法,最后在《金刚经》中说,我一个字都没说,不可说,不可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早就知道,语言文字不可靠!人也不可靠!



点评

油条  哦,有不一样的,装料的盒 改称304 不锈钢了,哦,油改 转机印了。进步了!果然  发表于 2011-3-23 13:18  回复  
油条  这不,管你什么卖当捞,什么啃德机,到了咱的地界,还得卖油条不?  发表于 2011-3-23 13:16  回复  
油条  反正是油条,买的人喜欢就是王道。管你什么油,什么料。只要填饱肚皮就是好料。  发表于 2011-3-23 13:10  回复  
daisy  原来007深藏不露!旧知难知,新知难寻。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找到真理,旧知新知还不都在你心中!  发表于 2011-3-14 14:26  回复  
007  现在是乱套了,都不务正业,明明是文科生,居然冒充数学老师。国学旧知也没一点,却奢谈新知。小的们,鸣鼓击之!  发表于 2011-3-14 14:00  回复  
火车  还是数学公式可靠些  发表于 2011-3-12 23:04  回复  
ccpaging  却原来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嘿嘿。  发表于 2011-3-12 22:01  回复  
3#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2:1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2 22:17 编辑

回复 #11 ccpaging 的帖子

CC老师,您的这个问题,我实在回答不了。
因为我对《论语》的原文还没认真的读过。
我也不想您提了这个问题就去《论语》找,然后匆匆回答我认为........
认为不了就是认为不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抱歉了。

您说您最怕引申的引申,我也同感。
我们现在很多看到的对儒家的解释都是来自宋理学家朱熹程颐他们的版本,其实已经不是孔子原意,而是朱熹的孔子思想。
朱熹他们绝对值得尊敬,他的做人学问都是非常好的。对四书作他自己的注解本没啥错。可惜的是明朝朱元璋,也许是因为朱姓,呵呵,下令以四书考取功名,而且必须以朱熹的注解为版本!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一直延续到清朝,要考取功名当官等等只能看这个。中国被这种思想统治了这么多年,实在是早该被批掉了。
五四是一次契机,还有文化大革命批孔子,也是没错。那一套早该批掉了。只是对象有点错了,应该是朱式的孔孟思想。批是批下去了,可是没有把真正的树起来。现在有树起的迹象,要是还是树错误的孔孟思想,不知道会咋样?哎,最主用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太少了。除了一个孔孟思想中国文化还包涵有更多更多的内容。
喔唷,平时9点要带儿子睡觉了,今天晚了,88

点评

ccpaging  原来如此。我原来对朱熹有些误会。学习了。  发表于 2011-3-12 22:34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1

总评分: 金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4#
daisy 发表于 2011-3-12 22:2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 007 的帖子

走之前再贴个学习资料:选自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到这里,说句笑话,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了,所以中国文化,给自己人毁了。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不知道诸位是否跟我一样都见过的,清朝末年,老一套的学者,大体上许多都是这样的,他们读了这句“君子不重则不威”的书,就照宋儒他们的解释学样起来,那样子,用现代的话来讲,对于年轻人真是“代沟”。那时老头子们在那里谈笑——你不要以为老头子们谈笑会有第二个方式,还不是一样谈饮食男女,人事是非。再不然就谈调皮话,不管他学问多高,都是人嘛!人很普通,都是一样。可是那些老头子明明正在谈笑不相干的事,看到我们年轻人一进去,那个眼镜搁在鼻尖上,手拿一根烟筒的老头子,便蹩起嗓子道:“嘿!你们来做什么?好好念书去!”一副道学面孔。他们认为对年轻后代要“重”,可是他们不知道“重”是怎么解释,以为把脸上的肉挂下来就是“重”,为什么呢?“君子不重则不威”,硬要重,“学则不固”,不重呀!学问就不稳固了。
  接着“无友不如己者”,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们的。这句话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注解呢?“至少学问道德要比我们好的朋友”。那完了,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照宋儒的解释,那么下面的“过则勿惮改”又怎么说呢?又怎么上下文连接起来呢?中国文化就是这样被他们糟蹋了。
  事实上是怎么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拿现代话来讲,也可以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今天中午有一位在国外学哲学的青年,由他父母陪来找我,这青年说:“我觉得我自己不存在。”我说:“你怎么不存在?”他说:“我觉得没有我。”我说:“现在我讲话你听到了吧?既听到了怎么会不存在呢?根据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你能够思想,你就存在,你怎么没有?”他说:“没有,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说:“你非常行,比任何人都行。”事实上这个孩子是丧失了自信心,要恢复他的自信心就好。
  我们要知道,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一点自信都没有,这是心理的问题,也是大众的心理。比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须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
  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相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的,这个道理要注意。
  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的、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这都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 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
  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毋我”等等,都用这个“毋”字。而且根据上下文,根据整个《论语》精神,这句话是非常清楚的,上面教你尊重自己,下面教你尊重别人。过去一千多年来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这怎么通呢?所以我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都是店员们搞错了的,这要特别修正的。

5#
daisy 发表于 2011-3-14 09:3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4 09:56 编辑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15:58
回复 #1 007 的帖子

我们这代人很可怜,要花很长时间,突破脑袋里的桎梏,反反复复自我怀疑,才能去搞清楚 ...


子9妈妈的这话,我脑子里想起一幅画面:每年秋风萧瑟,冬日临近时,上海的马路上都会出现一批人,他们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挥起剪刀工具,察察察,把好好的数枝树叶全部砍去。儿子不明白,我只好告诉他:为了来年大树长得更好.....
林林总总的学术跟这大树的枝叶多象,哈哈,每年长出很多,枝繁叶茂,很漂亮,生命力却有限,大树不会因为砍了些枝叶而死亡,但如果把树干砍了,那就完了。所以我想,头不能老抬着,要把目光放低。最下面的才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他是如如不动的。光秃秃树干只有一个,它就在那,哪里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成千上万的枝叶中找?不过这个树干实在太难看了,要让我们一下喜欢,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还有,在我看来中国哲学其实很简单:参天地之化育而已。

点评

子玖妈妈  喜欢你的文字  发表于 2011-3-14 13:02  回复  
6#
daisy 发表于 2011-3-14 12:5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4 13:01 编辑

回复 #28 007 的帖子

太佩服007了!提的问题真好。我也一直困惑于这些问题。
这个习字的繁体字是会意字,是表示幼鸟反复试飞。习字在说文解字里面是这么写和这么画的http://www.shuowen.org/view.php?id=2231
那我们去观察小鸟学飞......会有所得吧?
小鸟学飞,确实需要反复练习,每次练习都是体会,从中总结经验,同时,也只有反复操练,他的翅膀羽毛肌肉才会成长....当某天能腾空而起,自由翱翔,那种心情...不亦乐乎!在每次练习中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不亦乐乎?
学会了就学会了,学会了还让他去练习?那就...



点评

ccpaging  daisy 说的有理。  发表于 2011-3-14 18:16  回复  
daisy  CC老师,我所学有限,只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至于孔子对思想怎么个习法,不知道。  发表于 2011-3-14 13:49  回复  
daisy  理的时候,心中是如此的开心..  发表于 2011-3-14 13:36  回复  
daisy  思想是在习中得来的吧。小鸟在试飞的过程中得到了他对世界的感知。我们很多思想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当我们在经验中突然发现一个道  发表于 2011-3-14 13:36  回复  
ccpaging  思想,怎么“习”呢?孔子是否给出了答案?  发表于 2011-3-14 13:20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ccpaging + 1

总评分: 金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7#
daisy 发表于 2011-3-14 13: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4 13:24 编辑

回复 #31 007 的帖子

各种解释都合理啊!火车的解释也非常合理啊!
本来孔子他的理论就是一个逻辑缜密的体系。逻辑合理,解释任何东西都对啊!

可是有谁真正了解孔夫子的想法?唉,这个能让孔子悦的朋友看来难找啊!百年能出个?难怪孔子要说有朋自远方(年代遥远)来,不亦悦乎?
能让自己悦的朋友肯定是知心朋友,在思想观念有共鸣的朋友。像现在,我们都能在网络上交到这样的朋友。虽未谋面,却有共鸣,当遇到这样的朋友,不亦乐乎?也能在网上学习到很多先人的观点理念和各国优秀理念,虽然他们在遥远的年代或很远的过度。但是遇到这些共鸣的东西心中不禁会有丝丝喜悦!
网络中有人反对你的观点,骂你砸你,但是你不生气,君子!!

点评

daisy  思想有共鸣的朋友少啊!这也正好后面那句话来验证: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因为无友不如己者,没有一个朋友是比我差的。  发表于 2011-3-14 14:01  回复  
ccpaging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好像孔子的择友标准,好像没那么高吧。  发表于 2011-3-14 13:30  回复  
8#
daisy 发表于 2011-3-15 10:2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5 10:28 编辑

回复 #35 007 的帖子

一早上来看到这么多好帖,学习了!
007抬举我了,“以经解经”是南怀瑾先生提出的。我有这个意识,可惜没这个能耐 所以CC问我的问题,我都只好很惭愧的回答不知道。007引出问题,其实心中早有答案!

在我看来,通过分析他的一些话语,要完全了解孔子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了,因为回复不到他那时的情境。况且《论语》还不是他自己写的作品。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说明他自己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他认为自己的过是什么?《论语》是否解读得出?

真正有修养有学问的国学大师值得我们尊敬!历史上对四书注解的不止朱熹一个,象王安石也作过。可惜的是让朱熹的孔子思想一家控制中国这么长时间,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文化不止儒家,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而让这些精华永留古书了。如果那时发展了科技,呵呵,现在就不是现在了,世界也不是这样的了....
呵呵,这些都是大道理,是我关注不了的。我最关注的就是如何做人,所以看不懂古书,那就看看国学大师的作品,象南怀瑾先生的文章,他老人家博古论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道理。
我始终相信,最根本的东西只有一个,搞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古人的思想也明白了。

点评

daisy  CC这么一说,也启发了我。哈哈,谢谢!  发表于 2011-3-16 10:12  回复  
ccpaging  反复读了几次。似乎“以经解经”是研究的方法,“完全了解孔子的想法”是个目的。我怎么就联想到任务词和成就词呢?这样想,对吗?  发表于 2011-3-15 16:16  回复  
9#
daisy 发表于 2011-3-16 11:0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16 12:53 编辑

回复 #50 007 的帖子

哈哈,007你误会我误会你啦,也许我应该把“答案”两字改成“想法”。
又一次体会到了古人那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太有道理了!

我是认同你的观点的:明明是自己的真知卓见,硬要说是孔孟的思想。而且也没觉得007狂妄。而且看得出来,007对国学是有一定的见地的。像你这样真正动脑筋的人不多的。
大家目的一样,都想弄明白孔孟思想到底是啥?方法途径不一样而已。

我很想知道孔子说的自己的过,到底指哪些方面的过?
看到007对论语是研读过的,很高兴,所以提出来问问。还请007或者对这个有想法的同学来说说,或者提供些国学大师的研究。谢谢~~~


10#
daisy 发表于 2011-3-19 18:1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63 ccpaging 的帖子

孔子叫小的们不要再纠结他的话了,叫小的们去参天地之化育,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点评

ccpaging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按照孔子的教诲,像现在小学生这样,只听老师的话,只述老师的话,是不对的,还把老师逼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发表于 2011-3-19 19:03  回复  
11#
daisy 发表于 2011-3-21 10:2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69 007 的帖子



007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真正以经解经,从孔子自己的话来解释孔子的真实思想。拿来学习了,非常感谢!

如果后人都有这样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光明磊落的心态,孔子也不会说:予欲无言了。
12#
daisy 发表于 2011-3-22 10:3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22 10:31 编辑

回复 #72 ccpaging 的帖子

相信!学生的好奇探索,往往能给老师启发;老师又能剔除无关信息,带着学生一起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不断往上攀高峰,不亦说乎!

这让我联想到乾和坤这两种性质:
乾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一直向前的扩展性质。天行健。
坤是一种包容吸收归纳的性质。地道坤,我们把脏的乱的差的扔给大地,大地给予我们的却是精华。
光有乾性,虽然欣欣向荣,但却很可能象脱缰的野马,没了方向。
光有坤性,虽然四平八稳,却像个暮暮老者,没有生气。
乾性看似不断向前发展,却主过去,因为他发展的方向是否合理,不确定;
坤性看似不在发展,却主未来,他的孕育功能决定了他主未来。
13#
daisy 发表于 2011-3-29 10:1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29 10:17 编辑

回复 #92 油条 的帖子

油条大哥听说的这种说法倒是非常有亮点,我看油条的商家也不会傻到在那等死,早餐中餐晚餐点心,啥都试试。也总会有人模仿人家的方法,嘿嘿,这山寨那山寨的,什么都来了
要说这个核辐射吧,它没有眼睛,面粉植物油,其他啥啥食材都给一起污染了。皮萨跟油条恐怕是殊途同归。
要说这个地球大着呢,潜力无限。干嘛还要去发展核电呢,搞得现在焦头烂额的。要是地球真的有无穷无尽的资源,这世界也就太平了。
14#
daisy 发表于 2011-3-30 10:0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3-30 15:04 编辑

回复 #95 油条 的帖子

魏晋南北朝那个乱,都想当老大萨!各个民族都搀和进来 打!
乱归乱,历史总是朝前发展的。北方打仗,南方正好发展了起来,使得中华大地南北发展慢慢平衡。思想文化多样化,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也不乏祖冲之,郦道元,贾思勰,王羲之,范缜,陶渊明等名人。这个特殊的年代为后世盛唐打下了基础。
呵呵,难道打打更健康?现在要打,几个核弹,地球就么了
油条和皮萨斗斗嘴更健康,可千万别打起来。
15#
daisy 发表于 2011-4-15 13:5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4-15 14:09 编辑

回复 #104 007 的帖子

007,今天正好有空找了下《论语》。
关于君臣,比较明显的看到至少有这么几处,摘过来解读一下: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第三

2.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 ----先进第十一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颜渊第十二

点评

007  谢谢提醒,看来孔子论及君臣关系,而且提出君礼臣忠的规范标准。想请教的是:他讨论过夫妇关系么?  发表于 2011-4-15 15:05  回复  
16#
daisy 发表于 2011-4-18 10:0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4-18 10:07 编辑

回复 #106 青豆 的帖子

孔子很多地方提到周礼,确实值得学习;同时他更推崇尧舜,尧舜是真正做到了以贤德为标准圣人;
子思在《中庸》里说到孔子文化思想的根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是不是可以推断孔子本意正是要以贤德为标准呢?同时效法周朝的礼法,政治制度,文化等等。

17#
daisy 发表于 2011-4-18 10:5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4-18 11:43 编辑

回复 #105 daisy 的帖子

007  谢谢提醒,看来孔子论及君臣关系,而且提出君礼臣忠的规范标准。。。  发表于 2011-4-15 15:05  回复
===================================================================
从我查到的三句话中的第二句,可以看到君礼臣忠后面还有一个“道”字。
这个地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上篇道经,讲天下万物的规律;下篇德经,人们按照规律来处事就是德,讲要遵循规律。
孔子是不是也是这意思:君臣之间有个道在,在道之下行君之德,行臣之德?
那这个“道”到底是指什么呢?
18#
daisy 发表于 2011-4-18 11:2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4-18 11:32 编辑

007 ........他讨论过夫妇关系么?  发表于 2011-4-15 15:05  回复
=============================================
007,我来说说我的查询经过和结果:

#我先用“夫妇”对《论语》全文搜索:未找到搜索项。

#然后我用:“妇”来搜索:
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我又用:“妻”来搜索: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之。
2.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之。
3.邦君之,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我又好奇,对“女”进行了搜索:除了通“汝”以外只有以下一处
1.子曰:“唯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好了,不知道有没有遗漏。
从这些结果看,《论语》里面确实没有涉及到“夫妇”关系的言语。
我这种机械式的查询难免有遗漏,最好是有真正通读甚至是读通《论语》的人来解读一下。

点评

007  谢谢指教!接个电子文档,加以系统检索,真是一个好办法。学习了!  发表于 2011-4-18 11:57  回复  
19#
daisy 发表于 2011-4-19 15:0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16 007 的帖子

007,你这里的结论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通过对《论语》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你总结的这些结论。但是我总觉得一部《论语》不足以表达孔子所有的思想。所以,我觉得结论应该是《论语》中“仁”的思想,而不应该说是孔子的“仁”的思想。这里下结论的主体应该是《论语》,至于对孔子下结论,我觉得还应该继续学习。

还有,007你提到《中庸》确立了五种基本的私人关系。我发现我看的《中庸》版本里,这五个关系是子思引用孔子的话,就是说,这五种关系并不是子思对孔子理论的发展,而是孔子本来就有的思想。如果是这样,也印证了我前面的一个想法:《论语》不足以概括孔子所有的思想。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中庸》的版本的问题?

点评

007  前面提到过,《论语》忠实于孔子的原话。《大学》《中庸》《孝经》《孟子》中也有许多“子曰”,但不少是后人添油加醋,借孔子的嘴说自己的话  发表于 2011-4-19 15:26  回复  
油条  据说古埃及人会做面包,西方人说这个面包和现在的很不同。当时的面包现在人肯定难以下咽。之所以称为面包,大致是原料或者制作方法上相似吧  发表于 2011-4-19 15:14  回复  
20#
daisy 发表于 2011-4-20 09:5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21 油条 的帖子

这个任务太重了,还是聊聊好吃的面包,嘿嘿。
传说古埃及的一个奴隶,做饼时睡着了,结果无心插柳,发明了面包。
面包由埃及人发明通过希腊传入罗马,经过改良后传到欧洲大陆;而欧洲各国借助科技之力,将面包制作技术不断精进,如今世界各国的面包,都揉合了当地的精华。
摩西把希伯来人带出埃及时,他们把古代制面包的秘方也带出来了。到了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所有城市都有出售面包的作坊。至今,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时,仍制作一种那里叫做"马佐(matzo)"的膨胀饼状面包,以纪念犹太人从埃及出走。
关于面包最富有灵感的创新,大概出现于十八世纪时的英国,那时有个放荡不羁名叫约翰·蒙塔古的贵族,三明治四世伯爵,叫人在两片面包之间夹点肉,使他能一面吃一面赌博。那种粗制的三明治就此改变了世人的饮食习惯。
1936年,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院一个远征队在埃及阿塞西夫谷发现了几个3500年前的面包。令远征队里的科学家吃惊的是,其中有些几乎像现代的裸麦面包!


21#
daisy 发表于 2011-4-22 10:3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007   严重同意,感谢提醒!还是多提问多请教多探讨有利于知识的增长思想的进步。另外,孔子“善待问”,跟苏格拉底“好诘问”形成鲜明对比,有趣!  发表于 2011-4-22 09:27  回复
=================================================
007,我怎么觉得孔子让我们要多问呢?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贡说:老师你不说了,那我们写什么呢?
孔子:我所有的心得都来自于天地,天地是我的老师。他们没跟我说一个字。你们要学有所得也去跟天地学吧。大自然就在那,明明白白,行无言之教。
天地真的无言吗?
虚空,正因为包容了一切才叫虚空。
无言,正因为蕴涵了所有问题才无言。

《中庸》里面也这么说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有为法上,贤圣们英雄所见略同。因为这宇宙间的真理只有一个。

点评

daisy  @油条 哦,原来这样,那我还是少死细胞,少提问题吧。呵呵。等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发表于 2011-4-22 12:37  回复  
油条  哦?我怎么觉得这里认真讨论的意思是:少死细胞;少提问题;先下结论后引素材,抽刀断水,不让类比。本本为先,着色虑景。满腹认真,敬仰钦佩  发表于 2011-4-22 11:36  回复  
22#
daisy 发表于 2011-5-3 09:2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3 09:28 编辑

回复 #156 007 的帖子

看到007这一帖,我说几句。
关于这个巧言如簧,我正好也知道,假期不上网,要是第一时间看到007的帖子,这个巧言如簧出处帖就是我发的了。连我这个不是学人文的同学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怎么又会看不出呢?
大概007一句“向孔子及各位国学大师请教”把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老师挡在外面了吧?我看看吧,好像也没谁敢称自己是国学大师。在这个帖子中007似乎对“国学大师”是很不屑的,嘿嘿。
我其实有很多问题,很想听听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老师来指点指点。看样子这里似乎不会有老师来。不过也是,人文课题本就跟数理题目是不一样的,答案不是确定的。如果想以数理理性的方法来解答人文的题目,那就是不理性。所以007这一路解读下来,问题还是很多的。我提了几个问题,虽然有些你给了解释,不过在我看来你的解释也不严密。我认可有你的道理,不过还是改变不了我的想法。所以想到这些呢,老师还是不来的好,本来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弄不好还要一不小心掉到007设的圈套中,呵呵。
我们这些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玩玩这个游戏也不错。夫子说过:玩索而有得。

点评

007  另外,007虽然是在扯淡论语,态度却是诚恳的,如果发现007的解释不严密,恳请务必指出!有了真正的切磋交流,我们的学习才会深入。  发表于 2011-5-3 10:36  回复  
007  呵呵,007当然知道真正有一点点国学的人肯定会识破007那个小把戏的。它就像块小小的试金石,试出谁在真心钻研国学,引出007的学友和老师。  发表于 2011-5-3 10:32  回复  
23#
daisy 发表于 2011-5-3 09:3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3 12:51 编辑

回复 #163 007 的帖子

人的思想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的实践得来的,所以我对夫子的思想形成的过程挺好奇的。
所以我觉得,看看夫子看过什么,就应该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了吧。

巧言出自《诗经·节南山之什·巧言》。全文如下: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顺便把《诗•雅•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也搬过来: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惨惨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点评

daisy  有难度,看得模模糊糊,隐隐约约,需要解读。。。  发表于 2011-5-3 09:43  回复  
24#
daisy 发表于 2011-5-4 13:5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4 14:06 编辑

回复 #167 007 的帖子

007  @daisy:重要的不是共工的传说,而是“巧言令色”一词出自于孔子编订过的《书经》。鉴于孔子一向述而不作,“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出处可能就在此  发表于 2011-5-4 08:40  回复   
============================================
有数,007这个解读的方向我非常赞同,只是能力有限我有这个意识却找不到头绪,呵呵。007的解读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所以你尽管解读下去。有问题我会请教和探讨的。

《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储藏库。《四书》算是儒家的实习经验吧。经验可以参照,追本还是要看《五经》,我是这么想的。
孔子晚年,极一生的精力,“删诗书、订礼乐”而自著《春秋》。他以客观的角度,“存而不论”,保留了中国上古的文化。真的非常伟大。
不过他避开中国远古史的时代,即从神农到黄帝之间的史迹。不知道他为啥要删掉这部分内容,大概是本着“多闻阙疑”的态度吧?虽然很客观,但是少了这部分内容可能也算个遗憾吧。
所以我想,孔子在教学中遇到远古时代人物的故事,可能会比较小心谨慎地去评判。这只是我的想法:孔子是个挺客观的人物。我在这里点一下,不影响007的解读。
25#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0:5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69 007 的帖子

宰我:字子我,亦称宰予。我想先找找《论语》里面到底有几处跟宰我有关,网上也都能看到,不过我还是想自己动手找一下。于是搜索了“宰我”,“宰予”,“子我”,结果如下:

#宰我
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第三》

2.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第六》

3.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第十一》

4.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阳货第十七》

#宰予
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第五》

#子我
没有。

未完......
26#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1:1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70 daisy 的帖子

我能力有限,所以对于这几段内容的解释我还是摘录傅佩荣老师的解读。

有关宰予的反面事例
1.宰予问“仁”
宰予常常听到老师谈到要做一个仁者,要行“仁”。宰予听不太懂,因为孔子是第一个把“仁”这个概念充分加以运用,把它当然人生的目标来发展的一个概念。听老师说仁者好象很伟大,可以杀身成仁。所以宰予有一次故意问,他说:老师,假设有一个仁者,你告诉他井里有仁可取,他会不会跳下去呢?他这个人很聪明,就故意提这样的问题,说老师如果有一个人,行仁,跟他说有一个人在水里面,他会不会跳下去呢?孔子就不太高兴了,他说一个君子你可以让他离开,你不能够让他跳井,跟他说井里面有什么行仁的机会,就跳井吗?跳井显然是送死。怎么可以把君子看得这么笨呢?你可以去欺瞒他,你不能够诬赖他,说他没有智慧。仁者同时有智慧。他问的是仁者,孔子回答的是君子。君子是仁智并用的,是仁智并举的。代表他觉得宰予这个学生不但缺乏诚意,并且他提的问题故意设一个陷井来嘲笑人家。孔子当然对他不满意了。

2. 宰予昼寝
意思是宰予白天睡觉,很多人都说白天睡觉有这么严重吗?我中午也睡觉,难道也要被骂吗?情况不一样,古时候没有发明电灯,一般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一出来天亮了就开始工作,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所以晚上多得到充足的睡眠的机会,白天就不应该睡觉了,除非你生病,要不然的话你就一定是认真地念书。那么宰予白天跑去睡觉,孔子找到机会了,就骂得很难听,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枯朽的木头不能拿来雕刻,你看你要雕刻的话,这个木头的质地一定要非常得好,它如果本身就腐朽的话,你一雕就坏了,他把宰予说成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是指用那个很差的土来做墙的话呢,便是凹凹凸凸的,你怎么涂都涂不平,再怎么粉刷也没用。就是你内在没有真诚的心意,你根本就是做表面的功夫而已,那是没有用的。

3. 宰我论“社”
宰我这个学生后来做官,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鲁哀公就问宰我,什么是“社”这个字,我们到现在讲国家社稷的社,社代表土地神,就是你这块地方要用哪一种树来代表我们的土地神呢?宰我回答的时候就卖弄了一下他的知识。他说:夏朝人用松树,商朝人用柏树,我们周朝人用栗树,他接着说了一句,使民战栗。像这些词都有它的含义。比如说夏朝为什么用松树?宽松,夏朝还是比较原始的时代,对老百姓宽松。商朝人用柏树,柏代表博,也代表说我不要太严格要求了。到周朝用栗树的时候,栗这个字用战栗,很紧张,很害怕,一样的字在古时候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周朝用栗树是让老百姓战栗,什么意思呢?原来鲁国分为四分,宰我的意思就是希望你鲁哀公能够用武力把这个国统一起来。孔子听了之后不太高兴,他讲了三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我们现在说既往不咎也来自于这里。孔子意思就是说,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成的事不能再劝阻了,已经这个都是过去的事,你又何必去追究呢?孔子希望他不要老是跟国君讲一些这样的话,让国君心里面想要用武力来解决一些事情,怎么可以说国家用栗树是要让老百姓害怕呢?所以宰我的学问是不错的。你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但是你这种回答国君的方式,反而会造成负面的效果。所以孔子对他有意见。

4.与孔子辩论“三年之丧”
    从前面三段话可以看出来孔子对宰我有意见,这个学生一出场就准备挨骂,可以说是一个有名的反面教材。宰我听到老师常常提到三年之丧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宰我提出置疑,学生向老师请教,他说:老师,三年之丧太长了。他的理由是两方面,第一方面,三年的话,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君子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有时候我们念书就要思考,假如我是孔子,我怎么样反驳?我怎么跟他说,你做过调查吗?做过试验吗?三年不行礼乐真的礼坏乐崩吗?有人不会啊,也许有人可以四年啊,那也许有人一年就垮了都可能。所以像这种都属于相对的,但孔子不跟他辩论,孔子直接把这个焦点转到人的内心。孔子跟他说:你如果不守三年之丧,只守了一年之后就“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吃的是稻米,穿的是锦缎衣,就是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你心里安不安?孔子其实这是转移焦点,宰我提的问题是社会规范,父母过世,守丧三年,这是实文规定的。孔子不跟他讨论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或者说它的普遍性,孔子把焦点转移到你心里安不安,这样做是吗?社会规范是配合人的心理需求而设定的。但这一点出了问题,出什么问题呢?因为一个人心里安不安,是他主观的看法,所以孔子问宰我的时候他却说安啊。
为什么宰我不能说“安”呢?两个情况,第一个,如果宰我在请教老师问题的时候,他的父母还在,他怎么忍心说安呢,他的父母听到能不生气吗?怎么我这个孩子跟老师说父母过世一年,他就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安,那父母一定难过。那假设当时宰我的父母已经过世的话,因为这已经不可考察了,那代表宰我以前替父母守丧的时候一定是心里不甘,心不甘,情不愿的,说不定背地里做了很多事,这都不能回答。所以这时候你说心里安不安的,你不能回答,不管父母在不在,不应该随便回答。但是宰我为了辩论上胜过别人就说安啊。孔子没办法了,只能说你安你就去做吧。接着孔子说了一段话,他说一个君子守丧期间,三年,为什么要三年?因为他吃的好不觉得好吃,听好的音乐也不觉得好听,住舒服的地方也不觉得舒服,所以他才不愿意在三年之内就做这些事,他守完三年之丧之后,才能恢复过正常的生活,所以孔子在最后再加一句,“汝安则为之。”你安就去做吧。宰我看见老师变脸了,立刻离开教室。
宰我离开教室之后,孔子继续教育留下来的同学,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他说:宰我真是不真诚。小孩生下来之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十二个字代表人的心理状况,有对父母深刻的需求,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都知道古代父母是分工合作的,男主外,女主内,妈妈在家带孩子。孔子他是一个男生,他也能够了解,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观察得这么仔细,这说明哲学不能离开生活的经验。

好了,宰我的反面事例讲完了。是看看007的《宰我劣迹》呢,还是继续?

点评

007  呵呵,我们注意到的史实都一样呀。  发表于 2011-5-6 11:35  回复  
27#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3:2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10 10:23 编辑

回复 #171 daisy 的帖子

二、有关宰予的正面事例(傅佩荣老师)
孔子曾经到楚国,楚昭王要请孔子去。孔子就先派宰我过去,宰我的口才很好,知道老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宰我就跟楚昭王谈了各种理想,楚昭王很满意,就送给孔子好几辆非常华丽、贵重的马车,宰我怎么说,我们老师要的不是马车,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理想能不能实现,所关心的只是老百姓能不能得到照顾,所以如果你真的用我们老师来做事的话,我们高兴得很,他就是走路来他也愿意,你不用给他豪华的马车。这段话讲得真好。宰我后来跟孔子报告,孔子也说讲得真好。因为一般做国君的人他就是有很多赏赐,但是宰我很清楚地说你不要给这些,我们希望的是德君行道,能够照顾百姓,所以我们老师走路来我们也很高兴,这讲得真好。这孔子很称赞他,说宰我的口才终于走上了正轨,可以用来跟其他国君说一些话说得非常得体。
在《孟子》里面也提到宰我,孟子说,宰我对孔子的评价他居然这样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以我来看老师,超过尧舜太多太多了。孔子都不敢这样讲,孔子、孟子都称尧舜了不起,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圣贤。但是宰我居然说我看我们老师孔子,贤于尧舜,远远超过尧舜。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尧舜的时代是一个小社会,部落社会,尧舜之后才是夏朝开始,非常原始落后,所以尧舜能做的事情有限的,他们自己是好人没问题,是很好的统治者。但是不像后来孔子面对的情况,“礼坏乐崩”,他要重新恢复整个周朝的规模,让天下重新安定。他所提出来的理想有这么样丰富的内容,抱负这么远大,他教学生表现得让学生的收获又这么样的明显,所以宰我说他的老师超过尧舜有他个人的评价。事实上孟子也赞成,因为孟子也说孔子确实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像这些确实是对孔子过度的评价吗?我认为不然,我认为韩愈所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有他的道理。


网络上有一段关于宰我的背景资料:
〖宰我〗(前422年一?)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予。春秋末鲁国人。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没任过官职。他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孔子曾派池出使齐国和楚国。楚昭王认为楚国的官尹中没有任何人的才能可与之相比。他主张改革旧礼制,认为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可使礼坏乐崩,应改为守丧一年,遭到孔子的斥责,认为他没有“孝梯”之心,是为“不仁”。对孔子的为人有深刻的了解,他出使楚国,楚昭王要把一辆华丽的车子送给孔子,他以理拒收,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也很爱护他,因其昼寝,而斥之为朽木和粪土。他在孔子弟子中是有建树的人,尝问五帝德及帝系,其文今存《大戴礼·五帝德》中,使孔子的观点得以传播。唐玄宗开元八年(720)被列为“十哲”之一,配祀孔子。二十七年(739年)封为“齐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为“临淄公”,度宗三年咸淳(1267)改封“齐公”,从祀孔子。


未完....
后面要写一下我看了这么多材料的感想,今天来不及了。。。

点评

007  @油条:呵呵,我说宰我拍老师马屁,确实是我的看法。我前面写的绝大多数都是我的看法,甚至在标题里就宣布是007的猜想。我可不敢说是孔子的想法  发表于 2011-5-10 19:26  回复  
油条  @007 既然大家都可以说自己的,我也来谈谈感想,我怎觉得,他们说孔子,和我看孔子差不多呢。嘿嘿。  发表于 2011-5-10 09:11  回复  
油条  @007 其实呢,如果认真起来,字字词词都要推敲了。至于是否拍马,这得看当事人的真实判断。后人说拍与不拍,其实都是自己的看法罢了。  发表于 2011-5-10 09:08  回复  
007  《孟子》里有关宰予拍老师马屁这一段,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耶。谢谢提供新的材料和信息!  发表于 2011-5-6 15:14  回复  
28#
daisy 发表于 2011-5-9 09:5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74 daisy 的帖子

这样的老师我赞赏钦佩,这样的学生我也喜欢!

我把这些材料整理一下,简述如下:
1.宰我多次为难老师,说出些看似出格的话语而被老师批评。
2.孔子周游列国时他始终陪伴左右。
3.宰我其实很聪明,了解孔子,能按老师的想法办事,受到老师的表扬。
4.在孔子的眼中,宰我确实有才能,评为十大高徒之一!
5.宰我称赞老师。

宰我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我觉得他是个非常聪明,很有想法,也敢于挑战老师的学生,有时候甚至让老师下不来台。不过这些都只是言语上的事情,好像找不到他所谓不仁的具体行为事例。而且,他一直跟随老师周游列国,为老师出色完成任务,可谓忠心耿耿了吧。

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夫子是个真正的好老师,能容忍来自学生的挑战,并不是把这样的“坏学生”一棍子打死,听其言而观其行,最后他毫不吝啬地把语言科第一名的位置给了他。子贡有个非常有名的游说救鲁事件,孔子认为宰我的才能超过子贡,那宰我肯定有更有名的事例吧?只是历史上没有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吧?不知是否因为后人都把宰我当成坏学生的原因?这么好的老师确实也值得宰我感激,把最好的赞美给了老师。
-----------------------------------------
007似乎认为宰我“不仁”,但我只看到他在讨论问题的言语上触到不仁,并未看到他实际的不仁行为,说他不仁值得商榷。


点评

daisy  @007 反正历史事件不全,下不了肯定结论。你只管按自己的思路去解读,我从来没想要改变你的想法,只是提供一些跟你不一样的思路罢了  发表于 2011-5-11 08:34  回复  
daisy  @007 我这里只是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如果改成23541,或其他顺序,结果可能完全相反啦。我后又查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大戴礼.五帝德》,  发表于 2011-5-11 08:32  回复  
daisy  @007话里有话,嘿。“不得其死然”兴许是孔子怜惜子路性格太过刚强,容易得罪人而得到不好的结果。  发表于 2011-5-11 08:26  回复  
007  “予之不仁也!”是辩论三年之丧时孔子对宰我的批评。这是赖不掉的。当然,被老师批评“不仁”一如被其批评“不得其死然”,不必大惊小怪。  发表于 2011-5-10 19:44  回复  
油条  我们来给个假设,若孔子都无法应对学生的提问,他的思想能长久么?如果他的学生什么问题都不会提,孔子的思想是开放的么?能长久么?仁者久矣  发表于 2011-5-10 09:44  回复  
油条  呵呵,其实我倒觉得,他言语上也没有不仁啊。呵呵,孔子说这种话不仁,意思是这个人不仁还是他说话的某现象是不仁的呢?:)  发表于 2011-5-10 09:31  回复  
油条  如果说 言语上不仁,行为上没有反映出来,以我感觉,这也是不仁的一种表现。:)  发表于 2011-5-10 09:28  回复  
29#
daisy 发表于 2011-5-9 10:1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75 007 的帖子

哈哈,孔子厄于陈蔡,有人统计过,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九个版本。《论语》里只有三十三个字:“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它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
《庄子》,《吕氏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荀子》,《孔子家语》都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加工演绎,丰富情节。看看蛮有意思的。

007给宰我增加了一个角色,可以算第十个版本了吧。宰我始终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把宰我加进去合理的。至于宰我到底说啥呢?那就不知道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 00:57 , Processed in 0.1455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