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商品服务 食品饮料 【宁 夏 枸 杞 店】 《吃枸杞的学问》--五味子医生
查看: 1033|回复: 0
go

《吃枸杞的学问》--五味子医生 [复制链接]

服用枸杞养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神农本草经》中将枸杞列为上品,并言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而后的多部本草著作中,也将枸杞列为养生、延寿的重要药物。
现代科学在对枸杞的药理学研究中也发现:枸杞有极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有抗肿瘤作用;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作用;有保肺、保肝和保护肾脏的作用;有抗遗传损伤作用;能有效地纠正贫血;还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
但是,服用枸杞养生的前提是:必须用道地的、上好的枸杞!而枸杞作为一种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的质量、等级、价格亦相差甚大。甚至有些枸杞,不但皮薄、子多、味苦涩,而且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有害物质,不堪入药,服之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吃枸杞也要有点学问。
首先要选择产地,从古代文献中即有“枸杞道地者产甘州”的记载,古时的“甘州”即为现在的宁夏中宁县。中宁县位于黄河与清水河交汇处。其地势高寒,日照长,温差大,湿度低,对糖及各种营养成分的积累极为有利。加上当地特殊的富含微量元素的土壤,以及用当地的苦咸水灌溉,使中宁县成为当之无愧的枸杞最佳产地。在中宁当地流传的经典挑选枸杞的方法是:买扁不买圆,买紫不买红,买硬不买软。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果实长卵形或椭圆形,略扁而两头尖。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微有光泽,有不规则皱纹,顶端略尖,有小凸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柄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厚,内有种子多数。外观以粒大、略扁而两头尖、色红而偏暗、肉厚、籽少为佳。口感以甜后微苦,苦后微酸为上品,光甜而不苦者反而不佳。手感以质硬而不粘手为上品。用水泡后以浮而不沉为上品。
以上是中宁枸杞的果形特点。而北方枸杞如内蒙、河北,则果形偏圆,颗粒饱满而个头偏小,甜度低。而中宁以西北包括从银川到新疆所出产的枸杞,尽管当地现在也开始引种中宁的枸杞品种,而且这些产地的枸杞个头大、颗粒饱满、甜度高,但是由于土壤和灌溉水质的不同,很多微量元素严重不足,所以也不是上好的枸杞。至于中南、江南等其他地方出产的枸杞,则粒小、皮薄、子多、甜度低,根本不堪入药。还有一种桔红色的枸杞,色泽妖艳、入口酸涩、久煮不烂,那是用硫磺熏过的,一般多用于市售八宝粥内。
其次,在选择产地的基础上,枸杞的等级是按照个头大小分的。从220粒/50克、250粒/50克(以上等级当地称为贡果级,上海市场少见)、280粒/50克、320粒/50克(以上为特级枸杞,通常被称为枸杞王)、370粒/50克(以上为一级枸杞)、580粒/50克(以上为二级枸杞)、900粒/50克(以上为三级枸杞)、1100粒/50克(以上为四级)以及多于1100粒/50克。
当然,如果再专业一点,可以区分一下“夏果”和“秋果”的不同。因为,枸杞的采收从6月~11月,分批采收,而其中只有6、7月的果实质量最高,8月以后随着日照时间的迅速缩短,这时的枸杞苗以无力将很多营养成分从根部吸出,而随着甜菜碱等成分则大量增加,甜度则会增高。所以,“秋果”也类似新疆等地的枸杞一样,虽然甜度高,颗粒饱满,但药用价值却远不如“夏果”。
然后,吃枸杞也有几大误区:一是由于以上所提及的产地以及“夏果”和“秋果”的区别,所以枸杞绝对不是越甜越好,也不是越饱满、越重越好。第二,现在有一种说法:吃枸杞“吃小不吃大”,理由是大的枸杞用过化肥和农药,所以不环保、不绿色。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如上所述,枸杞的采收期从6~11月,每周采一批成熟的果实,这种果实不分大小,称之为“统货”。然后再用机器分拣出大小。所以,不管是大枸杞还是小枸杞,因为都是从同样的苗木上采摘的,所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都是一样的。现在外面有一些奸商,采购一些等级最低的枸杞,然后说这是“野生”枸杞,用“环保概念”来骗钱,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后,千万不要上当!
顺便说一下现在种植枸杞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前几年有一些农民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确实有施用尿素等化肥的情况。后来发现,用化肥以后,虽然可以提高枸杞总产量,但却会引起枸杞质量的下降。直接后果是枸杞长得多而小。后来随着不同等级之间的枸杞的差价的拉大,以及当地政府的重视,现在已基本上没有农民愿意用化肥了,因为小的枸杞反而卖不出去!现在他们基本上都用禽、畜粪便之类的有机肥。同样道理,当地的农民现在也基本上使用当地政府推荐的低毒、高效、无残留的生态农药。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越大的枸杞反而越环保、越健康。真是“贵的有道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1 12:20 , Processed in 0.02461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