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社会教育 素质 金桥儿童生活馆 陪孩子看电影吧——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 ...
查看: 1750|回复: 12
go

[佳作推荐] 陪孩子看电影吧——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6 06:55 编辑

前不久豆豆妈妈谈到道德和情感教育的问题。
其实,和孩子一起看优秀的经典儿童电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
下面这本书给出了20部电影的介绍,以爱家、爱朋友、爱生命、爱追梦、爱青春为主题,漫步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花园,用电影承载的价值和情感,作为沟通双方的桥梁,从而陪伴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陪孩子看电影吧——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33888.html

2#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家:
《绿野仙踪》、《花木兰》、《天堂的孩子》、“小鬼当家”系列之《独自在家》
3#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生命:
《别惹蚂蚁》、《导盲犬小Q》、《宝莲灯》、《海底总动员》
4#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朋友:
《夏洛的网》、《龙猫》、《101忠狗》、《怪物史瑞克》
5#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追梦:
《白雪公主》、《阿拉丁》、《狮子王》、《功夫熊猫》
6#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爱青春:
《狗脸的岁月》、《千与千寻》、《放牛班的春天》
7#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1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绿野仙踪》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0 17:21 编辑

《绿野仙踪》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如何通过反省自我,重新在内心深处,发现和体会家的价值,并努力回归家庭、回归亲情的温馨故事。这个主题在几乎所有的经典儿童电影中,都有着鲜明的表达。这是因为,对儿童教育来说,“家”是具有永恒价值的符号,它是人生幸福的核心保证。

这部电影于1939年由美国米高梅公司首次推出,当年即获得巨大成功,差一点儿击败风靡全球的《乱世佳人》,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尽管它仅仅是一部童话歌舞片。70多年以后,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家”这个主题,依然具有严峻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父母因此特别需要和孩子一起,欣赏之、品味之。

(看着声称要复仇的西方恶女巫,多萝西和朋友们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重要情节,当多萝西的三位好朋友,都从奥兹仙境的大法师那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大法师也同意用热气球带着多萝西一起回堪萨斯时,意外发生了:为了和小狗托托一起回家,多萝西跳下热气球去追托托,等她气喘吁吁地回来时,热气球却已经升空了。看到这一切,多萝西失望极了。

这时,北方好女巫对多萝西说,只要对敲三下她脚上穿着的、东方恶女巫的红鞋子的鞋跟,并在内心深处说三遍“没有任何地方能跟家一样”,她就可以在两秒钟内,回到堪萨斯农场的家。因为红鞋子是一双魔鞋。她这样做了,果然眨眼就回到了家。尽管,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回家的话,而婶婶正在她头上搭毛巾,说她病了,在发烧,刚刚做了一场噩梦。

我们也许会问,既然回家如此简单,北方好女巫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多萝西,而是让她走那么远的路,去翡翠城找大法师,并因此遭遇那么多磨难呢?这不是故意为难多萝西吗?北方好女巫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必要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被多萝西回答了。热气球飞走之后,北方好女巫对关心多萝西该如何回家的人们说,她要自己学会(回家)。于是,大家问多萝西学到了什么。多萝西这样说:“光想见到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是不够的,还有如果我未曾寻找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将无法看到比我家后院更远的地方。因为如果它不在我心里,我从来就没有真的失去过它。”随后,好女巫告诉了她回家的办法。

而多萝西“回家”之后的故事,实际上是告诉观众,所谓多萝西的仙境游,其实就像艾姆婶婶说的那样,只不过是多萝西在病中所做的一场梦,她的回家,也不是因为对敲了三下红鞋子的鞋跟,在内心深处说了三遍那样的话,而是因为她在内心深处重新找到了对家的渴望,心里有了家,家自然马上就回来了。不要说是两秒钟,一秒钟都不用,说回来就回来了。

“如果它不在我心里,我从来就没有真的失去过它。”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其实是:“如果它不在我心里,我从来就没有真的拥有过它。”反之,“如果它在我心里,我又何曾真的失去过它。”这也正是说,预防孩子离家出走的上策,是让孩子自己深刻体会到,而不是仅仅认识到,没有任何地方比家更美好。

多萝西在仙境中遇到的三个好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小胆狮,其实是农场里的三个工人:说她的头脑可不是用稻草做的工人;说她不珍惜叔叔、婶婶的爱,不知道心疼人的工人;把她从猪圈里救出来,自己又吓得要命的工人;而奥兹仙境的那位大法师,其实是多萝西遇到的、那位劝她回家的马孛尔教授。东方坏女巫和西方坏女巫,则是喀尔胥小姐;北方好女巫,应该就是艾姆婶婶吧!

看完电影,请对照一下我自己:

1.当孩子期待我能听听其烦恼时,我是认真倾听了,还是有意无意地拒绝了?回忆一下,倾听时孩子什么反应,拒绝时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2.孩子有了心里话,会第一个告诉我吗?对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吗?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讨论:

1.为什么没有任何地方比家更美好?讨论时,要能讲出具体的例子,就像马孛尔教授引导多萝西回忆的:“有一次生麻疹,婶婶整夜守在我身边……”

2.稻草人的智慧,真的需要博士学位作证明?狮子真的需要十字勋章,才能分得清勇气和智慧?铁皮人真的需要钟表,来证明自己有爱心吗?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研读:

《绿野仙踪》

美国著名作家、“童话之父”弗兰克·鲍姆著,推荐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本版是《绿野仙踪》的足本,一套共4本。

8#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2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花木兰》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0 17:21 编辑

一个没有家的人,是痛苦的。失去了家,就失去了整个世界。

如今,在很多家庭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父母累死累活,为家庭当牛做马,孩子却像太上皇一样,不但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会也不知道感谢父母为自己带来的一切。对家庭,这样的孩子索取远远大于回报,甚至从来也没有回报过。可是,这样的孩子感觉幸福吗?

无数调查研究结果证实,这样的孩子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样幸福。物欲的满足虽然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但那却都是浮浅的快乐;在精神层面上,这样的孩子常常一贫如洗。于是,又一种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很多孩子无止境地追求物欲的满足,结果却越来越深地陷入人生的泥沼之中,最终难以自拔。

事实上,人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物质贫乏,而是精神贫乏。反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物欲满足,而是精神满足。而家庭,是精神满足的重要基础。

可以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家庭做过任何贡献的人,一个从来也没有体验过贡献于家庭的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更从来也没有感受过经营好幸福家庭必须付出很多艰辛努力的人,怎么可能会对家庭有感情,而没有感情当然也就谈不上热爱;既然根本不热爱,又怎么会知道珍惜;既然从来不知道珍惜,那么,挑战和背叛又何妨?当然,也可以将“从来”这个词,替换成“很少”,但其形成的后果基本相同,只是程度稍有深浅罢了。

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当它不断推向极致时,很多更加严重的后果,便会接二连三地自然发生,最终的结果便是,父母失去了孩子,孩子没有了未来——一个不懂得珍惜家的人,一个不懂得经营家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幸福人生的。在清华大学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课堂上,著名经济学家宁向东教授曾说,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只要“向前看,向后推”,就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进而便能够寻找到其中的规律,以及应对这种规律的策略。所以,如果父母想要发现和解决更多家庭教育中的难题,不妨试用一下这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到底藏身于什么地方。

电影中,花木兰为什么舍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而宁愿回家继续做父母的女儿、奶奶的孙女?就是因为,在木兰的心目中,家比相位更重要。在家里,她可以享受父母的无限爱怜,自由自在,但在相位之上,这些肯定要大打折扣。千万不要以为木兰目光短浅,如果谁这样看,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浅。要知道,家是永恒的生命港湾,但相位不是;家是灵魂的憩息所,但相位不是。相位失去了,还可能再拥有。但是,家失去了,就永远不再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和文学作品,无一不把热爱家、贡献于家作为核心价值观,以长期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对成年人,家都代表着永恒的人性,代表着爱与幸福。一个没有家的人,是痛苦的。失去了家,就失去了整个世界。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今天和明天,必须要做的,就是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家、贡献于家;与此同时,父母也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爱家的表率。

看完电影,请对照一下我自己:

1.当孩子主动表示帮父母做家务时,或者想有贡献于家庭时,我是不是曾经对孩子说“不”?

2.对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甚至偶尔做出的恶作剧,我是如何看待的?是从中看到了一个天才的影子,还是仅仅看到了自己的那颗烦躁之心?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讨论:

1.在学习之余,我该如何为家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每周替父母洗几次碗、扫几次地等。

2.如果没有木须龙、蟋蟀,仅靠花木兰自己的努力,能为花家带来荣誉吗?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研读: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2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天堂的孩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0 17:27 编辑

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讲述了一对名叫阿里、莎拉的小兄妹,为了得到一双普通的鞋子,而相互扶持、激励和关爱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兄妹俩从小就懂得体恤辛苦操劳的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一天,阿里出门为父母买东西,并去鞋匠那里取回莎拉刚修好的鞋。当他把鞋放在蓝架上俯身捡菜时,一个收破烂的小贩,无意间拿走了这双鞋。

可是,莎拉只有这一双鞋,没有了鞋,她就没办法上学了。阿里也只有一双鞋,那是一双比弄丢了的莎拉那双鞋,更破旧的小鞋子。阿里心疼妹妹,妹妹也心疼哥哥,兄妹俩约定,莎拉早上先穿,下课后再换阿里穿。于是,小小的巷子里,每天都飞奔着两个小小的身影,他们为一双破旧的鞋子,跑着接力赛。这是爱的接力赛,更是彼此扶持的接力赛。电影中的这个情节,是那么令人感动。

为了给妹妹赢得一双新鞋子,阿里恳求老师让自己参加长跑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励,除了到度假一周,还有一双漂亮的新鞋子……比赛中,阿里被人绊倒,但他爬起来继续跑;阿里实在坚持不住了,但一想到妹妹渴望拥有一双新鞋子的眼神,他咬紧牙关跑啊跑……阿里超越了一个对手,又超越了一个对手,再超越了一个对手……他终于冲过了终点,掌声、喝彩声潮水般向他涌来。然而,阿里却笑不出来,只有委屈的泪水从脸上滑落,因为他是冠军。

这不是一部单纯讲述苦难的电影,尽管对电影中的小兄妹来说,生活有时候是那么苦涩:仅仅只是弄丢了一双破旧的小鞋子,他们的生活就从此蒙上了阴影。然而,苦难的命运并不能遮蔽人生的整个天空,只要心中有爱、有善良、有执著,灿烂的阳光,就总会穿透厚厚的云层,温暖他们柔弱的身体、受伤的心灵,带来幸福天堂的问候。于是,即便一条肮脏、贫穷的陋巷,也会成为美丽天堂。

电影结束时,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当阿里坐在水池边默默哭泣时,爸爸正在回家的途中,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

今天的孩子,不论生活在富裕阶层,还是生活在中产阶层、小资阶层,只要生活水准在小康之上,对物质的缺乏就缺少足够的体验,甚至没有概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他们来说,这是习惯成自然。不要说是旧鞋子,就是昂贵的新鞋子,在他们眼里也只是鞋子罢了,而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光荣与梦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仿佛只是虚无缥缈的哲理,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父母口袋里的钱,是通过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因而不会也不可能懂得珍惜。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的错。父母应该让孩子亲眼看到,并且感受家庭的财富,是如何通过劳动得来的,在有的时候,也不妨让孩子参与财富的创造过程。
穷人的孩子需要早当家,非穷人包括富人家的孩子,也同样需要早当家。这里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柴米”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所需。只有当孩子亲身体验到了父母持家的辛劳,他们才会对这份辛劳怀有感恩之情,也才会倍加珍惜这份辛劳;如果这份辛劳中也有他们自己的一部分,父母将会看到,那种珍惜的感觉对孩子的成长将更加有利。所以,对孩子来说,家庭财富的创造过程,其实不必保有太多的秘密,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商,还能够让孩子学会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电影中的阿里和莎拉,之所以因为一双小鞋子,而默默承受着也许不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应该承受的心灵重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更主动地体谅父母,知道重新买一双鞋子,对自己的父母意味着什么。
这种对父母的真心体谅,正是今天的孩子所缺少的,他们常常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东西,而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与压力。如果父母满足了自己,他们也不会感恩,因为他们的确不知道;如果父母没有满足自己,他们可能会怨恨,因为他们也的确不理解。现实中,我们甚至可以见到因为长辈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弑亲的悲剧。对照这种极端的弑亲悲剧,今天的父母的确需要深刻反思。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氛围表现得浮躁而且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的思潮,蒙上了无数人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让孩子早当家,以切身的体验,感受父母工作的辛劳,感受家庭和乐的幸福。社会也许是一个需要成年人戴上面具拼搏的战场,但是,家却永远是我们摘下面具、裸身沐浴、休憩心灵的港湾,它温暖、平静、安全,充满着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对他们一生的幸福成长,将具有无比重大的价值。
让孩子参与父母的工作和学习,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电影中,阿里和父亲一起,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到城里找零工做的情节,不仅令人感动,更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在从家里到城里的路上,阿里坐在自行车的横杠上,和父亲说说笑笑,父子俩都对城里之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父亲计划着用挣来的钱,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阿里则想着给妹妹买一双新鞋子。

————
看完电影,请对照一下我自己:
1.家庭事务我请孩子参与了吗?比如,讨论大件物品的购买、决定旅行的计划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让孩子做了吗?比如,自己洗内衣裤,参加家庭的周末大扫除,并承担一定的任务,高质量完成了它。
2.孩子了解我的工作,知道家庭的各种负担吗?我有没有带过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参观过,并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我有没有在开家庭会议时,向孩子介绍过家庭的各种负担,并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讨论:
1.为了让妹妹有一双自己的鞋子,阿里放弃了长跑比赛的冠军,而一心只想夺得第三名,他这样做值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2.你想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和爸爸妈妈一起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吗?如果想,你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你希望得到什么?
3.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天堂的孩子》?《天堂的孩子》这个电影译名,与另一个电影译名《小鞋子》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看完电影,请和孩子一起调研:
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里,有多少陪父母卖菜的同龄人?他们的理想是什么?调查方法: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或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与自己的调查对象聊天,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分析调查结果。

10#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0 17:2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就贴这么多吧。
请大家去新浪读书频道阅读原文。
和孩子一起轻松地看电影,还能带给父母和孩子这么多的启迪,作者还教给我们这么多好的亲子话题和亲子活动的思路,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吧?
11#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2 00: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幸运的是,除了《夏洛的网》和《放牛班的春天》,其他电影PPS都有看。
放牛班的春天淘宝上有。
夏洛的网淘宝上只有英文版,所以还是读原著吧。

点评

丁妈  放牛班的春天 搜狐高清上有免费的.  发表于 2011-5-22 21:28  回复  
12#
yzwindy 发表于 2011-5-24 11:0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晴晴的妈 的帖子

搜罗一下~~
13#
greenbow 发表于 2011-5-25 17:3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放牛班的春天老灵的,问题是好像没中文版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29 04:32 , Processed in 0.10648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