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生活 信仰 菩提树下 你的心听话吗,如何寻回我们一颗散逸的心? ...
查看: 1869|回复: 7
go

你的心听话吗,如何寻回我们一颗散逸的心? [复制链接]


如何寻回我们一颗散逸的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a8b87c0100tilx.html






萨姜米庞仁波切(The Sakyong, Jamgon Mipham)




    这里的图说,是根据萨姜米庞仁波切所著的一本禅修书籍《心的导引》,其中谈到,如何寻回我们一颗散逸的心,而作的一点整理:

  1. 心的活动,就犹如向外辐射的光圈;让散乱的心趋向专注,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在中心位置的宁静安住(Peaceful abiding, 即 Shamatha 奢摩他,修止),就如同将所有分散的光线聚集到我们内部;当光线越聚集,中心就显得越加明亮。

   首先,圆圈的最外围,代表我们纷纷扰扰、喜怒欣厌的日常生活。

    2. 第二圈,幻想(Fantasies),我们第一次面对自己如瀑流般的妄念涌现,往往觉得真是难以招架。从一般无尽烦琐的大小念头,到最根本的妄想「我执」,我们可以觉察种种的念头,然后,跟它们说再见,不被其左右。

  3. 第三圈,情绪,有时,我们在禅修的过程当中,会遭遇非常强烈的情绪。对治它们是困难的。我们可以回到呼吸、或以思惟的力量,来分析化解情绪。

    4. 第四圈,散乱、狂野的念头,喋喋不休地在脑海里自言自语,让我们虚度禅坐的时光。如实观照它们,反复回到呼吸上,就能截断散乱之流。

   5. 第五圈,微细的念头,如潺潺小溪的细微声音,只要专注于呼吸,不赋予它们更多的力量,这些念头,便会自生自灭。

    6. 第六圈,宁静安住,经由念头逐渐减少的过程,我们便能在光圈的核心,与自己安住于本初善的心相遇。

    (详细说明,请阅读《心的导引》,周和君翻译,台北橡树林出版,第72到87页。)  





下载: 《心的导引:宁静安住的禅修之道》

点此: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196905.html?from=isnom







附:

香巴拉勇士之道與禪修法門

萨姜米庞仁波切

印度大师寂天菩萨(Shantideva) 在史上最美的佛教诗篇之一曾经谈到菩萨勇士(bodhisattva warrior)——藏语为「蒋秋森帕」(changchup sempa),即「具觉悟心的勇士」。这样的勇士以慈悲为车乘,奉献他或她的生命予众生。有此觉悟心的勇士,其一重要特质是坚定平稳。一颗强壮、决然的心,对于我们的身体及我们生活的每个面向,均有深切的影响。缺乏坚定平稳,我们难以向前迈进。

就六波罗蜜(six paramitas) 而言,稳定与精进波罗蜜相关;它展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心和无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坚稳,导致我们变化无常。此黑暗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我们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我们也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心意。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强力、稳重的潜能,可是当我们的生活充满速度和分心,我们的能量就变得涣散了。

从禅修的角度来看,主要的风能位于我们身体的中心、心髓之处。力量行经各脉,上达头顶。如果我们的心念转换不停,而我们同时要完成许多活动,我们的能量就会变得模糊散漫。我们经验到这种能量的分散如缺乏意志与方向感等。我们无法集中精神——不仅在修行、或亲密关系中,即便是在友谊或工作上都难以集中。于一切事我们皆无法维持力量,因为缺乏稳定性削弱了我们的风马(windhorse)。

风马 (windhorse) - 生命之活力

在西藏关于勇士的教授中,风马(windhorse),或「龙踏」(藏语lungta),乃指活力。当我们拥有风马时,我们的生活将朝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前进。于内在层面来说,风马与良好的生命力之能量相关连,这与能够觉知我们的心有关。如果我们能安住己心并指引己心,它将成为支援、成为朋友;如果我们无法驾驭此心,它会成为我们的麻烦,以忧虑及恶梦使我们的生活烦扰不堪;它甚至还会令我们生病。快乐则是来自带领我们向前开展的行动。

要在日常生活中迈步向前,我们必须是坚定与勇敢的。为了要于内在创造这样的勇敢,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处理指挥我们的心。了解到此,勇士日日修习禅坐以感知此心、认识此心,并驾驭其能量以利益所有众生。驾驭此心的首要方法为运用「风」,或呼吸。

有时我们认为禅修是一种安抚或让心平静的活动,但它也正是一种聚集及指引心的方法。经由听、看、感觉等等,我们集聚能量,将其平稳地安置于一个对象物上,此为呼吸之上。呼吸是稳定的,是一触手便可得的焦点。聚集我们的感官觉知就像是与一个团体一起工作,如果每人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能量便会溃散,但如果每人被同一方向所启发,则易于成事。同样地,若我们聚集所有的意识并带到呼吸上,那专注的能量可令我们往前迈进。

禅修的要点是放松

根据法教,心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在这个年代,我们想要同时做很多事,而这会削弱我们的心。当我们聚集此心、并回到呼吸上头,心将变得更为强壮、更活在当下。禅修的整个要点是放松,当我们放松时,我们内在的力量即会开显。一旦我们感受到那力量,我们会对其更有信心。若我们太过忙碌以致于无暇感知此心,禅修即是朝向发展那种感知的第一步。

如此禅修能够松解我们的心。当我们开始看到内心的起起伏伏,我们不再老是受其所折磨,我们开始拥有一些平静的时刻。其后,如同云朵飘进天空一般,念头又开始渗透滤出。修习的一部份是要觉察认知这些念头。我们记起自己是在禅修,然后回到呼吸上,我们并不因为念头的浮现而觉得不对;念头本来就是会出现的。觉察到念头并且回到呼吸,这将是禅修中大部的工作。一开时,只有一些平静的时刻,但练习日久以后,念头会变少而处在当下的时刻会变多。

有时在禅修中我们变得失去耐心。我们觉得没有事情发生,所以我们让心漂流。为什么处理念头是重要的呢?思想念头和意图是任何业行的开端。一般而言,我们被自己的念头所惊吓,产生自我怀疑,于是我们的心转向了、跑走了。一旦自我怀疑产生,我们也开始怀疑他人。我们忘记禅修,我们的心变得耗竭、不稳定、变幻无常。负面的言行开始变得合理,而培养勇士之心反而显得完全不切实际。我们已经掉到低下、懦夫的境界里,我们的心被缠缚住,变得消沉。

怯懦的心态是相信瞋怒是一种完成事情的方法。我们对瞋怒有很大的信心,以为用瞋怒一定会有作用。我们不尝试运用耐心或慈悲,因为我们没有对这些品质培养出足够的信心。这种负面的心态不是自然的,其实,它是不断地被造作出来的。保持它是一个让人精疲力尽的过程。尽管它不产生长久的幸福,但它不断地瞒骗自己、让自己以为这会产生幸福。如此怯懦地追求幸福就像去舔刀刃上的蜂蜜一样——它让我们受伤疼痛。

为了改变这种循环,我们需要风马,活力,令人振奋及前进的能量精力。所有伟大的禅修者都教导我们心的觉悟品质就在此处;若我们坚定平稳,便能开始信任它们。当我们日益发展出坚稳,就越具有信心和力量。

以禅修发展此心觉悟的品质

在香巴拉法教中,勇士的信心是一种非造作的信心。修止,宁静安住,可以在三点上有助于我们得到那样的信心。第一是在此生所有的活动中,它能让我们平稳沉静。第二,在我们介于死后和转生的中阴期间,它也能帮助我们;它更有助于决定我们下辈子投生的情况。即使我们不确信转世之说,在此生里发展一颗稳定的心、以及有某件可以回归的物事,肯定对我们有所助益。

我们见到伟大的上师时,从其身上我们得到非常强大的感受;他们对慈悲的确信放射为力量。当我们薰习于禅修之中,我们正在深化那同样的信心,强化我们对于勇士之道:仁慈、安忍、与布施的信念。藉由每天短时间的禅修,我们坚定自己觉悟心的层面、并发展那勇士无畏的心。



来自: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8805361.html

--------------------------------------------------------------------------------------





实修课程教授第2天II:你看见生活里,热呼呼的佛法吗?
大宝法王开示
时间:2009年01月1日(下午)


宗门实修第二天,元旦下午的课程,法王从开放提问的问题箱中选取其中一个具共通性的问题:我们平常工作已经很累了,怎么还有时间修行?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在这个不景气年代,很可能会被裁员,请问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王针对这个问题回答说,这是个常见的问题,可见得提问的人重视修行和上师的交代。法王说:“一般人常把修行留在佛堂里,佛堂门一关,修行就没了。”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



法王举自己的修行经验说,一开始,一般人为什么要修行?有两个原因:一、是顺缘造成的压力;二、是逆缘造成的沮丧。有些人很能干,上司喜欢交给他一大堆事,他对自己要求也高,没日没夜的做,结果引起家人抱怨。而有压力的人忙起来,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激怒、有情绪,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结果身体病了、心理也病了、得忧郁症,最后是自杀。“干脆不要这个不能带给自己幸福的自己”。像这些,就要靠修行的方式解决。



法王进一步开示:“所谓修行,就是修心,然后放到行为上用。”

“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在外面,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满足、安定,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



法王说,在藏文里,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有行持,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 “只有发愿是不够的,要展现于行为,修行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你的心,听话吗?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们不适时叫回外驰的心,久了它就会不听话。”法王说,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会死,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宁静会一直陪着你;而如果不修行,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冲着你来,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生命中难免有逆缘,法王说,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质,是清凉、透澈、喜乐,具有光明的觉照力量,有种内在的寂静(此处法王说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时,有了心的光明,就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凉、喜乐、宁静是不会和我们分离的。而所谓修行,就是恢复心的光明、清凉、温暖。问题是,怎么做呢?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一、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间性;
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三、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班、下班时间,法王半开玩笑说:“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时间性」、有「下班时间」的人,平常不修,进了佛堂,勉强去修也行,但会觉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垫,发觉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里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过来快过来…”



平常生活中不观修,进了佛堂就要开始修行,就像没有暖身,就要开始激烈运动,是会伤身的,“不要用修行伤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静、习惯,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决!”“修行,是慢慢熟练的过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决。”



譬如观修慈悲,平时不修,修法念诵法本到“愿众生皆具足一切乐及乐因,愿众生皆净除一切苦及苦因”时,就会觉得很奇怪,连小慈悲都没有了,又如何能对一切有情众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们就要有次第、由近而远的,从自己的母亲开始观修起,而后渐渐扩及有情众生,这就是一个自然开展慈悲心的过程。



第二点,不要把修行当功课。法王说,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连做大礼拜也去找一块比较滑的板子,心想这样滑得比较快,赶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领受什么特别本尊法,上师也会觉得我好棒。这样拚命赶功课的结果,数字是进步了,但心却一点都没有改变。“重点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数字的增加。”



“功课不是给上师看的,是给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献给自已的。”法王提醒,“重点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譬如做十万遍四加行,累积了很多个「0」,心性上却没改变,结果还真是个「0」。



第三点,不要把修行当仪式。法王说,不要把珍贵的法宝变成乡下的祭祀仪式,观修本尊时,重点是去思维特殊法相或法器内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观音,华人都觉得很奇怪,观音菩萨怎么会有四条手臂?法王用中文开玩笑说,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干得不错,所以佛陀就『钦此』,多赐给他两条手臂?”多出来那两条,“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干的”……光这四臂就有这么多妄念,“那观修千手观音时怎么办?”重要的是,要想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质是什么,那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象征,要思维这四无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里,热呼呼、香喷喷的佛法吗?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种错误的修行状况,接下来要怎么做呢?就是直接去观修生活里、人世间热呼呼、香喷喷、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干干的文字。



“所谓佛法,不只听到,还要看到,要有直接体验”,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门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静之乐,那就是悉达多王子直接体验到的“法”,那种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验,对修行历程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在生活里怎么修呢?法王说:“修行就在你的工作里,就看你用不用。”当你设计或贩卖一样东西时,可以带着「布施之心」,让它的品质更好一点。“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给一样东西”,带着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布施,这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布施。就像佛陀圆满了布施波罗蜜,但世间还有那么多贫困的人,他到底给了什么?法王说:“佛陀给了他的未来,他的证悟是未来众生无尽的资粮。未来无量,众生也无量,岂不刚刚好?”



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要忆持皈依戒,思维诸佛菩萨的功德,发愿“今天的一切身语意,都要利他,不伤害任何众生”,这就开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有工作的人,要发愿我们的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让办法、让质量提高,这就是工作里的修行和布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养成慈悲利他的人,“这样养孩子本身就是一项修行”。

有伴侣的人,扩大对伴侣的感情,就成为对众生的爱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会自然影响伴侣,法王说,当一个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园里浇水,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很温馨呢。



■ 给心一个「家」,让心「回家」休息

我们看到这社会上,很多有权力、有钱的人,他们也有很多痛苦,心里藏有很多压力。大家都在想:“哦!什么时候才能快乐、满足、幸福?”有钱就不代表幸福,即使做了这个世界的主宰,也是很有压力,还是不满足!我们要想办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第一种「顺缘所造成的压力」,我们要用「修行」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压力。「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



修行,不只修你自己的心,还要运用在行为上。「修心」,就是要转变你自己的心,这就要让心有一个「家」。我们的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就不在外面。人都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在外面工作忙了一天,有一个温暖的家可回,就会觉得:噢!可以回家,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喝点茶,真好。人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如果内心有一个安定的空间、有一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满足或者休息的感觉。



我们的心老是向外跑,如果我们不适时把这个心叫回来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觉你已经管不了它了!这就好像一个孩子,你如果放他出去外面游荡,放肆太久,就很难再管他了、约束他了。我们的心,如果你再不赶快把它叫回来,它会变得越来越顽强,越来越顽劣,就不听你的话了。你的心就不再听你的,不再听自己的约束。这是很奇怪的,却是真的,所以,请各位管好自己的心。

综合来自:http://blog.sina.com.cn/zongxuesi
2#
花瓣雨 发表于 2011-4-27 08:5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恩。这么好的帖子,学习了。
3#
豆豆的妈 发表于 2011-5-1 07: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花瓣雨 的帖子

很高兴在这儿见到你,我来学习的
4#
豆豆的妈 发表于 2011-5-1 07:2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怯懦的心态是相信瞋怒是一种完成事情的方法。我们对瞋怒有很大的信心,以为用瞋怒一定会有作用。我们不尝试运用耐心或慈悲,因为我们没有对这些品质培养出足够的信心。这种负面的心态不是自然的,其实,它是不断地被造作出来的。保持它是一个让人精疲力尽的过程。尽管它不产生长久的幸福,但它不断地瞒骗自己、让自己以为这会产生幸福。如此怯懦地追求幸福就像去舔刀刃上的蜂蜜一样——它让我们受伤疼痛。”

感恩。学习了。
5#
泓源妈妈 发表于 2011-5-1 21:4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心的本质,是清凉、透澈、喜乐,具有光明的觉照力量,有种内在的寂静(此处法王说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时,有了心的光明,就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凉、喜乐、宁静是不会和我们分离的。而所谓修行,就是恢复心的光明、清凉、温暖。
感恩分享!学习了!
6#
fredazou 发表于 2011-5-4 09:0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花瓣雨 的帖子

你好,你是群里的法平?

点评

花瓣雨  不是的。  发表于 2011-5-4 16:12  回复  
7#
叮叮爱妈 发表于 2011-5-4 13:18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要忆持皈依戒,思维诸佛菩萨的功德,发愿“今天的一切身语意,都要利他,不伤害任何众生”,这就开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是的,有此念就是有了佛性
禅坐的确能让心回归。
8#
美伢 发表于 2011-5-4 14:26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语言朴素又温暖,很喜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19 00:04 , Processed in 0.13118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