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正规教育 小学 亲子数学社@我不知道 从来不相信刻苦学习(续):反题海战术,斥机械训练 ...
楼主: 007
go

从来不相信刻苦学习(续):反题海战术,斥机械训练   [复制链接]

楼主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6:3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数日不见,如隔三秋。
常见面、、、好。
2#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6:5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007 的帖子

不怕,数据在,只是啥时候能拷贝出来的问题。
再说,把你脑子里的东西随便倒点出来,就够我们糊涂一阵了。

点评

ccpaging  饿在整理小四生QQ群对话录、、、  发表于 2011-3-4 13:48  回复  
小美女妈  数学家cc,你也来发一些帖子吧  发表于 2011-3-4 13:43  回复  
3#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7:1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7 15:01 编辑



有人说,学数学的不浪漫。我觉得,还行,标榜一下。

点评

嫣然妈妈  这表太好玩了!喜欢!  发表于 2011-3-4 08:33  回复  
quincy  有意思的表,收藏了。  发表于 2011-3-3 22:13  回复  
shineyale  这就算浪漫了?幽默有点。  发表于 2011-3-3 17:17  回复  
4#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7:1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7:10
有人说,学数学的不浪漫。我觉得,还行,标榜一下。

那我就改一下:
有人说,学数学的不幽默。我觉得,还行,标榜一下。

点评

shineyale  呵呵,我终于感受到了,果然浪漫,深邃入骨的浪漫。  发表于 2011-3-4 15:23  回复  
5#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7:3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007 发表于 2011-3-3 16:59
回复 ccpaging 的帖子

CC好!那个钟表很有意思,能不能放上来,放大一些让我们欣赏一下下? ...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头像

http://images.google.com.hk/imgcat/imghp?hl=zh-CN

在 google 图片里边可以选一张喜欢的,例如输入 007关键字。
然后用 附件-》画图 打开
进菜单 图像-》拉伸扭曲,填入合适的拉伸比例
另存为 jpg 文件,就可以用来作为图像了
6#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 18:0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007 发表于 2011-3-3 17:41
回复 ccpaging 的帖子

星期天下午我们就和小的们拼正方形,玩1+3+5+7+...+(2n-1)=n^2,怎么样? ...

好啊,支持。
7#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4 13:5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4 14:00 编辑
007 发表于 2011-3-3 14:50
  旺网关了,我们的帖子没了。但生活还在继续,学习还在继续,“我不知道”亲子数学社还在活动……

目录 ...

求鼓励

小四生QQ群里,很多妈妈对“亲子数学社”有兴趣,认可且跃跃欲试,自己就近组织类似的2-3人的数学活动小组。但是,大家还是有些忧虑,怕做不好,毕竟妈妈们的老师从来没教过,而且还是第一次。

007能给妈妈们一些建议吗?

点评

hmchm  多好啊!开始007和CC那几个数学帖子的美好旅程,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3-4 16:53  回复  
ccpaging  我心里也没底啊。也想求鼓励。  发表于 2011-3-4 15:52  回复  
007  CC老兄,你是“我不知道亲子数学社”的导师,我是你的助手。应该你来建议才对。  发表于 2011-3-4 15:22  回复  
8#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4 17:0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四QQ群对话录 -- 小四生放飞方程式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6 15:22 编辑

背景
玫瑰的儿子碰到一道数学题,儿子用方程式解的,答案正确,但是老师给批了一个叉叉。玫瑰很诧异,明明是对的吗?怎么给叉叉呢?小四生用方程式解题,真的错了吗?
土豆不是老师,但土豆有些做老师的朋友,对老师也算有些了解。
从小四生开始,小学数学里边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跟初中的内容衔接。而初中的内容开篇就是代数(或称方程)。从教科书的安排上,这个衔接是统一的,所以,在小四生的教科书中确实有些内容会自然地延伸到代数的初步。
不过,在教师这块来说,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基本是隔开的,不能说没交流,但很可能没有交流到能实现完美衔接的程度。这就出现问题了,衔接的任务应该由谁来完成呢?据土豆想,大概也只好由BBMM们挺身而出了。
说回代数这块数学知识,玫瑰的儿子学习方程,很可能就是玫瑰挺身了,主动地教了儿子方程的方法。这让老师很为难的。教吧,超纲了。鼓励吧,有些同学还没达到这个层次,鼓励了玫瑰的儿子,对别的同学可能就有压力。不管吧,玫瑰儿子用的代数方法还很稚嫩,真要他在考试上用这种方法,说不定还容易出错,可惜分数了。
玫瑰问土豆,土豆也没招。土豆想来想去,也许只好用绝招了。如果玫瑰还坚持教儿子方程的话,必须要教好教彻底,教到儿子能详详细细给老师讲明白的地步。如果老师听了玫瑰儿子的讲述,觉得不错,方法是正确,思维没有偏差,也许就会允许玫瑰的儿子继续用方程了。如果土豆当数学老师的话,就会先批个叉叉,然后等在办公室,期望同学来给我解释或者诉冤枉,这样土豆老师就能根据同学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土豆还不是老师。

开始了
玫瑰:除数/被除数/商的和是373,商是21,问除数/被除数分别是多少
土豆:对
玫瑰:问题是,如果儿子用代数方法解了,老师批叉叉,该怎么办?
玫瑰:凉拌

土豆:那这个题是什么意思呢?
玫瑰:请用算术方式解题
玫瑰:这个不算难的,有的题里还加上余数
玫瑰:这个题好象是上学期做的
玫瑰:加上余数要小心一点,这个还好

土豆:
四年级开始,数学上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小升初的衔接。
可是呢,你看教科书的话,是有问题的。
初中数学很重要的开篇就是代数
初中一上来就讲代数,同学们经常都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小升初的衔接没做好。
这也不能怪老师,也许,小学老师不知道中学老师在干吗,中学老师不知道小学老师在搞什么。
所以,麻烦来了,敢情这小升初衔接又是BBMM们的事情了,郁闷啊。

玫瑰:373-21=352
玫瑰:看见352,就想到11
玫瑰:352 / 11
玫瑰:商是21
玫瑰:32-11=21
玫瑰:说明被除数是除数的21倍
玫瑰:也就是相当于21个除数
玫瑰:那么,352里也就是有21+1个除数
玫瑰:352除22 等于16
玫瑰:被除数是336
玫瑰:只是一个是综合列式
玫瑰:他昨天首先用代数解题,A+B=352,A=B*21,那么:21B+B=352,解出B=16

土豆:那再说详细点
玫瑰:
列方程就简单多了
352=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21

土豆:这样联系起来看就明白多了吧。
玫瑰:可是,小四的孩子学方程式会不会影响数学思维?我在纠结这个。
土豆:要自然地过渡到方程,而且在多次试验中体会到方程的好处,这样就对了。总之,不能教方程,那不自然。
玫瑰:孩子学方程式解题是不是一定比学算术方法解题好?
土豆:寻找好阶梯非常关键。
玫瑰:他们一年级学的用什么星星,三角,圈圈代表数字那不就是方程吗?
土豆:不一样哦。你看形式似乎是一样,你从过程的角度看看呢?其实是不同的
玫瑰:不是一样倒推求出图形的值吗?比方星星+3=5
土豆:这种思维是我们成人的思维
玫瑰:和x+3=5有什么不同呢?

土豆:
让孩子理解一个为啥明明是个数字,但是要用X代替,这就是很不容易的。
孩子会问,什么是X?为什么要设X?
明明是个数字,怎么有变成字母了呢?
例如,成人知道 X + X = 2X
可是他们就觉得X + X = XX

玫瑰:那变成个方框好了,不一样吗?
土豆:方框不是重点。重点是让他们接触代数的概念,他们木有。简单地说,就是以字母代数字
玫瑰:......
土豆:从算术过渡到方程是需要有阶梯的,有三个阶梯可以从算术过渡到方程。
玫瑰:说说

第一种方法 福尔摩斯分析法

土豆:
我们把题目看成是福尔摩斯破案

要破案就要寻找线索。
而且,还要把找到的线索用笔记录下来
这道题里边有几个线索呢?看上去,有2个。
除数/被除数/商的和是373,

可是,我们在研习数学时,是有自己语言的,那就是算式。
我们能不能用数学的语言把这个线索记录下来呢?

同学们一般都会这样写: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373

第二个线索,再记录下来:
商 = 21

那么,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破案了呢?当然,你可以试试。
但是,在尝试之前,数学家笛卡尔提醒我们,要再仔细地检查一下,有没漏掉什么。

玫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土豆:同学们检查以后,就会发现,果然遗漏了:
用数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如何?小四生能接受吗?

玫瑰:目前的小四生水平应该可以。
土豆:这样,我们就归纳出三个方程式。
玫瑰:三个等式啊,会不会太复杂了

土豆:
当然可以简化,那是后话。
很可能,同学们会说,
写好多汉字,太烦了,或者说汉字太繁,看起来不清晰等,能不能用拼音字母代替啊,
BBMM肯定一边偷笑一边故作严肃地就答应了。

玫瑰:这样就想起来xy来了?有意思。
土豆:用拼音首字母就可以了
玫瑰:其实有些孩子自己会用字母去代替的,别小看孩子们哦
土豆:有的孩子自认为汉字写的很漂亮,要显摆一把,也由他去了。
玫瑰:总会发现哪个更简便
土豆:这就是一种符合他们思维方式的自然的过渡。当然,后面还有解方程的问题,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按我们想象的那样去解,而是分析和寻求等量关系。这是正常的。不要干预,只要他肯想就让他想去。
最多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假装一起思索,然后大喊一声,我发现什么什么了,还可以故意说错,或者不全说。

玫瑰:我现在明白我女儿为啥说不喜欢数学了,敢情是没碰上一个好老师啊
玫瑰:那是,老师很重要的。我女儿数学老师凶的要命,我女儿就是不喜欢数学。

土豆:晕,这又是想说我坑蒙拐骗了。
玫瑰:土豆爸最会这套了
土豆:其实,我的意思是说,要让他认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不是妈妈教我的。有自信,他才敢想敢做。其实,你能做到的。每个妈妈都能做到的。
玫瑰:只能说努力去试吧,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你的水平啊
土豆:二三个同学一起来,更好。自学比教的效果要好
玫瑰:我现在发现孩子如果是爸爸管的,好像成绩都比较好,
土豆:会骗,是吧?
玫瑰:思维方式不同
土豆:不能老关注方法,其实方法不重要的。
玫瑰:关键是我们只会方法
土豆:给他自信,这是实质。


9#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4 17:0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四QQ群对话录 -- 小四生放飞方程式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5 01:13 编辑

第二种 作图法

土豆:
这道题的数字大了些,作图有困难
如果是第一次讨论,情愿把数字变小一些,这样就能作图了
过程基本一样,把三个线索画在一个图形上
然后寻找等量关系
如果孩子第一次画图,笨手笨脚的,妈妈可以在边上另画一个作为示范,不要讲,孩子会模仿学习的。
妈妈们还记得怎么作图解方程吗?

玫瑰:感觉妈妈有时喜欢唠叨。
玫瑰:不唠叨能行吗?被逼得

土豆:看见画得歪歪斜斜,是不是特想指责?
玫瑰:唠叨多了孩子就皮掉了。
土豆:千万忍住了。小四啊,又是第一次,你得让人活啊?
玫瑰:我家画的图能让你晕倒
土豆:那就假装晕倒给他看。但是,老师是没教如何画图的,小四全靠自学,很不容易的。
玫瑰:学习还好,生活上的事情做不到不唠叨
玫瑰:我是在自我批评。经常这样,批评了,咆哮了,回头来检讨:妈妈刚才态度不好,你要原谅我。。。。
土豆:画图法,大家没什么问题了吧?
玫瑰:看了土豆讲的,我很惭愧。我家的数学基本靠自生自灭的。顶多考试前我查漏补缺一下。
玫瑰:一样,每天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度过。
土豆:我觉得,可以不教。但是,你要想教,特别有教的欲望,不教就难受,那么要学学。
玫瑰:我家孩子爸爸也喜欢让女儿画图解题

点评

熙波  和玫瑰妈妈一样,经常是事件-咆哮-后悔。。。不过通常后悔时对儿子说,不是妈妈要吼你,但你*方面实在让我失望。下次你改*方面,我改吼叫,周而复始   发表于 2011-3-7 12:01  回复  
10#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4 17:0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四QQ群对话录 -- 小四生放飞方程式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3-6 15:14 编辑

第三种方法

土豆:方程式的第三种方法,土豆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是大部分孩子普遍采用的,但经常被认为是笨办法而被彻底否定了。
思想的萌芽啊,舍弃,也许就是一句话,再想拾回来,难了。

玫瑰:是不是猜的方法?

土豆:就是猜的方法。
看到这道题,老师也没讲过,我列不出算式,怎么办啊?
可是,猜,这谁都会吧。这似乎是没办法的办法。
没这么简单哦!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基础发现,都始于这种方法。
牛顿就猜过。爱因斯坦甚至在14岁就开始考虑光速的问题,开始,也不过是个猜想而已。
土豆觉得,猜就是创造力的开始。

玫瑰:猜是不是太漫无边际了?

土豆:第一猜通常都是漫无边际的,因为我们对问题还没有开始了解嘛。
所以,一定要鼓励同学勇敢地甚至经常是闭上眼睛走出这一步。
否则,后面的研究过程永无开始。
实际上,看看加州小学科学课本(一年级)开篇讲到的科学研究的步骤,也讲到了猜。
这种始于“猜”的方法其实有数学上专门的名词--“试算法”。
据数学家张景中说,除法本身就是“试算法”,试商嘛。而“试算法”中蕴含的又是函数的思想。
函数思想,这就高级了。一道看起来有唯一结果的应用问题,从“猜”开始,然后试算,它就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把握其中的规律,把这种规律记录下来,简单地就是算式,复杂的就是函数,还可以推而广之,成为规律。

玫瑰:升华了啊?!

土豆: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而且这是由同学们自我进行的升华。
就像“试算法”这样的名字,也是同学们给起的哦。
岔开下,给方法取名字,最好不要我们来取。

玫瑰:算是对自己方法的一个总结?
土豆:对。就像搞美术的、写文章,做完以后,一边欣赏一边想着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玫瑰:低年级的同学往往不喜欢反思和总结。
土豆:给自己用的方法取个名字,一般总是愿意。有时还取好几个名字,选一个呢!
取名,以及比较和挑选名字的过程,不就是总结和反思了吗?
玫瑰:嗯,又学了一招!不然又浪费一个学习机会。

土豆:现在,可以开始猜了。不过呢,这道题又稍微难了点,数字太大。
玫瑰:这简单,调成20以内的就好了。商就5吧。
土豆:偷懒的方法,就偷偷地拟个除法算式。免得不小心搞出小数点来,下不了台。
玫瑰:10 / 2=5,加起来17。
土豆:听说可以猜,同学们来劲了。
这谁不会呢?有的就真是瞎猜了。有的呢,就会想,猜哪一个数呢?哪一个数跟接近呢?
瞎猜也好,想过再猜也好,都不要紧,因为很难一下子猜准的,而且我们还会校正嘛。
当然啦,要同学说说为什么猜这个数,而不是那个,这一步是必须的。
有同学认真想过的,不让人把自己想得说出来,岂不让人伤心。
在这个同学讲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别的同学会认真聆听,同时也会想,我可以用这个想法猜下一个数哇?
这个所谓的想法,也就是规律的雏形了。
大家讲完了以后,自然就进入下一轮竞猜。注意,这不是单纯的下一轮,因为有一些想法了。
一轮又一轮,想法逐渐明确成形,同学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深入和进步,这就是学习,day day up。

玫瑰:唉,我原来常常觉得这个真是太笨的办法,浪费时间。

土豆:有时,碰到复杂的规律或者问题,单靠想是很容易乱掉的。
这时,同学们就需要用一些草稿纸做记录了
别说主人家没准备哦,研究数学,草稿纸,大量的,必备。
有的同学不会记录,没关系,允许偷看。
妈妈还可以自己画个表格,专门供偷看。
同学们不好意思的。在学校里边单打独斗惯了。他们还不明白,学习小组就是要互相偷看,互相学习。
要能偷看到妈妈脑子里的想法,那妈妈不要太开心哦。

玫瑰:哦,不能讲啊,一讲是不是,又掉进传统教育的坑里边了?
土豆:当然啦,最好不要讲。不得不讲,也要尽量少讲。孔老先生曰过的,大叩大响,小叩小响,不叩不响。
他不问,你就不要答。独白,很难讲下去的。要共鸣,不要独白。

玫瑰:觉得你这个办法不错,但至少必须两至三个小朋友组个学习小组才行。
土豆:是的,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玫瑰:如果找不到小朋友,大人和她一起的话,估计效果会差?
土豆:大人代替不了小朋友。
玫瑰:是呀,有时看着急,可能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土豆:不教就变成教了,又把同学给“诲”了。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贡献 收起 理由
007 + 1 + 1 通过探索找到三种方法,过程和结果都令人受.

总评分: 金币 + 1  贡献 +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8 11:3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祝节日快乐 2011年3月8日

点评

007  同祝各位MM节日快乐!  发表于 2011-3-8 17:41  回复  
12#
ccpaging 发表于 2011-3-30 15:1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YANGXIMI:
这个现象我也早就发现了,现在网络上写小说写得好的人,百分之八十是理科生,我还一直很郁闷地跟同学讲:“看来文科生是差啊,文科生多半是理科读得不太好的,而理科生却可以把文科也读得这么好,真让有胸闷!”

我一直觉得自己数学是个白痴,但现在回头想想,大概人的脑袋是有差别,我喜欢解应用题,喜欢几何,但是一碰到代数我就犯愁。感觉就是很难把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更难把抽象思维总结成逻辑思维。一个很好的读理科的朋友说其实代数就是一层纸,捅破了,很简单。但问题是这层纸对我而言就象是牛皮做的,我都捅了几十年了,还是没破!!!以至于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做一场关于数学高考的噩梦,而即使在梦里,我照样知道自己只能对着它一筹莫展。

但愿小蕃茄不要象我吧,但愿我们一起捅个几年,就可以把这层牛皮纸给捅破了吧,唉。

很喜欢你们编的题目,天天上来找更新,回家烤蕃茄,呵呵。

007:我们都还有希望
  数学上开了窍,中小学那点浅薄的数学就不在话下了。俺比较幸运,自从学乘法时突然悟到数学的妙处之后。钻研数学就成了一件乐事,成了最有趣的娱乐。记得中学时,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不多,时常觉得不过瘾,就一题多解(如一个题目同时用代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去解),交上去的作业惹得老师直夸俺是个好学生。老师批阅、发放作业之后,俺也时常给自己的作业写上“精彩”、“妙”、“马虎”之类的评语。总之,钻研数学题确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大学读的是文科,不过大一时有“高等数学”课,大开眼界,才知道中小学那点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中不过是沧海一粟。遗憾的是大二不上高等数学了。80年代的大学生活都闲得很,闲得慌了俺就去图书馆找数学书,做微积分难题。每做出一道题,都开心得不得了。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不相信刻苦学习,而信奉快乐学习。我坚信,数学家们当年并不是因为数学有用而刻苦学习数学,相反,他们一定像我一样是因为发现和体会到了数学太有意思了,而沉迷其中,乐在其中,欲罢不能,一不小心成了数学家。
  当然,人和人不同。有的人在数学上开窍得晚,有的直到中学毕业也没有真正开窍,不过通过刻苦学习,也是基本能够对付中小学这点数学的。但是,让这种人去教授、辅导小学生的数学,那孩子就会非常惨,很可能越学越呆,越学越没劲。
  俺的太太在数学上好像是一根筋,但是,在辅导孩子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数学的感觉。可见,只要像孩子一样天真、好奇,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内在乐趣,那么,即使是到了成年阶段也是有可能捅破那层纸的(开窍)。可怕的是,有的人从来不相信数学本身竟然会十分有趣,而相信刻苦学习是捷径——“我是靠刻苦学习、多做苦做题目考上大学的,所以你们(学生或孩子)也得刻苦学习,多做、多练、苦练”。
  俺一直顶着这个帖子,不让它沉下去,除了想与各位BBMM分享育儿经验之外,还有一个奢望——但愿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也像俺这样看数学,把数学教得有趣些。请有此想法的BBMM,不停地顶它!顺便把你们的经验也说出来,让俺也多学些,多受些启发和鼓励。

小龙爸
这个话题探讨得真好,儿子也有自己关于数学的一些计算技巧的方法
比方,13-6=7,他的总结出的方法是先用6减3然后再用10去减,排出的算式是:10-(6-3)
这样的方法我从来是没有想到过,经他一点每个大人都能想通,但从来只会有死记的方法来记,数学的奥秘就在个中。


ccpaging:学习数学可以快乐地
不存在什么天才,像爱因斯坦这种脑子几百年才出一个。一般我们说到“刻苦学习”,都好像意味着说:
学数学是件苦差事,要强迫孩子去学习,BBMM们稍不留神,孩子就不愿意学数学了。
上面讨论这么多,其实都是在针对这种“刻苦学习”,如果孩子们发现了数学的乐趣,那他就愿意花更多地时间去学习、思考,也不会觉得苦了。而且数学本身并不是真正枯燥的东西,只是我们没有去深入挖掘罢了。
无论对BBMM们还是对老师而言,希望都能跟孩子们共享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大家都从中得到乐趣、感动,也就不枉然了。

007:俺也转述两段话
  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中写道:“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了解;如果自然不值得了解,生活也就毫无意义。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美,不是给我们感官以印象的美,也不是质地美和表观美。并非我小看上述那种美,完全不是,而是这种美与科学无关。我的意思是说那种比较深奥的美,这种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正是这种美使物体,也可以说使结构具有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彩虹般的外表。而没有这种支持,这些倏忽即逝的梦幻之美只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的模糊的,总是短暂的。相反地,理智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理智美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曾经回忆大学时代自己的数学教授在第一堂数学课上说的一段话:“我现在所讲的数学,你们也许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

  深刻感知到数学和科学中内在的“美”与“好”的人,肯定会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钻研、探索,但他不会觉得“苦”。以此为乐的人,怎么会觉得苦呢?
  唉,俺好像在说废话。因为,对此有体会的人来说,根本无需要多言;对此没有这种体会的人来说,这些话等于白说。

胖土豆他爹:
俺倒觉得再聪明也要刻苦学习的吧。老实说,现在的孩子都比我们小时候聪明,LZ举的例子我想现在一般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如果要更上一层楼需要则更多的钻研和花费精力,我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至少在身边)……

007:有多少人被“刻苦学习”所误?
  这位兄台说得对,俺举的许多例子现在的一般孩子都会做(俺的孩子除外,如果不花上个把小时和孩子一起探讨上述每个难题,他是不会真正懂的,更不会乐在其中的),比我说的更难的题目(如奥数)也有不少孩子会做。可是,本帖讨论的不是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喜欢不喜欢做的问题、主动不主动探索的问题。俺注意到的事实是:十级、九级琴童恨钢琴,上大学之后再不碰钢琴,甚至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会弹钢琴;有好多年了,上海奥数比赛优胜者鲜有报考数学系的。(ccpaging是个例外,奥数拿过奖,竟然还不厌恶数学,居然读了数学系,真是个奇迹啊!)苦干、蛮干固然能够取得一些即时的效果,却严重地损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从长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俺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做却不情愿做。
  俺的经历(见1楼和108楼)表明,对数学有内在兴趣的人,钻研数学所花的心思和精力会比常人更多,但这种人不会以此为苦,而以此为乐。ccpaging的经历(见4楼)表明,猛做、傻做奥数题的人不如巧学数学的人。他的那几个做奥数的同学没有拿奥数奖、没有考上大学,其实不冤。中国有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前半句话勉励人勤奋学习,并不过分;后半句话让人虐待自己也虐待他人,不知误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学子!学海无涯,以“苦”作舟,是渡不到成功的彼岸的。人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天性,故意找苦头吃的人一定很不正常。刻苦学习是难以为继的,能够坚持刻苦学习12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孩子,其心灵一定被扭曲得一踏糊涂。唯有体会到学习内在乐趣的人,才能长期坚持学习。而知识本身就存在一种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它自身而令人流连、着迷、废寝忘食的特征,即令人快乐的特质。把握这种特质的人,才会快乐学习,主动学习,长期坚持学习。因此,那句古话应该改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
已有 1 人评分鲜花 收起 理由
木头妈妈 + 10 好贴。谢谢推荐的朋友。 顺便向某位老朋友.

总评分: 鲜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13#
ccpaging 发表于 2011-4-16 17:0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007〕检讨书

妈妈的责问:
这位,好简单的一道题,被你搞的这么复杂?难怪你孩子搞不清楚了。完全没必要撤进3元方程式的,关键是教会孩子“巧解”此题,并且触类旁通,方法是越简单越明了越好的,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  

007的检讨书:
  由于我没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学说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没有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观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不尊重儿童 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在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就让他做三元一次方程题。我不但让自己的孩子做,还贴出来煽动别人让自己的宝宝也免为其难去做这样的难题。  
  经妈妈的批评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和罪过。我这是揠苗助长,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我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不但害自己的孩子,也害别人家的孩子。我罪大恶极,我罪不可恕……我……  
  经过一天的认真反省,我发现犯这个错误,除了学习不够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在作怪,特作自我剖析,供妈妈继续深入批判。  
  第一,我死要面子,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孩子的身心健康还重要。我的孩子做得出,别人的孩子做不出,我就特别自豪;孩子能够做出中学生的题目, 我就特别得意。反之,别人孩子做得出,我的孩子做不出,我就觉得自己面上无光,我就抓狂,用十倍八倍的题量狂练孩子,直到他对这个问题精熟为止。否则,我决不放过他。  
  第二,我痛恨轻松和快乐,我见不得孩子自由玩耍,自由学习,我不能容忍孩子只有45分钟的课外作业。孩子一觉得学习轻松,我就紧张;孩子一说 学习很快乐,我就痛苦。我的成功就在于我刻苦学习,大练特练,所以,我希望孩子发挥光大我一不苦二不怕残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刻苦学习,废寝忘食。我痛恨每天只有24小时,最可恨的是还让我孩子睡掉10小时。我每天都在祈祷,请求上天每天至少多给我孩子1小时,让我的孩子成为超人,不休息、不游戏,每天25小时都在做作业。  
  第三,我自以为是,自高自大,以为老师教得太简单了,教得太慢了,教得太少了。我才不相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不相信“孩子不是一天 奶大的”,我更相信毛主席所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也相信巴班斯基的高速度、高难度、高密度教学,我还相信布鲁纳说的“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智力上 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牛话。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够多出、快出愚才(对不起我打错了,好像还擦不掉,应该是“人才”,特此 声明)。  
  第四,我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担心孩子将来不能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进而连累我和我老婆。我非常非常害怕这个冤家一直把我们烦到死。与其将来让他烦死,不如我现在就烦死他。要是烦不死他,他就会成才,我的晚年就有了依靠,就有了保障,到时我就可以参加啃小族。  
  第五,我虽然是个平民,但我骨子里看不起平民,我不愿意孩子成为一名快乐的普通劳动者,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精英,成为大人物,成为霸主,有权有势,至少有钱。为了将来可以胡作非为,他现在必须吃这份苦。  
  第六,我……(你们说吧,我还有什么不良心态?)  
  我越想越觉得自己变态,是一个十足的虐待狂。我没有人性,不讲人道,我把孩子当动物来训练,甚至把孩子当容器去灌输。我违反了《儿童权利公约》,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就算不坐牢,也要受鞭刑,或者自打耳光。  
  我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拾回我丧失的人性。  
  我决心去看心理医生,矫治我的虐待倾向,医治我的病态人格。  
  我决心重新做BB,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有趣而快乐。  
  我决心——我想不出来了。请葱妈妈看我的实际行动吧——一个浴火重生的BB将出现孩子面前!  
                                            
  检讨人:007  日期:2008年12 月3日

点评

ccpaging  同007,深刻检讨中、、、  发表于 2011-4-16 17:07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 12:58 , Processed in 0.11639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