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来谈谈你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解
查看: 2697|回复: 26
go

来谈谈你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解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天恒爸爸 于 2011-3-8 09:06 编辑

先摘一段《国学网》对国学的解释:
http://www.guoxue.com/?p=219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 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 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关于中华文化的特征,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将其概括为十四点,即:广土众民;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历史悠久,并世中莫与之比;明明白白有伟大力量,又的的确确指不出来其力量所在;历代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家庭是中国人第一重要的生活;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迈进;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法制之不见形成;建国之基础以道德伦常礼教,而不以法律,道德气氛特重;以儒学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是中国社会牢固的安定力,使得它经过无数次的大小变乱仍不解体;兵民合一,全国皆兵;孝的文化;“隐士”是中国的特产。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孝经》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陈友冰摘编
2#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8 09: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天恒爸爸 的帖子

再来谈谈什么是传统文化,其实我开这个群组,根本目的还是探讨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先来看看刘梦溪的解释:
http://news.folkw.com/www/redianpinglun/095218287.html

国学与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宽泛得多,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国学则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我们在谈学理问题的时候,不应把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混淆起来或者等同起来。近一个时期国学话题得到学术界乃至学术界以外人士的关注,似乎有一点“热”。有的大学正式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小学生有国学班,互联网上在辛苦地遴选“国学大师”,与国学有关的书籍销路也不错。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一个背景,跟近20年来学人以及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弘扬有直接关系,人们对传统文化已经减少了陌生感,甚至有了一定的认同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之下,现在国学成了一个时兴的话题。

国学所包含的内涵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它的学术部分。当然就国人的教育而言,我认为国学应成为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内容之一,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有心人细致探讨。即使是在教育领域,也不应用“国学”来代替“传统文化”。

点评

天恒爸爸  百花齐放,先理清概念,知道一些初步的知识也是需要的。其实我更注重实践层面,就是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希望能听听你的高见。  发表于 2011-3-8 09:36  回复  
fendi  这样的讨论理论性比较强,太过专业与空泛, 能参与的只能是小众。  发表于 2011-3-8 09:25  回复  
3#
小大头の妈 发表于 2011-3-8 09:5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学习!笔记先~
4#
龙宝Virginia 发表于 2011-3-9 11: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龙宝virgi 于 2011-3-9 11:26 编辑

很多传统的“家训”其实很有道理。最简单的道理,有时只是一句话,但是在幼儿时期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一生。长期以来,著名的《曾国藩家书》成为曾姓人家的家训,而其中的佳意短句,更是体现了对一个人从小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家训传授的东西就是关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在易于接受教诲的童年学习生活态度,受益终身。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普遍都认为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点评

龙宝Virginia  家训传授的东西就是关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在易于接受教诲的童年学习生活态度,受益终身。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   发表于 2011-3-9 11:24  回复  
5#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6 12:4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vianda 于 2011-4-7 16:07 编辑

我觉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是存在的,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尽管有了那段文化断层,但人们还是会自醒或被唤醒着。

什么是文化,无形有形。往细微处说,一句家乡的谚语,一剪过年的灯花,一盘家传的菜肴,一帖乡里的药方,正是这些,会不经意间勾起我们心中那莫名的感动和归属感。

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楚家,汉家,儒家,道家,壮志功名,采菊篱下,都化成了如今形形色色的安身立命之法。有人叹息,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也有像了然师傅引出的那句:“没有比成功更失败的事了”的感叹,的确意味深长。中国文化也是良莠不齐,但确是根深蒂固的。
理解并赞成LZ说的弘扬国学之迫切。现实中的种种急功近利和道德沦丧不仅仅是当今的独家产物。也是属于人类共性中的一面。

谈谈本人浅显的体会。今天加入了群组,期待在各位的头脑风暴中长进。

点评

vivianda  发现把中华的“华”字打错了,赶紧改。居然是在国学版块出现这样的错误,暴汗!!上班太忙打字飞快,以后一定注意,呵呵。  发表于 2011-4-7 16:09  回复  
vivianda  唉,息怒。时值今日,您仍具如此拳拳之心,自叹不如,令人佩服。  发表于 2011-4-6 14:05  回复  
天恒爸爸  欢迎加入。文化不彰,道德沦丧,法治昏聩,底线渐失,心中恓惶,何以振拔。以一己之力,作无用之功。何人知我心,唯有向天泣。  发表于 2011-4-6 12:57  回复  
6#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4-6 13:0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vivianda 的帖子

归去来兮辞  东晋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7#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6 13:5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天恒爸爸 的帖子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6 14: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恒爸此信念佩服
国学,我极端的认为,已被执政政府歪曲利用,我们长期以来的所谓国学和历史,都是当政者们为了自己的政权而篡改编造的
没有真实性,哪来传承?
只能是薇说的,成了如今形形色色的安身立命之法。
没有真正去感受和喜爱国学的精髓,所以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9#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6 14:3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vivianda 的帖子

而且,差不多爱莲的通直不屈者,都要被世人认作精神病了
昨天,看了电视“锋言风语"的节目有感了
10#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6 15:0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叮叮爱妈 的帖子

人在职场,深有同感,流行厚黑学和结果导向。
“锋言风语"在开播的初期我经常看的,喜欢那个主持人风格,不知现在咋样了。觉得这个谈话节目的质量完全是由嘉宾的水准决定的,故高水准时会显得时间太短,意犹未尽。

咱们不谈这些了吧,否则国学群组快变成时政版块了
天恒爸爸前面也提到了国学之戏剧,路遥,昆曲和京剧是戏剧中的瑰宝,还是你熟悉的领域,不妨谈谈这些轻松的话题,给我们上上课。京剧,我还算分得清花旦、青衣、须生(吃不准是否是这两个字)和花脸,但门派就分不清了,特别喜欢须生的唱腔和眼神,呵呵。我黔驴技穷了
11#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6 15: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vivianda 的帖子

我父亲最近在写一本有关这方面的书,我也是旁听的多
京剧的生、旦、净、末、丑都是角儿。以前,因为,慈禧喜欢老生戏,据说是看了谭鑫培的扮相像主子的缘由,所以,抬高了老生的戏位,不过,老生是耐看,只可惜我知之甚少
昆剧分京昆苏昆,咬字上一个是京味一个是苏州话。昆剧的唱词多是词牌,很有味道,有点曲高和寡。
戏曲的唱念做打是最基本的功法,我听说在5、6岁时就要练功,下腰,拿顶,走台步,跟着师傅学唱时,除了要字正腔圆,眼神也是很重要的。学戏也要有天分的,偷学为多,学来像就靠自己的功夫了。反正,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真的。
还有,现在京剧南北方的不和排斥也是很厉害的,北方,尤其北京,独霸一方,排斥南方比如上海的好演员。这些,也是京剧老科班的积习未改啊
真正要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国家是要花大力气才行

点评

油条  嘿嘿,中原音大概历来是分南北派的。和京昆的京,苏昆的苏也许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11-4-8 09:32  回复  
12#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6 15:5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叮叮爱妈 的帖子

哦。 我觉得欣赏京剧也要知道些历史知识的。我特别佩服这样的人,才听到开口的几个字,就知道是历史中的谁谁、哪个小故事。京剧演员的功架眼神那是没话说了,站有站相,压得住台。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听你唱“贵妃醉酒”。

才知道昆曲还有苏州话的
13#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7 16:1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天恒爸爸 的帖子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重温几句,依稀想起高中时语文老师吟诵的抑扬顿挫声调来,舒畅、宁静、致远~~
14#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4-7 16:2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vivianda 的帖子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7 20:4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天恒爸爸 的帖子

苏轼杜甫两大家!厉害呀。

一个文字狱,一个怀才不遇。古往今来,数风流人物,似滚滚长江水…
虽说,会感动于“情到深处人孤独”的境界,但这种悲愤到达极点时迸发出的豁达之气,更让我发自内心地钦佩!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样的诗句,被一代代地传诵
……
16#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7 20:5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点评

vivianda  @油条 呵呵。生趣了。桃红柳绿暮色归,默默春耕终不悔。待到万树蝉歇鸣,一片稻香笛声美。  发表于 2011-4-8 12:09  回复  
油条  随便看看,此牛不懂牧童心。所谓 愚牛怎识春意在,掩卷还等蝉歇鸣。:)  发表于 2011-4-8 09:44  回复  
vivianda  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  发表于 2011-4-7 20:50  回复  
17#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7 21: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6楼的看图说话:

喜欢:
1. 水墨画;
2. 小放牛的意境:何似在人间!
3. 童心

联想:
1. 笛子独奏曲:姑苏行or小放牛;
2. 这个联想是个故事,暂且不表
18#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4-7 21:4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点评

油条  禅中不知是否真有愤?:)随便 点点自己的想法吧。  发表于 2011-4-8 09:36  回复  
天恒爸爸  这代表了我当下的心情:孤愤。  发表于 2011-4-7 21:46  回复  
19#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7 22: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vivianda 的帖子

想起一本书,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书中有关京剧名伶的往事值得一看
20#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7 22: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天恒爸爸 的帖子

没想到你用这两个字定位自己
我一直想让一些传统的习俗在家里传承,比如,要孩子无论大人错对,都要以小辈谦逊的态度来面对,所谓顺;进门要问好长辈,离家要回长辈,关心感受家人的情感……
难以持续,太个性了,我的传统就成了专制,困惑于学校教育的这一块缺失
21#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7 22: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叮叮爱妈 的帖子

几年前我看过的,政治很可怕,扭曲人性......
22#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4-7 22:4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叮叮爱妈 的帖子

看看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是怎么说的:

今日之政术,不知经几百千万枭雄险鸷敏练桀黠之民贼所运算布画、斟酌损益,而今乃集其大成者也。吾尝遍读二十四朝之政史,遍历现今之政界,于参伍错综之中而考得其要领之所在,盖其治理之成绩有三:曰愚其民,柔其民,涣其民是也。而所以能收此成绩者,其持术有四:曰驯之之术,曰餂之之术,曰役之之术,曰监之之术是也。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数千年民贼以奴隶视吾民。彼之以奴隶视吾民犹可言也,吾民以奴隶自居不可言也。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故使我诚不甘为奴隶,则必无能奴隶我者。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独立者实行之谓也。或曰:“我欲行之,惜无同我而助我者,行之无益也。”吾以为此亦奴隶根性之言也。我望助于人,人亦望助于我,我以无助而不行,人亦以无助而不行,是天下事终无行之时也。西谚曰:“天常助自助者。”又曰:“我之身即我之第一好帮手也。”凡事有所待于外者,则其精进之力必减,而其所成就必弱。自助者其责任既专一,其所成就亦因以加厚,故曰天助自助者。孤军陷重围,人人处于必死,怯者犹能决一斗,而此必死之志,决斗之气,正乃最后之成功也。独立云者,日日以孤军冲突于重围之中者也,故能与旧风气战而终胜之。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准?”独立之谓也,自助之谓也。
23#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8 10:0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天恒爸爸 的帖子

我之理解,国人的自身力量正被**用一种类似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在削弱
百年前的鲁迅看到之忧愤状,今日依然在
我疑惑的是,今日之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所谓世界巅峰的经济地位造就了国人的什么?是人人都富裕安宁,尽享经济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感,还是又一个汉唐文化的崛起?

点评

hmchm  经济不等于文化,教授可以说是文化人,对学生说40岁没有4000万身份不要说是我的学生,如果有50%的教授是这样,中国文化=钱是否可以成立?  发表于 2011-4-8 12:09  回复  
24#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8 12: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吾有感于文人士子之人格,想到了花之君子。油条的一番“随便点点”,又引出了它:

“实淡泊而寡欲兮,独始乐而长吟;
声激激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谢谢油条!(油条,这名字起的,似意欲平淡而实则…,玩笑哦)
25#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4-8 12: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叮叮爱妈 的帖子

我的理解,经济的发展最后归根结蒂是推动上层建筑的,这在我们中学课本里就有
不是简单的金钱等于文化,是有了经济基础后,人应该有提升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欲望
而中国,恰恰是没有这样正常的发展,原因很多
26#
油条 发表于 2011-4-8 14:3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vivianda 的帖子

油条下锅的时候总是往 油里钻的,不久就会体积慢慢变大,最后就浮得比油还轻骨头。所以总是很有成就感。看这脆皮子,很有口感,哪管里面什么空无一物,全在这张皮上了。
见笑见笑。
27#
vivianda 发表于 2011-4-8 15: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油条 的帖子

在油里不是在水里,水里的,好货沉底,能浮上来的都是好油条。加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8 05:02 , Processed in 0.03158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