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大家谈谈对联
查看: 2288|回复: 15
go

大家谈谈对联 [复制链接]

旧时启蒙多以对对子入手,手边有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梁羽生先生著的《名联谈趣》,该书汇集了梁先生在香港《大公报》专栏文章。选取一篇贴来共赏。

190.赵藩题武侯祠联

    武侯祠有多处,最著名的是成都武侯祠,祠在市南郊的“昭烈庙”内。说来有趣,“昭烈”(刘备)是主,“武侯”(诸葛亮封号“武乡侯”)是臣,大门的横额也是书“汉昭烈庙”的,但蜀人都通称“武侯祠”,而不称“昭烈庙”,此亦可见“诸葛大名垂宇宙”(杜甫诗)之一斑了。成都武侯词有赵藩题的一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说军事,下联说政治。用兵以“攻心”为上,施政以“审势”为先。“审势”即善于审察客观形势也。诸葛亮的联吴抗魏政策,在当时蜀汉的形势来说,是最正确而有远见的,他治蜀主严,但却是严格的遵守“法治”,(陈寿的《诸葛亮传》说他“尽忠益时者虽他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因而能使“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四川安定下来。这副对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对“统治艺术”的总结。
      赵藩是云南剑川县人,清末任过四川按察使(相当于省法院院长),写这副对联时是四川署理盐茶道。他写这副对联是有原因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岑春煊任四川总督,不知他是否要效法诸葛亮以严刑峻法治蜀的成功经验,遇事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动辄杀人。一到任就以重兵围袭成都周围乡场的红灯教,大肆屠杀“敢于抗官”的农民。当时赵藩是四川署理盐茶道。
      赵藩和岑家甚有渊源,他曾经做过岑春煊的父亲岑毓英在云贵总督任内的刑名师爷,并且是岑春煊的启蒙老师。但虽然如此,他身为下属,在旧日的官场,也不敢“犯上”直谏。他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法子 ,写成上述那副对联,铭刻成匾,鼓乐鸣奏,叫人从城里的盐道街送到郊外的武侯祠悬挂。并于翌年(1902)游春时,出帖子请岑春煊到武侯祠赴宴,希望他看到这副对联,能有所悟。“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其实都是对岑春煊的“间接进言”。盖岑当时所处的形势,正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清廷“气数”将尽之时也。客观形势是和诸葛亮当年所处的“天下三分”的形势不同的。
       赵藩曾秘密参与1907年熊克武、谢奉琦等人的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赵托病辞官。民初曾任国会议员。
       又“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消”亦有版本作“潜消”的。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鲜花 收起 理由
子玖妈妈 + 10 + 30

总评分: 贡献 + 10  鲜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2#
鲁冰花 发表于 2011-3-7 21: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怀孕时曾经买过一本《楹联大全》,很喜欢

3#
天恒爸爸 发表于 2011-3-7 22:0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对子可以看《声律启蒙》,还可以学到许多典故。
《声律启蒙》是专门训练儿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摘自《声律启蒙》(书海出版社)序言

点评

熙波  李渔的《笠翁对韵》也不错  发表于 2011-3-8 10:26  回复  
丰禾妈  这个好!  发表于 2011-3-8 08:32  回复  
4#
熙波 发表于 2011-3-9 12:0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http://www.eshu98.com/html/28/gujinmingliantanqu.html
找到《名联谈趣》的电子版,不用登录,有兴趣的自己下吧。
5#
熙波 发表于 2011-3-11 17:01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熙波 的帖子

篇一:孙行者 胡适之 祖冲之

对联是中国文学独有的形式,用其他国家的文字是绝对做不出对联的。这里说一件趣事,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试,国文一课由名史学家陈寅恪出试题,其中有一题就是做对子。出的对头就是“孙行者”,结果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矫枉过正,于是就有人在报上攻击清华大学不应该要学生做对子。陈寅恪出来答辩,指出做对子最易测验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最少,但却最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他的解释一发表,这个“茶杯里的风波”也就平息了。
不过,虽然有许多考生对不出来,却也有几个对得很好的。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个,说来有趣,正是以提倡白话文运动出名的“新人物”胡适之来作对。
孙行者
胡适之
这个对子不但当年传诵一时,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但认真说来,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行”对“适”,“者”对“之”,可以;“孙”对“胡”就欠工整了。它之所以脍炙人口,恐怕还是胡的名气之故。胡适之是当时全国皆知的名人,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开始安装电话之后,第一个打电话给徐狗子(北京的一个杂耍演员),第二个电话就是打给胡适之,可见其知名度之高。
对“孙行者”对得最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祖冲之是南北朝时代的大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卢道尔夫穷毕生之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三十五位,科学界给他立的墓碑就只刻下他算出的这三十五个数字,没其他文字,成为全世界最奇特的墓志铭。但若论实用价值,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已经足够了。在这方面的研究,祖冲之要比卢道尔夫早了一千多年。
还有一个考生对以“王引之”,也比对以“胡适之”好。王引之是清代嘉庆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绝不下于胡适之的。

点评

熙波  楼下客气,我不过知一当百用了,见笑。  发表于 2011-3-14 10:08  回复  
天恒爸爸  我在cc的帖子里回复你了,多谢指教。  发表于 2011-3-11 17:18  回复  
6#
SophieDAD 发表于 2011-5-12 17:3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章勾股弦
三强赵魏秦
7#
SophieDAD 发表于 2011-5-12 17: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王关中高祖是刘
------这里的三个问号需要达人填充,我忘记了。献丑!

点评

熙波  斩白蛇?  发表于 2011-5-13 16:04  回复  
8#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2 22:3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地一沙鸥 于 2011-5-18 14:32 编辑



点评

熙波  为啥要删阿?我挺喜欢您的字的。能再考虑璧还吗?尽管我只临过兰亭,但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一直心怀仰慕,在您的好贴里偷偷学习来着。  发表于 2011-5-18 16:45  回复  
9#
熙波 发表于 2011-5-13 16:0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SophieDAD 的帖子

补充一下本事:
在我国科学家中博学多才,触类旁通者实在不乏其人,华罗庚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文学上也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作对写诗。  

解放初期,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赵九章为团长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在飞机上,华罗庚以钱三强的名字为题,给大家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索对下联,上联是:  

三强:赵、魏、韩;  
这真是一副妙联。“三强”,既指钱三强的名字,又延伸出春秋战国时七雄五霸中的三个强国。上联出得巧妙风趣,寓意自然贴切。大家想了一会,一时谁也没对出下联,这时,钱三强便向华罗庚请教。华罗庚不慌不忙地看了赵九章一眼,笑着吟出了下联:  

九章:勾、股、弦。  

下联一出,立刻博得了一片喝彩声。  
这是一副绝妙的嵌名联,在短短的十个字内镶嵌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赵)九章;一个是(钱)三强。而“九章”又指的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九章算术》,在这部书里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弦”定理。全联对仗工整,采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有深意又十分风趣,也  
很有现场感。对此,众科学家们幽默地说:“真是三句话离不开本行,数学家作对联也离不开数学。”  

点评

熙波  您客气了,不过喜欢的东西多看了几眼,不知不觉记得而已。  发表于 2011-5-16 17:28  回复  
SophieDAD  楼主果真博学。佩服ing  发表于 2011-5-13 17:11  回复  
10#
SophieDAD 发表于 2011-5-13 17:1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SophieDAD 的帖子

我忘记了。敢问“斩白蛇”的典故出自哪里?
11#
熙波 发表于 2011-5-16 17:2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SophieDAD 的帖子

《史记 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12#
SophieDAD 发表于 2011-5-16 19:1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熙波 的帖子

谢谢!
13#
magvalley 发表于 2011-5-16 19:3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N多年前,有高人整过一个万能下联:一枝红杏出墙来,可用于太多太多的地方。

14#
熙波 发表于 2011-5-25 10:4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懒事多,一直疏于打理这里,自己种的因只好自己来收拾。
对联的基础不用我来卖瓜,找些偏门大家乐乐。

363民国片玉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前,曾任“民国大总统”的依次为:孙中山(民国元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民国元年,接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任,民国二年“国会”选举为大总统)、黎元洪(民国五年,袁世凯死后他以副总统升任)、冯国璋(民国六年,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去职,他继任大总统)、徐世昌(民国七年,北京的“新国会”选他为大总统)。本来还有个曹锟的,但曹的“大总统”是以贿选得来,第二年就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逐。国民党是不承认他的“大总统”地位的。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冯国璋是河北河间人,徐世昌是天津人,徐姓郡望为东海。依旧日官场惯例,对大官的“尊称”常用他们的籍贯或郡望代表,因此“民国大总统”依次就为:孙中山、袁项城、黎黄陂、冯河间、徐东海。于是有人拟一上联云:

    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山、城、陂、河、海是依地势的高低而排列的(“陂”有多个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蓄水的小池塘),但在此处则有双关意义,是表示在人才方面“一蟹不如一蟹”的意思。
    这个上联,直到如今尚未有人对得出来。只有上联的称为“片玉”,故有人称此一上联为“民国片玉”。
15#
SophieDAD 发表于 2011-5-25 10: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一趣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16#
熙波 发表于 2011-5-26 09:5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SophieDAD 的帖子

另想起一副拆字对。

107妙人儿倪家少女(文中儿字皆为繁体)
    另一个著名的绝对,对头是“妙人儿倪家少女”,也是直到现在还未有令人满意的下联的。比较好的一个对句是:
    武士心志在止戈。
    上联“人儿”合成“倪”,“妙”字分开则是“少女”;下联“士心”合成“志”、“武”字的篆书体是“止戈”的合拼,故成语有“止戈为武”的说法。“武士心志在止戈”这句也很有意思。“儿”字用北京话念是卷舌音,可作仄声。可惜“志在”对“倪家”欠工整,“止戈”对“少女”也嫌牵强一点。
    读者骆广彬君来函,提供“妙人儿倪家少女”的另一对句:
    信言者诸姓人言
并加解释,这是“姓诸的人家说,我信人言。”“人言为信”,“言者成诸”,就字面的对仗而论,这个下联要比“武士心志在止戈”工整,但却似不及“武士”一联之有意思。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7 03:19 , Processed in 0.0252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