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社会教育 素质 金桥儿童生活馆 中国孩子的红海vs.蓝海之路
查看: 1338|回复: 1
go

[教育视野] 中国孩子的红海vs.蓝海之路 [复制链接]

http://www.xiaohuasheng.cn/blogs/87724


在经济学中,竞争激烈的领域称为红海,而竞争相对温和的领域称为蓝海。在教育领域也有红海与蓝海之分,比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万众瞩目,人人皆知只要挤过“独木桥”,进入学校大门,前途就会更有保障,所以这就是教育中的红海,自然,蓝海就是那些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发展思路,那里的竞争比较温和或者干脆就没有竞争。



社会发展空间的广阔与多元,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蓝海中取得了自己的成功。《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小学时便迷上了历史,中学时已经开始历史方面的专业研究,这项业余爱好占据了他太多精力,以至于高考成绩不佳,只上了一所普通到他都不愿提及的大学。很多人会认为他的故事就到此结束,开始像平凡人一样遭遇就业难,但恰恰因为“耽误”了他的这项爱好,让他成功避开了红海的竞争,在历史这个蓝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参考:当年明月的非典型家教

http://blog.sina.com.cn/u/476e6cfa0100ez2z



80后创业代表戴志康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在中学时着迷于计算机编程,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自学电脑,直到高考前才临时突击文化课,勉强考上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但他与当年明月类似,放弃红海的竞争,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蓝海。而1981年出生、身兼多家企业CEO的李想,高三时便已退学,连大学都没有读过。



参考:戴志康的非典型家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6ba.html



一个社会的优秀学生,如果都在红海里厮杀,这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许多孩子聪明才智的浪费。一方面,北大、清华每年招生的名额非常有限,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孩子,只能是陪太子读书。另一方面,应试学习的内容,一方面往往滞后于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又需要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备考,从而形成强烈的排挤效应。所以像当年明月、戴志康、李想这类醉心个人兴趣的学生,很难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果为了高考真的放弃了爱好,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当年明月、戴志康和李想了。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走蓝海之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求知欲非常旺盛,学校难以满足求知欲,而且具有文史或计算机之类的偏好。文凭的本质是能力证明,其发挥作用往往是刚毕业进入社会那一阵子。但对于文史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文凭,作品和技术是更重要的“敲门砖”。同样应聘某一岗位,一个能够拿出类似《明朝那些事儿》这种水平作品的学生,显然比一个名校毕业生身份更有优势;一个能编写高水平程序的学生,也比一个名校牌子更有吸引力。



参考:我的未来我的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g2ea.html



其次,有独特专长和喜好的孩子也可以考虑蓝海之路。台湾有个著名设计师叫吴季刚,曾经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设计礼服。他5岁起便迷上了服装设计,尤其爱玩芭比娃娃,所以被称为芭比男孩。他的母亲本以为儿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放弃这个爱好,没想到他一发不可收拾,每周都央求妈妈带自己到婚纱街去看婚纱的款式,看到喜欢的还要画下来。14岁时,他开始把自制娃娃放到网上拍卖,18岁时设计的娃娃从200美金起拍,最高可卖到数千美金。吴季刚的成绩很不好,于是,她的妈妈便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再次,考名校无望,需一技之长的孩子也不妨考虑一下蓝海之路。许多孩子到了初中,家长便能大概判断他能否进入名校,如果孩子没有能力考入名校,那就要考虑普通大学加一技之长这样的发展路线。这个一技之长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一门实用技术,足以让自己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参考:特长也可能是一种组合

http://blog.sina.com.cn/u/476e6cfa0100lkb0

特长教育的蓝海

http://blog.sina.com.cn/u/476e6cfa0100l5gk



遇到孩子学习不好的情况,许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出国留学,这算不算蓝海之路?



规划得法,留学的确是一条蓝海之路。但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到国内,发展并没有预期那样好。所以留学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学什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核心优势。



有位家长送孩子去欧洲学习计算机,他只看到计算机是个热门专业,却没想到这个专业在国内外竞争都很激烈。到欧洲学习计算机,首先需要克服语言障碍,而语言障碍势必影响信息的吸收,所以技术上往往不占优势。这样的蓝海之路,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而有的家长眼光独到,在选专业的时候,往往选那种国内稀缺,只有国外才有的,比如处理WTO纠纷、艺术品管理等等,虽然不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总比大众化的抉择,让孩子再回红海挣扎要好些。



孩子蓝海的抉择,其实也是家长的蓝海抉择。红海往往对家长的要求不高,因为各种游戏规则都一目了然,孩子只要按部就班去学、去考即可。而蓝海之路,对家长的要求相对较高,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的心态。



红海之路虽然竞争激烈,但摸得着、看得到,有大量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便失败,也知道自己败在何处。而蓝海之路,是别人少走的路,风险与利益同在,路在何方往往不够清晰,这种不确定性考验着家长的心态。能否给孩子足够的信任,是孩子能否走通这条路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当年明月还是戴志康的家长,在这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开明。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了,不管这所大学是不是名牌重点。



除了给孩子足够信任外,家长还要起到灯塔的引路作用。无论是特长发展、学术追求、技术准备还是留学选择,家长的眼光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避免选择的盲目。



参考:西湖边的一棵树

http://blog.sina.com.cn/u/476e6cfa0100i7p6



中国迅速的发展,为蓝海之路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但蓝海是一片未知海域,那里机遇与风险并存。能否走出寻常人不知道的通道,这需要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如果是碰运气的蓝海之路,那与赌运气的红海之路就没有区别了。
2#
tiantuantuan 发表于 2011-6-21 13: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所谓的蓝海是否走通,关键不仅仅在于家长的信任,而是在于家长能否从小启发和挖掘孩子的兴趣,保护和开发她的兴趣,有了真正的兴趣才能够自发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必然有所成就,成为一技之长,从而自然而然的打开了通往蓝海的大门!

就像夏山学校中所说,读书的重要性虽然是不可不论的,但也要看人而定,行行出状元。
那些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而将来成为没有想像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刮刮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4 23:48 , Processed in 0.0317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