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正规教育 小学 亲子数学社@我不知道 ZT 下一个数是什么
查看: 1493|回复: 2
go

ZT 下一个数是什么 [复制链接]

    经常看见小一小二的妈妈问数列找规律问题。下文做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解释。
   
下一个数是什么?        分享到:                                                                       
               

                    作者: 学夫子  11-04-30               


                              由这名字就可以猜出今天这篇文章的大意了,那就是对前几天文章的一次总结,在《质疑:1,2,4,8下一个数是?》一文里,就已经对所谓找规律的题目提出质疑,在后来的几篇有关“分割四方”的文章里,对这一题目更是大大加以讽刺,今天再举几个例子,以便说明,这类题目本身就是相当的不靠谱儿,甚至于,是有害的。
      
      最简单的几个例子:
      “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横,难道“四”就一定是四横么?
      1,2,3,4,5,6,7后面就一定是8么?显然也有可能是1,因为这刚好是一周轮回。
      2,4,8,16,32后面就一定是64么?分割四方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觉得这些例子都太小儿科,那么,关于费马数的猜想应该就是高级点,费马猜想:形如Fn=2^(2^n)+1的数都是素数,因为她已经验证当n=0,1,2,3,4的时候,该数都是素数。但是他错了,又刚好就是当n=5的时候,这个数不是素数。
      同样的梅森也有雷同猜想,他认为形如2^p-1,其中p为素数的数都是素数,因为她已经验证当p=2,3,5,7的时候,这个数都是素数,但是他错了,因为恰好是下一个p,也就是当p=11的时候构成的2^p-1就不是素数。人们往往在最后一步犯错,而所谓的找规律题,不就是走的最后一步么?
      ………………
      实际上,只给出有限多个数,是根本没有办法判断下一个数的,有的,你只能是猜想,一个很简单的说明是:现在给出n个数,让你判断第n+1个数。你可以先构造一个n+1次多项式,也就是令n个数所成排列的通项为y:
      
      将已知的n个数看成(1,b1),(2,b2),……,(n,bn)的形式,就由此可以建立起一个方程组。但是原方程有n+1个未知数,而我们只能建立起n个方程,显然n个方程无法得到一个有n+1个未知数的确定解,也就是说,所谓的“下一个数”根本没办法确定。甚至于下一个数你可以任意填。
      那么,我们就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对所谓的找规律题进行全面的否定,在下一篇文章,我用上面的方法来搞几个通项式,看看每年国家招聘公务员的题目是多么地害人,如此招聘出来的又是些什么样的人。

PS:由于昨天电脑严重热感冒,被迫休息,换了一电源方才复工,所以昨天没有更新,还望见谅
^^^^^^^^^^^^^^^^^^^                        尊重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学夫子数学博客http://xuefuzi.com
2#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8 23:2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下一个数是什么(2)

下一个数是什么?(2)        分享到:                                                                       
               

                    作者: 学夫子  11-05-8               


                              已经用了很多篇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即给出有限多个数,是无法确定下一个数的,一个很简单的说明,可以参考文章《下一个数是什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类题目毫无价值,从一些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这样的题目,但是——不应该用“标准答案”来限制思维。
      
      类比推理是数学里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中学数学里到处都有他的影子:学习逻辑初步的时候,将其与逻辑中的概念进行类比;学习函数的时候,将其与集合常数等进行类比;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比;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类比;二项式定理里的类比推理……。而这也是很多数学大师常用的数学方法,很多时候,数学研究都是先“猜”后“证”。当然,猜也猜得有理。比如我们在前面的“分割四方”里推导通项式的时候,其实就是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得到N维空间的表达式的.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也将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很多新的发现。
      其实很多时候,数学方法光靠考试是考不出来的。很多时候真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尽管数学这门学科以严谨立本。我不知道公务员考试为何喜欢出这种类比推理的题目,是想锻炼公务员们的推理能力么?我想未必,更多时候也许只是出于命题者的喜好,因为这种题目往往“出人意料”,而能够在众多出人意料当中处变不惊,这才是料子。这种题目,说好听点那叫挖掘信息,说得一般就是找规律,说得难听点就是“阿谀奉承”——本有千奇百怪的答案,为何一定要和你所谓的”标准答案“相同方可?无非就是让你揣摩命题人心思。而这种”揣摩“技能,恰好是这一行业必备而且风行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命题人只知道这一个答案,高级的东西他想不到,命题人想得到的东西,你必须要想到;如果你想到了命题人想不到的东西,那也是只能判错!如此这般固步自封,也就作罢。
       贬低这一的题目,不是否定”类比推理“这种数学思想的价值,而是因为那可怕的”标准答案“。
                        ^^^^^^^^^^^^^^^^^^^                        尊重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学夫子数学博客http://xuefuzi.com
3#
ccpaging 发表于 2011-5-8 23:2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便在转一帖:教学笔记——极限和连续的比喻

教学笔记——极限和连续的比喻        分享到:                                                                       
               

                    作者: 学夫子  11-04-21               


                               我带的是大专,说起来还是大学水平,但学生的水平,那真的是不敢恭维,倒也是,如果成绩底子好的话,也不会去读职业学校了。为了让这帮学生能听得懂高数,我可真是想了不少法子。就如《极限和连续》这一章节。讲的方法,那真是如教小学生认字一般的童趣……  
       极限:
      
       如图所示,x0这地方就好比一个站点,函数的图像就如同通往x0的道路,现在就有两个方向通往x0,不过这两条路不一定就能到达同一个地方。现在一辆车,这辆车从x0的左边向x0靠近,他最终能到达的地方的纵坐标A,就是x0的左极限为A;反之,从x0的右边开进x0,这辆车能到达的点的纵坐标就是x0的右极限。如果从左边和从右边靠近,都能到达同一个地方,我们就说x0点的极限为A,所以极限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左极限,一个是右极限,只有当左极限和右极限都存在并且相等的时候,极限才存在。比如下面的情况:
      
       连续:
       如果点x0的极限存在,并且与这一点的函数值相同,那么这个点就连续。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将x0的函数值看做这一点的车站,那么,如果从x0的两边靠近x0都能到达同一个地方,并且都要到达车站,那么x0这个点就成功地将左右两条路链接起来,我们就说点x0是连续的。如上图中,点x0的极限存在,但是却不连续。而下图中,点x0就连续:
      
       对于趋于无穷的情况,一样的方法讲解。这教学效果怎么样,俺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课堂气氛来看,还是蛮活跃的,也许对于大专生,这是最好的开始吧。
                        ^^^^^^^^^^^^^^^^^^^                        尊重成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学夫子数学博客http://xuefuzi.com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9 07:23 , Processed in 0.01746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