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正规教育 小学 静教院附校 一年级二班陈思瀚老师班级班帖--“叮咚”怎么变“丁冬” ...
查看: 11530|回复: 50
go

一年级二班陈思瀚老师班级班帖--“叮咚”怎么变“丁冬”了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11-7 23:02 编辑

        希望以后这个就是我们的班帖,大家常来哦。
11年8月9日发帖       我们一起去看蓝精灵吧,让同学们也认识认识。欢迎大家一起提议哦。
11.8.13                  美国一年级英语书单     69楼
11.8.16                    有兴趣一起看赛车总动员的同学们举手吧。
                             团购网址http://sh.meituan.com/deal/108324.html
11.8.29                  课程表和老师的要求      79楼
11.8.31                  写字成必考                 81楼
11.9.2                     英语作业                  93楼
11.9.2                      一(2)班家长群 group447934@msnzone.cn
11.9.2                     英语原版阅读书友会招募中        有意参加的亲点评留言哦。            98楼
11.9.16                     第一次的语文和英语的小“测验”
11.9.21                      语文课堂小测验两部分(1.比划2.看天鹅)
11.11.7                      “ 叮咚”怎么变“丁冬”了?     



2#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29 13:1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不要有压力,一起努力。你家小男生不错的说。
3#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29 14:5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5 我们都要幸福 的帖子

绝对的一表人才。不要谦虚。
4#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29 16: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上班不方便啊,在这里聊也挺好的。
5#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29 22:1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是海防村的,我一定有时间就来的。
6#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30 17:1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陈老师冒着酷暑走访了我们班级的每个同学的家里,老师非常亲切,我家石头非常喜欢。
7#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7-31 16:5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我也是这么想的,支持
8#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 10:0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3 linda2011 的帖子

欢迎哦。
9#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 12:2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6 chlro-翀妈 的帖子

欢迎大家,以后大家多聊聊哦。
10#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 12:3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5 我们都要幸福 的帖子

看了看以前的帖子,发觉我们班喵喵上的家长挺多哦。
11#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 12:3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9 chlro-翀妈 的帖子

大家以后多多交流,各抒己见哦。
12#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 15:5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二班的家长要努力哦,让班贴沸腾起来吧
13#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2 09:2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39 TBS美体小铺 的帖子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不要着急,老师会安排好的,我们是星期五接到家访电话通知的。
14#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1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8-4 23:18 编辑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静教院附校的一大特色。校本课程课表显示,小学1—5年级公开校本课程40余门,6—9年级开70多门,内容涉及美术、声乐、舞蹈、体育单项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等。在这里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话,学生将会获得多少“素质”呢?

  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必修课是静教院附校的一大创新。按照上海市统一的教学计划,一年级每周有3节数学课,静教院附校把这3节课时腾给了语文课和英语课。教育实践表明,低年级的孩子对语言敏感,模仿能力强,这一时期加强语言学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此时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演绎推理能力相对较差,数学学起来会比较吃力,随着孩子阅历增加,抽象思维能力不断长进,再学数学就会容易些。跟踪调查显示,每年毕业生,中考语、数、外成绩优良率100%。

  “明星闪亮30分”是静教院附校的一大亮点。这是每周一次的学生自发娱乐活动,表演的节目有小品、小合唱、街舞、器乐独奏等,用时30分左右,选在中午学生在校休息时进行。这个舞台已为学生搭建了近10年,很多人因此有机会走上舞台,显示才艺,彰显了个性;很多人在准备节目过程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很多人因此更加喜欢艺术,更加欣赏自己的人生。静教院附校,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人,“我的课程我做主:每周一、三、四下午第三节课,学生们背着书包到小剧场、形体房、实验室、心理室、机器人室、史地活动室和操场等地,自由选择各种拓展和探究型学习——由学校教师自主  
开发、涉及八大学习领域的近百门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断激发起学生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
  课前先玩半小时
  附校虽然面积小得连跑道都没有,但在这里“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前,操场上总能见到数百名学生在跑步锻炼。以班级为单位的环形跑,首尾相连,生龙活虎,学校保证每位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每天到校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拿起呼啦圈、羽毛球、跳绳等器材尽情玩耍半小时;45分钟的课时缩至30分钟。
  该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16小时和8.5小时;小学生每天只需0.7个小时即可“对付”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留校补课的学生不到5%;全校学生平均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八成学生对学校生活表示“喜欢”,90%的学生感到学习不累,学习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快乐体验。










看来我们学校一点也不比私立学校差啊,加油附校的同学们。


15#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必修课 静教院附校九年教改调查

   课表:数学课“隐身”  

  上学了,王一苇踏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一年级(3)班,拿到了课程表。与别的学校不同,课表上没有数学课。  

  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课?拿到课表,家长疑惑重重:这么重要的主课不上,空出的时间学什么?孩子在掌握知识方面落后别人怎么办?  

  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走进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说,9年前刚开始这项教改实验时,家长就有许多疑虑,但是很快便打消,以后每年新生家长都会经历这一过程,最后都表示满意。  

  按照全市统一的教学计划,一年级每周有3节数学课,静教院附校把这3节课时腾给了语文课和英语课,这样每周语文9节课,英语5节课。其他学校语文老师常常抱怨课时不够,学生课内来不及消化,只能由家长带回去再教。但是,静教院附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上课十分从容,学生识字量比别的学校大,家长反而轻松。英语课也是如此。  

  一年级不上数学课,二年级要将两年数学课内容学完,来得及吗?新学期刚开学,记者旁听了二年级(1)班一堂数学课。正在上课的陈静霞老师略过一年级教材“10以内的数”等前3个知识点,正在教“几和第几”。老师点着电子课件问:“去上海动物园参观,总共几个人排队,小丁丁排在第几个?”一个个小手举起来,“总共4个人排队,从左边数小丁丁排在第三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答对。课后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知识点放在一年级教,不少学生因分不清左右而出错。经过一年级学习后,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了,再来学这个知识点就轻松得多。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并不多,通过削枝强干,一年内完全可以轻松掌握。”  

  那么,一年级前3个知识点真的可以不学吗?记者在静教院附校一年级独有的每周一节“英数活动课”上找到了答案。走进一年级(3)班,英语老师楚娟娟正带着学生一边扳指头数数,一边唱英文童谣:“onelittle,twolittle,threelittleIndians;fourlittle,fivelittle,sixlittleIndians……”纯英语教学,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又唱又跳中,饶有兴趣地认识了从1到10以及十个数字的大小比较、正确排序,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在“英数活动课”  

  上已经传授。静教院附校此项课改实验起步于9年前。今年7月,首批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连续在该校就读的学生毕业了。课改对学生学习质量有什么影响?跟踪调查显示,这些毕业生,中考语、数、外成绩优良率100%。  

  依据:关注人的发展  

  是什么触发了这项独一无二的课改?  

  “我们长期觉得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反思一下,可以改进之处甚多。”张人利告诉记者,10年前他出国考察,发现有些国家的课程设置与我们不同,比如,有的国家学生初二起学化学,初三才开始学物理,与我们正相反。为什么?他们的研究表明,对初中低年级学生而言,物理比较难,化学则相对简单,先化学后物理的课程设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学习同一学科,或者学习某学科中的同一内容,在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学生学习某一学科效益最高的年龄阶段界定为“最佳发展期”,那么我们的课程设置就应该符合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教育实践表明,低年级的孩子对语言敏感,舌头软语言模仿能力强,这一时期加强语言学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此时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演绎推理能力相对较差,数学等学科学起来会比较吃力,随着孩子阅历增加,抽象思维能力不断长进,再学数学等学科就会容易些。  

  静教院副院长、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举了几个例子。一期课改时,将有理数的加减法下放到小学阶段学习,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只能靠课上课下反复机械练习去掌握。二期课改将这一内容放到初中一年级去学,此时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原来需要56个课时才能教会的内容,现在只需26个课时就能学会。又如,钱币中的“元角分”概念和时间中的“时分秒”换算,放在小学一年级教是难点,放到三年级,许多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直接感受,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有负担。  

  专家:课程设置改革破题  

  去年7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派出课题组,专程调研该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并给予肯定,认为课程设置改革由此破题。  

  其实,静教院附校此项教改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启示广大校长和教师思考:我们学校所处环境是什么?我们发现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按正常程序做的,还能有怎样作为?  

  张人利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向学生渗透“人本”思想的途径,也应该是遵循“人本”原则的一个领域。教育改革应该在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开展。他同时坦言,教育改革无法脱离现实评价体系的制约。办学既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又要让家长和社会满意,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是无法回避的。如果从接近中考、高考的年级入手进行课程改革,面临的社会压力就会很大,因而,静教院附校选择从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必修课突破,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教学环节,改革主要围绕教材教法展开,对如何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置课程,探索比较少。正因为如此,静教院附校一年级不上数学必修课,引起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关注。去年7月,他们派出课题组,专程调研该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并给予肯定,认为课程设置改革由此破题。  

  那么,静教院的改革之举能否推广呢?  

  据了解,就一年级不上数学课而言,已在静安区几个学校推广。目前,爱国学校和新江宁小学一年级都不上数学课。不过,按这两所学校的实际情况,空出来的数学课时除安排上语文、英语外,还安排了计算机活动课,均得到家长认可。  

  小学一年级可以不上数学课。那么,在中小学阶段,语数外等基础性课程体系还有哪些值得反思?如何确定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起始学习时间,使学生花同样的时间取得更高的效益?顺应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各学科的课时分配能否更科学?  

  这一个又一个的问号,还有待更多的实践、突破。但是,难度相当大。  

  首先,它对校长、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业务能力是一场大考。已经习惯于按照统一教材、统一教辅材料、统一课时按部就班组织教学的校长、教师,要打乱自己的节奏,挑战自我,除了勇气,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化解风险。其次,依托经验的教改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教改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科研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有的初成体系,有的刚刚起步,有的仍是空白,没有扎扎实实的有针对性的科研支撑,根本无法全面铺开。再有,改革之举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特别需要社会宽容。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人人希望孩子胜人一筹,与众不同的教育改革要得到家长的认同不易。  

  整整9年,静教院附校从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课入手,为课程设置改革破了题。其实,此项教改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启示广大校长和教师思考:我们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我们发现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按正常程序做的,还能有怎样的作为?  



                  --------来源:《解放日报》09.2.9

16#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2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看得见但摸不着”的语法教学

作  者:杨 琦 单  位:静教院附校


[案例背景]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是非常注重语法教学的,过去的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语法体系这条主线进行编排,教师的教学也自然比较依赖语法知识点。随着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新课程的实施,《课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与传授而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我们也发现,如今的中小学教材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共性的特点是按“主题——功能——结构——运用”的结构进行编排。特别是小学英语教材,我们往往看不到那么明显的语法知识系统,似乎只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说说、唱唱、读读、做做,学会简单的英语对话或者用英语进行简单描述日常生活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一来,语法教学似有若无,那是不是意味着不需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呢?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过分依赖”和“置之不理”的两种极端态度都不可取。如何让其“看得见但摸不着”?把握其中的“度”至关重要。



[案例描述]

上课时间:2010年6月4日   班级:二(2)班   学生人数:37人

教学内容:2B M4U1 Activities (Story Time <Shadows>)

教学过程:

I. Pre-task preparation

1. Say and act(边说边做,由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复习已经学过的动词词组)

2. Free talk: What can you do outside? (学生运用已学句型I can (do)… I like (doing)…来表达自己在户外会做些什么、喜欢做些什么。)

II. While-task procedures

1. Listen and enjoy the story <Shadows>(学生听录音,看着一幅幅没有文字的图片,对今天要学习的故事进行整体的理解。听之前,教师对故事中的生词新句不作任何处理。)

2. Question: What can they do?(初步检测学生对故事细节的把握。)

3. Example: Susan can skip very well. Susan is good at skipping.(教师用两句意思相同的句子进行比较,引出新的语法点be good at doing …,但不做其他任何解释。请学生模仿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4. Students: … is good at (doing)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对故事中其他四个小朋友进行描述,把句型的机械操练隐藏在人物特征的描述中。)

5. Game: My shadow and I

   I am good at (doing) …  I am your shadow. I am good at (doing) …, too.

  (将句型的巩固训练隐藏在“影子和我”的游戏之中,每两个学生一组,边说边做动作,有趣又有效。正确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在之后的教学中,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Susan?(你认为Susan怎么样?)和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om?(你想对Tom说什么?)的开放性问题,以及创编Jenny和Peter的对话的环节充分给予学生体验和运用目标句型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针对can后面用动词原型、be good at后面用动词ing形式的不同,设计了选词填空和根据听到的内容补完句子的练习。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语法点,但进过了体验和运用,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辨认、准确地运用正确的动词形式。

学完故事后,每个小朋友回家为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了图,并配上文字I can … I can … like a/an … I like … I am good at … Look! I am … now. My shadow is …, too. 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在作业中一览无遗,更让教师倍感欣慰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正确运用了动词原型和ing形式!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教师在课上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can后面用动词原型、be good at后面用动词ing形式”这一语法规则,是因为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一规则太过抽象,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困难;其二,即使学生理解了、一时记住规则了,但当运用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这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语法教学不能强调对一些语法规则或用法的灌输和讲解,而应该培养建立在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基础上的语法意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感受意识到语法规则,并在语言实践中熟悉和学习使用规则。

根据案例的启示,笔者认为在小学进行语法教学是必要的,不过要让其“看得见但摸不着”的话,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设情境,强调理解

案例中的故事情境是学生体验和理解语法知识点不可或缺的基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呈现语言,这样可以避免先教词语或句型的显性教学方式,而是使隐形呈现的语言形式建立在学生理解语言意义与语言实践和语用等体验的基础之上。当然,创设的情境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故事里,小朋友们边玩边说自己和朋友在哪方面擅长,学生很容易把这些语言运用到自己或朋友的身上,表达自然而贴切。

二、重视实践,意义操练

语法教学设计要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致用”的理念。语言是技能,不是单纯的理解。理解后要强化,强化后才能形成技能,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设计结合情境内容和新的语言形式的有意义操练和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是,操练要由易到难。在案例中,学生就是从模仿人物到回答问题,最后再过渡到自由表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的表达有意义,必须创设真实的交际运用活动。案例中,让学生创编Jenny和Peter对话的环节,就是为真实交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

三、隐性为主,显性为辅

小学生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法,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隐性的,一种是显性的。前者是通过一些语言的实际运用或者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反复地接触规则,在感受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些规则的意义或功能。而后者就是直截了当地把规则呈现给学生。

小学生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的确存在区别,但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多的语言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大量的接触、大量的体验和理解,逐渐会运用了一些语法规则,但他不一定清楚这是哪条语法规则。

笔者主张隐性教学的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显性教学。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理解力的增强,我们可以适当地采用显性的方式,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可以给学生去发现和归纳的机会,以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着语法。静态的、封闭的语法知识是在运用中为动态的、开放的、创造的交际活动服务。语法是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让语法教学“看得见但摸不着”或许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英语少一份恐惧,更添一份兴趣。






发布时间:2010-10-22

17#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2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基于三维目标的发展性“学业诊断书”

作  者:楚娟娟 单  位:静教院附校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的共同努力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作业。作业已成了家长判断学生学业负担轻重的标准之一。另外,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来巩固知识,探索知识并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调整教学,改进设计教学,使得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改都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课改的重要方向,更是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以往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二期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英语学科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围绕着三维目标进行设计并展开的。作业设计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达成三维目标而服务。然而以往的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与社会语言的发展。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学习策略等则往往被忽略。例如典型的抄写单词和句子,背默小短文等等。

更为突出的是学生所有作业都是划一的,而学生在共性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成绩相同,造成同一成绩的原因不同,即使犯同一错误,但犯错的原因也不相同。多次的重复操练,效能很低。

二.  我对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      我对共性作业的思考与体会: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针对以往作业的弊端,依据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对作业重新进行了设计,布置和批改。例如一年级的作业中,我利用小朋友喜欢画画的兴趣爱好经常布置画一画说一说的作业。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动手制作小玩意,我曾经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机器人并说出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些作业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两得。在学习形状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用形状,大小,颜色等词语来描述不同世博馆的特点。在第二天的课余,孩子们一个一个和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些作业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学生真实的语用空间。学生们从被动做作业到主动想做作业,喜欢做作业。

(二)我对个性作业的思考与体会:研究学生,分析差异,设计作业

为了解决共性作业之后所产生的差异,我也对学生现状进行了个性化的分析,并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我把这一个性的分析与个性化的作业设计称作“学业诊断书”。诊断书基于新课程三维目标,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目标因人而异,作业针对性更强。“学业诊断书”及时地发放到学生手里供学生和学生家长参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进行练习。

1.发展性“学业诊断书”的设计依据:

(1) 依据英语学科的三维目标来评价和设计。发展性的“学业诊断书”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诸方面对一位学生进行全面诊断。

(2) 依据公共练习后所产生的差异进行设计。发展性的“学业诊断书”以鼓励为主,分析单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2.发展性“学业诊断书”的布置方法:

阶段性地布置。即布置时间的长短都跟每一个阶段所产生的个性化差异量有关。可以是一个星期,也可以是一个月。

3.发展性“学业诊断书”的主要形式:

发展性“学业诊断书”形式因人而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评价和总结该学生在英语学科三维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第二部分: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对该学生可发展的方向给予点拨。



案例:

2008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中“学业诊断书”

--周煜皓--

考试得分:73.5   

失分情况:

一.听力(11分)

1. 听音选出所听到的单词。(2分)

2. 听音填入所缺字母 (6分,总分8分)

3. 根据听到的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2分)

4. 根据听到的短文填入所缺单词。(1分)

二.语法 (10分)
1.看音标选单词。(2分,满分4分)

2.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4分)

3. 写反义词。(2分,满分3分)

4. 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三.阅读 (2分)

四.首字母填空,补全短文(3.5分)

五.写作。(0分)

你的学习现状: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技能

从你这次考试和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你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单词的发音和音标的认读。音标,单词和根据发音填入所缺字母这样的题型,你总共被扣了10分。音标习题中涉及到的双元音是你错误的主要部分。其次,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语法上,在笔试中,这一类型被扣了6分。语法上你的错误集中在如何使用特殊疑问词。对划线部分提问这一类的题目你就把握不好了。你的薄弱环节在存在于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这一类型的题目你陆续被扣了4分。写作也一直是你的弱项,虽然这次考试没有扣分。但是10句话中有5句是有语法错误的。

从这一阶段口试的情况来看,你对朗读音标和短文仍然有不少困难。虽然你能完整地读出一篇文章,但你有很多单词的发音是不标准的,尤其是元音部分。其次你也受到了母语的影响,每一个单词都读得很用劲,从而少了一份美感。

第二部分:学习策略与方法

从听课习惯来看,大部分时间你都能认真听讲,但是思维性的问题上,你不愿意主动思考,总是等待着别人或老师给你答案。对于课堂练习,有时你不能完全集中精神,做得总比别人慢。在听与读方面,我发现你缺乏良好的听力和阅读习惯以及策略,即你不能做到耐心听完或看完一篇文章,也不知道通过寻找听力和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句来解决问题。你没有勤问的好习惯,遇到不懂就让它们过去了。

第三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你是一个踏实,真诚的好孩子,Azalea很喜欢你。但是你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上课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怕自己发音不好听让别人笑话。你对英语学习也有畏难情绪,不愿意为改变现状做一些努力。



温馨小贴士:

Azalea很喜欢你,所以想帮助你。你看看这些方法对你会有帮助吗?

1.如何帮你提高音标的认读呢?建议你把五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学过的音标整理出来,写下你不会的音标,并每天跟磁带大声的朗读。 Azalea也会每天帮你默写4到5个。另外, 把我们四,五年级的听力部分音标题摘抄写来,每天做8个左右的听力训练。Azalea会定期看看你有没有进步哦。

2.对于语法,我们要从平时的周练卷开始,写下每一道错题的错误原因。对于划线部分提问这样的题目,你尤其要下功夫,尽量独立完成和思考题目!Azalea会帮助你的。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你可以尝试每天阅读一篇小短文。试着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来总结归纳整篇文章的意思。坚持一个星期后再尝试一下根据短文答题。注意哦,一定不要没有耐心,仔仔细细地看完每一篇小文章。另外,作文本上修改后的作文,你一定要自己再写一遍。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一些简单的语法结构,有助于你的写作。这一次啊你就把书上的句型:…is on the right, …is on the left 全忘了。

4. 最后呀, Azalea希望你能够多问问题,不要对不懂的问题置之不理,不然自信也会对你置之不理。你是个勤奋的孩子,单词你都背默得不错,坚持下去!另外按照我的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Azalea 相信你会迎头赶上的, 加油!



案例分析:

这份案例的主角是我曾经执教的一名五年级学困生,他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方法和自信。因为他的发音不标准,在朗读英语时,时常会惹得其它同学大笑。五年级下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也不理想。抓住这个机会,我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学业诊断。诊断以分析这次考试的失分情况为主,总结概括了这个孩子在语言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写作和语音等几个部分。其次我又结合了这个孩子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后表现以及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等方面提出了他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态度上可以发展的方向。通过分析,我又制定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方法和个性作业。这些方法和作业旨在有效地帮助这个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他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最后,我从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期望,给了孩子极大的鼓励。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努力,这个学生的语音语调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他同学也渐渐对他改变了看法。在五年级的毕业考试中,他的英语成绩达到了班级平均分。这些进步让他摆脱了对英语的惧怕,为适应中学的英语学习作好了基本的准备。

三.发展性“学业诊断书”的实施效果

这几年来,发展性“学业诊断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许多家长都认为“学业诊断书”让他们和孩子都少走了不少弯路。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学生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操练。每位家长都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知道该怎么做。在我所任教的年级中,英语区统测成绩两次第一,一次第二。可以说“学业诊断书”减负增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一位家长曾经对我说:“Azalea老师,你的“学业诊断书”,真是千金难买啊。” 当然,发展性“学业诊断书”只是我各个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环节,但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环节。我也将一如继往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并日益完善“学业诊断书”。






发布时间:2010-09-20

18#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2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带来的教学增效

作  者:詹嘉妍 单  位:静教院附校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新鲜知识的吸纳都是相当感性的。他们比较善于并乐于记住的知识往往是依托于那些形象生动或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的。因此就记忆特点而言,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和情绪记忆能力要远远高过逻辑记忆能力。所以抓住它们的兴趣点是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

对于提高教学效能,张院长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的一个核心与两个特点。其核心在于“议”,而其特征在于:学生能懂的,教师不讲。同时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于是我便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能懂的,除了让他们自学书本知识之外,是否有更好的针对英语学科且适合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设计方法?如何让他们带着兴趣学、有导向性地学、学有成效、学以致用却又学得不死板?又如何在学的过程中不让学生被教师本人的思考与理解所牵绊从而充分暴露出相异构想?

基于这种种思考,在进行本次案例研究时,我融入了歌曲教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自学、操练、巩固和思考。

【案例描述】

牛津教材5A Module3 Unit3 A birthday party中复现了12个月份的单词。虽然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陆续地学过这些单词,而它们在书本中却是头一次系统完整的出现。所以我认为此时要做的并不急于新授 “序数词”——这个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知识点,而是先把这些封存在孩子们记忆中的“旧知”像压箱底的衣服一样先拿出来看一看、补一补,检查一下有无漏洞,需不需要再改良一下。旧知往往与新知有很大的关联度,有时候两者需要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就像序数词与月份能构成日期的表述一样。倘若前者基础没有打好,后者很难跟进。

如何在发现问题了之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并将问题得以及时的纠正?2009年的时候我正执教五年级,为了巩固这12个月份的单词,我做了如下这些复习巩固工作:

1. 事先告知孩子们第二天要当堂默写12个月份的单词,通知他们回去认真复习,并先自行家默。

(孩子们都根据月份的顺序进行家默,且完成的质量相对较高。)

2. 第二天当堂默写。在报单词时,我并没有按照12个月份的顺序来,而是采用了跳跃式的默写方法。除了拼写单词以外还要求学生写出每一个单词的中文解释。

(默写的情况不甚理想。有的孩子把单词拼错,有的孩子写不出中文,也有的孩子单词和中文解释对不上号。并且每个孩子拼错的单词都不同:除了May,June,July之外,其他九个月份的单词拼写基本都有错误发生。)

3. 为学生总结较难单词的发音拼写规律,如:

(1). January与February 一组 —— 同为三个音节,后缀相同。

(2). April与March一组——同为两个音节。

(3).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一组 —— 同为三个音节,后缀相同。

(学生能够理解老师总结的拼写规律,但个别学生在读单词时发音还存在问题,尤其是“January”与“February”。)

4. 为第一次错词较多的学生进行补默,其他学生则根据错误的多少进行分层订正。

(补默的孩子较第一次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在个别单词上仍有错误发生。)

虽然经过这一系列的自习à家默à堂默à归纳à再默写的过程,最终的达成效果较为理想,但在期中复习到这些单词的时候,个别学生把原来背出来的那些单词又忘记了。且学生默错的单词也不尽是我当时以为错误率最高的“January”和 “February”。此时我在想,原先我采用的总结发音拼写规律的方法可能的确适合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不过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语感较差,背单词时方法又不得要领,所以看到一些音节较长的单词就感到头疼。于是我就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适合班里各个层次学生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恰好在09年的时候我还执教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孩子很喜欢英语,也很热爱音乐。当时我教过四年级的学生一首<The green grass grew all around>,一曲唱罢,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欢快的学习体验,也在音标的总结和归纳方面收获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于是孩子们的学习成效给了我以很大的启发:既然语音与单词的学习有共通与相辅相成的部分,这种歌曲教学方法是否也能适用于单词教学呢?

2010年,我执教了两个五年级的班级。其中一个是原来09年我教的四年级的学生,另外一个班级是我新接的。而新接的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基本与当初我教的那个五年级相当。于是在教到这个单元的时候,我采用了以下这些方法帮助孩子掌握12个月份的单词:

1.        让孩子回去自习一首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所唱的内容。(老师:这首歌里的单词我们都已经学过了,请小朋友们自己检测一下拼写是否过关哦!)此曲歌词如下: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and June.

July and August, goodbye summer.

Autumn’s coming soon.

Hey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It’s December, winter’s here.

Goodbye Christmas, that’s the end.

It’s time for another year.

2. 请几个孩子说一说这首歌在唱什么,并让孩子试着为歌曲拟一个题目。

(孩子们在此表达出了各自的相异构想:有的说这首歌唱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份,拟题为<Twelve month>; 有的则认为这首歌在唱一年四季, 把这首歌命名为<Four seasons in a year>; 还有的认为除了12个月份之外,这首歌还唱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一转眼12个月份就过去了,一年也到头了。他认为这首歌应该叫做<Time flies>。)

3.    让个别孩子读一读,唱一唱。让其他的孩子讨论并纠正发音。

(个别孩子在读到 “January,February”时,发音不标准;在开始唱的时候词语的音节与对应歌曲的节拍、旋律产生了错位。老师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指正。)

4. (1). 老师提问:唱“January, February”的时候为什么是这样的节奏?老师自己略带夸张地放慢速度唱起歌曲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后个别的孩子提出:是因为这两个单词都由三个部分组成——Jan-nua-ry, Fe-brua-ry)

(2). 老师再问:除了都有三个音节,这两个单词还有其他共同点么?

(很多孩子几乎同时说出两个词的最后几个字母相同。)

(3). 老师又问:那大家再听一遍这首歌,听听其他月份的这些单词都有几个部分组成,好么?

(孩子们听得很仔细很认真,在听完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讨论。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发现有的孩子还在底下作了归纳,把有相同数量parts的单词写在了一起。)

之后大家一起总结这12个月份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律。

5.        当天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们看着歌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踏准节拍去唱,不限遍数但要求非常熟练,做到不听音乐也能按照韵律去演唱。并且自己进行家默。思考题:唱完歌后想一想月份与季节的关系,并且说一说这样归纳的依据。

6.        第二天进行默写,方法和要求与当初相同。

(批改后发现仅有个别学生拼写错误,默写总体情况良好。)

7. 课堂内让学生讨论昨天的思考题并邀请部分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flash中树叶的慢慢泛黄、霜雪堆满枝头、主人公带上了圣诞帽以及挥手告别一年的种种场景,且通过抓住“goodbye summer”, “Autumn’s coming soon.”, “winter’s here”以及 “Goodbye Christmas”这样的关键词对季节进行了合理的划分。)

8. 老师提问:从这首歌里,你还发现或学到些什么?

(有的学生说:“ ’s ”在歌曲里频繁出现,它是 “is”的缩写形式;有的学生发现:表示12个月份的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但表示季节的词却不用大写;有的学生则认为圣诞节是一个标志着“旧的一年已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的美好节日;也有的学生说他学到了“It’s time for…”这个表达方式。……)

9.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各自的默写错误情况进行分层订正,并说一说月份与季节的关系。



【案例反思】

一、英语歌曲教学的合理性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当我新授一首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又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时,孩子们都非常的兴奋,积极性也特别高。哪怕是课间休息时分,我仍听见班上有些孩子还在与同伴一起兴致勃勃地唱着上课教过的歌曲。发现了学生的这一兴趣点之后,我就有了以下这番思考:英语学习,无论是单词也好、句型、语法也罢,很大程度上靠学生的记忆来达成。小学阶段的孩子,记忆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但英语学习的水平却参差不齐。究其原因,无非在于有些孩子觉得单词、语法等是些乏味枯燥的东西,主观上不愿意去背诵记忆;又有些孩子在记忆的时候又毫无章法,不能总结或灵活运用老师授予的方法,于是死记硬背。

基于这样的发现,又基于这引发的思考,我逐步地将英语歌曲融入到了英语歌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讲,那就让学生多听听、多唱唱吧!在优美的乐曲中,孩子凭借感性记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经验发现了很多现象,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二、英语歌曲教学为课堂带来的增效

    好的英语歌曲往往能涵盖某个语言知识点或文化现象的精髓部分。因此只要教师能加以合理运用和点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教师预期的甚至是超出预期的学习效果。

    为什么歌曲教学能给英语课堂带来如此显著的增效呢?首先,这是学生喜欢并且愿意接受的方式。就单词学习——这个英语学习最重要却又往往让学生最头疼的部分而言,相比传统方法的读、拼、背、默,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有了旋律和词句本身组合所派生出的含义,学生在主观上就愿意去记住歌词。

在演唱和记忆的时候,学生往往需要做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甚至像案例中那样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去过目、去对应并紧扣节奏和旋律。其实英语歌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神奇魔力:仔细聆听,你会发现歌曲旋律中的音节与歌词里的音节往往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学生在模仿的时候,只要稍加观察就可对单词的发音规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而掌握发音规律则是正确拼写单词的制胜法宝。有了这样一遍一遍强化的过程,孩子们自然就能牢固地记住那些有难度的词的发音和拼写。

    其次,就如我先前所说的那样:一首好的歌曲能够涵盖某个语言知识点或文化现象的精髓部分。案例里的那首<Month song>就是这样一个典范:显性地涵盖了12个月份,隐性地包涵了12个月份与季节的关系以及其他一系列小的语法知识点。就单词而言,经我检测发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出现的错误也各种各样:有的孩子是对单词拼写的记忆不深刻,默写的时候出现拼写错误;有的孩子在背诵的时候每次都从一月开始背到十二月,记忆方法死板僵化。于是一旦不按照顺序默写,就全无概念,要像数数那样从头来过。加之速度一快,就无法将单词和中文含义对上号了;也有的孩子发音不准确,但纠正之后却没有彻底根除原来错误的记忆。这些情况显示了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的差异性。所以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记忆方法,才能有层次地推进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一首短小精悍的歌正是迎合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解决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问题。

    再者,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与教师的预判也不尽相同。老师认为难的部分,学生未必会犯错;而老师认为简单的部分,学生却出现了错误。好比09年默写12个月份的单词时,我认为错误会相对集中在几个单词上,而默下来的结果却是错词显得比较分散,没有很强的典型性。此时,一首<Month Song>就像一条连接师生的纽带,在唱唱、问问、想想、议议的过程中,老师既能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又能完善自己当初对学生的判断,不用等到问题产生了才去解决,而能在问题暴露之初就能予以及时的纠正。

    第一次尝试系统地梳理、巩固知识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行家默的方式进行自习;而第二次则是让学生自行预习一首与所学知识点息息相关的歌曲。同样是自学,达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以往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自习单词、课文或完成一些相关练习是比较主流的自学方式,故这次破天荒地让学生自学歌曲着实是一种新鲜的尝试。而这次尝试所带来的学生的良好响应和超乎预期的效应也让我看到了自学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裨益。同样的内容,前一种方法只关注了单词的拼写,也仅限于对单词本身含义的理解;而后者不仅涵盖了这两个目的,更是把词语运用到了语句中,放在了活灵活现、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学生学到的远远不只是单词,更是生动的语句和有趣的语法。

此外,歌曲本身就像一个宝藏——蕴含了很多可以发掘的知识点以及文化现象。孩子的思路是广阔的,只须教师稍加指引和点拨便能激发其思维和想象。其实只要孩子们学会仔细聆听、开动起脑筋,在一些孩子身上犯的错误,其他孩子完全可以纠正;而许多潜藏的语言规律,孩子也能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孩子们在课堂内外学会了用心去唱、去发现、去思考、去领悟、去体会——这就是歌曲教学的魅力所在。




发布时间:2010-09-20

19#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2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小学试卷分析课更要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

作  者:顾珏 单  位:静教院附校


案例背景:

以往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试卷分析课,往往是只是把学生在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在课堂上复现,由老师再分析一遍。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感觉有些单调,学生好像是被动的, 老师叫到了就主动参与, 没叫到就一言不发。学生成了观众,老师好像演员。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说。之后配合相应的题目。但学生听的效果并不好,老师分析之后,遇到拓展了有变化的题目,学生仍然束手无策。而且总是犯一样的错误。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这样的一节试卷分析课。通过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做“老师”,而老师作为一个记录者。

案例描述:

在一次练习之后,我首先对于学生的错题进行了归类。发现每次考试都要涉及到的语法,每次考试之后都要分析的语法。却每次都有人错。而且与之前的考试结果相比。犯同样错误的人并不固定。但出错的地方,却相对集中。主要有LIKE的用法,第三人称单数后面动词的变化以及名词单复数的使用。

以往的课堂经验是把错题整理,然后老师说,学生做,做错了再分析。学生永远都是被动的接收者。然而同学们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熏陶后,对于语法概念,比如:关于am,is,are,have,has的儿歌,他们不仅会唱,甚至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并加以应用。如何理解这些枯草的语法,并加以运用.成为了我要解决的首要课题.而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和同学们重点讨论的就是,am is are, 以及have,has的用法。

学生们一直会出错,一定是存在着他们的相异构想。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想办法暴露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在课堂上,我先把他们在练习中关于have, has, am, is, are错误较为集中的题目,归纳在了一起。

题目分别是:

用am is are have has填空

1) My brother and I ________ in the park.

2) ________ your mother long hair?

选择适当的答案填空

________ are my favorite toys.  A) A toy train    B) Dogs     C) Dolls



与以往的直接灌输不同,这次我请他们作为小老师,先两个人一组来讨论并分析。孩子们都为了做“小老师”而认真地讨论分析着。那些本来概念不清楚的同学,也乘着这个机会倾听着周围小老师们的“意见”。而我则作为一名听众,听着“老师们”的分析。因为之前已经作了错题统计,并在每道题目的边上标注了失分同学的信息。所以在他们讨论的间隙,我更专注于那些失分了的同学。并记下他们或是“奇特的想法”或是“闪亮的见解”

在一番讨论之后,就该请 “老师们”说话了。

相比之前随便请人,或者更专注于请举手的同学,期待正确的答案不同,为了得到孩子们更真实的想法,了解错误的原因,我请了在这道题目中失分,而且向来很粗心的一位同学。他看了眼题目(My brother and I ________ in the park.),就说:“这里填am.”听了他的回答,同学们都不自主的叫起来。“两个人”。他这才会过了神,“不对,要填are,两个人”

“那你怎么想到用am的呢?”我问到。

“我看错了,就看到I 就想到am了。”男孩说。

“你现在发现了,非常好。那什么时候才能用I am的结构呢?”我又请另一位在之前的考试中也填了am的同学来说。

他站起身来说:“啊呀,我也看错了,只有单独I 的情况下,才能用am。”“你说得非常好,但这里还有have,has呢。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呢?”我继续追问着。

他含糊的回答说“这个,这里因为后面是in the park.所以不能用have,has.”

我鼓励了他一下,之后说,“哪位“老师”能说得更清楚呢?”孩子们听到“老师”的称呼又笑了。但却更跃跃欲试了起来。

我又请了刚刚那位同学来说。经过启发,他居然回答得很好。

“In the park, 是个地点,我们用be动词。“

他刚说完,我就又重重的表扬了他。

“他不但能把这道题目说出来,还把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给说出来了。非常好。” 之后的题目,虽然难度上有了提高,我仍然请了中等偏下的几位同学。却都说得很不错。在分析完着三道题目之后,我又列举了相关类似的例题,让他们两人一组,圈出关键词。大家讨论之后得出结论。由于孩子们都想着自己做老师,因此分析讨论得非常热烈。

在这次课的结束,我又给孩子们做了相关的练习,全班36名学生中,竟然有28位做到了全对。这比我的预想要好很多。孩子们也都觉得这样的上课很热闹,很好玩。

案例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还是来自于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提出课堂教学两个关键干预因素: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依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我在这节课中,先孩子们相互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会很积极主动的向小伙伴介绍学习的要点。这种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兴趣。由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无论是知识的要点,还是语法的运用都比之前更能被孩子们吸收。之后,在请“老师”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在选择对象上,我选择了之前有失分的同学。这也就涉及到了另一个上课的关键,也就是课前的准备。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同样分数的同学我并不是一致对待的。每个学生的错误点都不同,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失分,我都记录下了相应的学生。这个工作量自然是很大的。但对于我这样一位工作经验并不算太多的年轻教师来说更是一种积累和历练。而且在精细化分析学生情况和有针对性上课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提高非常快。一样的内容,如果只是填鸭式的灌输,说再多遍孩子们也不容易记住。有些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但让孩子们参与讨论,并有针对性的让孩子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别的同学,或者是老师的帮助下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看似对于备课要求很高,其实这样的繁琐真正还是为了减负。减少孩子们多做多错,多错多做的负担,减少了教师无谓的说教。让孩子们不仅在只是能力上有提高,学习方法上有得到,更重要是让孩子们不再面对枯草,死板的说教,能够主动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也有些问题。虽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做小老师的感觉非常棒。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课堂秩序的把握,讨论时间的控制还有待于我更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提炼出试卷分析复习课的基本步骤:

1.      仔细分析试卷,找出导致失分的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

2.      精细化分析,找出失分的具体同学、

3.      让程度较好的孩子分析试卷上的题目。

4.      老师帮助孩子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做题的主要方法。

5.      列举相关试题,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并请之前失分的同学回答。

6.      最后做程度较深的题目,检查复习的效果,针对个别同学个别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11

20#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3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浅议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  者:杨 琦 单  位: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语言是用来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生从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在无意与有意中与阅读打下了交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逐步地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了解和观察,我发现目前我校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缺乏英语阅读的习惯。很多学生都爱看书,但阅读英语书籍报刊的学生少之甚少。很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或故事都是因为练习中要求的阅读理解。这其实是一种外界要求的阅读,学生没有主观阅读愿望。说明学校及社会还没有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同时,学生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生词,不能很好地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时在阅读过程中过多地停留在单词或词组上,使大脑注意力较长时间停留在理解个别片段的过程中,无法获取整个语段的含义、以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因此,“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包括猜词语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几乎每句话都要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甚至有些学生还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回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

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小学英语,兴趣第一。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单纯的为了阅读而阅读?我认为英语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方法,从而增加学生对于新知识理解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确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可以有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教学中,阅读可以用于呈现新的语言知识也能用于复习旧的知识;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得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讨论的意识。

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教学过程中,我在寻找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从现有教材出发寻找拓展阅读面的基点。

高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不少不同形式的阅读篇章,有对话、插图故事等等。我们既可以从该单元的主题着手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可以从具体内容出发,整合新旧知识,连段成篇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要真正让阅读成为其语言能力之一,就要给其运用的机会,而在教授新单词时用英语解释也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例如,5A Module4是关于野生动物的主题,结合课本上几小段介绍monkey的语言,我加入了学生已知的关于动物的语言内容,并提升到野生动物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等。看似很长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这是因为老师给予了语言上的支撑,为他们搭好了“脚手架”。

第二,重视课堂上的独立阅读时间。

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时因为内容较简单可能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但是如果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就一定要拿出一个完整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因为课堂中集中的阅读训练,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或者出声朗读。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好的建议来帮助他们提高。

第三,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老师可以“控制”阅读的节奏。也就是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来安排一系列的活动,例如“ Skimming, Scanning, Reading for the gist”等等,灵活把握阅读材料,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也可以逐步指导他们使用英语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有意识将阅读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发布时间:2007-09-04

21#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3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浅谈低年级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  者:吴成芳 单  位: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其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去促进教师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校教育更加丰盈、灵动、活泼。为适应新课程实施,本学期我校英语教研组把探索的着眼点放在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阅读。全面提高各年级的英语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上有目的地介绍阅读内容和文化背景,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理解内涵。

中低年级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敏感期,课堂上如利用儿童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来“教”语言,孩子们一定乐此不疲。通过卡通人物(唐老鸭、米老鼠等)讲述内容,学生也愿意跟着卡通人物一遍一遍地重复,从而理解语句的意思。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参与意识:如我在教“fruit”时,通过表演、猜谜游戏、让学生有切身感受,既能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会用英文的思维方式,也能使学生感受英美文化气息。由于阅读的材料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文化的敏感度。让他们觉得学英语不是难事,而且可以和别人交流,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本学期我在一年级进行了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研究,这里以<Piggy’s dream>作为研究型课,来阐述我是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

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话题,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you take to school on …?

Can you read?

Can you dance?

给小朋友们播放一段flash,听听,看看小熊的梦,说说小熊在梦里可以做什么,复习已知的动词,引出新授的动词。

在学习单词的时候,通过说说童谣,做做动作,如Fly- fly, fly , fly a plane.I can fly a plane . 或Drive- drive, drive, drive a car, drive a bus, drive a taxi, drive a lorry. I can drive a lorry.等让孩子们理解熟悉单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量,让学生认识新单词并初步学会运用它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新授单词后,对已学句型I can…进行深度的拓展,帮助他们学会用I can…like…来表达,并能够举一反三。

如:I can run like a lion.

I can swim like a fish.

再让他们说说在他们的梦里,他们可以做些什么,用In my dreams, I can run/swim like  …来操练新句型。

引出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朋友Piggy,猜猜Piggy在他的梦里会做些什么。再次充分操练新的句型。听听Piggy的梦,问问小朋友们他们是否想读读这个故事。

给他们每个人一本小故事书,让他们读读Piggy的梦,培养小朋友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兴趣。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解决小朋友们的问题。

梦的内容如下:In my dreams, I can sing like a Jay. I can dance like a butterfly. I can drive like a driver. I can fly like a bird. I can cook like mother. I can play music like Langlang . Sweet dreams!(其中的like后面的内容都用图片来代替,一是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二是为了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

齐读 Piggy的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读完整个故事。

让小朋友们回去再读故事,并参照Piggy的梦,说说自己的梦,进一步巩固所学句型。

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很清晰,教学的难点在于把原有句型I can…拓展为I can…like…来表达,所以在引出这个内容后要操练充分,并提供给他们充分的选择来帮助他们学会运用,使他们有话可谈;为了尽量降低他们阅读的难度,我把这些结构相同的句子编成小图画故事,既有重复,又有所不同,故事中还引用了周杰伦、朗朗等为大家所知的小朋友们也喜欢的人物,让他们感觉英语学习和身边的事物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我把这个故事做成小书,每人一本,在小朋友们阅读的时候,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去阅读,并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多帮助他们。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在观赏中、在演唱英语歌曲中阅读到课外优美的文字,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对于现在的有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课本的知识和童趣的画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老师要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寻找编排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内容,开阔其文化视野,更为全面地了解语言的内涵。

阅读作为一种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启学生智慧,拓展学生视野,滋养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
















发布时间:2007-09-04

22#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3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作  者:楚娟娟 单  位: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经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并行成意义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培养用英语这一重要载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听和读是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说和写是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他们在英语学习和人际交往和交流中是相依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外部语言是内部语言发展的必要前提,内部语言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外部语言的发展。
   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今后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采用故事教学,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可行性

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和学的实践中,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个案的动力源泉。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选择故事,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选择合适的英语故事,是开展故事教学的前提。学生喜欢故事,才能做到“快乐阅读”和“兴趣阅读”。好的文章是为了让人读懂的,读懂了才能有乐趣,才会读下去,阅读的水平才会提高,阅读能力就是在无穷无尽的快乐阅读中提高的。
1、选择故事的原则
    (1)故事的趣味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故事一定要有趣,才能吸引孩子。在选择故事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及故事情节。
   (2)故事的难易程度。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一要防止语言过难,对学生阅读造成很大障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反而事与愿违,不仅难以提高阅读水平,反而会伤害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要避免只考虑语言简单,不顾内容,导致内容过于幼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在选择故事时应充分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现有知识水平。
   (3)故事的后续活动。选择故事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故事是否有拓展延伸的空间,能否提供如画图、模仿读、表演、完成表格信息等后续活动,这样的故事不仅给学生提供可操作的任务活动,而且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更大的提高,从而更吸引学生。

2、选择故事的类型
    (1)选择一些学生在母语中熟悉的故事。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故事,学生都很熟悉,易于学生对英语故事的理解。
    (2)选择含有有趣角色的故事。如以各类小动物、野兽、卡通人物等为主角的故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这一类故事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
    (3)选择有多次重复句子的故事。这样能有效帮助初学故事的学生树立阅读安全感。
    (4)选择内容长短适当的故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及实际认知水平确定选择故事的长短。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三、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策略

    因为任教三年级,三年级学生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我谈几点具体做法:

    1、看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看精彩的动画、听纯正的英语、读丰富的文字,图文结合,动感十足,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流利程度,使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都得到发展。

    迪斯尼神奇英语就是一套深受学生、教师、家长喜爱的英语动画故事。尤其是主题化的故事情节安排和优美的画面更是引人入胜。我就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在英语活动课和兴趣课上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在看听的同时大声朗读相应的文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放学后或假期里合理安排时间看英语动画故事。通过看、听、读,学生对所提供的文字材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语言之美,也更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阅读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

    2、猜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猜故事就是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我们在真正阅读某个故事前,我们经常会有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内容。故事封面、标题、插图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故事内容的暗示或提示。当我们得到这些暗示或提示后,我们就在猜想和预测将会读到些什么,满怀期待的积极阅读也就开始了。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暗示或提示,这样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愿望,并使他们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

   (1)根据课题猜故事。这些故事以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为宜,这样学生更有好奇心。
   (2)根据关键词猜故事。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而故事情节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提供关键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3)根据已知情节猜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是连环故事或情节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当学生学了一部分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猜故事会如何发展。
   (4)根据插图猜故事。故事中最精彩的情节往往会配上形象的图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情、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请学生想想故事中的人物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根据提供的暗示或提示,学生对故事学习充满了期待,当学生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阅读时,他们或许会为自己的正确猜测而欣喜若狂,或许会为故事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而拍案叫绝,他们沉浸在通过自己的阅读而找到答案的成功和快乐中。

    3、学故事,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教学故事时,我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Andrew Wright(1995)说过:“It’s easier for the children if you tell the story rather than read it.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aid understand”. (讲故事会比读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明白故事内容。以下是教故事时可以用到的一些辅助方法):
    --use pictures, objects, masks and puppets(利用图片、实物、面具和木偶)
    --use mime yourself or direct the children(自己模拟表演或指导学生表演)
    --use sound effects(利用声音效果)
    --mix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母语与英语相结合)
    --translate key words as you tell the story(解释重点词)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故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及故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为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检查学生是否看懂阅读材料,有许多方法,最常见的是问答、判断是非、排列顺序、画相应情境图、填表等,教师可灵活选择。

    4、读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

    读通、读顺故事是第一步,了解故事的语言结构诚然重要,但故事中蕴藏的含义及信息同样重要。我们必须给学生机会理解这些含义与信息,因为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的是阅读故事后的情感体验。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心理学高级层次认为阅读最终是一个理解课文意义的活动。因此,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特别强调朗读感悟。

    如每学完Don in Dogland 这个故事的其中一个片段后,就组织学生开展全班朗读、分组朗读、接龙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人物的情绪体验,是高兴的、悲伤的还是兴奋的等等,以及进一步体会、领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倡导学生团结互助、礼貌待人、文明诚信还是提醒学生遇事都要多动脑、勤思考等等。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了信息、体会到了乐趣,加深了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会更喜欢阅读。

    5、讲故事,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根据学生的喜好,挑选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在熟练朗读、熟记于心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及声音效果讲一讲故事。而开展讲故事比赛的形式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勇气。由于讲故事比赛是高层次的要求,鼓励学生参与为主,提倡两人合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降低讲故事的难度,并在奖项设立上改革传统模式,可设立故事大王、故事小能手、故事小行家等奖项。
    教师对学生在讲故事技巧方面应作适当指导:1、讲故事时,说话要自然;2、利用自然的语调使故事更真实;3、适当的语调变化有助于突显人物个性及形象;4、利用神态和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吸引人;5、事先做好充分准备;6、出错时不必担心,别人未必注意得到。在三年级举行的英语讲故事比赛中,三(1)班的两位同学就采用了一人旁白、一人主讲的合作方式成功地完成了故事《The Fox and The Cock》,最终获得了故事大王的光荣称号。学生积极地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更加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对英语故事学习充满信心。

    6、演故事, 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语言,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的,我们在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角色扮演,表演故事。表演故事是对学生学习故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后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学生运用新语言进行流利表达及表演才能的展示,对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为了使故事表演成为可能,并通过成功的故事表演在学生中营造学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给学生提供难易程度有别的故事材料。针对程度一般的学生,可提供较简单的故事或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改编故事。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故事,创编新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故事表演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使其升华为自己的语言。

    进行故事表演,不仅要在语言上做好充分准备,还应在表情、动作的运用、服装道具的选择上都做好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而且小组成员需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默契合作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故事表演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正是这份努力及学生的亲身实践表演才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更真切地体会了故事的内涵,也更加感受到了故事学习带来的喜悦,这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故事的兴趣。

    四、开展故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挖掘故事材料

    (1)优秀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特别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所要表现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这些宝贵的信息,拓展视野。在阅读中了解和感受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品格,外化为文明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常见的活动有角色扮演、故事改编、故事续尾、竞猜、广告设计、记者招待会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任务活动供学生选择,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许多有成就的英语老师和英语学习者的一条深刻体会就是:学英语必须有尽可能的有声和文字的英语信息输入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接收、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适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读物有:

    (1)视听材料。现在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视听材料有《迪士尼神奇英语》、《洪恩GOGO英语》等,这些视听材料制作精美,而且都配有文字材料,鼓励学生在听的同时,能阅读相关文字,结合动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英语卡片或浅显的英语书籍。学生可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和建议下购买适合的英语卡片和书籍,能读懂配有图片的文字材料。

    (3)英语报。《学英语》报的中年级版图文并茂,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或和小朋友一起阅读,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帮助。

    六、结束语

    采用故事教学,只是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起始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培养。本文就故事教学,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了初步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经验的积累,将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楚娟娟
                                                









发布时间:2007-09-04

23#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4 23:4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对英语有要求的家长有福了,静教附校的英语教学一点不比私立差哦。
24#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8 19:1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我个人觉得是文件袋。
我在著名网站上买的。
25#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0 13:3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欢迎凯凯同学的老妈,虽然叫老妈但是还是很年轻漂亮的哦。
26#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0 14:47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62 凯凯的老妈 的帖子

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哦。有空常来。
27#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3 09:2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美国一年级reading list  --from fairfax county:
Batter Up Wombat by Helen Lester JP LES

A Beautiful Girl by Amy Schwartz JP SCHUrl

Bebe Goes Shopping by Susan Middleton Elya JP ELY

Behold the Bold Umbrellaphant: and Other Poems by Jack Prelutsky J 811 P

Climbing Rosa by Shelley Fowles J 398 F

An Egg is Quiet by Dianna Hutts Aston J591.468 A

Elephants Can Paint, Too! by Katya Arnold J599.67 A

Falling for Rapunzel by Leah Wilcox JP WIL

Fancy Nancy by Jane O’Connor JP OCO

Flotsam by David Wiesner JP WIE

How to Be a Baby, By Me The Big Sister by Sally Lloyd-Jones JP LLO

Ivan the Terrier by Peter Catalanotto JP CAT

Lissy’s Friends by Grace Lin JP LIN

Lonely Moose by John Segal JP SEG

Mr. Tannen’s Ties Rule! by Mary Ann Cocca-Leffler JP COC

The Trouble with Cauliflower by Jane Sutton JP SUT

Who is Melvin Bubble? by Nick Bruel JP BRU

Wiggle and Waggle by Caroline Arnold JR ARN

Wilbur’s Prize by Jennifer Frantz JR FRA

28#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4 10:0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不要客气,我也是转载的,只是原作者不知道是谁,在这也要谢谢他。

29#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6 20:35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69 appleking 的帖子

电影没有人响应啊,赛车总动员也可以啊。您看下安排下时间吧。
30#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7 11:2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72 appleking 的帖子

好的呀,我们一起团还是你买你的我买我的呢?
31#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17 11:2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76 妈妈和我 的帖子

还有我不太熟悉,你要带带我的哦
32#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23 22:1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75 appleking 的帖子

没团啊,下次有机会吧。谢谢您。
33#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29 11:0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77 linda2011 的帖子

我家买的就是A4的我查下链接,你看看参考下吧。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28046307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381618339
34#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29 11:3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RE: 一年级二班陈思瀚老师班级班帖--课程表和老师的要求





升旗早操

升旗早操

升旗早操

升旗早操

升旗早操

上午

1

语文

语文

语文

英语

语文

上午

2

英数活动(拓)

写字(拓)

英语

语文

体育

上午

3

体育

语文

新德育

语文阅览(拓)

音乐

上午

4

语文

英语

体育

音乐

英语(活动)

午会课





健康教育


下午

1

英语(游戏)

班会

语文

美术

语文

下午

2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

IT(研究)

新德育

做中学

下午

3

做中学

拓展课程

美术

体锻


给孩子布置了回家要求完成的事情。
    1,姓名牌,贴上照片,有英语名字写上,学号
    2.包书;准备好本子的透明套子,至少10个(这个以后会用,多买可以备着),先放家里,开学后需要时带来。
    3.9月1日按课表带书,不用所有的书都带来。
    【通知】9月1日7点30分到校,请家长配合注意孩子的着装。






35#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31 11: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RE: 一年级二班陈思瀚老师班级班帖--写字成必考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8-31 11:27 编辑

http://www.jfdaily.com/a/2288290.htm
写字成必考,算入语文成绩。从小要练好哦。

●考试:一到九年级都须参加写字等级考试


    为了激励中小学生重视写字,上海一直面向中小学生举办写字等级考试。但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原本自愿参加的写字等级考试将成为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考项目”,考试成绩记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实施方案》规定,五年级学生参加一级考试;九年级学生参加二级考试。一级、二级考试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一级、二级考试均由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两大类组成。由市统一命题,区县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 12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15:00-16:00。此后,考试由区县统一阅卷,阅卷应按照写字等级考试阅卷评分标准严格执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抽查与审核每个区县5%的试卷。

    考试评分取硬笔和毛笔的综合分,其中硬笔占60%,毛笔占40%。一、二级优秀比例均占总数10%左右。
36#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8-31 11:3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字写好是应该的,字如其人,可是强制性的话是不是又产生一条产业链来。再说自己老师的配置上还没解决好就说什么强制性太为人所难了吧,一切应该以兴趣出发吧。
37#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 14:4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9-2 14:57 编辑

陈老师真给力,知道我们这些家长很hold不住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博客上放了照片。辛苦了!

另,今天石头拉肚子了,麻烦老师关照,观察,很细心的。感激啊,谢谢陈老师了!
38#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 14:5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85 linda2011 的帖子

不会是?
39#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 15:1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87 linda2011 的帖子

昨天作业我转发给你了,你看下哦
40#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 16:0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巩固昨天的作业内容
•结合ppt复习今天发下来的拓展教材,指读上面的句子,能初步认读。
  有能力的小朋友加上动作表演角色。
•跟唱书上P5歌曲,并根据拓展上的内容唱唱看。
   一一班今天没来得及唱,先自己在家里听一下,跟跟看。


41#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3 05: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93 我们都要幸福 的帖子

我们也是三年了从没在幼儿园里大号过的,今天在学校里拉了三次。看来静教附校是聚宝盆嘛。
42#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3 19:2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RE: 一年级二班陈思瀚老师班级班帖--英语阅读书友会招募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9-3 20:46 编辑

       今天我和石头去了英语绘本图书馆,个人觉得书籍还算多,但是实在是路途遥远不是很方便,而且书籍实在是有点旧旧的,我们提不起兴趣。
    所以我想我们自己班级里是否可以搞一个原版英语书书友会呢?旨在提高孩子对英语的兴趣,通过每次活动大家交流自己正在读或者已经读过的英语阅读书籍,相互借阅。时间充裕的话让每个孩子大声朗读一遍。举办阅读比赛等等的活动。这样孩子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孩子间增加了交流,增加了阅读层面。如果您觉得我的提议可行的话一起参与进来吧!有什么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当然我们也不一定局限于英语,各种阅读书籍都可以,也可以叫做分享阅读书友会。

点评

妈妈和我  @晕晕 不着急的。有时间好了。  发表于 2011-9-22 10:15  回复  
晕晕  其他时间都排满了?我们只有周六下午3点上钢琴课,其他时间都空的。不过这周末2天我自己完全没空@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2 10:04  回复  
妈妈和我  @晕晕 我们家星期六三点以后有空,星期日四点半以后有空。  发表于 2011-9-22 09:44  回复  
晕晕  还好。2个小时也就够了,尤其刚开始引导兴趣更重要。我们是没啥基础的,希望能跟着混混接受点好的影响@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2 09:43  回复  
妈妈和我  @晕晕 不过时间上还有待商议,双休日大家都比较忙吧。  发表于 2011-9-22 09:38  回复  
晕晕  相信你@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2 09:37  回复  
晕晕  没问题的@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2 09:21  回复  
妈妈和我  @晕晕 整个年级,我没那么大的号召力啊,班级还差不多。  发表于 2011-9-22 08:57  回复  
晕晕  啊...是不是可以把范围扩大点?比如整个一年级?  发表于 2011-9-21 22:22  回复  
妈妈和我  @晕晕 目前你是第一个响应哦。  发表于 2011-9-21 16:05  回复  
晕晕  这个阅读书友会搞起来了吗?我们想参加呢  发表于 2011-9-21 09:53  回复  
43#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14 15:4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石头学会了新的词汇,很开心,我问他心情如何?just  so   so!很快进脑子了嘛。
44#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16 23:4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9-16 23:50 编辑

今天一(2)班的小朋友经历过了入学以来第一次的"测验",各位亲都关心下哦.不过老师都说是快乐卷,所以要快乐地对小亲们哦.
还发下了开放日体验券,决定哪天请假去一天(不知道可以留一天哇,好想看看孩子们上课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45#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9-22 10:0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昨天语文课堂小测验石头比划是70分,《看天鹅》是全对。识字量是在吃老本,比划是新知识,上课要加油哦。
46#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11-3 13:3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陈老师很上心的,我家石头这个月生日还得到了陈老师送的生日礼物,石头还说这个月生日的小朋友每个都有的。很感动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能遇到这样上心的老师。
47#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11-4 11:0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16 成成的老爸 的帖子

我家小子说是陈老师有时候帮助落下的小朋友晚了一点的,陈老师很负责任的。
48#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11-6 22:5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妈妈和我 于 2011-11-6 22:54 编辑

       目前,静安区初中从学校整体来说,最好的学校是静教院附中、上外静中、市西初中、育才、七一。。。(育才和七一名次有时互换,个别科目七一比育才好)

  这里说的名次是以全区教学质量监控和中考升学率来说。如果以班级为单位,那市西初中的理科班与静教院附校的重点班不相上下。不过,以个别班级去与人家学校整体状况来比不妥当。就如拿个别学校的第一名与人家全校平均分来比一样,是没意思的。

  静教院附校有5个班,3个班是小学升上来,2个班是以特长生网罗静安、普陀、长宁、闸北等区的优质生。该校教学质量没话说,每次全区统测除英语外,均第一。2010年升4校的牛孩数量全区第一。要知道只有5个班,而市西初中有10个班左右。能把对口升上来的学生培养成这样很不容易。

  上外静中翻牌成民办的建校时间不长,入校时4个班的学生平均分配,没有重点班,学生实力较平均,尖子生少,但在全区统考中由于实力平均,英语第一(英语小班化教育),其他科目稳居第二,有一次(初三中考一模)物理平均分比七一低1分不到,居第三,总体来说,英语第一,其他第二。2010年中考裸考进4校为6人,55%以上为市重点,是历届最好一次。

  市西口碑不错,其重点班更是了得。我个人觉得,市西初中的牌子和口碑让其学生在预录取中得益匪浅。在这点上,静教院附校由于其校长的知名度、办学成就和直属静安区教育学院,也是让学生很赚便宜。而上外静中的学生在这方面明显吃亏(2010年预录取4校为0,不是学生问题,是学校知名度问题,裸考出色作证),其他学校面临一样的情形。

  对于小升初来说,进哪个学校要看学生自身情况。如果学校允诺能进重点班,那是最好的,还有看学生的住址远近,个人爱好等等



网上转来的,大家看看。

49#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11-7 11:5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20 appleking 的帖子

我昨天把我们做的小卷子全部给协和的和高安路一小,还有一师附小的小朋友妈妈看看,她们都说好厉害,那么多卷子课堂上完成,也考核了孩子的吸收程度。一点也没有死记硬背,课表的安排她们也好生羡慕呢。
50#
妈妈和我 发表于 2011-11-7 22:2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晚上八点半就要上床睡觉,目前我们已经改成九点了,这也是极限了。我家石头也不喜欢自主阅读,我是软磨硬泡。好羡慕那些喜欢读书,自己会选择爱看书的小孩。
不过前两天石头从学校借来了书,还是自己挑选的。真不错,越来越爱静教院了。奢望有高中部,哈哈,那样我和石头就可以不用那么抓紧时间了。

点评

mmlz  我们也是啊 - 7点赶到家,要做的事太多了,都没时间看课外的。。。  发表于 2011-11-8 13:46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9 04:03 , Processed in 0.1471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