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富春送别图》将于2011年8月在上海驰翰拍卖行拍卖 两岸血脉之作或流失海外 ... ...

热度 1已有 1576 次阅读 2011-6-29 14:19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

    《富春送别图》与《富春山居图》同一画题,同出黄氏,前后相隔600余年,系姊妹篇。不同的是,后者被无用老和尚一语成谶,历经沧桑,断为“无用师卷”及“剩山图”,分居大陆、台湾两地,隔海相望。而前者,仿佛黄氏后人不忍见祖国大好河山分裂,特转世重绘富春一江春水,将祖国河山再次合璧呈现。温家宝总理曾为两地“无用师卷”及“剩山图”的联展多次媒合,直到2011年6月才有了结果,两幅图以近3亿人民币的保价在台湾故宫博物馆展出。而《富春送别图》的出现,取其“人生莫作轻别离”的美意,象征着炎黄子孙翘首盼望台湾回归的至诚之心,其价值不言而喻。而《富春送别图》此幅联系两岸血脉的艺术精品将在2011年8月在上海驰翰拍卖行拍卖,倘若流落海外无疑是中华民族莫大的遗憾。 

                                             “人生莫作轻别离”
                                                                    ——因黄起凤《富春送别图》而感(2011年6月《书与画》)
   富春江为钱塘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沿江一带胜景怡人,自古文人墨客竞相为之赋诗作画,人文气息浓郁,其中最富盛名且具传奇色彩的便是元代黄公望(1269年—1354年)笔下之长卷画作--《富春山居图》。此图系黄公望79岁时为僧人无用所绘,历时三至四年方得以完成,画作秀润淡雅、气度不凡,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画作完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一语成谶,此后便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最严重的一次,该幅巨制几毁于明末收藏家吴洪裕之手,吴因宝爱至极,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之侄将其从火中抢出得以幸免,然此时画卷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画幅较短者称“剩山图”,画幅较长者称“无用师卷”。之后又因战乱,两段画卷不得以隔海相望,“剩山图”今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幸然,富春江所流淌着的民族血脉及人文情怀并未就此告一段落,就在《富春山居图》历经600年沧桑之后,著名书画家黄起凤(1906年—1978年)于1939年前夕创作了《富春送别图》,全卷高17厘米、长543厘米,其中引首题额长68厘米,画作长127.5厘米,尾拖跋款长 155厘米。画作部分落笔从容自如,技法炉火纯青。溪山幽远,林木苍莽,景致飘缈,意韵深长。和风徐起,微波荡漾,一叶扁舟,行将远游。黄起凤笔下之富春,水秀山色已然超越实景,其深邃烂漫之意境赋予后世无尽的遐想。画作跋款大意为:“昔日与诸道友同游于富春山色之间,朱襄廷、胡瑟如让我作《富春送别图》,还没画完诸道友都仙逝了,现在只剩下查人伟(1887年—1949年)和我了,故落此款以寄托怀念故旧的情感”。未想此画竟成黄起凤与挚友深情的最后定格,阴阳相隔,依依不舍,此款跋文给画作频添了几分悠悠凄美的人文意蕴。
   尾拖跋款包括陆俨少、徐子鹤及黄起凤的4段,共计6篇。首篇黄起凤叙述了作跋的背景,大意为:“1939年阳春月是藏画人钱九鼎道友的30岁生辰,恰是生日当天他拿着我的此幅画作赏玩,又因‘富春’二字意为美满,故题跋一段以祝福挚友长寿”。
   可能是黄起凤自觉画卷乃今生绝品,1939年秋,又扬扬洒洒连续继题了三篇跋文,前两篇分别摘录了明代诗人刘青田的诗作《题春江送别图》以及徐贲的诗作《春江送别图送松江王尹》,两篇诗文描述的皆为富春江畔送友人的惜别愁肠,与画作意境遥相呼应,宛如前朝文人专为此画度身定制。而第三段跋文则取自元代诗人郑洪的诗作《题春江送别图》,内容为“西陵渡口山日出,芦芽青青柳枝碧。龛山赭山潮东来,黄郎刺船水如席。劝君劝君迟渡江,柳条贯鱼頳尾双。治鱼沽酒待明月,人生莫作轻离别”。结合画作来看,其既精炼注释了《富春送别图》所画景致,又抒发了画作者潇洒不羁的浪漫情怀,特别是“人生莫作轻别离”一句,尽显超然气度。但在笔者看来,此诗实为黄起凤所作,因为其意境非元朝那时可比,就在黄起凤信笔疾书、才情横溢的那一刻,诗、书意韵己全然幻化于画卷之中,且看画中离乡游子,再看诗句“黄郎刺船水如席”,这不正是黄起凤本人嘛!如是胜景,如是胜境,怎不让人痴醉?
   撇开画作本身,纵览黄起凤的五段款跋书作,不仅表现形式多样、蕴含内容丰富,而且极具艺术感召力,五段跋款,三种书体,面貌迥异,可谓融于画作之中的又一道炫丽景致,令人感佩。其楷书天真烂漫、萧散自在;行书则结体宽博、姿态灵动;而行楷书则更加别具一格,如横风斜雨,造意新奇,风韵独到。更难能可贵的是,黄起凤的书法造诣已达化境,竟能将多种字体与书风一气呵成地汇集于跋纸之上,与他的画作浑然辉映,其天赋异禀令人叹服不已。
   至此,《富春送别图》已然堪称绝作,而钱九鼎得到黄起凤的多次跋款后,仍觉意犹未尽,又于1940年初,邀当时的书法大家朱积成(1890年―1982年)题写了一段篆书引首“富春送别图”。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消磨,钱九鼎对此画的珍爱之情有增无减,再邀艺术泰斗陆俨少为此画续跋。陆俨少遂以行书作跋,内容取自南朝文豪吴均的骈体文《与宋元思书》,亦为吟咏富春秀美江景之精品,详尽、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为此,陆俨少在款识中赞道:“富春山水之胜画于此矣,则予此书不为蛇足耳”,前半句以诗赞画,不必赘述,而后半句则反映出,面对此幅堪称完美、攝人心魄的画作,陆俨少也为之震憾,闪念之间亦曾踌躇,担忧自己的墨宝在《富春送别图》上成画蛇添足之笔,其艺术魅力及价值可见一斑。此后,钱九鼎仍痴迷依旧,不输当年吴洪裕,于1975年再请艺术大师徐子鹤(1916年—1999年)续跋,这倒给徐老出了个难题,前人鉴赏赞美之辞已至极,为此,徐老只得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自题跋文为内容,作草书续之,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突显《富春送别图》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在艺术成就上堪与先人黄公望相映衬。
   从宏观的历史进程到当今的时代潮流来看,《富春送别图》又颇具传奇色彩及特殊意义,可谓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姊妹篇。前后虽相隔600余年,但似乎冥冥之中又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600年前,《富春山居图》出自黄公望之手,被无用上人一语成谶,浴火重生后,竟被硬生生地分为“剩山”、“无用”两部分,好似中华民族饱受战火之创隔海相望的历史见证。600年后,同是黄氏后裔的黄起凤作《富春送别图》,再次将富春的一江山水秀色尽现于一幅完整的画卷之中,仿佛是黄公望不忍祖国壮美山河一分为二,特转世为黄起凤,再作图卷,前世今生,矢志不渝。与《富春山居图》不同的是,《富春送别图》己然将黄公望与黄起凤的民族精神与情怀化作了舟中游子,更多了份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次品味“人生莫作轻别离”的诗句,顿觉意味更加深长,其实,这就是中华民族人文与情感的纽带,图可焚断,但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是永远也无法割断的!
   自新中国建立后,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企盼着祖国的统一,希望《富春山居图》能承载着民族大义珠联璧合。民间有识之士多有接洽,近几年,在温家宝总理的关心下,此事终于有了结果,《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与“剩山图”,将于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展,此时此刻,《富春送别图》的意味变得更为深远了,或许是祖国母亲在深情召唤,“画中扁舟怎远行,人生莫作轻别离,富春江连日月潭,炎黄翘首游子归” 。 
                                                                                                                                              朱亚东

0.gif

1.gif

2.gif

3.gif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麦兜兜 2011-6-29 16:40
怕不要再创拍卖纪录?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喵喵网

GMT+8, 2024-4-26 08:29 , Processed in 0.10497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