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生活 信仰 菩提树下 人是未来佛
查看: 8528|回复: 117
go

人是未来佛 [复制链接]

旺旺上的了然,欣然等大师呢?我还等着大师们给我开悟呢

点评

fire  开悟是自己的事,佛在也不会给你开。  发表于 2011-4-24 22:56  回复  
已有 3 人评分金币 贡献 鲜花 收起 理由
fredazou + 9
花瓣雨 + 1
vivianda + 1 + 1

总评分: 金币 + 2  贡献 + 1  鲜花 + 9   查看全部评分

118#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6-22 15:3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兴趣的话先找些入门的书来看看。或许,可以找到“不执法,不执我”的道理。
佛性在于信愿,这是一切法门之根本。
117#
天道人事 发表于 2011-6-22 13:4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对佛教和道教感兴趣,但没有真正修行过。
想问一下菩提树下的朋友,如有冒昧,请一定原谅。人信奉佛,一定要去寺里烧香拜佛吗?人有求于佛时,必须去拜她,事成之后必须还愿吗?如果是的,那对别人是否太不公平?
116#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6-13 17:2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何学会“放下”(释宏满)
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请放下昨日的辉煌,放下昔日的苦难,放下所有束缚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会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重负顿释的轻松,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
      人往往拥有的越多,烦恼就越多。因为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我们却试图牢牢把握让它不变,结果自然没有人能做得到。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心态,俗话说得好:“欲壑难填。”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着对金钱、美女、权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它犹如滔滔江水,在人们内心深处澎湃,因小失大的事情,使自己遗憾终身,正因为有这样喜贪的毛病,反而失去了太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学会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对于放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放下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处事时,该放就放,该断就断,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种随其自然的心态,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学会满足,这是智者的心态,是成功的阶梯。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才能迈出洒脱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风采。
      忧虑来自内心,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自身。人生路上会遭遇到许多不幸,挫折,失败,打击,痛苦,孤独等,当你放下这一切时,心灵就会得到解脱,该放不放,必是大患。同时放下不等于放弃,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间的利弊得失,不过于强求自己,不过于委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会迷失自我,也会徒增烦恼。可见放下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如何放下。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而烦恼,带着烦恼去忙碌,必然会因为分心和消极情绪而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事实上,我们担忧的问题通常并不会像我们担忧的那样发生或带来不利影响。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这些困扰着自己呢?何不放下,全心地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不为这些因素影响呢?
      佛教中所说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利奥•罗斯顿说过:“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一个人生命的负担。”而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
      在人生路途上,我们要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还自己一片纯净的天空。修习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无法修习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佛教有一个故事,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两手各拿了一大朵花前来献佛,佛陀大声地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听从指教,将左手拿的那个花朵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将右手的花朵也放下了,佛陀又说:“放下!”这个婆罗门无奈地回答:“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放下了,为何还要我放下?”佛陀听了他的话说:“我的本意并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朵,而是让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只有当你将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当断不断,反被其乱。”我们应该保留生命中最纯粹、最有价值的部分,放弃累赘,调整心态,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在当今社会,想要找一个理想的职位并不容易,除了与整个客观环境有关外,也与许多求职者心态不稳有关,即好高骛远、自命清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愿做,满腹牢骚,虚度了许多好时光,人生短短数十年,转眼即逝,一旦选准了目标就要追求。但是,当目标不适合自己时,应果断豁达地放弃,懂得以理性来面对一切,这样才能够柳暗花明。懂得放下执着,才能获得新生力量,才会赢得更多的回报。放下是另一种方式的拥有,学会了放下,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曾有人说:“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云山忘我,抛开得失现天真。”
      其实禅宗里有很多公案,都是讲教人放下的例子:如禅宗二祖慧可,为断臂求法,请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所以慧可才开悟。另一个是当年六祖慧能受传五祖衣钵向南去后被慧明等弟子追赶,当慧明要抢回衣钵时,才醒悟到不是为衣钵而来,而是为法而来,这时六祖才出来为他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叫他抛弃人我,把善恶念头都放下,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其实,人世纷繁,法事俗务,名利地位,私心欲念,声色犬马,该放下的就得放下,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实是累赘。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资济世,或甘于淡泊,既能入世,又能出世,勇于并舍得“放下”;他们在“放下”的同时,其实已获得了意外的幸福,这种幸福或许是无形的,却是隽永的,更高层次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就是人的欲望,贪,嗔,痴,如果能放下这些念头就能成就佛果。
      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人总是喜欢为难别人,他们不愿意帮助别人,也不宽容或原谅别人。有时乘人之危,抓住别人的把柄不放,洋洋自得。其实,将个人的恩怨放下,宽容别人,不难为别人是一种美德。但有些人并不注重这种美德。这种美德能够感化人,提升人们之间互助亲善关系,使社会形成一种宽厚、达观的向善风气,小人就不会产生,阴暗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当自己有了不幸的时候,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人的一生,要历经千万门坎,打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会经常碰壁,或不得不伏地而行。因此,要学会低头,不逞匹夫之勇,胳膊拧不过大腿,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这既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处世中不可缺少的风度,同时,这也更是一种修养。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有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学会低头示弱,说得俗点,也就是该低头时就要低头。要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低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要知道,敢于碰硬,被视为有“骨气”。若一味地有“骨气”,到头来,不但会被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门框”撞得头破血流,元气大伤,有些人会因此而一败涂地。正如我们去旅游时穿过山洞时该低头就低头,该弯腰就弯腰,低头更好走路,弯下腰来避免磕碰,走得过去又一胜境,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境界。
      我们都是常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你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成为历史,不能成为最终的决定因素。因此,不要沉溺于过去,把过去的一切都放下,卸下心头的包袱,才能更好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点评

vivianda  来看看路遥。也问候 莲、花瓣雨  发表于 2011-6-30 13:12  回复  
115#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6-12 17: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2 vivianda 的帖子

读上面这段文时,我在想,
我们一点点的欲望不是罪过,修剪美观即可;
我们一点点的好奇心不是罪过,更不应被看作是心灵的枷锁。
佛陀无限慈悲,禅无限自由,回到路遥帖子中的诗句——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不过也正因如此,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不是已提前衰老,已提前步入古稀之年,否则怎么总是觉得已“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呢。
我坚信冥冥中有种智慧,从来引领你不走偏差,只要全身心放下、交付、不思虑,一切就自有最妥当适宜的安排,心灵不受折磨和缠缚。

点评

vivianda  嗯。心灵有的地方永远像孩童般纯真,有的地方逐渐离真知靠近  发表于 2011-6-24 16:48  回复  
114#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6-12 17:4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修剪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盛。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做新住持。

初来刚到,他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寺院周围山坡上到处长满了灌木。

那些灌木杂乱无章,树形恣意肆而张扬。

索提法师找了一把剪子,不时的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了一个漂亮的圆球形状。

僧侣们看到之后,疑惑不解。

问住持,法师却笑而不答....

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位衣衫光鲜,气宇不凡的客人。

寒暄让座之后,对方说自己无意路过此地,随便进来看看。

法师很客气的陪客人四处游转,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清除自己的欲望?

索提法师微微一笑,返身进入内室拿了一把剪子出来,对客人说:「施主,请跟我来。」

他把客人带到了灌木丛地,客人看到了法师修剪的那一棵成型的灌木。

法师把剪子递给了客人,说道:「您只要经常像我这这样的去修剪一棵灌木,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接过剪子,走向一棵灌木,卡嚓卡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功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了笑说:「感觉身体舒展了很多,可是平日堵在心中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领首说:「刚刚开始会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会好了!」

客人走的时候,和法师约定,他十天之后还会再来。

法师不知道,这个人就是泰国享有盛名的珠宝大亨。

近来,因为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二十天后,大亨又来了!

三月个后,大亨已经把那棵灌木修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型。

法师问他:「现在你是否懂得如何消除你的欲望了?」

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钝,每次修剪的时候,倒是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杂念,可是,一从你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会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答。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索提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您知道当初我为什么建议让您修剪灌木吗?」

我只是希望您每次修剪前,都能够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

就像我们人类的欲望,您别指望能够完全把它消除,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美观,若放任欲望,它就会像满坡生长的灌木,丑陋不堪。

但是,经常修剪,就能够成为一道亮丽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也是这样,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作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一棵的被修剪成各种形状。

这里的香火也渐渐旺盛起来,日益闻名。

点评

GRACEFUL  愚钝的我要好好思考下。。。  发表于 2011-6-13 16:54  回复  
113#
sweetheartme 发表于 2011-6-8 11:3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 叮叮爱妈 的帖子

没有看到你以前的过往是怎样的故事,但是无论如何都想对你说,放与不放形式不重要,只想祝福你还有所有有缘的人明天一天比一天好。
112#
vivianda 发表于 2011-6-7 22:3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6-6 18:39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向水觉芦香。
挂榕青,尝五黄,

“盐梅已佐鼎,向水觉芦香。挂榕青,尝五黄”,看着都美。神往一下下了。不知在忙啥,今年香袋也没有备一个,现代人好悲哀。

莲,看了你的“神奇能量帖子”,正为我俩的天生“好奇”得意欢喜呢,不巧,又看到了一段:有些人学经不是为了解脱,而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以此动机,会失掉教义的真正精神,忍受无益的折磨...。陷入反省中

111#
vivianda 发表于 2011-6-7 22: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 叮叮爱妈 的帖子

路遥:记得你曾跟我说过,你很不解不屑那些只为修自身解脱的信佛人。很佩服你的领悟力,在佛经里,有关于此类问题的阐述:除非你拥有一颗觉悟的心和作为一个菩萨为一切众生而修行的心灵,否则你就不是真正的佛子。这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走向这里。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花瓣雨 + 5

总评分: 鲜花 + 5   查看全部评分

110#
油条 发表于 2011-6-7 08:4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逢夜雨伴入眠了, 这雨下得好滋味。

点评

静静的蓝莲  你好,油条 :-)  发表于 2011-6-12 18:18  回复  
109#
我是谁 发表于 2011-6-7 08: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给我鼓舞很多。
108#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6-6 18:3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向水觉芦香。
挂榕青,尝五黄,
祝君安康福慧长。
107#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6-5 15: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有一天,两个犯人吵架。缘由让大家感触良久。
  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像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
  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还自嘲说是铁板烧。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
  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感谢曾经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每一个陪伴我们度过难关的人。因为有你,我才会走到如今。因为有你,我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
106#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25 09: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5-25 09:54 编辑

苍雪大师诗选
转自网络

苍雪大师诗选


苍雪(一五八六—一六五七),明朝.佛门僧,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俗姓赵,少年已展诗书画才华,他五岁从父于昆明妙湛寺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为水月儒全侍者,为水月大师掌管书记。十九岁云游万里,入苏州中峰寺主持。他博学多闻,是明代禅宗巨匠及诗文领袖,诗僧、画僧。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山中行,云迷樵径雨初睛,有时送君自崖返,自此远矣君之行!
山中住,茅庵绝顶孤危处,我本不从云水来,问山先住人先住?
山中坐,只教七个薄团破,青苔日后自无尘,落花满地承敷座。
山中臥,草深蚊虫咬不过!只愁夜短睡不足,那管昼长难忍饿!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几回立雪与披云,费尽勤劳学懒人。

曳断鼻绳犹不起,云烟深处一闲身。









点评

vivianda  四首诗,体会了山中出家人在肉体上的贫苦艰辛,及在精神上的愉悦洒脱  发表于 2011-5-26 20:58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静静的蓝莲 + 5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总评分: 鲜花 + 5   查看全部评分

105#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22 21: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4 vivianda 的帖子

是啊,真想有他在
我知道以前的业障蒙住我的心性,我看不见自己
现在,我有些明白自己,但依然有新殃,却不知现世的哪些又在积垢?
我因母亲而真正信佛敬佛循佛,我的修行是否又是一种执?

点评

vivianda  “修行是否又是一种执?”,路遥,我也想过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1-5-26 20:53  回复  
104#
vivianda 发表于 2011-5-22 17: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2 叮叮爱妈 的帖子

路遥,随喜。不知为何,现在特别想听听了然师会怎么说

点评

vivianda  @静静的蓝莲 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1-6-1 20:03  回复  
静静的蓝莲  @vivianda 君子和而不同,呵呵  发表于 2011-5-28 23:00  回复  
vivianda  @静静的蓝莲 呵呵,他一定觉得,几个弟子的秉性脾气还真是各有不同,但怎么就这么投缘呢  发表于 2011-5-26 20:51  回复  
静静的蓝莲  是啊,弟子们都还没出道,师父竟然玩失踪...好在偶们一众弟子皆颖悟,应不难领会师之“默时说” :-)  发表于 2011-5-25 13:52  回复  
103#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5-22 16:1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1 vivianda 的帖子

千金易得,知识难求。
我很感慨在网络、在工作和生活中,得遇像你们这样的善知识,
让我有机缘亲近佛法、亲近佛。
事实上,人生到现在,只在接触到佛法后,仿佛才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一切都很不一样。

这也是难舍旺旺的原因。

点评

vivianda  对了,莲,我托网友给了然师 带去了我们的问候。了然师回谢,并告知一切都好。  发表于 2011-6-30 13:14  回复  
vivianda  嗯,我们的感觉总是那么一致。随着孩子渐渐大了,也许不经常来,但不会忘  发表于 2011-5-22 17:55  回复  
102#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21 22:3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1 vivianda 的帖子

我在禅坐念佛号时,忽然感觉自己心的污垢正在一点点剥落,我看见了心原来的样子,而当这一切来临时,居然,把我身边的人也照个一清二楚。有些,几十年的相熟,此时,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无缘。
想来,心恢复本我时,一切都还其本来呀
一切相皆无相,以前,都被相所惑。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静静的蓝莲 + 5 随喜

总评分: 鲜花 + 5   查看全部评分

101#
vivianda 发表于 2011-5-21 18: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佛教中,识是有两部分组成的:“藏识”和“意识”。
习禅,就是在我们的藏识这座花园中耕作。

作为园丁,我们必须相信这块土地,知道所有慈悲和智慧、觉悟和幸福的种子都早已深藏其中了。

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金色夕阳无一不在同时说法。

任何使我们藏识最深处的种子得到滋润的实物都是真正的法。

-----  一行禅师

今日读到一行法师的一席话,颇有感受。让我不由自主地找到这里,与莲、路遥、花花 言语一番。是悟,或是缘,我们,与生命相约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花瓣雨 + 10 与你们的缘,如青青翠竹,郁郁黄花。.

总评分: 鲜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100#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5-20 14:1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有靠路遥和草菲等等大德了。
99#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5-20 14:1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开悟了?
那我何处潜水?
98#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5-20 13:3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7 花瓣雨 的帖子

我悟了,看看自己的 ID 吧,也许命定我适宜你的“潜水圈”......
97#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5-17 20:0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蓝莲也静下来了。
96#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5-9 13: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3 叮叮爱妈 的帖子

把修行融入生活,在家也是出家,
把生活化为修行,锦服也变袈裟。
把红尘当作禅房,俗乐也谐梵音,
把凡心交与我佛,枯叶也成繁花。

(微博里贴过来的

点评

sweetheartme  收纳了,谢谢。  发表于 2011-6-8 11:48  回复  
花瓣雨  @静静的蓝莲 也许只是才疏学浅,无言对语。我只是想做个好同学。  发表于 2011-5-11 13:48  回复  
静静的蓝莲  @花瓣雨 唉~~~~,等你潜水的缘尽了,那么冒泡的缘就到了,呵呵,俺们耐心等  发表于 2011-5-11 13:14  回复  
花瓣雨  @静静的蓝莲 最近老毛病犯了,又潜水了。  发表于 2011-5-11 13:09  回复  
静静的蓝莲  @花瓣雨 谢谢,我也记下了,有些已经能做到了。最近又不多见了,努力啊 :-)  发表于 2011-5-11 13:05  回复  
花瓣雨  记下了。  发表于 2011-5-9 17:54  回复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vivianda + 2 智慧,潇洒

总评分: 鲜花 + 2   查看全部评分

95#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8 20:4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死亡与灵魂
死~   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

死~   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也将死去~  

所以,执著生命,爱护自我,珍惜今天,度一个真味的人生。。。­

­

今天我活着,而明天我仍将死去~  

所以,超脱生命,参破自我,宽容今天,度一个恬淡的人生。。。­

­

死~   是哲学、宗教、艺术的共同背景~

在死的阴郁的背景下,哲学思索人生,宗教超脱人生,艺术眷恋人生。。。­

人~   都无法参透灵魂的神秘~  

但依然把灵魂视为人生中的永恒,以此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而,对过眼烟云的尘事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

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却启示了灵魂的无限~  

灵魂深邃无疆,只要渗入其中,每一个当下,即是生命的永恒。。。­

点评

vivianda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5-8 21:40  回复  
94#
vivianda 发表于 2011-5-6 17:0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有微尘有,
此无宇宙无。

般若像流水。
而智慧和知识是固态的,他们会阻塞我们的般若。

点评

vivianda  @静静的蓝莲 会心~  发表于 2011-5-9 19:08  回复  
静静的蓝莲  是啊,“静心,让生命流动,看生命本身”......  发表于 2011-5-9 13:20  回复  
93#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5 18:5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2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对于忏悔,我已是天天的功课,且那么坦然和安心。今日的我,面对过往的我常常潸然泪下
这些日子下来,我终于可以心平气和的对自己对他人,终于看得惯许多,终于善解众生许多……
昨夜梦里见到观音菩萨,我说了些事,都是比较反面的,观音菩萨给我解释,说的全是事理的好的方面,梦里,我全然接受,毫无疑惑。
我想,正是我的坚信,佛才会变万千身来开悟我。
我的表妹皈依有6、7年,说我的起点高,需要付出更多的修行和努力。我会精进努力,虽然,我天资有些愚笨,但我的心诚,慢慢来,我们都会证得佛果。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花瓣雨 + 4 真是不懈之人。

总评分: 鲜花 + 4   查看全部评分

92#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5-5 13: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1 叮叮爱妈 的帖子

路遥啊,我接触佛学才一年半载,估计还不如你时长,是真正的末学后辈!

记得去年夏天看《山西小院》,片中净空法师讲到“地藏经”对超度冤亲债主不可思议的功德,于是从佛学书局请来《地藏菩萨本愿经》拜读。 我知道经上所言,既非顽空,也非实有。

我也不会深刻理解这些问题,但是我一直坚信师兄的话:修习下去,你自然会发现,现在所有的这些问题,届时都不再是问题。

这天终会来到的,有的我已有体会——回想初来乍到时,我在菩提树下问的问题,真真令今日的我无比汗颜。
也曾记得,还大言不惭说过什么“我不要忏悔”的话,一想起来更是无地自容......如今的我,在菩萨面前,连祈愿都没有勇气——唯有忏悔、只有忏悔!忏悔过往的罪业,忏悔又造的新殃……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花瓣雨 + 5

总评分: 鲜花 + 5   查看全部评分

91#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4 10:5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4-24 10:57 编辑

回复 #90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学习了,对于我这种初到末学,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知晓
请教欣然,我想《地藏经》里的种种,是何种人经历所记载的?那个地藏菩萨的悲母经历我看懂了,其他地狱的经历呢?
佛言,一切真实不虚。但是都是经上的“有”,不知该怎样理解?
90#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4-23 23: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17 12:11
回复 #81 vivianda 的帖子

一位网友的看图题诗:

vivianda  嗯,意思有些不同了,好!  发表于 2011-4-23 13:20

原句别有意韵,我这样断句就整个落入窠臼,只图自己方便好理解了。

说到这个断句,想起一则公案: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师事天台,阅《首楞严经》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师乃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于此有省。有人语师曰:“破句了也!”师曰:“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时谓之安楞严。

原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愣严经》上佛告诉阿难,人有执著,有所见,只要心中有了一念,这个知见一建立,就是生死无明的根本;知见无见,假使把自己能知能见的这个作用,统统空得掉的话,这个就是你的清静涅盘,无漏清静,佛的境界。
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严”,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开悟了,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斯即涅盘”,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自己楞严破句,悟了道。

很有意思的一则公案,读经也是要读活,不能死读的,呵呵。

点评

vivianda  @静静的蓝莲 太赞同了!  发表于 2011-5-6 16:29  回复  
静静的蓝莲  @vivianda 是的薇。“归元性无二”,所以从“根本寓意”上说是不可能有两样的;然“方便有多门”,此处正是遇安和尚给自己广开的一扇方便证悟之门  发表于 2011-5-5 13:52  回复  
vivianda  以我愚见,断句前后表达的根本寓意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11-4-24 21:24  回复  
89#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1 15: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劳俭朴
  安家—在于敬爱互助
  安业—在于服务奉献


 四它 :解除困境的主张
  面对它—正视困境的存在
  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实
  处理它—以悲智处理困境
  放下它—处理后心无牵挂



 四要 :安定人心的主张
  需要的不多
  想要的太多
  能要,该要的才要
  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四感 :与人相处的主张
  感恩 —使我们成长的因缘
  感谢—给我们历练的机会
  感化—用佛法转变自己
  感动—用行动影响他人



 四福 :增进福祉的主张
  知福—是最大的幸福
  惜福—是最好的储备
  培福—时时都有福
  种福—人人都享福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



  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点评

静静的蓝莲  读了路遥转的以及自己写的许多帖子,发现了然讲的没错,母亲的过世让你更加转向内心、亲近佛,这样妈妈也才安心啊。  发表于 2011-4-23 22:59  回复  
静静的蓝莲  @vivianda 我也猜一定是出差了,周末休息休息,上上喵喵,挺好的吧?  发表于 2011-4-23 22:51  回复  
vivianda  @叮叮爱妈 是的。有朋友惦念的感觉真好~。路遥,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11-4-23 20:39  回复  
叮叮爱妈  @vivianda几天没看见你呢,是出差吗?  发表于 2011-4-23 16:15  回复  
vivianda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 喜欢,记住了  发表于 2011-4-23 13:24  回复  
88#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1 10: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7 叮叮爱妈 的帖子

哈,真的闹
看来潜意识是悲观主义
那就改
87#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0 14: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4-21 10:29 编辑

当 赤橙黄紫贪欲归去时
还   我心明蓝清绿自在居

点评

vivianda  路遥用功的,明显长进,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1-4-23 13:22  回复  
静静的蓝莲  一藏头变成“当心”了,呵呵  发表于 2011-4-20 23:46  回复  
86#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0 14:3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3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欣然的重组恰是美妙
不过,这幅景太正点,很难配诗
愬我不才
85#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0 14:3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能给个链接给各位看

本帖最后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4-20 14:36 编辑

http://www.bskk.com/thread-2625225-1-1.html

点评

vivianda  南无观世音菩萨  发表于 2011-4-23 13:21  回复  
84#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20 14:3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贴不上来啊

本帖最后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4-20 14:34 编辑

还以为是电影的画面。南无观世音菩萨! [/quote
83#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4-17 23:1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17 12:11
回复 #81 vivianda 的帖子

一位网友的看图题诗:

读了许多遍,诗题得实在贴切、感人,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网友。

我能这样断句吗——
一段心路  曲折蜿蜒。
几番心思  起伏波澜。
缘聚眼前  风景两边。
缘去远方  明媚春天。

点评

vivianda  嗯,意思有些不同了,好!  发表于 2011-4-23 13:20  回复  
82#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17 12:1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1 vivianda 的帖子

一位网友的看图题诗:
一段心路曲折,蜿蜒。几番心思起伏,波澜。缘聚眼前风景,两边。缘去远方明媚,春天。
81#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16 17:0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来配首诗?

点评

vivianda  @花瓣雨 你好!明媚的午后  发表于 2011-4-17 12:10  回复  
花瓣雨  有点看 明白了。写诗让路遥来吧。  发表于 2011-4-17 09:43  回复  
80#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15 15: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9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同感,一些看似浅显的理,自以为明白了,其实,我还得重头再读才能慢慢去悟
不敢说了,浮提众生起念都是罪过
79#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4-15 14:0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7 花瓣雨 的帖子

以前我未接触佛学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你说的这些,我已经都能体会
这正是道中人总是说“不可说”的原因所在
没有任何矫情,真的是张嘴即乖
78#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4:0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6 vivianda 的帖子

狮子座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星座,非常唯美的星座,而且带着一身诗意走进哲学。

点评

vivianda  今天看了你几个帖子,似老友般的感觉。没错!狮子座...,真的,我也渐渐有说不出来的感觉了,呵呵  发表于 2011-4-15 21:22  回复  
77#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4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我每次去花园看我们自己种的花,现在是郁金香开了,一排排大红、金黄。站在那里静静看一会儿,说一声真美呀,也就走了。我想再美好的东西,也只能如赏花似地,静静地看着,很简单的赞美,然后就走了。
语言这东西说深了就假,说浅了又有憾。所以所以就说不出来了。
76#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5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5 花瓣雨 的帖子

哈哈,我还想接下去说的,可又说不出来了。
75#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5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4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不是恭维你哦,我觉得你有一种静稳的大气。
非常非常难得。

点评

vivianda  @静静的蓝莲 哈哈~~,莲,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11-4-23 13:19  回复  
静静的蓝莲  @vivianda 哎呀,“点评”功能不好的一点就是经常错过.......双鱼真这么好吗,前两天有个星座帖还说双鱼滥情,让小心健康呢,吓得我没敢出声就逃了...  发表于 2011-4-20 23:52  回复  
vivianda  花花,我也同感。莲可好了!在老早旺旺...我不开心时,她的一封短信就将我的惆怅化解了,双鱼座的实在是温柔似水、善解人意  发表于 2011-4-15 21:18  回复  
静静的蓝莲  这种“气”,是我正在求、还没有的,呵呵  发表于 2011-4-15 13:52  回复  
74#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4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2 vivianda 的帖子

知几许,
泪沾衣,
不堪放飞思绪。
物是人非散去。
不要不要,物是人非亦不散。

点评

vivianda  好的  发表于 2011-4-15 21:14  回复  
73#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4-15 13:4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1 花瓣雨 的帖子

所以说“同气相投”呀。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72#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4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6 vivianda 的帖子

花径上走着一个泪美人儿,虽然很诗意,可我宁愿写走着一个暗暗含笑的女子,温暖的眼眸里有静静的喜悦。

点评

vivianda  嗯。那刻的心境...,比较情绪化,在这个帖子里就像在闺蜜的沙龙里。  发表于 2011-4-15 21:13  回复  
71#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15 13: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9 静静的蓝莲 的帖子

爱因斯坦是我非常尊敬的大科学家,他的许多言论我都抄下来了,可惜都放在上海了。
一个人坐在小屋里,桌上一张纸,手中一枝笔,竟然能看到宇宙一角的秘密。伟大的科学教都有一个谦卑的灵魂,因为谦卑才能看得更深更高远。
70#
静静的蓝莲 发表于 2011-4-8 13:3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7 vivianda 的帖子

朱清时在《物理学渐入禅境》中说:
“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登上山顶时,佛学家们早已等候多时了。”

与此类似的一句话,我最早看见是在《读者》上,很是赞叹了一番,
随后看到一篇文章,说此亦是爱因斯坦所言。
虽然我无法考证原话来自哪里,但不管怎样,这是一句既幽默又发人深省的话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9 17:38 , Processed in 0.1016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