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休闲 时尚 国学新知 中国书法史上的明星
楼主: 天地一沙鸥
go

中国书法史上的明星 [复制链接]

51#
heyinbao020226 发表于 2011-5-17 14:4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篇好贴,适合收藏和慢慢欣赏。
52#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7 14:55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heyinbao020226 的帖子

好多字是一个一个打出来的,图片也一张张的找来,好辛苦。
53#
heyinbao020226 发表于 2011-5-17 14:57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天地一沙鸥 的帖子

难怪!这么用心得来的宝贝。谢谢分享啦!
54#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7 15:0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 heyinbao020226 的帖子

虽累却快乐!这也是我学习的过程,还从中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几个好法书,如米芾的《吴江舟中作卷》,昨晚就临摹了两遍。
55#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7 16:1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地一沙鸥 于 2011-5-19 09:58 编辑

继续董其昌。

        晚运洪大——《三世诰命卷》

        太子朱常洛,在经历了政治风险后,终于当上了皇帝,是为光宗,但是不满一年就过世。董其昌很幸运的是,光宗生前曾询问过大臣:“旧讲官董先生还健在吗?”这一问,让董其昌的后半生青云直上。
        光宗过世后,由其次子熹宗即位,朝号天启,董其昌在短短的四年间,从四品官太常少卿升至一品官的礼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九月,董其昌拜南京礼部尚书,皇帝授予诰命,诰命本可由朝廷书家来写,董其昌却亲自书写《三世诰命卷》,这是有他的书法企图的。
        
        《三世诰命卷》的书风,取法颜真卿《自书告身》。《自书告身》是颜真卿担任太子少师的任命状,董其昌亦将之刻入《戏鸿堂法帖》中。在唐代,书法家认为告身是皇帝的命令,可以流芳百世,因而乐于亲自书写告命。董其昌希望这篇诰命的风格,能够取代沈度、姜立纲,成为新一代的朝廷书风。
        董其昌虽贵为礼部尚书,但当时的政权却由宦官魏忠贤把持。皇帝在天启五年赐魏忠贤“顾命元臣”印,等于是宣告他可以代天子行事。董其昌便于天启六年再次辞官回乡。
        一年后,崇祯皇帝即位,流放魏忠贤,魏最后上吊死亡。崇祯四年,董其昌以原官重用,七年进太子太保,但他自觉年老,要求退休,崇祯皇帝不准,董氏仍多次上书,最后以大宗伯辞官退休,九年董其昌逝世,八年后崇祯皇帝自杀。董氏避过了最难抉择的生死进退,而延续明朝命脉的福王政权,更追谥他为“文敏”。他的一生,至此功成圆满。
        董其昌后福不小,他的后辈亦是小同乡的沈荃,为清顺治九年探花,更是康熙皇帝的书法老师。康熙皇帝四十四年(1705)三月南巡时,停留在董其昌的故乡松江,亲制文章赞扬董其昌天资高秀,书风好象微风拂面般清爽自在,集成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诸家特长,又能呈现出秀润的本色,真是天资与功力俱优,才能有如此的成就。这是继唐太宗赞颂王羲之、宋高宗称扬米芾、明成祖推崇沈度以来,再次有书家受皇帝赞誉的殊荣。
56#
heyinbao020226 发表于 2011-5-17 18:00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天地一沙鸥 的帖子

这个帖子要好好保存,将来多起来没准可以出本书呢!
57#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8 11:39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玖、君臣的合奏——乾隆皇帝与词臣书家
      

        
        清朝是继元朝之后,汉人再次被异族统治的时代,但因自立国以来,近百年汉文化的养成,身为满族的乾隆皇帝,此时早已汉化甚深,除了礼遇善于书法的文学之臣外,对于收藏书画、编纂清册、书法刻帖等文化工程的投入,不遗余力,目的是刻意仿效中国历代明君,以期流芳百世,为后世所称颂。

       皇家书画清册——《石渠宝笈》
        继康熙、雍正皇帝之后,25岁的宝亲王——弘历(1711-1799)即位,朝号乾隆。北京故宫现藏一幅画作《乾隆皇帝朝服像》,是意大利籍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画中是乾隆登基时的模样,眉清目秀、气宇轩昂、英气逼人,少年天子的意气风发,与皇家富贵的华丽气质,完全呈现于画面之上,从其面容举止的自信态度,足以显见他将是大有作为的皇帝。
        年少的乾隆,12岁时在圆明园见到祖父康熙后,深得祖父喜爱,康熙不仅亲自教他读书,更属意他入继大统。因此弘历成为皇帝之后,行事处处以祖父为榜样。例如成书于康熙48年(1709)的《佩文斋书画谱》,是康熙皇帝下诏编撰的,该书共一百卷,分门别类,共分论历代书画、书画家小传、书画跋、书画考证以及书画鉴藏等,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中国书画艺术类工具书。该书刊行后的34年,也就是乾隆8年(1743),33岁的皇帝亦仿效他的祖父康熙,下诏编纂宫内收藏的宗教书画著录,名为《秘殿珠林》。次年,又下诏编纂书画收藏专书,称作《石渠宝笈》。
58#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8 12:5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石渠宝笈》共44卷,收录书画藏品两千余件,数量之多,集历代之大成。作品先按储藏地作大类分,各地的储藏再按帝王、历代书家、无名书家编排,最后在按装裱形式分类。每类再分上等与次等,各等再按“千字文”的编号,依年代先后顺序编次。例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养心殿*书册》,标为“上等天一”,上等作品的介绍最为详尽,包含材质、形制、尺寸、历代题跋,以及鉴藏印。次等仅有材质、形制,与尺寸基本介绍。
        《石渠宝笈》除了作艺术等级的评判外,可发现对于晚明书法家有明显的政治判断。奸佞如张瑞图,抗清忠烈倪元璐、黄道周,他们的书迹没被收藏;消极抗清的遗民傅山,更不见与著录。投降清朝的王铎,则是他在古代绘画上的题跋而有所著录。但乾隆41年发布的《胜朝殉节诸臣录》,表彰明朝抗清死节之士,乾隆皇帝亲谥黄道周“忠瑞‘,黄道周的书迹就见于《石渠宝笈》续编。
        编入《石渠宝笈》的作品,均钤上“乾隆鉴赏”、“乾隆御鉴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五玺作为收藏的证明。又在各处储藏地所藏之书画,钤上储藏地鉴藏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原藏在养心殿,则钤“养心殿鉴藏宝”。《石渠宝笈》的编成,等于给这些书画一个永恒的放置处,这套书的文字记录,可说是乾隆皇帝对于古代书画作品的评价。
59#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11-5-18 13:3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希堂
        《石渠宝笈》编成后一年,也就是乾隆11年(1746),皇帝将三件最珍爱的书法作品——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望珣《伯远帖》,会聚于处理政事的养心殿旁的小房间,作为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除命名外,乾隆并作《三希记》一文,对于“三希”,他有二解:一解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希望自己由士人、贤人、圣人、知天之人,成为真正的内圣外王。另一解即是这三件稀世真迹,会聚于一堂。“三希堂”有对联“怀抱关古今,深心托毫素”(毫素指笔和纸)一幅。
        三希堂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最为乾隆所欣赏,内容是王羲之在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的信札。书风圆劲古雅,意态闲逸,用笔圆钝而不露锋,结构平稳。此帖在唐代为褚遂良所有,北宋时为米芾所收藏,后经南宋高宗、贾似道之手,以及元仁宗命赵孟頫所作的题跋,明代时为吴廷所收藏,后来于康熙18年入宫,存在养心殿中,乾隆11年时,改置“三希堂”。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这三件稀世书迹,乾隆皇帝绝对料想不到最后会离开皇宫,最后分藏海峡两岸。《伯远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现藏上海博物馆,而《快雪时晴帖》则在海峡的另一端,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5-21 10:11 , Processed in 0.0716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