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正规教育 小学 亲子数学社@我不知道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科书之阅读笔记
查看: 3988|回复: 23
go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科书之阅读笔记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7 14:54 编辑

目录,留空。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教材PDF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334042.html

新浪爱问搜索关键字:
加州数学 G1

G1表示一年级的,G2表示二年级的,以此类推。

点评

ccpaging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读这本教材,着眼点在于开阔思路,顿悟理解。机械照搬不可取。  发表于 2011-4-27 14:56  回复  
已有 5 人评分贡献 鲜花 收起 理由
nniumma + 10
彤彤宸 + 10 + 10 谢谢分享!
樱花飞雪 + 5 谢谢。好好学习。
wwwchem + 5 有教材文件吗,要一份,zhiyiyg@qq.com.
wangandcui + 10 学习了,谢谢

总评分: 贡献 + 10  鲜花 + 40   查看全部评分

2#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12: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2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7 15:11 编辑



评价:
1、历史小知识,增加了趣味,丰富了课堂。
2、用贸易作为例子,似乎也是在说明这样一个可能被同学问到的问题,数学从何而来。
3、把一个可见可想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4、找到规律,完成它,再讲述出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小循环。
5、以形作为数学启蒙的开始。
3#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12:5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4


评价:
比较大小、多少,这是启蒙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可逐渐发展到排序、加减等。
有趣的是,这样的教材,基本不用老师讲,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体会,达到教学之目的。

点评

心语喃喃  @ccpaging 中国的父母特别看重教育,所以我们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大家都能不断从优秀教材汲取营养,象你们数学社的成员一样,我们的教育有希望!  发表于 2011-4-27 15:21  回复  
心语喃喃  @ccpaging 跟我们小时候肯定是不一样啦,但是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接触的教材并不是我们以前的,我看过北京一小学的教科书,写得也很好啊  发表于 2011-4-27 15:18  回复  
ccpaging  @心语喃喃 幼小衔接的材料好像不是统一的。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数学是这么学。跟BBMM原来的学习方式,差别比较大。  发表于 2011-4-27 15:01  回复  
心语喃喃  我们的小学教材我没去看,但是我接触的国内的幼小衔接材料也差不多,幼儿园发的也是类似的内容  发表于 2011-4-27 14:56  回复  
4#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13:0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5-6



代数与函数?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点评

ccpaging  @心语喃喃 应该不是印刷错误,后面还有代数和函数的内容。咱们慢慢看下去。  发表于 2011-4-27 15:28  回复  
心语喃喃  这个不会是他们印刷错误或笔误??为什么我连续点评窗口就自动关闭了???  发表于 2011-4-27 15:23  回复  
ccpaging  在黄花上画个圈,在红花上画个X,在兰花上画方框。如此的话,问题自然就是:○=?X=?□=?抑或二三加之?  发表于 2011-4-24 14:54  回复  
墩宝妈妈  我觉得是讲分类的问题,找出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发表于 2011-4-24 13:30  回复  
5#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15:0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7


1、测量是数学启蒙的重头戏。
2、最基础的测量就是比较。不需要学习任何的数学知识,同学们就会比较高矮。
3、最基础的数学概念下面就是实践和体验。
4、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看书和听老师讲是没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践。

点评

ccpaging  测量就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体验活动。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想过这些问题,无论解决与否,都为师生教学上的共鸣提供了基础。  发表于 2011-4-27 15:08  回复  
ccpaging  实际上,同学的回答没错,他确实懂了。但是,我认为,老师讲的和同学思想的产生共鸣,老师讲的跟同学的体验一致了,这才是真正的“懂了”。  发表于 2011-4-27 15:05  回复  
ccpaging  听老师讲是有用的,这个更正下。我们常碰见这样的情况,问同学,“懂了哇”,同学说,“懂了”,但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发表于 2011-4-27 15:04  回复  
6#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15:0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9


辨识几何图形。无论你识与不识,几何都在那里。生活中处处有几何,你关注过吗?找到过吗?如果是,你就在学习数学了。
7#
维拉妈妈 发表于 2011-4-24 21:0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跟在后面学呢!

点评

ccpaging  @维拉妈妈 这是俺的本意。不妨也把自己的心得发上来,共同探讨。  发表于 2011-4-27 14:58  回复  
维拉妈妈  是呀,还好有网络,咱们能碰到一起,最近给孩子启蒙,总是在考虑用什么方法孩子能更好的接受?  发表于 2011-4-25 09:33  回复  
ccpaging  都是启蒙的数学,本没有什么惊人。看了,有体会,顺便说上两句。另,一个人的独白很难进行下去的。  发表于 2011-4-24 23:21  回复  
8#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4 23:1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11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4 23:20 编辑



统计、数据分析和概率。进了大学,俺才听说有一门课叫概率。在这本一年级的教材,对于那些只能掰手指头做10以内加减的孩子,讲这些,为什么?我猜,有以下原因。
1、计算的复杂程度、计算的能力高低,跟数学思想的引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2、这些东西跟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关。如若不学,怎么能靠同学自己选出班干部?
9#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7 13:3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13


数一数,有多少气球?
看似简单,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不是难,而是很难。难在找不到规律,数着数着,就乱了。数三次,结果都不一样。数出来了,自己还不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这要童鞋们自己想办法了。
按一个简单的规则数,如上下左右;集中注意力;掰手指辅助等等,都行。童鞋们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挑战这一难题。

另外,问一个小问题:
一年级的小朋友,怎么验证自己数的对不对呢?

点评

ccpaging  @心语喃喃 好方法。我就没想到。  发表于 2011-4-27 15:36  回复  
心语喃喃  我女儿会数一个划掉一个。这本教材前两天刚看得介绍,下载了还没看  发表于 2011-4-27 15:27  回复  
10#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7 14:3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14


找规律是贯穿数学始终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习、应用以及研究。数学里边,学的比较多的内容是什么?公式,对吧?而公式就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规律。在这里,童鞋不是学习公式、理解公式,而是要去找公式、发现公式。这个要求是不是很高啊?确实有点高,那咱们从最简单的规律开始吧。

点评

维拉妈妈  我觉得我小时候学数学时,多数是老师教结论,看看现在的书,还是很重视孩子自己发现规律的。这个要求是有点高  发表于 2011-5-13 09:53  回复  
11#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27 14:4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15


有意思。刚说了找规律,还就真找到了。数轴,这是好东西,理解加减运算的重要工具。

点评

维拉妈妈  谢谢,我知道了,真应该问问孩子看她能叫出什么名字。  发表于 2011-5-13 12:33  回复  
ccpaging  @维拉妈妈 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说,有的称之为数射线,有的人称之为数轴。有时,还可以让孩子自己给取个名字,这更有趣。  发表于 2011-5-13 10:42  回复  
维拉妈妈  我搞不懂为什么现在叫数射线,直接叫数轴不是满好吗?还能和以后的知识能对应上。  发表于 2011-5-13 09:47  回复  
ccpaging  @维拉妈妈 英文是Number Line。  发表于 2011-4-27 19:34  回复  
维拉妈妈  我看上海小学的课本把数轴叫做数射线  发表于 2011-4-27 18:43  回复  
12#
yma2008 发表于 2011-4-27 20:3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我女儿比小ccpaging低一年级,我想问一下试过用加州教材里某些内容教要进入四年级的孩子吗?有没有什么心得?如果还可以,我准备暑假中依葫芦画瓢尝试一下。、

点评

ccpaging  也许可以把代数和函数的部分抽出来,做个专题探究。  发表于 2011-4-27 23:45  回复  
13#
angel_chen 发表于 2011-4-27 21: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ccpaging 的帖子

顶你一个,一直想研究,但还是CC有行动力!!!
14#
sophia 发表于 2011-4-27 21:4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喜欢他们引入概念的方式,这得花多少时间设计啊?感觉找到宝了(虽然我无论教育还是数学都是超级业余水平)
15#
飞行苹果 发表于 2011-4-27 22:3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些概念真的在她们现在的生活中会遇到的,太有意思了。
照这个思路引导完全能够理解甚至应用的。
16#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1 12:1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17,P19



研究较复杂的图形规律。图形更适合小学一年级同学的特点。自建图形规律,发挥了同学的创造性。
17#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1 12: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21,22


寻找规律对某些一年级同学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另外一些可以找到规律的同学,可能只是聪明一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寻找规律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大课题,即解决问题的策略。
1、理解问题
看到不少四五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学会仔细的分析问题,经常看了前几个字就自以为是地开始解题了,结果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就是出现重大的遗漏。圈出问题中的关键字是一个很好的理解问题的方式。
2、计划
如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大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四句话非常经典,但讲这四句话、记住了,那是没用的。尝试去做,尝试去犯错,在错误中总结反思出来的,才是你的。
3、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不要心急,按照计划一步步走,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耐心。
4、检查
没有检查的数学学习,要我说,你只学了一半。等老师来检查,那么,你原来学的那一半很快也会还给老师。

试试?

点评

angel_chen  试试!  发表于 2011-5-11 12:45  回复  
18#
ssh_lh 发表于 2011-5-11 13:0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给女儿随便看过G1G2
19#
realfish 发表于 2011-5-11 13: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双语数学了。
20#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2 10:2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培养创造力就是让孩子们去创造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1 12:16
研究较复杂的图形规律。图形更适合小学一年级同学的特点。自建图形规律,发挥了同学的创造性。

我们比较重视讲,而比较忽略让孩子自己想,尤其是很少让孩子去创造。
说培养创造力,说希望孩子有创造力,但创造力不是某一天睡觉起来,就忽然有了,似乎也找不到专门训练创造力的科目书籍。

个人以为,创造力的培养很简单,让孩子们去创造呗,鼓励他,欣赏他的创造,即便你觉得孩子创造出的产品很无聊。
21#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7 12: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 p25,p27



引进阿拉伯数字符号

数和数字符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是在我们心里的,数字符号则是一种书面的表达方式。

研究数学发展史,可以推测,孩子能处理的数,跟他的生活经验和实践需要有关。
        最初,他只能接受“无”和“有”两个数,而“无”并不是我们所谓的“0”。“0”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数字,它有许多其它的妙用。
        其后,他接受了“很多”的概念。这是一个威力很强大的数,帮助他解决了他还无法掌控的那些数。以后,“很多”会延展到“无限”。
        然后,他在生活中会接触并熟悉更多的数。
因此,不要急于教孩子认识更大的数,通常来说,在小学一二年级,20以内的数已经足够他的日常使用。他有可能对20以上的数根本不感兴趣,这是正常的。随着他们的自然生长,20以上的数接触地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会自然改善。再者说,数学运算及其运算的规律在20以内都可以玩出来,没有必要去增加同学的负担。

要处理10以上的数,就要接触到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十进制。P27中,让同学们以10为一组圈出来,就是在让同学体会十进制。观察同学们如何圈出,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2#
不不园 发表于 2011-5-17 14:4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来谈谈一点个人的情况。两年前我给cc和007介绍过自己孩子的情况:对数字和图形极其敏感,对他过眼的数字和图形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有次说起小朋友分了一粒奶酪糖给他吃,我也只是随口一问:“是那种圆圆的糖啊?”他沉默了一会:“不对,是扁圆形。”诸如此类的“数学相关”执着,似乎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
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算太强,而且我实在看见数学头疼,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和他亲子阅读,没有去进一步作数学方面的启蒙,也没有送他外面上思维班(怎么说呢,我好像有点偏见,不希望直接告诉孩子规律的做法)。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折纸、搭积木。其间,他对计算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自己按键看结果,背结果为乐,我持无视的态度。
这次我们去裸考了民办小学,抱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看看一个没有受过“思维训练”的孩子,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果然,他对那些题目全无头绪。朋友们告诉我,各家面试题目都和外面的兴趣思维课程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果没有接触过,当场反应出来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现在有点疑惑,要等孩子慢慢领悟探索数学,不是不可能,但会和现实利益有很大冲突。

大家尽管拍。

点评

ccpaging  已另开新楼,详见:不不园的困惑 http://ww123.org/forum-viewthread-tid-16144-fromuid-142.html  发表于 2011-5-17 15:15  回复  
不不园  好呀,承蒙错爱。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被表象蒙蔽,高估了自己孩子的数学脑子。  发表于 2011-5-17 15:07  回复  
ccpaging  给你专门开个帖子吧,叫“不不园的困惑”如何?  发表于 2011-5-17 14:50  回复  
23#
骆驼16 发表于 2011-5-29 11:0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是数学教科书吧,应该就是数学教材。我自己打印过这套数学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涉及的面比较宽。
24#
ccpaging 发表于 2011-6-14 11:4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骆驼16 发表于 2011-5-29 11:00
这个不是数学教科书吧,应该就是数学教材。我自己打印过这套数学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涉及的面比较宽。

好问题。有人说,这不是教材,而是学材。我认同这种看法。这样的书才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

好的学材应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或者没有好的老师,仍然能使学生学到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能体会到更好的数学,没兴趣的同学能产生兴趣。

好的学材能适合几乎所有的相应年龄段的学生。

像加州数学这样的教材发展了几乎100年。国内的教科书,原来是教材,现在正在往学材的方向修改。但是尚处于中间状态。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任重而道远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9 09:21 , Processed in 0.03883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