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生活 美食 居家烹饪 美食品赏 再转一篇沈喜禄先生的“我爱厨房”
查看: 1349|回复: 1
go

再转一篇沈喜禄先生的“我爱厨房”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甦爸 于 2011-3-11 01:14 编辑

我爱厨房




       (酱烧肉末茄夹,关键是选用少籽的茄子,酱要用上好的面酱,入秋后这道菜的口感就差了)
      今天的文化人有一个臭毛病,喜欢装清高。装清高的文化人,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单位里呢,眼睛生在额骨头上,同事聚在一起瞎聊饮食男女的事,他不屑为伍。他们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但文章并不见得就写得冰清玉洁。尤其是上海的男人,如果你搭手做点家务活的话,会被外省作家嘲笑,过去的文化人不是这样的,比如苏东坡,诗文做得妙,又擅做菜,一不小心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还有一个袁枚,与扬州盐商混在一起吃白食,以砚边余墨写了一部《随园食单》,我觉得比他的《随园诗话》还有意思。周作人、梁实秋、唐鲁孙、汪曾祺、唐振常、王世襄、逯耀东、蔡澜等纯爷们也都是各个时期有影响力的好吃分子。他们被时人誉为美食家,不仅因为美食文章写得好,还在于下得厨房,有一两道看家菜作为立身之本。

我也喜欢厨房。倒不是说自己就是文曲星下凡,文章盖过鲁郭茅巴老曹,再腾出手来颠两勺,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千万别误会啊。我的意思是,文章写得如何自有公认,现在是网络世界了,谁怕谁啊?关键是要放下架子做回俗人,不要把孔老夫子那句“君子远疱厨”的话理解错了,他老人家不会拿“油瓶倒了您别扶”这样的话来教唆爷们的,他热爱生活,对吃的喝的还挺讲究的。所以爱一下厨房,不仅可为太太帮个手,还能从锅碗瓢盆中体会寻常生活的乐趣。


(这是一道冷菜,羊肉片在沸水里氽熟,与香菜和花生米一起拌,加点辣也可以)


我爱厨房,一开始并不是主动的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少年时的我,就必须早早地学会烧饭做菜,否则就要饿肚子。好在我还算聪明,看母亲操作一番,就学会了。我至今记得第一次烧虾干夜开花汤,夜开花的皮也忘记刨,结果吃时得临时啃皮,吃相十分难看。我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饭店工作,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后勤部门,也偷偷学过几招,应付一桌家宴绰绰有余。二十岁不到,我就能做整桌的菜了,过年我最忙。后来还为店里厨师评职称、参加比赛等活动整理过菜谱,在一招鲜、吃遍天的观念影响下,同行之间会有所提防,但对我是全开放,那么我就趁机偷到了一些菜谱上根本没有的绝招,至今管用。这些知识,为我撰写《小绍兴传奇》、《春风得意梅龙镇》等影视作品及这方面的小说提供了生活积累。这几年我还写了《饮啄闲话》、《消灭美食家》、《美女鸭头颈》、《上海老味道》、《上海人吃相》等饮食文化的随笔集,特别是《上海老味道》一书,以个人的视角记录了行将消失和已经消失和上海风味美食,并通过美食记忆抒发人文情怀、还原市井风情,引起读者淋漓口水和无限遐想,出版后反响不错,已经印了六次,在今年书展上仍有人追捧。


(很简单的虾皮蒸蛋羹,但上桌前抓些柴鱼片在上面就不一样了,柴鱼片像蝴蝶一样在扑扇翅膀,很有动感,骗不肯吃饭的孩子最好)


我的体会是,执爨之事与为文之道相通,先要有个基本的规矩,然后要求创新思维,这是最最要紧的了,评定米其林星级餐厅,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创新如何。你看烹坛高手,既能坐实帮派,又能从别的帮派借鉴长处,帽子就越戴越高了。

好了,空谈不算数,走进厨房,我绝对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厨房里的气氛令我兴奋,一堆食物在我面前,要几个菜就整几菜,酸甜咸辣苦,你就下单子吧。我的拿手菜有:酱爆茄子、糖醋小排、金钩如意煮干丝、蟹粉豆腐、甜酸凤尾虾、天下一品鲜、糟三宝、一鱼三吃、杭州鱼圆等,还有西餐,比如意式海鲜面、麻酱时蔬冷面等,俄式红菜汤也是我的秘密武器。不过太太不希望我进厨房,因为我一旦流蹿至厨房,那里就赛过被美军轰炸机扫过一遍的巴格达那样,烈火烹油,乌烟瘴气,她事后只得将瓷砖和脱排油烟机洗清一遍。而且我有唯美主义倾向,什么菜用什么样的餐具,绝对讲究。常常为了一道菜,我会跑到麦德龙或宜家去购买另类盆子异形碗。此外,调味品也不能马虎,有时一种调味品用过一次,在冰箱里一搁就是小半年,发霉,扔掉。

上海人还有一个毛病,比方说我好几次参加集体活动,一开始大家品尝外省市的风味菜肴还觉得新鲜,但三五天后,辣的咸的就受不了了,想吃上海的泡饭加咸菜炒毛豆子,于是我就上场了,小小地露几招,一解各位的乡馋。


(这也是一道夏天里吃的冷菜,蚕豆与菌菇一起凉拌,上面洒点蒸熟的干贝丝)


现在据说上海有好几家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其实那是瞎扳,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没有米其林三星餐厅登陆,说白了,也就是这几位来路不明的洋厨师,顶多在米其林三星餐厅混过几年,记者不懂,就见风是雨地将米其林高帽一扣了事。要说米其林,我倒跟他们打过交道。那是前几年,法国《米其林指南》出版社到找我,他们想在中国推出米其林餐厅评定机制,说白了,就想在中国评出星级餐厅。这事对促进中国的旅游业有帮助,是好事。不过我也跟他们明说了,在中国推行这套评价体系风险挺大的,原因大家也明白,到后来肯定是说情啊,红包啊,恫吓啊,造假啊,身份泄露啊等等,闹得满城风雨,砸锅收场。

但法国人不死心,那么我也就顺水推舟地说:“真要这么死心眼,那我就第一个报名。”我是真想当美食侦探。《料理鼠王》里就有一位尖腮猴美食侦探,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餐厅坐下,点菜,挑剔地品味,回家后写出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就决定了饭店的命运。软刀子杀人的快感,我也想体验一把。当然,当美食侦探是有条件的:年过四十,必须有多年媒体工作的经历,一年中至少有两百天在外出差。他不能随心所欲地挑食,喜欢吃的东西不能盯着吃,不喜欢吃的东西也必须咽下去。最难的一条是,他必须长期处于匿名状态。

这些条件我都符合,我从来不挑食,我是非著名作家。为了美食,我可以改姓换名。

为了考察我的专业技能,米其林出版社版权部总监德昆先生还带了几个老外跑到我家,现场考察我的烹饪手段。那天我以几道家常菜应对挑战,一道是蟹粉豆腐,豆腐切成火柴头大小,这一招就把他们镇住了。南乳烧软排,我说法国有一百多种奶酪,其实中国也有奶酪,而且是更加健康的植物奶酪,它就是腐乳,这道菜也让他们开了眼界。还有一道杭州鱼圆,花了我不少时间,纯手工,鲜嫩至极,他们闷头吃得互相挤眼。还有一道马兰头拌香干,是野生的,他们居然也大为欣赏,还说了一句欧洲谚语:“野菜是没有故乡的”。还有黄油煎菌菇、孜然烤羊排、酸辣魔芋、糟溜黄鱼等,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那位吃遍全世界米其林餐厅的德昆先生说:“你通过了,你是第一个。”

不过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引进米其林的评价体系,我仍然是预备侦探。

(做好糟溜黄鱼的关键是,片儿要大些,滑油锅时,油温不能太高,糟卤一定要最好的,适量的糖也是很重要的)


米其林引以为自豪的是,自那本美食圣经问世一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美食侦探因为不实报告而被炒鱿鱼。他们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公正、独立、积极的评价,使红色宝典赢得了世界声誉和不可撼动的权威。《米其林指南》已经销售了3500万册,近年来每年出版55万册,大大推动了法国及至整个欧洲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我一直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也一直在追求公正、独立、积极的评价,我爱厨房,我在等待。

当然更多的时候呢,我在厨房外偷看太太忙碌。

“再搁点油!”我求她了。

“别跟我添乱,离厨房远点!”太太大声说。



转帖这篇文章,我想着:

    我提出拜他为师,他至今没有给我确信。

     —— 这样也很好!

         我自知这辈子烧菜的手艺无论如何都是到不了他的境界的;

         本来去他家蹭饭,看他在厨房里忙,一个小辈却坐在客厅悠闲,真是很不好意思;

         不收我为徒?!我不就……

         那么,自然不需要我帮忙动手了不是?

            

2#
xiaoyuyingying 发表于 2011-3-17 10: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甦爸 的帖子

写的真好,充满生活气息。
可惜看不到图片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5 06:58 , Processed in 0.13481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