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
楼主: 007
go

求国学旧知:文化穿越 论语扯淡 (学而篇·第3章)   [复制链接]

151#
007 发表于 2011-4-29 10:3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是儒家的错,而是今日之“国学大师”大言不惭!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4-29 17:32 编辑

  儒家有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重视家族伦理的传统,那不是儒家的错。古人以家族生活为主,重私德是理所当然的。古人的公共生活贫乏,不重公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时代变了,现时代里,我们的公共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大,我们跟陌生人有着无可摆脱的实质性关联,陌生人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着,因而需要一种超越熟人关系的公共伦理,一种即使陌生人之间也有道德义务的普遍道德。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儒家伦理的复兴,是难以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的。今日之国学大师们心怀庄严无比之使命感,试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听起来很美,细想一下,心虚得很!

点评

油条  @007 我这里只有比喻式,能现的都现了. 肚里没货的都这样.hehe  发表于 2011-4-30 22:31  回复  
007  @油条:那就秀秀你的逻辑检验吧!演绎式,还是归纳式,还是类比式?  发表于 2011-4-30 22:27  回复  
油条  @007 似乎,分歧已现. 您应该能了解油条所思所虑了吧:)  发表于 2011-4-30 22:23  回复  
007  @油条:可以的。我知道你的逻辑很厉害,那就秀秀你的逻辑检验吧!  发表于 2011-4-30 22:16  回复  
油条  @007 恩,但有一种反驳 的方式是: 证据是有的, 结论也是有的,但证据和结论没有推导关系,请问是否可以反驳?  发表于 2011-4-30 22:06  回复  
007  @油条:好吧,纯粹的观念之争不会有结果,无聊。要立论,要反驳,都使用证据吧。没有证据,或者不在乎证据,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  发表于 2011-4-30 22:04  回复  
油条  @007 也请007注意,究竟孔子是否在讲重私德呢?  发表于 2011-4-30 21:57  回复  
007  @油条:请你认真读帖,我从来没有埋怨过孔子重私德,我只在嘲笑今之国学大师企图通过“继往圣之绝学”来“开万世之太平”。  发表于 2011-4-30 21:51  回复  
油条  @007 不错!谢谢开始关注孔子思想的环境.请问,私德是哪朝人哪些熟人的定义呢?  发表于 2011-4-30 21:40  回复  
007  @油条:提醒一下,孔子的时代不是今天的时代。比如那个时代还没有汉人。  发表于 2011-4-30 21:30  回复  
油条  @007 这和熟人不熟人有关么?中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孔子的想法是属于汉人的还是中原的还是某朝某小国?某家庭的呢?  发表于 2011-4-30 19:23  回复  
油条  @007 正因为第二章的问题没有结论,匆匆入第三章,并把结论作为论据来使用,似乎欠妥.也就是说孔子究竟谈的是私还是公呢?他是不是这样分类的呢?  发表于 2011-4-30 19:20  回复  
007  @油条:我们在“学而篇”第2章停留的时间太长。关于恕道能否推出公德的讨论,我打算放到后面。你有什么高见,先说也欢迎。  发表于 2011-4-30 12:51  回复  
007  @油条:你讲的大概就孔夫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恕道吧。这个恕道在熟人圈里很起作用的,但是,超出熟人圈作用就不可靠了。  发表于 2011-4-30 12:47  回复  
油条  @007 非常遗憾,我活了一把年纪以来,还都是由己及彼来理解公德,据说这种想法,老夫子早就提出过了,大致在这点上,我和老夫子还挺投缘。  发表于 2011-4-30 10:10  回复  
油条  @007 呵呵,公德一词,我们小学的时候好像曾经提到过。而这第二次解析确实是最近007这里再学习而来。没有证据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好争的。  发表于 2011-4-30 10:02  回复  
007  @油条:作为中国人007没有多少公德,你有的话一定不是从我这里学来的,从儒家那里也学不到。  发表于 2011-4-30 09:45  回复  
油条  @007 你在小学的话,我就在托班了。公德我也是从你这里学来的。据说中庸里面认准道理后对外界就可以不畏惧,不逼迫,所谓中流砥柱,站得住。  发表于 2011-4-29 21:39  回复  
007  @油条:我是个小学生,小学生说了大话,请大师原谅,我不敢跟你切磋了。  发表于 2011-4-29 21:11  回复  
油条  有什么不心虚的公德说呢?不妨介绍一二?油条甘愿拨其表观其里,一同切磋切磋:)  发表于 2011-4-29 20:52  回复  
152#
007 发表于 2011-4-29 15:0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语·学而篇·第3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7 19:17 编辑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或许可以这么加标点: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此言出自《论语》的“学而篇”,也见之于“阳货篇”。同一部孔门语录集中两处记述了完全一样的话,表明《论语》不是一个人追述编撰的,至少“学而篇”和“阳货篇”不大可能是同一个编撰者。
  在007看来“巧言令色”是个褒义词。我就希望父亲巧言令色,对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和颜悦色,有话好好说。我也希望孩子的老师巧言令色,对学生和颜悦色,有话好好说。为什么孔夫子偏偏不待见巧言令色?还说巧言令色少有仁爱!自他以后“巧言令色”居然成了一个贬义词,弄得我们少了一个用来形容好老师好领导的颂词!孔子为何如此讨厌花言巧语、和颜悦色?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番话的?

点评

007  @油条:那么,回到主题,我们这里学习到《论语》首篇第3章了。其中又一次谈到“仁”。请问:你有什么根据断定巧言令色在私德上无所谓褒贬?  发表于 2011-4-29 21:59  回复  
油条  @007 我一向对人不对事。从这个回复中,看到了另一种对人不对事。自觉有些不同的。  发表于 2011-4-29 21:41  回复  
油条  @007 呵呵,也许理解上有点偏差,我指的是对于这个褒义和贬义这意思,如果在私德的基础上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也许从公德出发大有文章  发表于 2011-4-29 21:32  回复  
007  @油条:呵呵,我也有大约相似的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跟你讨论的。  发表于 2011-4-29 21:09  回复  
油条  呵呵,如果在所谓私德的 观念上看,这巧言令色自然无所谓褒贬。似乎没什么可以讨论的。  发表于 2011-4-29 20:49  回复  
153#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09: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2 007 的帖子

"私德就是私人生活的道德,公德就是公共生活的道德,别拿私德充公德,也别在公德里拿私德说事"
"中国人有发达的私德,我们在私人生活中应该切实发挥光大我们的私德传统。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可以满足于我们已有的道德遗产。公德是公共生活的道德,私德是私人生活的道德,超出各自相对的界限在当今时代就容易引起混乱。对于公德贫乏而又试图进行公德建设的中国,尤其需要警惕私德在公共生活领域乃至企业运作中的滥用,警惕以私德替代公德,警惕把公德降解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私德。"
以上两段,大致描绘了私德的说法,以我理解,这个“私德”的说法似乎基于“公德”来定义。且不论这个定义相对性的看法。也不论这个概念里的私德究竟是以什么来框定范围呢?以前的院子围墙,现在的产权证面积范围?抑或是家庭成员范围?
巧言令色如果在所谓私德范围里,或者说在上述三种关系范围里,那规定的是兄弟间的斗嘴?还是父子,父女间的家常玩笑?还是夫妻间的打情骂俏?若是家庭道德,如果巧言令色是褒义的,那是否不巧言令色的就是不提倡的呢?如果巧言令色是贬义的,是否这个又是必须进行“镇压”的么?
回到孔子,如果他老人家在唠家常,为何要和他的那些学生去说什么巧言令色的家常话呢?难不准,这孔老夫子 把他的学生都收养成了父子关系,或者兄弟关系了?
是故,巧言令色 在 私德看来有无意义的证明,在油条看来 应该由 007先来证明一下这个私德,在老夫子那时候,还有没有吧。 嘿嘿:)
154#
007 发表于 2011-4-30 15:0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巧言令色有何不妥?——向孔子及各位国学大师请教

  “巧”是个褒义词,有高明、高妙、精妙、精巧、灵巧、美好之意。用这个词来形容人说的话——“巧言”,也含褒义。《诗经》里就有“巧言如流”、“巧言如簧”的赞叹。“巧言”就是常说的“花言巧语”了!言辞像花一样美,像水一样流畅,像簧一样巧妙动听,有什么不好?
  “令”也是一种褒义词。古人在言谈中时常用它来尊称对方的亲属,如把对方双亲尊称为“令亲”,对方父亲尊称为“令尊”、“令父”,对方母亲尊称为“令母”、“令堂”、“令慈”,对方的妻子尊称为“令阃”、“令正”,对方的儿子尊称为“令嗣”、“令郎”、“令似”、“令子”,对方的女儿尊称为“令女”、“令爱”、“令嫒”,对方的兄弟姐妹尊称为“令兄”、“令弟”、“令姊”、“令妹”……这里的“令”大致相当于说“您的……”。“令”还有吉祥、吉利的意思,如:吉利的时辰称“令辰”,吉祥的日子称“令日”、“令旦”,吉祥的月份称“令月”,吉祥的年份“令年”,吉善的住处称“令居”。“令”更常有的一种意思是“美善”,例如古人称善政、德政为“令政”,称美言、佳音为“令音”,好的名声、名望称“令望”,出色的才能称“令才”……那么,“令色”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指和悦的面容,也就是通常所就的“和颜悦色”了。和颜悦色多好!有什么不妥?

点评

油条  好?不好?可以简单区分么?花美一定好么?水流畅一定好么?会唱歌的鸟一定好么?和颜真的那么可爱么?  发表于 2011-4-30 19:35  回复  
155#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19: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007 发表于 2011-4-30 15:07
  “巧”是个褒义词,有高明、高妙、精妙、精巧、灵巧、美好之意。用这个词来形容人说的话——“巧言”,也含褒义。《诗经》里就有“巧言如流”、“巧言如簧”的赞叹。“巧言”就是常说的“花言巧语”了!言辞像花一样美,像水一样流畅,像簧一样巧妙动听,有什么不好?
  “令”也是一种褒义词。古人在言谈中时常用它来尊称对方的亲属,如把对方双亲尊称为“令亲”,对方父亲尊称为“令尊”、“令父”,对方母亲尊称为“令母”、“令堂”、“令慈”,对方的妻子尊称为“令阃”、“令正”,对方的儿子尊称为“令嗣”、“令郎”、“令似”、“令子”,对方的女儿尊称为“令女”、“令爱”、“令嫒”,对方的兄弟姐妹尊称为“令兄”、“令弟”、“令姊”、“令妹”……这里的“令”大致相当于说“您的……”。“令”还有吉祥、吉利的意思,如:吉利的时辰称“令辰”,吉祥的日子称“令日”、“令旦”,吉祥的月份称“令月”,吉祥的年份“令年”,吉善的住处称“令居”。“令”更常有的一种意思是“美善”,例如古人称善政、德政为“令政”,称美言、佳音为“令音”,好的名声、名望称“令望”,出色的才能称“令才”……那么,“令色”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指和悦的面容, ...

呵呵,007 没有给出参考系, 也就是说,这个说法放在任何场合都是公理么? 如有补充请继续.
156#
007 发表于 2011-4-30 21: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007之巧言令色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1 12:39 编辑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19:27
呵呵,007 没有给出参考系, 也就是说,这个说法放在任何场合都是公理么? 如有补充请继续.


  哈哈,看到老兄这样的反驳,007都要笑死了。
  既然你想证明007所说的是谬论,那么好吧,我助你一臂之力,一起来证伪。

  前面007说:《诗经》里就有“巧言如流”、“巧言如簧”的赞叹。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咋就没有人怀疑和查证呢?

  “巧言如流”出自《诗•雅•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诗曰:“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大意是说:能说会道真好呀,花言巧语就像流水滔滔不绝,这样就能做高官处安康了。这可不是在赞美巧言如流,而是在讽刺小人用花言巧语忽悠昏庸的周幽王,以保住自己的官爵。如《毛诗序》所言:“《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

   “巧言如簧”出自《诗经•雅•小雅•节南山之什•巧言》,诗曰:“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概的意是说:夸夸其谈,口出大话。花言巧语像鼓簧一般动听,脸皮厚得很哪!哎呀,“巧言如簧”原来在讥讽小人花言巧语向周幽王进谗言。亦如《毛诗序》所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007居然睁眼说瞎话,巧舌如簧,颠倒褒贬。什么叫巧言令色?这就叫巧言令色!
157#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1:3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油条 于 2011-4-30 21:37 编辑
007 发表于 2011-4-30 21:26
  哈哈,看到老兄这样的反驳,007都要笑死了。
  既然你想证明007所说的是谬论,那么好吧,我助你一臂之力,一起来证伪。


恩,不错,请问这个巧言令色,还是所谓私德的巧言令色么?
请007时刻注意私德和公德的前提.:)
如此,回到你自己所谓的论证内容验证.似乎未见私德前提之巧言令色.
也就是再次提问, 第二课的内容还没上完, 怎如此心急上第三课了呢?:)

点评

007  @油条:其实,007不需要欣赏的旁观者,需要的是真心想钻研国学的学友。  发表于 2011-4-30 22:09  回复  
油条  @007 注意到了,油条当时非常欣赏007的看法,但自007下了私德公德论后,油条翻炸的方式似乎大改.  发表于 2011-4-30 22:03  回复  
007  你没有注意到007每学习一章都是先提问的吗?  发表于 2011-4-30 21:55  回复  
007  外,007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自学。请你不要打击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表于 2011-4-30 21:53  回复  
158#
007 发表于 2011-4-30 21:4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1:36
恩,不错,请问这个巧言令色,还是所谓私德的巧言令色么?
请007时刻注意私德和公德的前提.:)
如此,回到你自己所谓的论证内容验证.似乎未见私德前提之巧言令色.

我先作个简单的回答:
007巧言令色,故意在“巧言令色”的歪解中设陷阱作弄人。
如果捉弄的是自己的孩子、妻子,那是个私德问题。
如果捉弄的是所有的网友(包括自己不认识的油条),如此捉弄人、误导人,那就是个公德问题。
159#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1:5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007 发表于 2011-4-30 21:44
我先作个简单的回答:
007巧言令色,故意在“巧言令色”的歪解中设陷阱作弄人。
如果捉弄的是自己的孩子、妻子,那是个私德问题。

恩,明白了,您认为,妻子孩子是私德? 那是否基于,妻子孩子是你家庭所属成员呢? 请问,这个关系是社会关系还是血缘关系,还是其他什么关系?
另妻子孩子为何可以作为私德的范围?
当今社会上有很多法律涉及到了妻子孩子的问题。请问,这究竟是私法还是公法?
如果007认为孔老夫子当时妻子孩子就是私人所属,而产生私德的言论.那当今的私德都不必讨论了么?显然当今家庭谁也不属于谁.

点评

007  007非常无知,还是多看点书,多点严谨的思考,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发表于 2011-4-30 22:06  回复  
160#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2:1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9 油条 的帖子

"007非常无知,还是多看点书,多点严谨的思考,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
我以为孔子那时候的书并不多,最多也就是些史书,巫书,乐书...
若以孔子之思 思孔子, 孔子似乎并不想让大家通过书来认识他,他自己似乎都说过,他不想写书.
也许,我们先把书放一边. 静下心来.先体会以下亲情,友情...还是老话,孔子挺仁慈的,不想我们这么累.

点评

007  @油条:同意!你说你没有读过圣贤书,我也没有接受过你全面的考问,我就好奇:咋就被你发现了我没有全面了解孔子呢?  发表于 2011-4-30 22:51  回复  
油条  @007 恩,批判的前提是全面了解.按孔子的意思似乎是带着疑问去暂时肯定.而不是带着否定去批评  发表于 2011-4-30 22:42  回复  
油条  @007 唉...说实话,油条我一本圣贤书都没有读过.哪怕是一个段落.见到007开贴,本想恭贺一下.不想竟如此深谈.也是缘吧...  发表于 2011-4-30 22:29  回复  
007  另外提醒下,我也认为孔子很仁慈,不仅仁慈,还非常可爱。但这不妨碍我批评性地阅读他的传世语录。  发表于 2011-4-30 22:21  回复  
007  谢谢你的教诲!但我不会上当。我还是会继续看书的。我要是不读书,我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你这样的人对话。  发表于 2011-4-30 22:19  回复  
161#
火车 发表于 2011-4-30 22: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来晚了。老七你看这么说有意思哇:

往圣的绝学还是需要转一下基因,才足以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007  @火车:我本来想说罗尔斯的《正义论》算得上是绝学,可是这个老兄还不断加以修正,甚至出了《新正义论》,那就不是绝学了。  发表于 2011-5-1 12:23  回复  
火车  @007 哈哈,你这么说,那些大师们肯定不乐意  发表于 2011-4-30 23:10  回复  
007  @火车:转基因技术当然也是绝学。  发表于 2011-4-30 22:55  回复  
007  @火车:“瘦肉精技术”也是一门绝学。  发表于 2011-4-30 22:54  回复  
007  @火车:007写的《论语扯淡》也许会成为“绝”学!呵呵,哈哈。  发表于 2011-4-30 22:52  回复  
油条  @007 若绝了,不如丢了。对于火车大侠来说, 所谓绝,就是可以进棺材了。不由地,有些倒风寒, 其实,这绝不绝的,一刀下去就有判了,省事,只是不知能干净否?  发表于 2011-4-30 22:37  回复  
火车  @007 好吧。那么现代人的绝学应该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1-4-30 22:37  回复  
007  绝学就是绝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绝学。俺对转基因警惕得很。  发表于 2011-4-30 22:25  回复  
162#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2:2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火车 发表于 2011-4-30 22:17
我来晚了。老七你看这么说有意思哇:

往圣的绝学还是需要转一下基因,才足以为万世开太平。

呵呵,007和油条是朋友之争,不伤和气,
您这来,是想论什么呢?:)
163#
007 发表于 2011-5-3 09:0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巧言令色”从褒义词到贬义词的变化

油条 发表于 2011-4-30 22:21
呵呵,007和油条是朋友之争,不伤和气,
您这来,是想论什么呢?:)

  言归正传,还是继续研究学而篇第3章吧。
  从字面上看,“巧言令色”是个褒义词,意指动听的好话、和悦的面容。可在汉语中,它实际上是用来批评和讽刺虚情假意的好话以及讨好人的伪善面孔的。约定俗成,成了一个贬义词。这个词感情色彩的颠覆,跟孔子“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言论颇有关系。
  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孔子何以如此讨厌动听的好话、和悦的面容?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番话的?
164#
daisy 发表于 2011-5-3 09: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3 09:28 编辑

回复 #156 007 的帖子

看到007这一帖,我说几句。
关于这个巧言如簧,我正好也知道,假期不上网,要是第一时间看到007的帖子,这个巧言如簧出处帖就是我发的了。连我这个不是学人文的同学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怎么又会看不出呢?
大概007一句“向孔子及各位国学大师请教”把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老师挡在外面了吧?我看看吧,好像也没谁敢称自己是国学大师。在这个帖子中007似乎对“国学大师”是很不屑的,嘿嘿。
我其实有很多问题,很想听听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老师来指点指点。看样子这里似乎不会有老师来。不过也是,人文课题本就跟数理题目是不一样的,答案不是确定的。如果想以数理理性的方法来解答人文的题目,那就是不理性。所以007这一路解读下来,问题还是很多的。我提了几个问题,虽然有些你给了解释,不过在我看来你的解释也不严密。我认可有你的道理,不过还是改变不了我的想法。所以想到这些呢,老师还是不来的好,本来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弄不好还要一不小心掉到007设的圈套中,呵呵。
我们这些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玩玩这个游戏也不错。夫子说过:玩索而有得。

点评

007  另外,007虽然是在扯淡论语,态度却是诚恳的,如果发现007的解释不严密,恳请务必指出!有了真正的切磋交流,我们的学习才会深入。  发表于 2011-5-3 10:36  回复  
007  呵呵,007当然知道真正有一点点国学的人肯定会识破007那个小把戏的。它就像块小小的试金石,试出谁在真心钻研国学,引出007的学友和老师。  发表于 2011-5-3 10:32  回复  
165#
daisy 发表于 2011-5-3 09:3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3 12:51 编辑

回复 #163 007 的帖子

人的思想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的实践得来的,所以我对夫子的思想形成的过程挺好奇的。
所以我觉得,看看夫子看过什么,就应该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了吧。

巧言出自《诗经·节南山之什·巧言》。全文如下: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顺便把《诗•雅•小雅•节南山之什•雨无正》也搬过来: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惨惨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点评

daisy  有难度,看得模模糊糊,隐隐约约,需要解读。。。  发表于 2011-5-3 09:43  回复  
166#
007 发表于 2011-5-3 11:2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门研讨《诗经》的一段佳话:猜测之一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3 12:34 编辑
daisy 发表于 2011-5-3 09:38
回复 #163 007 的帖子

人的思想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的实践得来的,所以我对夫子的思想形成的过程挺好奇的。
所以我觉得,看看夫子看过什么,就应该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了吧。


  完全同意!
  007一开始就追问:“孔子为何如此讨厌花言巧语、和颜悦色?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番话的?”因此需要从语境中去透视孔子言论的真实意思——正是你说的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读到远古时代的《诗经》,要感谢孔子。正是他整理、删编《诗经》,才使得这份宝贵的遗产得以保存下来,流芳百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想当年,孔子的弟子大概都个个都非常喜欢孔子删编的《诗经》。其中,子贡和子夏对《诗经》尤有心得,孔子特别喜爱跟这两名弟子谈论《诗经》。有《论语》为证: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篇》)


  或许某一天,孔子的几个弟子读到了《诗经·雅·小雅·节南山之什》中的诗篇。其中,《雨无正》中有“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一节。子贡不明白,就请教老师:“先生,巧言就是动听的好话。巧言如流,滔滔不绝,有何不妥?”

  还没有等孔子回答,师弟子夏就接着请教:“先生,小子我正在读《巧言》,里边有‘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巧舌如簧,说出的话悦耳动听,不是很好么?干嘛说人家厚颜无耻呢?”

  孔子提示道:“请你们看看这些诗的语境。子贡呀,你知道《雨无正》里这节诗的意思是什么吗?”

  子贡答道:“大意是,能说会道真好呀,花言巧语就像流水滔滔不绝,这样就能做高官处安康了。”

  孔子:“这可不是在赞美巧言如流,而是在讽刺小人用花言巧语忽悠昏庸的幽王,以保住自己的官爵。子夏,你也来说说《巧言》里这几句诗的意思。”

  子夏:“嗯,我想大概的意是说:夸夸其谈,口出大话。花言巧语像鼓簧一般动听,脸皮厚得很哪!先生,这是谁作的诗呀”

  孔子:“这是一个为谗言所伤的大夫在讥讽小人花言巧语向幽王进谗呢!”

  子夏感慨道:“小子我明白了,原来《节南山之什》里所说的‘巧言’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动听好话。”

  子贡接口说:“对的,这里的‘巧言’指的是虚情假意的花言巧语。”

  孔子总结道:“如此巧言令色,是少有仁爱的!”

  如此设想“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语境,有点道理么?

点评

007  @daisy:你说有点道理,007深受鼓舞,再来一段猜想。天爸可能又要批评007搞文化穿越了。  发表于 2011-5-3 13:46  回复  
daisy  呵呵,蛮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11-5-3 12:44  回复  
167#
007 发表于 2011-5-3 13:5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门研讨《书经》的一段对话:猜测之二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4 09:24 编辑

  孔子和子贡、子夏谈论《诗经》时,宰我几个正在研读《书经》。这部史书后称《尚书》,也是经由孔老师整理才保存下来了。其中包含《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宰我读到了《虞书》的“皋陶谟”篇,讲的是皋陶向大禹献治国安邦之策。大禹受皋陶策论的启发,时有宏论,譬如:

  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尚书•虞书•皋陶谟》)

  宰我听到老师在跟师兄弟在谈论“巧言”,也兴致勃勃加入到讨论中来。他用刚刚学来的东东献宝:“大家看,《皋陶谟》也有‘巧言令色’这个词耶!先生,孔壬何许人也?”
  孔子反问众弟子:“谁能帮助宰我,解释一下?”
  子游说:“师兄,我个人觉得孔壬并非特指某个跟我们老师同姓的人,而是泛指大奸佞。孔者,大也;壬者,巧辩也,借指佞人矣。”
  孔子赞道:“孔壬指大奸佞,确实有这种说法。子游很有学问呀,知道的比师兄还多。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壬指的是共工。你们知道共工的事么?”
  宰我赶紧找出以前看过的简书:“先生,《典》说:‘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第一句讲的就是共工的事。可是,共工跟巧言令色有什么关系?”
  孔子:“问得好——为什么会说共工巧言令色呢?传说中,共工氏的人能说会道,说出的话好听得很。他们说起话来天花乱坠,做起事来却邪僻很,表面上对大王毕恭毕敬,实际上无法无天。”
  子游接着说:“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髦身朱发,铁臂虬筋,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善搞阴谋诡计。他碍于伏羲的大威大德,尚可隐忍。伏羲离去后,华夏之民尊奉女娲,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中原,使华夏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忍无可忍,引领华夏之民铲除了共工……”
  孔子说:“你们看,像共工这样巧言令色,就少有仁爱可言了。”

  这样的猜想,是不是也有一点道理呢?

点评

007  @daisy:重要的不是共工的传说,而是“巧言令色”一词出自于孔子编订过的《书经》。鉴于孔子一向述而不作,“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出处可能就在此  发表于 2011-5-4 08:40  回复  
daisy  007的这个猜想中有料,关于共工好像有蛮多传说,等我办完事回来学习一下,呵呵。007继续往下解读。  发表于 2011-5-4 08:33  回复  
168#
daisy 发表于 2011-5-4 13: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4 14:06 编辑

回复 #167 007 的帖子

007  @daisy:重要的不是共工的传说,而是“巧言令色”一词出自于孔子编订过的《书经》。鉴于孔子一向述而不作,“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出处可能就在此  发表于 2011-5-4 08:40  回复   
============================================
有数,007这个解读的方向我非常赞同,只是能力有限我有这个意识却找不到头绪,呵呵。007的解读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所以你尽管解读下去。有问题我会请教和探讨的。

《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储藏库。《四书》算是儒家的实习经验吧。经验可以参照,追本还是要看《五经》,我是这么想的。
孔子晚年,极一生的精力,“删诗书、订礼乐”而自著《春秋》。他以客观的角度,“存而不论”,保留了中国上古的文化。真的非常伟大。
不过他避开中国远古史的时代,即从神农到黄帝之间的史迹。不知道他为啥要删掉这部分内容,大概是本着“多闻阙疑”的态度吧?虽然很客观,但是少了这部分内容可能也算个遗憾吧。
所以我想,孔子在教学中遇到远古时代人物的故事,可能会比较小心谨慎地去评判。这只是我的想法:孔子是个挺客观的人物。我在这里点一下,不影响007的解读。
169#
007 发表于 2011-5-4 14:1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有所指吧?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4 14:46 编辑

回复 #168 daisy 的帖子

  我一直在想:孔子说“像共工这样巧言令色,就少有仁爱可言了”,不会仅仅是述《书》,他的这番话在现实中也是有所指吧?如果有所针对,他针对的是谁呢?会不会就是在说宰我呢?

点评

daisy  是矛盾,争吵,斗争.......  发表于 2011-5-9 10:27  回复  
daisy  @油条@007 我说呢,其实只要能认可各说各都有理就可以了,最怕的就是那种想用一种思想一种价值来一统天下的想法。那样的结果就是同而不和,必然  发表于 2011-5-9 10:26  回复  
油条  @007 嘿嘿,有标准么?有公论么?到此为止?我看此问题似乎贯穿始终:)。至于流派风格,似乎也都是各说各的。嘿嘿。  发表于 2011-5-9 09:40  回复  
007  @油条:你的“五十步百步”论,说明你并不了解经学研究的流派和风格,不了解“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巨大差别。这个话题到此为此吧。  发表于 2011-5-7 14:51  回复  
油条  @007 嗯,于是有了风争,究竟是50步还是100步.其实后来有些得道的人不参合了.不管是1还是50还是100,都是为了伸张自己的意思.嘿嘿  发表于 2011-5-7 12:46  回复  
007  @油条:大概没人能恢复历史的原状、揭示论语诸片言只语的原意,但是试图揭示和忠于原意,跟不把孔子放在眼里只借其口说自己的话,是很大区别的  发表于 2011-5-6 18:36  回复  
油条  @daisy 嘿嘿,君子坦荡荡。知形合一,虽周遭变化多端,我自巍然不动。嘿嘿,似乎没人能做到。:)  发表于 2011-5-6 13:28  回复  
daisy  @油条 007深藏不露的,内在和表象未必一样。玩索而有得,没啥不好啊。  发表于 2011-5-6 13:11  回复  
油条  @daisy 嗯,若确实如此,那007就要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本来面目呢?:),他要百思不解,认识究竟是否存在那些静止的“永恒“?嘿嘿。  发表于 2011-5-6 12:04  回复  
daisy  @油条 确实是这样! :)  发表于 2011-5-6 11:46  回复  
油条  @daisy 所以读语录,很好玩,信息量比那啥12345 多多了。至于语录里写肯定是过时的东西,若是从教育看,读就是起了个镜子的作用,自己现在的样子。  发表于 2011-5-6 11:38  回复  
油条  @daisy 嘿嘿,被看出来了,这个用心,确实有很多意味,有故意为了特定目标的用心,有无意没有特定目标的用心,有用真心,有用假心。。。  发表于 2011-5-6 11:35  回复  
油条  @daisy 嗯,似乎不能用好坏来看待,只是,对于一个现在的状态看过去的东西都是材料而已。整理出来的,似乎也有多半是自己要的东西。  发表于 2011-5-6 11:18  回复  
007  @daisy:我这里写了一篇《宰我劣迹》,但最好我们各写各的,一同发出来。这样岂不更好玩?  发表于 2011-5-6 10:58  回复  
daisy  @油条 坏呢?似乎历史没有答案..  发表于 2011-5-6 10:50  回复  
daisy  @油条 对的。用心的人出于好意,那是无可厚非的。孔子也是这样的过来人。没有他对以前文化的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流传不下来。谁知道是好是  发表于 2011-5-6 10:48  回复  
油条  @daisy 似乎厉害人物从来不会去做整理工作,而那些很用心的人都会“特意“去做些整理的工作。  发表于 2011-5-6 10:33  回复  
daisy  @007 007有空写写这位看着挺可爱的宰我吗?要是没写,我今早有空,试着写写看,呵呵  发表于 2011-5-6 09:31  回复  
daisy  @油条 都是追随者喜欢这样语录,至于厉害人物喜不喜欢被语录就不知道了,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呵呵。  发表于 2011-5-6 09:28  回复  
daisy  @油条 看到两位提到《毛主席语录》,好奇搜来看看到底讲了啥。还真有点像啊,嘿。还发现,他们的语录都是厉害人物的学生或追随者或谁们整理记录  发表于 2011-5-6 09:26  回复  
170#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0:5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9 007 的帖子

宰我:字子我,亦称宰予。我想先找找《论语》里面到底有几处跟宰我有关,网上也都能看到,不过我还是想自己动手找一下。于是搜索了“宰我”,“宰予”,“子我”,结果如下:

#宰我
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第三》

2.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第六》

3.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第十一》

4.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阳货第十七》

#宰予
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第五》

#子我
没有。

未完......
171#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1: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0 daisy 的帖子

我能力有限,所以对于这几段内容的解释我还是摘录傅佩荣老师的解读。

有关宰予的反面事例
1.宰予问“仁”
宰予常常听到老师谈到要做一个仁者,要行“仁”。宰予听不太懂,因为孔子是第一个把“仁”这个概念充分加以运用,把它当然人生的目标来发展的一个概念。听老师说仁者好象很伟大,可以杀身成仁。所以宰予有一次故意问,他说:老师,假设有一个仁者,你告诉他井里有仁可取,他会不会跳下去呢?他这个人很聪明,就故意提这样的问题,说老师如果有一个人,行仁,跟他说有一个人在水里面,他会不会跳下去呢?孔子就不太高兴了,他说一个君子你可以让他离开,你不能够让他跳井,跟他说井里面有什么行仁的机会,就跳井吗?跳井显然是送死。怎么可以把君子看得这么笨呢?你可以去欺瞒他,你不能够诬赖他,说他没有智慧。仁者同时有智慧。他问的是仁者,孔子回答的是君子。君子是仁智并用的,是仁智并举的。代表他觉得宰予这个学生不但缺乏诚意,并且他提的问题故意设一个陷井来嘲笑人家。孔子当然对他不满意了。

2. 宰予昼寝
意思是宰予白天睡觉,很多人都说白天睡觉有这么严重吗?我中午也睡觉,难道也要被骂吗?情况不一样,古时候没有发明电灯,一般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一出来天亮了就开始工作,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所以晚上多得到充足的睡眠的机会,白天就不应该睡觉了,除非你生病,要不然的话你就一定是认真地念书。那么宰予白天跑去睡觉,孔子找到机会了,就骂得很难听,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枯朽的木头不能拿来雕刻,你看你要雕刻的话,这个木头的质地一定要非常得好,它如果本身就腐朽的话,你一雕就坏了,他把宰予说成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是指用那个很差的土来做墙的话呢,便是凹凹凸凸的,你怎么涂都涂不平,再怎么粉刷也没用。就是你内在没有真诚的心意,你根本就是做表面的功夫而已,那是没有用的。

3. 宰我论“社”
宰我这个学生后来做官,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鲁哀公就问宰我,什么是“社”这个字,我们到现在讲国家社稷的社,社代表土地神,就是你这块地方要用哪一种树来代表我们的土地神呢?宰我回答的时候就卖弄了一下他的知识。他说:夏朝人用松树,商朝人用柏树,我们周朝人用栗树,他接着说了一句,使民战栗。像这些词都有它的含义。比如说夏朝为什么用松树?宽松,夏朝还是比较原始的时代,对老百姓宽松。商朝人用柏树,柏代表博,也代表说我不要太严格要求了。到周朝用栗树的时候,栗这个字用战栗,很紧张,很害怕,一样的字在古时候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周朝用栗树是让老百姓战栗,什么意思呢?原来鲁国分为四分,宰我的意思就是希望你鲁哀公能够用武力把这个国统一起来。孔子听了之后不太高兴,他讲了三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我们现在说既往不咎也来自于这里。孔子意思就是说,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成的事不能再劝阻了,已经这个都是过去的事,你又何必去追究呢?孔子希望他不要老是跟国君讲一些这样的话,让国君心里面想要用武力来解决一些事情,怎么可以说国家用栗树是要让老百姓害怕呢?所以宰我的学问是不错的。你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但是你这种回答国君的方式,反而会造成负面的效果。所以孔子对他有意见。

4.与孔子辩论“三年之丧”
    从前面三段话可以看出来孔子对宰我有意见,这个学生一出场就准备挨骂,可以说是一个有名的反面教材。宰我听到老师常常提到三年之丧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宰我提出置疑,学生向老师请教,他说:老师,三年之丧太长了。他的理由是两方面,第一方面,三年的话,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君子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有时候我们念书就要思考,假如我是孔子,我怎么样反驳?我怎么跟他说,你做过调查吗?做过试验吗?三年不行礼乐真的礼坏乐崩吗?有人不会啊,也许有人可以四年啊,那也许有人一年就垮了都可能。所以像这种都属于相对的,但孔子不跟他辩论,孔子直接把这个焦点转到人的内心。孔子跟他说:你如果不守三年之丧,只守了一年之后就“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吃的是稻米,穿的是锦缎衣,就是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你心里安不安?孔子其实这是转移焦点,宰我提的问题是社会规范,父母过世,守丧三年,这是实文规定的。孔子不跟他讨论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或者说它的普遍性,孔子把焦点转移到你心里安不安,这样做是吗?社会规范是配合人的心理需求而设定的。但这一点出了问题,出什么问题呢?因为一个人心里安不安,是他主观的看法,所以孔子问宰我的时候他却说安啊。
为什么宰我不能说“安”呢?两个情况,第一个,如果宰我在请教老师问题的时候,他的父母还在,他怎么忍心说安呢,他的父母听到能不生气吗?怎么我这个孩子跟老师说父母过世一年,他就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安,那父母一定难过。那假设当时宰我的父母已经过世的话,因为这已经不可考察了,那代表宰我以前替父母守丧的时候一定是心里不甘,心不甘,情不愿的,说不定背地里做了很多事,这都不能回答。所以这时候你说心里安不安的,你不能回答,不管父母在不在,不应该随便回答。但是宰我为了辩论上胜过别人就说安啊。孔子没办法了,只能说你安你就去做吧。接着孔子说了一段话,他说一个君子守丧期间,三年,为什么要三年?因为他吃的好不觉得好吃,听好的音乐也不觉得好听,住舒服的地方也不觉得舒服,所以他才不愿意在三年之内就做这些事,他守完三年之丧之后,才能恢复过正常的生活,所以孔子在最后再加一句,“汝安则为之。”你安就去做吧。宰我看见老师变脸了,立刻离开教室。
宰我离开教室之后,孔子继续教育留下来的同学,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他说:宰我真是不真诚。小孩生下来之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十二个字代表人的心理状况,有对父母深刻的需求,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都知道古代父母是分工合作的,男主外,女主内,妈妈在家带孩子。孔子他是一个男生,他也能够了解,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观察得这么仔细,这说明哲学不能离开生活的经验。

好了,宰我的反面事例讲完了。是看看007的《宰我劣迹》呢,还是继续?

点评

007  呵呵,我们注意到的史实都一样呀。  发表于 2011-5-6 11:35  回复  
172#
007 发表于 2011-5-6 11: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宰我劣迹:“巧言令色鲜矣仁”之语境猜想三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8 13:02 编辑

  孔子在和宰我一起分析《书经》“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时,发“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感慨,是有所指的。他很可能就是在敲打能言善辩的宰我。
  孔子本人就是一个言辞极有修养的大师,但在弟子面前非常自重。碍于老师的身份和面子,一般都不愿意多跟学生争论。因此,遇到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言善辩的学生,他就十分地头痛。宰我就是这样一个令孔老师都头痛的学生。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如daisy所言,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以能言善辩著称。孔子逝世前回想自己的弟子时,曾经称许宰我为“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还在子贡前面。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篇》)

  宰我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因为能说会道,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齐楚等国,替孔子交涉办事。他和子路时常为孔夫子分忧解难,因而与夫子有深厚的感情。中国的师生关系非常奇怪,关系一般时双方都客客气气,关系非同寻常时,学生对老师就少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亲近,反而时常挨老师骂。
  《论语》记述,“闵子侍侧,訚訚如也”,说话呈恭敬正直状。“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谈吐呈温和快乐状。孔子非常高兴。唯独子路另外一种腔调,站在老师身边 “行行如也”,说话牛气轰轰,一副蛮横刚强的样子。孔子笑骂道:“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意思是说:像子路这个样子,恐怕会不得好死吧。当然,孔子实际是喜欢这个鲁莽可爱的弟子的,所以敢这么笑骂子路。

  如果说孔子骂得最多的是子路,骂得最狠就数宰我了。这小子劣迹斑斑,罄竹难书。

  劣迹一:设圈套为难老师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推崇仁爱,时常教导学生从善如流,当仁不让。他曾经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
  别的学生都是毕恭毕敬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唯独宰我多事,设计了一个道德两难问题,想和老师深入地讨论何以为仁。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篇》)


  其实,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宰我提出的问题,而仅以君子“可逝不可陷”,“可欺不可罔”,教训这位心术不正的学生,觉得他不应该设计这样的难题来陷害、愚弄仁人君子。

  劣迹二:驳“三年之丧”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篇》)。他所强调的礼,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丧礼。《论语》中对此多有涉及。丧礼之一就是:父母去世之后,身为人子要为之守孝三年,不得为礼,不得为乐。孔子反复强调这一点,还取得了效果——他去世之后,不少学生就在他的坟边结庐而居,为之守孝。
  可是,另类的宰我对“三年之丧”的旧礼持怀疑态度,向孔老师提出了异议。这段精彩的对话记录在《阳货篇》里: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还真说不过宰我,他只好等他退出之后给他戴了一顶“不仁”的帽子。

  劣迹三:伪造历史忽悠哀公

  鲁哀公祭祀土神,准备替土神立一个木制的牌位作社主,便询问宰我:“作社主用什么木?”
  宰我随口就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宰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并无真凭实据。他不过是信口开河,忽悠哀公。他解释说“周人以栗”意在“使民战栗”,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孔子听说这件事又气又好笑,教训宰我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

  劣迹四:昼寝狡辩

  众所周知,宰我有白天睡懒觉的习惯,经常因此耽误事,而且屡教不改。终于有一天孔子知道了宰予昼寝的原委,忍不住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我赶紧满脸堆笑,低声下气地说:“先生,您批评得对。我白天睡懒觉,确实耽误事。可是,您是知道的,小子我的身体根本没法跟子路比。您说得对,我的体质中看不用,就像朽木一样不可雕,像粪土之墙一样不可圬,难以胜任过强的脑力劳动。南怀谨先生也说过,宰予并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只是身体的底子太弱了,需要额外的体谅和照顾。小子我白天多休息一会儿,才有充沛的精力聆听您的教诲呀!”
  孔子怒道:“放屁!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白天躲在家里睡觉干了什么,你居然好意思在这里花言巧语狡辩。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予这才意识到自己那点事儿被老师获知了,他羞愧难当,退了下去。
  孔子对众弟子说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篇》)

  不要说007杜撰哟。当时,007就在现场,目睹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哈哈哈哈哈哈

点评

007  @daisy:原来如此呀!嘎嘎嘎嘎嘎嘎  发表于 2011-5-6 15:16  回复  
daisy  @007 南老师更是在替夫子说话,嘻嘻嘻嘻嘻嘻  发表于 2011-5-6 13:13  回复  
007  @daisy:文化穿越,很好玩的。南先生替宰予说话,难道我就不可以替夫子说话么?呵呵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1-5-6 13:04  回复  
daisy  007的这几个“哈哈哈哈哈哈”怎么看得我心惶惶呀?想回些啥,回个啥涅?“嘿嘿嘿嘿嘿嘿”  发表于 2011-5-6 13:01  回复  
173#
油条 发表于 2011-5-6 11: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油条 于 2011-5-6 11:54 编辑

回复 #171 daisy 的帖子

1、“孔子当然对他不满意了。“
似乎我未见孔子不满意。相反,我倒觉得,孔子没感觉。君子本来就是那样的。不会因为谁的言语而对谁不满意。君子不强求别人顺从自己的满意。
而,孔子本就是在辩论上否定了他的前提而已。

点评

daisy  这就是解读者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解读的,正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没有标准答案的。  发表于 2011-5-6 13:16  回复  
174#
daisy 发表于 2011-5-6 13:2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isy 于 2011-5-10 10:23 编辑

回复 #171 daisy 的帖子

二、有关宰予的正面事例(傅佩荣老师)
孔子曾经到楚国,楚昭王要请孔子去。孔子就先派宰我过去,宰我的口才很好,知道老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宰我就跟楚昭王谈了各种理想,楚昭王很满意,就送给孔子好几辆非常华丽、贵重的马车,宰我怎么说,我们老师要的不是马车,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理想能不能实现,所关心的只是老百姓能不能得到照顾,所以如果你真的用我们老师来做事的话,我们高兴得很,他就是走路来他也愿意,你不用给他豪华的马车。这段话讲得真好。宰我后来跟孔子报告,孔子也说讲得真好。因为一般做国君的人他就是有很多赏赐,但是宰我很清楚地说你不要给这些,我们希望的是德君行道,能够照顾百姓,所以我们老师走路来我们也很高兴,这讲得真好。这孔子很称赞他,说宰我的口才终于走上了正轨,可以用来跟其他国君说一些话说得非常得体。
在《孟子》里面也提到宰我,孟子说,宰我对孔子的评价他居然这样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以我来看老师,超过尧舜太多太多了。孔子都不敢这样讲,孔子、孟子都称尧舜了不起,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圣贤。但是宰我居然说我看我们老师孔子,贤于尧舜,远远超过尧舜。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尧舜的时代是一个小社会,部落社会,尧舜之后才是夏朝开始,非常原始落后,所以尧舜能做的事情有限的,他们自己是好人没问题,是很好的统治者。但是不像后来孔子面对的情况,“礼坏乐崩”,他要重新恢复整个周朝的规模,让天下重新安定。他所提出来的理想有这么样丰富的内容,抱负这么远大,他教学生表现得让学生的收获又这么样的明显,所以宰我说他的老师超过尧舜有他个人的评价。事实上孟子也赞成,因为孟子也说孔子确实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像这些确实是对孔子过度的评价吗?我认为不然,我认为韩愈所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有他的道理。


网络上有一段关于宰我的背景资料:
〖宰我〗(前422年一?)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予。春秋末鲁国人。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没任过官职。他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孔子曾派池出使齐国和楚国。楚昭王认为楚国的官尹中没有任何人的才能可与之相比。他主张改革旧礼制,认为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可使礼坏乐崩,应改为守丧一年,遭到孔子的斥责,认为他没有“孝梯”之心,是为“不仁”。对孔子的为人有深刻的了解,他出使楚国,楚昭王要把一辆华丽的车子送给孔子,他以理拒收,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也很爱护他,因其昼寝,而斥之为朽木和粪土。他在孔子弟子中是有建树的人,尝问五帝德及帝系,其文今存《大戴礼·五帝德》中,使孔子的观点得以传播。唐玄宗开元八年(720)被列为“十哲”之一,配祀孔子。二十七年(739年)封为“齐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为“临淄公”,度宗三年咸淳(1267)改封“齐公”,从祀孔子。


未完....
后面要写一下我看了这么多材料的感想,今天来不及了。。。

点评

007  @油条:呵呵,我说宰我拍老师马屁,确实是我的看法。我前面写的绝大多数都是我的看法,甚至在标题里就宣布是007的猜想。我可不敢说是孔子的想法  发表于 2011-5-10 19:26  回复  
油条  @007 既然大家都可以说自己的,我也来谈谈感想,我怎觉得,他们说孔子,和我看孔子差不多呢。嘿嘿。  发表于 2011-5-10 09:11  回复  
油条  @007 其实呢,如果认真起来,字字词词都要推敲了。至于是否拍马,这得看当事人的真实判断。后人说拍与不拍,其实都是自己的看法罢了。  发表于 2011-5-10 09:08  回复  
007  《孟子》里有关宰予拍老师马屁这一段,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耶。谢谢提供新的材料和信息!  发表于 2011-5-6 15:14  回复  
175#
007 发表于 2011-5-7 17:0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论语·先进篇·第4章:于吾言无所不说

本帖最后由 007 于 2011-5-8 13:36 编辑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周游列国时,身边有一邦弟子跟着。子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是孔子的保镖。宰我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是孔门与各国交涉时的使者。子贡善于经商打理,是孔门的后勤部长。陈蔡受困时,正是他用自己的货品换来一石大米,才使孔门不至于饿死。至于颜回,只是为老师烧烧饭而已。可是,偏偏这个没有什么大用的颜回,让孔门诸子刮目相看。《孔子家语》记载了一个故事: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 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颜回尊师重道,从内心尊敬孔子,所以孔子对他厚爱有加,赞赏有加。

  或许某天,宰我有点不是滋味,对孔子说:“子路师兄和小子我做得多,错得多,得到先生您的批评指点自然就多。可是,小子我不明白,颜回师兄没有做什么事,为什么偏偏是他时常得到先生您的赞扬?”
  孔子回答道:“颜回到我门下,不是来帮我做事打工的,而是来学习的,他对我的话从不表示不悦。”
  宰我把夫子的话讲给子路听。子路道:“呵呵,先生又在表扬颜回了。”
  宰我说:“师兄没有听出弦外之音么?先生话里有话呀!他老人家表面上是在表扬颜回是个好学生,听老师的话,从不对老师说的话表示不快。先生的话外之音实际上是在提醒咱们两个刺头,别以为给老师做了一点实事,跟老师感情深厚,关系亲近,就可以在言语上顶撞老师。”
  子路:“嗯,你倒是提醒得对,咱俩确实经常惹夫子生气。”
  做老师做到孔子的境界也难以免俗。但凡是老师,都爱听话的学生,烦不听话的顽徒。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鲜花 收起 理由
子玖妈妈 + 10 + 30 向认真的童鞋致敬

总评分: 贡献 + 10  鲜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176#
daisy 发表于 2011-5-9 09: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4 daisy 的帖子

这样的老师我赞赏钦佩,这样的学生我也喜欢!

我把这些材料整理一下,简述如下:
1.宰我多次为难老师,说出些看似出格的话语而被老师批评。
2.孔子周游列国时他始终陪伴左右。
3.宰我其实很聪明,了解孔子,能按老师的想法办事,受到老师的表扬。
4.在孔子的眼中,宰我确实有才能,评为十大高徒之一!
5.宰我称赞老师。

宰我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我觉得他是个非常聪明,很有想法,也敢于挑战老师的学生,有时候甚至让老师下不来台。不过这些都只是言语上的事情,好像找不到他所谓不仁的具体行为事例。而且,他一直跟随老师周游列国,为老师出色完成任务,可谓忠心耿耿了吧。

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夫子是个真正的好老师,能容忍来自学生的挑战,并不是把这样的“坏学生”一棍子打死,听其言而观其行,最后他毫不吝啬地把语言科第一名的位置给了他。子贡有个非常有名的游说救鲁事件,孔子认为宰我的才能超过子贡,那宰我肯定有更有名的事例吧?只是历史上没有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吧?不知是否因为后人都把宰我当成坏学生的原因?这么好的老师确实也值得宰我感激,把最好的赞美给了老师。
-----------------------------------------
007似乎认为宰我“不仁”,但我只看到他在讨论问题的言语上触到不仁,并未看到他实际的不仁行为,说他不仁值得商榷。


点评

daisy  @007 反正历史事件不全,下不了肯定结论。你只管按自己的思路去解读,我从来没想要改变你的想法,只是提供一些跟你不一样的思路罢了  发表于 2011-5-11 08:34  回复  
daisy  @007 我这里只是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如果改成23541,或其他顺序,结果可能完全相反啦。我后又查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大戴礼.五帝德》,  发表于 2011-5-11 08:32  回复  
daisy  @007话里有话,嘿。“不得其死然”兴许是孔子怜惜子路性格太过刚强,容易得罪人而得到不好的结果。  发表于 2011-5-11 08:26  回复  
007  “予之不仁也!”是辩论三年之丧时孔子对宰我的批评。这是赖不掉的。当然,被老师批评“不仁”一如被其批评“不得其死然”,不必大惊小怪。  发表于 2011-5-10 19:44  回复  
油条  我们来给个假设,若孔子都无法应对学生的提问,他的思想能长久么?如果他的学生什么问题都不会提,孔子的思想是开放的么?能长久么?仁者久矣  发表于 2011-5-10 09:44  回复  
油条  呵呵,其实我倒觉得,他言语上也没有不仁啊。呵呵,孔子说这种话不仁,意思是这个人不仁还是他说话的某现象是不仁的呢?:)  发表于 2011-5-10 09:31  回复  
油条  如果说 言语上不仁,行为上没有反映出来,以我感觉,这也是不仁的一种表现。:)  发表于 2011-5-10 09:28  回复  
177#
daisy 发表于 2011-5-9 10: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5 007 的帖子

哈哈,孔子厄于陈蔡,有人统计过,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九个版本。《论语》里只有三十三个字:“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它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
《庄子》,《吕氏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荀子》,《孔子家语》都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加工演绎,丰富情节。看看蛮有意思的。

007给宰我增加了一个角色,可以算第十个版本了吧。宰我始终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把宰我加进去合理的。至于宰我到底说啥呢?那就不知道了。
178#
油条 发表于 2011-5-10 10: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5 007 的帖子

记得007曾说,油条不识孔子,而知007不识孔子。
不管这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还是感叹句,这就是一个句子。孔子不喜欢写书,别说标点符号了,所以大致上,古代没有发明什么标点符号。
嘿嘿。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讲究个什么上下文,听说很多小孩子认字都是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现在的小孩子都聪明。当然也有家长不信这一套,一定要拿一套生字卡,一个一个给孩子背。说这样才能绝对保证念准确了,还能知道自己识得多少字。
呵呵,油条不知自己认识多少字,但知007 能识很多字,并超过油条。这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呵呵,还是挺有趣的。

点评

007  ……不停地提出猜想……  发表于 2011-5-10 19:35  回复  
007  007不知道,油条才知道。嘿嘿。007只是在不停地提问,不想地提出猜想,试图猜测孔子言论的语境,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1-5-10 19:32  回复  
油条  @daisy 据俺观察,007所持的教子方法,和他对孔子的认识的方式,似乎略有不同。有惑还是要多问。所以油条问题多了些。嘿嘿。  发表于 2011-5-10 11:41  回复  
油条  @daisy 其实听说君子最执著了,而且劝俺们要时常反省执著到了什么。每人每事大多不同。挺好的。对于教育方法,油条也挺执著。嘿嘿  发表于 2011-5-10 11:24  回复  
daisy  油条大哥劝我不要执着,其实你也执着着呢。007也一样执着着。其实挺不错的,反正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大家各就其位,继续......  发表于 2011-5-10 11:03  回复  
179#
007 发表于 2011-6-7 11:0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天恒爸爸很久没有来国学群组了。是不是最近要搞其他大项目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8 07:10 , Processed in 0.09891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