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社会教育 综合 一鸣奥数英语名师俱乐 科普英语学习策略
查看: 3684|回复: 0
go

科普英语学习策略 [复制链接]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环节,对提高学生整体英语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境与阅读理解关系密切,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阅读理解不是一对一的词义解读,它涉及到词语在具体语篇中的词义选择、情景构建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问题。对语境的理解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语境,即使用语言的环境。从广义上来说,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狭义的理解可以把语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语境理论的提出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因为意义的产生取决于语言所构成的环境即“语境”。因此,如何利用语境线索来进行阅读,是科普英语学习者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毫不夸张的说,善于利用语境猜测词义的学生的智商高,好比“英语的奥数”。

不少学生因为词汇量的限制,害怕阅读时碰到生词,担心读不懂文章而不愿进行平常的阅读训练。而不管是在科普英语考试中,还是在学校的期末考试中,阅读的比重和分值都比较大。学生经常在阅读理解部分碰到一些生词,常被这些生词搞得心灰意冷,不想继续阅读下去,胡乱猜一个答案了事。这不但破坏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这些考试的阅读理解命题中,会有1—2题要求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某个单词或短语的意思。而学生在孤立地学习单个词语时,一般都倾向于记忆词语最普通最常见的词义,而考试的问题通常是考察一些单词和短语的非常见用法,学生必需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释词语。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训练他们的语境反应与重建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家长平时也应该与学生多进行阅读理解的猜词训练。

语言性语境指围绕一个篇章的词、短语、句子等形成的语言环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303)把语言性语境简单地定义为“词、短语、句子等的前后部分,即上下文(context)。”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性语境帮助学生猜测新词的意义、消除歧义、推断暗含或象征意义,进而明确词义。学生遇到生词时,要训练他们不要急于查字典,而是根据上下文的线索猜测这个生词的词义。因为在阅读中如果老是停下来查字典,会中断阅读思维,遗忘前面读过的内容,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并且会误解句义,因为英语的单词很多都是一词多义,不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很难选择哪个义项就是你要查的意思。频繁使用词典,致使阅读理解活动经常被中断,推论、概括、预见等阅读技巧不能顺畅地运用,结果降低了阅读的流畅性,也影响阅读速度和整体理解的质量。利用上下文线索猜词的策略已经被各种水平的读者有意无意地广泛使用。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猜”不是瞎蒙,而是一种科学的推测和判断。上下文一般会提供如下几种猜词线索:
  1、定义、释义线索
  上下文有时会直接给出生词的定义,如:
  ① Anthropology is a study of men.
  定义句的谓语多为:be, mean, refer to, define, be considered, be called, be known as等。思考:研究人的科学是什么学科?
  除了正式的定义,上下文有时也会利用标点符号对生词做出解释,如:逗号后的解释(名词同位语)、破折号后的解释、括号内的解释等。如:
  ② Linguistic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language students.这里“Linguistics”的意义很明了,它随后的逗号给出了说明,就是“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对语言的科学研究)”。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Linguistics”的意思是“语言学”。
  ③ The weather in this area is treacherous; its sudden changes often endanger the lives of sailors.逗号后的句子在解释什么样的天气是“treacherous”,change与treacherous语义上遥相呼应,那就是“突变的”。
  ④ Some good readers find it helpful to use their sense to visualize—or picture—what they read.斜体字“visualize”的意思由破折号后的“picture(想象)”给出了说明。
  ⑤ When President Torrijos of Panama met Carter, he tried to give him a friendly abraso (hug).“abraso”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由括号内的hug(拥抱),我们不难推测“abraso”也是“拥抱”的意思。
  2、例子线索
  通过上下文给出的例子,我们也可推测出生词的意思。举例说明一般会出现such as,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e.g.等指示词。如:
  ⑥ Phobias, such as fear of height, fear of water, or fear of crowds, can be eliminated through conditioning.通过后面的“恐高、恐水、怕人”等例子可知“Phobias”是一种“恐惧,害怕”。
  3、语义关系线索
  语义关系线索包括同义词替代线索、反义词对比线索和因果关系线索等。
同义词线索的指示词有:similarly, namely, or, that is, i.e., in other words, just as等。如:
  ⑦ Franklin retired from the printing business when he was in his forties. After he stopped working, he spent his time inventing things and doing science experiments.从下文“stopped working”,可推测出“retired”的意思是“停止工作,退休”。
  ⑧ The players in the World Cup are professionals, while those who play in the Olympics must be amateurs.由于转折词“while”引导的两个分句前后意义相反,我们可推测出“amateurs”是“professionals(专业人士)”的反义词,意思为“业余人士,业余选手”。
  表对比关系的单词和短语主要有:while, but, however, unlike, despite, in spite of, in contrast等。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的连接词有:so, therefore, hence等。
  ⑨ Our vision was obscured by the trees, so we couldn’t see the lake from our window.由后面的结果“couldn’t see(看不见)”可知我们的视线被树“遮挡(obscured)”住了。
  
“高水平的阅读者总是惯于运用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来理解材料。”语境是影响词义推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词义推理主要依赖的是语境线索。但需要指出的是,上下文的推导功能与阅读者的知识水平是有联系的,需要阅读者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词汇深度。如果一段文字对于某一读者来说都是生词,读不懂,运用上下文线索对他来说就无从谈起。经研究发现:读者理解生词的策略可分为三种:根据上下文;根据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根据构词法。上下文虽是读者常用的策略,但读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构词法也是很多的,有时几种策略共同起作用。因为有时仅靠分析篇章内的逻辑关系无法猜出词义。还需要运用生活经验和普通常识确定词义。如:when Mr. Jones gets old, he will hand over his business to his son.根据大意会让人联想到生意人年龄大了会转让家业,寻找继承人,由此不难猜出“hand over”的意思是“转让,移交”。

第一次课需要背诵的词汇(请学生自己将汉语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1 solar:      
2 power:      
3 method:      
4 energy:      
5 become      
6 but      
7 such as      
8 receive      
9 cloud      
10 reflect      
11 meter      
12 fuel      
13 plant: (名词意义)      
14 consume:      
15 a number of      
16 fresh water      
17 effect      
18 different      

注意事项:平时家长可以跟学生随机选择一篇科普英语文章,根据已经掌握的词汇来猜测句子意义。这样的练习虽然开始会有些艰难,但是持之以恒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信心。

第一时间发布2011年秋季科普英语重点章节和学习方法:
http://ww123.net/viewthread.php? ... D1%26cycleid%3D1008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4-25 14:11 , Processed in 0.04483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