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孔子论交朋友
查看: 4521|回复: 41
go

孔子论交朋友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8 20:19 编辑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  子路篇》)
孔子说,交朋友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中行”,若“中行”不可得,则要选择“狂者”或“狷者”。意思是,找不到行为适中的人来交往,就一定要选择志向高远 或洁身自好的人。志向高远的人奋发上进,洁身自好的人有所不为。
2#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0:0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狷者指的是有所不为,一个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狂者则是指志向比较高远的人,就算一般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他还是同样努力。
“中行”指的是,言行适中,恰到好处。有中庸之道的意思,中庸之道指的并不是温吞吞,而是指做任何事都要秉持原则,“当狂则狂,当狷则狷”
3#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0:1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8 20:11 编辑

顺便说一下,我在WW和MM上交朋友就是按照孔子的教导做的。
兰兰爸和天恒爸应该属于中行者 ,喵喵他爸和火车属于狂者吧。欢迎大家对号入座,能够对上号的都是值得交往的人。

点评

丰禾妈  没尿过裤子的无法理解他。  发表于 2011-3-9 08:31  回复  
丰禾妈  回子玖妈妈:天爸的“我们”是指经历过...的人。  发表于 2011-3-9 08:24  回复  
火车  所以可以杂揉在一起  发表于 2011-3-8 21:54  回复  
火车  我还分得清楚黑白,只怕你看到的都是灰蒙蒙一片  发表于 2011-3-8 21:54  回复  
天恒爸爸  为何要把马克思与阶级斗争划等号呢,为何要将传统文化与民主自由相对立呢。我信奉拿来主义和综合主义,而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  发表于 2011-3-8 21:41  回复  
火车  天恒爸和兰爸可能不算“中"在同一个地方。我看天恒爸阶级斗争也相信,民主自由也声称相信,现在又贩卖国学去了,搞不懂他有没有自己的思想。   发表于 2011-3-8 21:30  回复  
子玖妈妈  天恒爸爸应该指的是我和他。你属于狂者。  发表于 2011-3-8 21:19  回复  
丰禾妈  回天恒爸爸:我有资格说这句话——你不要代表我们。  发表于 2011-3-8 21:15  回复  
子玖妈妈  有关系的  发表于 2011-3-8 20:26  回复  
天恒爸爸  跟年龄是否有关系呢,人不可能一成不变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刑场上赔斩后的思想转变。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我们的。  发表于 2011-3-8 20:25  回复  
4#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8 20: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从思想观点上也有四派:一派是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派是李泽厚为代表,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一派是陈序经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即“西体西用”),一派是傅伟勋提出的,叫做“中西互为体用论”,我觉得林毓生和杜维明比较靠近这一派,也是我所推重的,即融合东西方文明的结晶,共同走民主、法治、文明的现代国家之路。

点评

天恒爸爸  回子玖妈妈:歪楼了,不说了,快碰敏感词了。刹车。  发表于 2011-3-8 21:29  回复  
火车  李泽厚那叫专制为体,自由为用  发表于 2011-3-8 21:26  回复  
子玖妈妈  天恒爸爸,你不觉得这个话题这么大,应该另外开贴讨论的吗?  发表于 2011-3-8 21:25  回复  
天恒爸爸  但民主的实现形式是有差异的,英美、欧陆、日本、巴西、印度等。必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才会避免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之间的冲突,人权亦是如此  发表于 2011-3-8 21:25  回复  
丰禾妈  民主不分东西。人权不分流派。  发表于 2011-3-8 21:16  回复  
5#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1:4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8 21:42 编辑

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从“狷”开始,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交朋友首先要问对方:“你有什么事是不屑于做的?”(“不屑于做”是一种风格,是人受过教育之后首先应该有的自我要求)。如果对方没有任何事情不屑于做,那么这种人就不适合深交。
其次,我们要看对方是不是狂者,狂者志向很高,虽然无法达到目标,但仍然努力奋斗。
中行则代表一个人各方面的修养已经达到很好的水平。如果有一天,你听到别人的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的反省自己,那么代表你已经达到中行的水准。

点评

葛信晔  你们冬春谈割席,现在夏天,我就不舍得割,实在坐不下去,就找个大树下、绿草上席地而坐,省得弄破好席子。  发表于 2011-7-7 07:32  回复  
mill2011  比如象割席绝交这种?  发表于 2011-3-8 23:24  回复  
6#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1: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天恒爸爸,我们以后考验你,看看批评过后的你会不会生气?

点评

天恒爸爸  肯定不生气,在旺旺网的时候也没生气过,学术探讨,求同存异,被误解乃人之常情,跟个人经历与知识结构有关,每个人都只能看到真理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1-3-8 21:49  回复  
7#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1: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这点我还是认同的,天恒爸爸修养很好,所以火车尽管上吧。

点评

火车  出来混总要点资本的呀。就拿跟我辩论来说,要么美貌,要么有头脑。当然两者兼美最好。  发表于 2011-3-8 23:42  回复  
火车  非要我说明白呀,这叫异性相吸!  发表于 2011-3-8 23:25  回复  
子玖妈妈  对手不是美女你就不屑了,这不是性别歧视是什么?  发表于 2011-3-8 22:58  回复  
火车  歧视男性?  发表于 2011-3-8 22:57  回复  
子玖妈妈  性别歧视、外貌歧视  发表于 2011-3-8 22:49  回复  
火车  他又不是美女  发表于 2011-3-8 22:46  回复  
子玖妈妈  场子还没砸呢,已经不屑了?  发表于 2011-3-8 22:39  回复  
火车  不屑  发表于 2011-3-8 22:37  回复  
子玖妈妈  高手的辩论一直是我的喜好,也是很多人想看到的,你就不要谦虚。和维稳没啥关系。  发表于 2011-3-8 21:59  回复  
天恒爸爸  你这是瞎起哄,唯恐天下不乱,当前维稳乃第一要务,呵呵。  发表于 2011-3-8 21:56  回复  
8#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8 23:0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以后直接到教育理论实践板块就好了。不要转几道门了。
9#
mill2011 发表于 2011-3-8 23:2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能不能顺便讨论一下怎样帮助孩子创造机会教朋友? 如果碰不到人的话不用谈交朋友了。   

我觉得至少会networking 才好选择朋友吧。  
10#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2:1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所以火车,你离中行的距离还是有一段的。我当你这些话是砸场子前的自我鼓劲。
11#
兰兰爸 发表于 2011-3-9 12:1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成了群英会了。

子玖妈妈的发言已略显功力。

希望在詹木石大侠的新编天龙八部里见到子玖妈妈挥刀舞剑的身影。

点评

子玖妈妈  http://ww123.org/thread-535-2-1.html最后一贴  发表于 2011-3-9 20:23  回复  
兰兰爸  没看见,请侠女给我一个链接。  发表于 2011-3-9 14:42  回复  
子玖妈妈  兰爸,我那个网络形象的调查里有个问题请教你,你还没回呢?你老人家估计漏了。  发表于 2011-3-9 12:36  回复  
12#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2:1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另外,上网辩论你知道人家美不美呢?万一是个丑八怪冒充美女呢?
13#
火车 发表于 2011-3-9 12: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2:13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另外,上网辩论你知道人家美不美呢?万一是个丑八怪冒充美女呢? ...

上网就看发言咯。
一个人讲出来的话也有美丑的呀。
为什么你总要往长相去想呢?
言论反映思想,思想决定气质和内涵,人到一定年纪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的呀。

点评

子玖妈妈  原来火车注重心灵美,佩服  发表于 2011-3-9 12:51  回复  
14#
火车 发表于 2011-3-9 12: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2:11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所以火车,你离中行的距离还是有一段的。我当你这些话是砸场子前的自我鼓劲。 ...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说了呀,我对你的分类完全不能同意。你就继续自说自话哈。

另外,目前还没有什么值得砸场的言论。
15#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2:5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9 12:52 编辑

中行很容易和乡愿(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混淆。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本质是真诚,所以他对乡愿非常反感,认为是“德之贼也”。真正能做到中行的人实质上是非常少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努力的方向,“当狂则狂,当狷则狷”,行为的表现又总是恰如其分,何等境界。
结合网络形象调查的研究成果,我得出的结论是:也许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中行、甚至是狂、狷,但可以先从网络上做起。

点评

葛信晔  若现实中不洁身,而仅在网上过过圣人瘾,未免有些......令人伤感(这是我选到的最柔软的词了)  发表于 2011-7-7 07:41  回复  
葛信晔  乌托邦,往往留于美好的幻想。这个问题上,与子玖妈妈正好看法相反,现实中为人,要尽力做到‘中行’,因为那是真性情,网络上嘛,可装狂扮狷  发表于 2011-7-7 07:38  回复  
16#
兔子的姐姐 发表于 2011-3-9 13: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全部看不懂。

做人需要这么纠结吗?
17#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13: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很简单: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做一个狷者---------------有道德底线、不做没水准事情的人,这是受过教育后最基本的表现。如果狷者能够做到,要教育他们成为一个狂者---------有远大志向的人。最后当然希望他们成为中行-------------凡事做到有原则、恰如其分。

点评

天恒爸爸  休息一下,请你到大杂烩听一下邵夷贝这个小女子的歌:http://ww123.org/thread-2001-1-1.html  发表于 2011-3-9 16:20  回复  
18#
兔子的姐姐 发表于 2011-3-9 14:1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妹妹啊,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难道我们不能用白话文教育孩子吗?

“道德底线+远大理想”,都是基本的做人处事原则,不动用孔子,自己搞个白话文说说就可以了。再不济,做个榜样也够。

那个,孔子他老人家安啦。
19#
火车 发表于 2011-3-9 15:1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兔子的姐姐 发表于 2011-3-9 14:19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妹妹啊,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难道我们不能用白话文教育孩子吗?

我看呀,回头讲“不要随地吐痰”也会扯上孔子。

点评

丰禾妈  公务员考试可以考八股。  发表于 2011-3-10 08:28  回复  
兔子的姐姐  我平生最怕孔子,那个老脸扳得像真的一样。偶们这种俗人还是绕道而行。  发表于 2011-3-9 16:07  回复  
火车  并成为“中国版普世价值”  发表于 2011-3-9 15:26  回复  
20#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20:3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9 20:38 编辑

世界各大宗教用不同语言论述了一个“爱”字,每个人当然可以选择一种你喜欢并理解的,殊途同归,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作为中国人,要了解孔子在世界上为什么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出现在不同国家的教科书里,学习他的学说和精神,想必也是必须的。
在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评选里,孔子人类历史的“四大圣哲”之一,与释迦摩尼、耶稣、苏格拉底齐名。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对哲学观念扭曲的人来说,这种评选是荒唐的。但是假如你真的可以放低自己,从头开始学习,那么会发现原来哲学、儒家、孔子都不是我们原来框框里的概念。
21#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20:3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子玖妈妈 的帖子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大家可以去网上找答案,这里不展开。
  
22#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9 20:5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益者三友
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大意为:与正直的人、与诚信、体谅他人的人和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
朋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品位,另外,交到好的朋友还可以促使你拥有更美好充实的人生。

点评

天恒爸爸  论坛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他内心的世界,是荒芜一片,还是枝繁叶茂;是飞扬跋扈,还是谦逊自省;是口无遮拦,还是扪心自问。  发表于 2011-3-9 21:10  回复  
23#
小美女妈 发表于 2011-3-10 09: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1-3-10 10:00 编辑

狂狷与乡愿 (转帖)   
    “狂狷”与“乡愿”是孔老夫子的说法,用来评价待人处世中的不同倾向。《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邢   注疏:“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不过,这两种人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只要不断给予正确规范或激励就能使其达于“中行”。而与之对应的“乡愿”,孟子解释成“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孟子•尽心下》)。难怪老孔断然指斥“乡愿”是“德之贼”(《论语•阳货》)。
    其实,“狂狷”也好,“乡愿”也好,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表现。国人二元对立的思想由来已久,是为儒家先贤倡导中庸之道的现实背景,遗憾数千年来没有多少改观。阿Q同志既有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乡愿品格,又有拧小尼姑头皮,跟革命党人造反的狂狷精神,是集中几种品性于一身的大师。经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一分为二”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表彰现任领导的业绩,就得把前任领导说得一无是处;说张三的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就得给李四的文章冠以什么什么情调;自己不喜欢用笔名,就看不惯别人用笔名。以致如“鸡头寨”中的丙崽老友,对人只会说两句话,要么叫你“爸爸爸”,要么骂你“×你妈”(韩少功小说《爸爸爸》)。这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思想方式和媚强凌弱的人生态度成了世纪之交国民劣根性的典型。
    2500年前,孔子追寻“中行”之人以对话而不得,退而对“狂狷”者施以教育,让人感到了哲人的无奈与孤独。2500年后的今天,“费厄泼赖”精神仍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灯塔,这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难免感到沉重。世上矛盾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但毕竟多如大人与小孩,白天与黑夜一样,对应而不对抗。面对色彩缤纷的世界,孔子开出的处世良方是“和而不同”。这不仅是方法论,也应成为历史观,因为世界本来是“一分为三”的,中间和两端不过是“相比较而存在,经指认而得名”(庞朴《中庸与三分》)。
    不同意见,不必追求一致,但理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费孝通教授进一步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个人,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以“中行”为诉求。“乡愿”故然是修养的大敌,“狂狷”也是应当努力克服的。平和自己的心态,宽容别人的言行,总归是一种美德。


点评

子玖妈妈  写这篇文章有没有把孔子的话读懂?  发表于 2011-3-10 14:56  回复  
24#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0 12:3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0 12:59 编辑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呵呵,最讨厌乡愿之人。假如在网络上都不能坚持原则,那么做人毫无格调。孔子的教导:做人首先要做到狷者,有所不为,这是受过教育的底线。居然有人写文章要别人克服“狂狷”,荒谬。

点评

小美女妈  好像是你点评我贴的文章吧  发表于 2011-3-10 15:27  回复  
子玖妈妈  多是非还差不多。我希望我和你的讨论到此为止了。  发表于 2011-3-10 15:21  回复  
小美女妈  就是要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就像天爸说的我们只看到真理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1-3-10 15:17  回复  
子玖妈妈  请原谅,我看不懂你写的,不要考验我的智商。  发表于 2011-3-10 15:13  回复  
小美女妈  把一条小鱼放在碗里,放在锅里,与放在大海里,其形态是完全不同的.假如任何地方都不放,人们直视鱼的本身,那只能看到鱼的表面,内杂都被表皮包裹着.  发表于 2011-3-10 15:07  回复  
25#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0 14:2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0 14:31 编辑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损者三友
子曰:“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大意是:与装腔作势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为友,与口才很好却不愿意认真求知的人为友,是有害的。
26#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0 14:5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孔子交友除了考虑对方是不是狂者、狷者、中行,还要看他是否可以共学、适道、立与权。他把朋友分为四个层次:共学、适道、立、权。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 子罕》)大意是:可以一起学习的,未必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的,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可以一起立身处世的,未必可以一起权衡是非。”
第一句话很好理解:虽然身为同学,但毕业后各奔东西,人生迥然不同。
第二句话是说,即使大家走上人生正途,但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坚持原则。人生的际遇不同,立身处世的境界也会有差距。
第三句话是说,虽然有适道、立足于道的朋友,但遇到人生重大问题一起权衡商量的朋友却未必有。所以人生碰到考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关起门来自己想。假如这时有权的朋友,那是最好的。
在孔子看来,权是交友的最高目标,可惜大多数时候,我们确实没有可以权的朋友。
27#
007 发表于 2011-3-10 19:5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因为业务关系,不得不读《论语》,但是没有好好钻研。所以看了楼主的帖子,有不明之处,想请教一下,恳请不吝赐教。
  我印象中,《子路篇》这段话中间那个标点不是感叹号,而是问号——“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当然,《论语》本来是没有标点的,加标点是晚近的事。出于不同的理解,加的标点可能就不一样。受《孟子》解释的影响深的人,就可能在段中标感叹号。
  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和标点有悖于孔子的本意。孔子信奉中道,倡导中行,反对“过”和“不及”。此处,中行之不及为狷,中行之过为狂。中道为善,过与不及为恶。中行为善,狷狂为恶。如果这种理解成立的话,那么,这段话中间标点成问号为妥,其大意是:不能与中行相随,难道就一定要与狂行或狷行相随么?狂行就是冒进豪取,敢作敢为,而狷行则是退缩拘谨,有所不为呀。
  见笑了,请楼主指正。

点评

007  哎哟,搞错了,是亚里士多德。少了个“士”,其实根本就没有士。  发表于 2011-3-10 21:15  回复  
007  此外,亚里多德也告诉过我。所以,证据确凿。哼哼,007牛吧?  发表于 2011-3-10 21:13  回复  
007  因为是孔子告诉007的。呵呵。  发表于 2011-3-10 21:10  回复  
子玖妈妈  那你为什么说:中行为善,狷狂为恶?这有什么依据?  发表于 2011-3-10 21:07  回复  
007  请拿出具体证据来,或者说明具体理由来。《孟子》里的说法也吓倒我,傅佩荣、李泽厚两个名字又怎能说服人呢?  发表于 2011-3-10 20:53  回复  
天恒爸爸  翻了翻手边的资料,孔子没有贬低狂和狷的意思,实际上对积极进取的“狂”和有所不为的“狷”是很赞赏的。子9采傅佩荣的说法,而我采李泽厚说。  发表于 2011-3-10 20:45  回复  
28#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0 20:5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007 的帖子

我没看到有问号的版本,句号和感叹号应该差别不大吧。
这里涉及到你对狷和狂的理解。狷的有所不为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而不是拘谨退缩。狂则是指志向高远,而不是狂妄。二者并不是矛盾关系。
大多数人只能要求自己做到狷者,狂者已是少数,中行更是罕见。孟子称孔子为中行,你想想看,一般人哪里做的到?
29#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10 21:0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弱弱地说一句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10 21:04 编辑


可能歪楼了。交友,看底线,少看高线。

点评

天恒爸爸  来了,要强强地说许多许多。。。  发表于 2011-3-10 21:42  回复  
子玖妈妈  不错  发表于 2011-3-10 21:05  回复  
30#
007 发表于 2011-3-10 21:0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呵呵,你当然没有见到问号版,007和孔丘合作的问号版还没有问世呢。
闹,这就叫做“狂”!
31#
007 发表于 2011-3-10 21:0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看,做到“狂”容易吧?

点评

子玖妈妈  嗯,有点刘文典的味道  发表于 2011-3-11 14:33  回复  
007  那么,你是说我冒充《论语》的合著者是狂得当时,狂得当其可了?  发表于 2011-3-10 21:40  回复  
子玖妈妈  美德啊,否则中行为什么要当狂则狂呢?  发表于 2011-3-10 21:37  回复  
007  那么,请问:狂是美德,还是恶德?  发表于 2011-3-10 21:17  回复  
子玖妈妈  不容易的。比火车强多了。  发表于 2011-3-10 21:11  回复  
32#
007 发表于 2011-3-10 21:4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今天很开心,终于参加了天恒爸爸的社团活动,获益匪浅。大家晚安,有缘再会!

点评

天恒爸爸  常来啊,狂士  发表于 2011-3-10 22:00  回复  
小美女妈  晚安,007  发表于 2011-3-10 21:48  回复  
33#
007 发表于 2011-3-11 08: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天恒爸爸,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像子玖妈妈那样反问007:“为什么说‘中行为善,狷狂为恶’?这有什么依据吗?”

点评

007  我前面已经说过我的证据,难道你没有看出来么?我猜天恒爸爸看到了,所以没有反问007。而子玖妈妈只关注我的结论,没有注意到我的分析和论证  发表于 2011-3-11 20:05  回复  
子玖妈妈  假如有依据的话,请拿出来啊  发表于 2011-3-11 19:56  回复  
007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前面没有讲根据呢?  发表于 2011-3-11 15:04  回复  
子玖妈妈  天恒爸爸不喜欢反问的  发表于 2011-3-11 14:34  回复  
34#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1 14:4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1 14:48 编辑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孔子做人做事的原则是真诚,所谓礼仪、孝顺、求学等等一切都来源于内心的真诚。对于交友亦是如此。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治长》)大意为:说话美妙动听,表情热络讨好,态度极其恭顺,左丘明和我都认为是可耻的。内心怨恨一个人,表面上却和他继续来往,左丘明和我都认为这是可耻的。”
请注意,这里用的是“耻”字。我们的印象里,儒家是虚伪的礼教,无非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乡愿,但实际上儒家非常注重个人内心的感受,并鼓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5#
丰禾妈 发表于 2011-3-11 15:5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丰禾妈 于 2011-3-11 15:58 编辑

回复 #34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特别是在民主制度下,孔子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他要求人们讲礼节,重修养,完善道德,尊老爱幼,以仁爱之心待人,忠于国家,热爱民众等都是好的,但他没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这是孔子最大的思想局限。他希望用道德说教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没有提出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方案,没有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相反,他鼓吹圣人治国,这还是一种人治思想。而在当时生存都面临危机的各国,统治者需要的是富国强兵的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案,所以他的学说不仅没有被当时的国君采纳,也没有给后世留下可资借鉴的民主政治模式。
       儒家之所以不能产生制约君权思想,是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他们依赖君主的俸禄生活,他们遊说国君,其目的是为了让国君重用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所以他们对君主只是个劝告,没有任何约束和威摄力,正是因为儒家的这种依附性,才会被统治者作为麻痹和奴役的工具,说这点上说还不如道家。道家最起码有个超脱世俗的天行之道,还符合《圣经》新约“约翰福音”开头描述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点评

子玖妈妈  要谈孔子的局限性,请另开贴。这样比较围绕主题。  发表于 2011-3-11 19:56  回复  
36#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20:0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对朋友劝告要懂得适可而止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颜渊》)大意是:朋友如果有错,你要真诚的劝告,委婉的劝告,如果他不听,就要停下来,以免自取其辱。
可见孔子的智慧有多高。生活中时常会看到有人为好朋友的事情烦恼的不得了,但好朋友却未必领情,最后翻脸成仇。因为朋友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可以选择听从你的劝告或不停,你无法勉强。

点评

天恒爸爸  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中,朋友是最松散、最平等的关系,可以这样做,那其他四伦也照此办理吗?  发表于 2011-3-13 20:38  回复  
37#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3 20:4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子玖妈妈 的帖子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从这句看,孔子应该也是赞成对父母委婉的劝阻,而不是勉强。我推论对于兄弟、夫妻关系应该也是如此吧。
38#
丰禾妈 发表于 2011-3-14 09:5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丰禾妈 的帖子

接受,歪楼了。
39#
丰禾妈 发表于 2011-3-14 11:1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丰禾妈 于 2011-3-14 13:35 编辑

回复 #24 子玖妈妈 的帖子

赵高把一头动物牵到朝廷上,有人说是马有人说是鹿,这是各人观点不同,但说马的人可以有5毛的奖励,说鹿的人有吃咖啡的风险,在话语权不平等的前提下,有人要跟你讲民主岂不是可笑。
40#
子玖妈妈 发表于 2011-3-14 13:0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1-3-14 13:08 编辑

回复 #37 子玖妈妈 的帖子

由于现代政府、公司的理念,我觉得论语中君臣的伦理用不上。比如:我只会根据自己的权责范围或朋友的立场向公司老板提出自己建议,另外,我认为人民对政府及领导人享有批评的言论自由。
41#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14 13: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命题:从臣民走向公民。看看一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这始终困扰着那些为中国寻找出路的仁人志士,其中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与辛酸。一种是内在的觉醒(在西风东渐之后尤为明显),一种是外部的推动,至今还未有根本的质变,也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要思考的是,为何诸多努力都失败了,是水土不服?还是操之过急?手边正好有一篇讲晚清地方自治的研究,也许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地方自治: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 ... 6-06-20/24351.shtml

我一直以为,中国的问题还是需要从中国的历史与经验中去发现可行之路,光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42#
丰禾妈 发表于 2011-3-14 13:5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丰禾妈 于 2011-3-14 14:04 编辑

回复 #41 天恒爸爸 的帖子

日本的明治维新走的是什么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为什么非要在河里摸中国石头,摸到猴年马月啊?况且台湾总是中国的一部分吧,民族文化都是相同的。他们的历史和经验也应该算是中国的吧?可惜那个辛亥革命的贴被腰斩了,否则后面还有一大截呢。
不好意思,又歪楼了。

点评

丰禾妈  当初引进马列主义的时候,怎么又和中国的国情那么契合呢?  发表于 2011-3-14 14:45  回复  
丰禾妈  中国的出路不是已经有了吗?——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表于 2011-3-14 14:15  回复  
丰禾妈  庸人才困扰呢。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常识。  发表于 2011-3-14 14:12  回复  
丰禾妈  贴死不能复生,前世今生怎么对得上?  发表于 2011-3-14 14:07  回复  
天恒爸爸  那里腰斩,这里接上,呵呵。可开新帖,专门谈谈晚清与民国期间到底有哪些历史与经验,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发表于 2011-3-14 14:01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7 03:07 , Processed in 0.05427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