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标题: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科书之阅读笔记 [打印本页]

    标题: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科书之阅读笔记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7 14:54 编辑

目录,留空。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教材PDF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334042.html

新浪爱问搜索关键字:
加州数学 G1

G1表示一年级的,G2表示二年级的,以此类推。

    标题: 一年级 P2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7 15:11 编辑



评价:
1、历史小知识,增加了趣味,丰富了课堂。
2、用贸易作为例子,似乎也是在说明这样一个可能被同学问到的问题,数学从何而来。
3、把一个可见可想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4、找到规律,完成它,再讲述出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小循环。
5、以形作为数学启蒙的开始。

    标题: 一年级 P4


评价:
比较大小、多少,这是启蒙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可逐渐发展到排序、加减等。
有趣的是,这样的教材,基本不用老师讲,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体会,达到教学之目的。

    标题: 一年级 P5-6



代数与函数?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标题: 一年级 P7


1、测量是数学启蒙的重头戏。
2、最基础的测量就是比较。不需要学习任何的数学知识,同学们就会比较高矮。
3、最基础的数学概念下面就是实践和体验。
4、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看书和听老师讲是没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践。

    标题: 一年级 P9


辨识几何图形。无论你识与不识,几何都在那里。生活中处处有几何,你关注过吗?找到过吗?如果是,你就在学习数学了。


跟在后面学呢!
    标题: 一年级 P11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4-24 23:20 编辑



统计、数据分析和概率。进了大学,俺才听说有一门课叫概率。在这本一年级的教材,对于那些只能掰手指头做10以内加减的孩子,讲这些,为什么?我猜,有以下原因。
1、计算的复杂程度、计算的能力高低,跟数学思想的引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2、这些东西跟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关。如若不学,怎么能靠同学自己选出班干部?
    标题: 一年级 P13


数一数,有多少气球?
看似简单,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不是难,而是很难。难在找不到规律,数着数着,就乱了。数三次,结果都不一样。数出来了,自己还不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这要童鞋们自己想办法了。
按一个简单的规则数,如上下左右;集中注意力;掰手指辅助等等,都行。童鞋们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挑战这一难题。

另外,问一个小问题:
一年级的小朋友,怎么验证自己数的对不对呢?

    标题: 一年级 P14


找规律是贯穿数学始终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习、应用以及研究。数学里边,学的比较多的内容是什么?公式,对吧?而公式就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规律。在这里,童鞋不是学习公式、理解公式,而是要去找公式、发现公式。这个要求是不是很高啊?确实有点高,那咱们从最简单的规律开始吧。

    标题: 一年级 P15


有意思。刚说了找规律,还就真找到了。数轴,这是好东西,理解加减运算的重要工具。



我记得我女儿比小ccpaging低一年级,我想问一下试过用加州教材里某些内容教要进入四年级的孩子吗?有没有什么心得?如果还可以,我准备暑假中依葫芦画瓢尝试一下。、


回复 #1 ccpaging 的帖子

顶你一个,一直想研究,但还是CC有行动力!!!


真喜欢他们引入概念的方式,这得花多少时间设计啊?感觉找到宝了(虽然我无论教育还是数学都是超级业余水平)


这些概念真的在她们现在的生活中会遇到的,太有意思了。
照这个思路引导完全能够理解甚至应用的。
    标题: 一年级 P17,P19



研究较复杂的图形规律。图形更适合小学一年级同学的特点。自建图形规律,发挥了同学的创造性。

    标题: 一年级 P21,22


寻找规律对某些一年级同学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另外一些可以找到规律的同学,可能只是聪明一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寻找规律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大课题,即解决问题的策略。
1、理解问题
看到不少四五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学会仔细的分析问题,经常看了前几个字就自以为是地开始解题了,结果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就是出现重大的遗漏。圈出问题中的关键字是一个很好的理解问题的方式。
2、计划
如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大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四句话非常经典,但讲这四句话、记住了,那是没用的。尝试去做,尝试去犯错,在错误中总结反思出来的,才是你的。
3、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不要心急,按照计划一步步走,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耐心。
4、检查
没有检查的数学学习,要我说,你只学了一半。等老师来检查,那么,你原来学的那一半很快也会还给老师。

试试?



给女儿随便看过G1G2


这就是双语数学了。
    标题: 培养创造力就是让孩子们去创造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11 12:16
研究较复杂的图形规律。图形更适合小学一年级同学的特点。自建图形规律,发挥了同学的创造性。

我们比较重视讲,而比较忽略让孩子自己想,尤其是很少让孩子去创造。
说培养创造力,说希望孩子有创造力,但创造力不是某一天睡觉起来,就忽然有了,似乎也找不到专门训练创造力的科目书籍。

个人以为,创造力的培养很简单,让孩子们去创造呗,鼓励他,欣赏他的创造,即便你觉得孩子创造出的产品很无聊。
    标题: 一年级 p25,p27



引进阿拉伯数字符号

数和数字符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是在我们心里的,数字符号则是一种书面的表达方式。

研究数学发展史,可以推测,孩子能处理的数,跟他的生活经验和实践需要有关。
        最初,他只能接受“无”和“有”两个数,而“无”并不是我们所谓的“0”。“0”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数字,它有许多其它的妙用。
        其后,他接受了“很多”的概念。这是一个威力很强大的数,帮助他解决了他还无法掌控的那些数。以后,“很多”会延展到“无限”。
        然后,他在生活中会接触并熟悉更多的数。
因此,不要急于教孩子认识更大的数,通常来说,在小学一二年级,20以内的数已经足够他的日常使用。他有可能对20以上的数根本不感兴趣,这是正常的。随着他们的自然生长,20以上的数接触地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会自然改善。再者说,数学运算及其运算的规律在20以内都可以玩出来,没有必要去增加同学的负担。

要处理10以上的数,就要接触到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十进制。P27中,让同学们以10为一组圈出来,就是在让同学体会十进制。观察同学们如何圈出,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来谈谈一点个人的情况。两年前我给cc和007介绍过自己孩子的情况:对数字和图形极其敏感,对他过眼的数字和图形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有次说起小朋友分了一粒奶酪糖给他吃,我也只是随口一问:“是那种圆圆的糖啊?”他沉默了一会:“不对,是扁圆形。”诸如此类的“数学相关”执着,似乎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
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算太强,而且我实在看见数学头疼,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和他亲子阅读,没有去进一步作数学方面的启蒙,也没有送他外面上思维班(怎么说呢,我好像有点偏见,不希望直接告诉孩子规律的做法)。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折纸、搭积木。其间,他对计算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自己按键看结果,背结果为乐,我持无视的态度。
这次我们去裸考了民办小学,抱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看看一个没有受过“思维训练”的孩子,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果然,他对那些题目全无头绪。朋友们告诉我,各家面试题目都和外面的兴趣思维课程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果没有接触过,当场反应出来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现在有点疑惑,要等孩子慢慢领悟探索数学,不是不可能,但会和现实利益有很大冲突。

大家尽管拍。



这个不是数学教科书吧,应该就是数学教材。我自己打印过这套数学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涉及的面比较宽。


骆驼16 发表于 2011-5-29 11:00
这个不是数学教科书吧,应该就是数学教材。我自己打印过这套数学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涉及的面比较宽。

好问题。有人说,这不是教材,而是学材。我认同这种看法。这样的书才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

好的学材应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或者没有好的老师,仍然能使学生学到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能体会到更好的数学,没兴趣的同学能产生兴趣。

好的学材能适合几乎所有的相应年龄段的学生。

像加州数学这样的教材发展了几乎100年。国内的教科书,原来是教材,现在正在往学材的方向修改。但是尚处于中间状态。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任重而道远啊。




欢迎光临 喵喵网 (http://321mm.org/)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