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正规教育 小学 全人教育,双语教学的 船王女儿的教育梦——包陪庆女士专访
查看: 2331|回复: 3
go

船王女儿的教育梦——包陪庆女士专访 [复制链接]

“无论多么大的财富,一场战争、一次革命,就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教育,可以给人永久拥有的灵魂、知识和能力。这是你给人家打、给关在监狱里头,人家都拿不走的东西。假如有一天你被打倒,要扫地、要下乡,你也不会觉得苦和枯燥,你一样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包陪庆

包陪庆谈教育的时候,两眼闪耀富于激情的光芒,可以让聆听者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热烈起来。
包陪庆有很多头衔,她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香港环球航运有限公司董事,但最与她如影随形的身份,是作为已故船王包玉刚的女儿。
在包陪庆撰写的《包玉刚——我的爸爸》一书中,有一张留学期间的包陪庆和前来探望她的父母的合影。她站在父母的身边,娇小清秀,眼神格外清亮专注。此时,一代华人船王包玉刚缔造的船业王国的财富已经富可敌国。70年代末包老先生赴京访问老友,发现北京饭店多一间套房也没有的时候,立刻提出“为国家旅游局捐赠1000万美元盖一座饭店”。这笔钱最后由邓小平亲自拍板接收,建成了北京第一座五星级酒店;当邓小平将香港回归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为了融洽中英谈判气氛,争取英方谅解和信任,包玉刚又不惜做亏本生意,在造价昂贵的英国订购轮船,然后将合同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撒切尔夫人。作为长女,包陪庆多年跟随父亲,感染老船王的气魄和远见,见证过巨大的财富和极高的权利。几十年过去,她的眼神没有改变,内心仍然纯净。身为船王之女给予她责任,也给予她自由,使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物质,专心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精神生活。

2007年,包陪庆和小儿子苏文骏一起在上海捐资创办了包玉刚实验学校。目前拥有1-6个年级400多名学生,来自20个国家,并在松江开办寄宿制中学,今年9月将迎接第一批7年级和8年级的新生。上海人对包玉刚实验学校已经耳熟能详。
谈及为什么要在上海创办一所非营利性质的学校,她的回答是:“我为了感恩父亲,感恩上天给我这么好的命。做世界上一级的中国学校,是表达感恩,是担当我们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有激情的女性,她在学校的成立大会上所做的讲演的题目就叫“我有一个梦想”。生命是需要意义的,包陪庆给自己找到的人生价值所在,是教育。
据说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创办源于伊顿公学前校长艾瑞克 安德森(Eric Anderson)的一句话。当时包陪庆携小儿子苏文骏与安德森共进午餐,谈到国内教育的一些问题,觉得很心痛,安德森于是说:为什么你们不自己办一所学校,给中国内地的孩子你们理想中最好的教育?我支持你!

办理想中的学校

办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在包陪庆来说不是第一次。1981年她在香港创办了香港汉基国际学校,是香港首家以英文和普通话双语教授国际课程的学校。当时中英政府尚未就香港的未来达成协议,离香港的回归更是遥远,很多人不理解包陪庆为什么这么重视普通话。香港汉基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不同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秉承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如今,汉基学校在香港“供不应求”,每一个招生名额都有将近1000人报名申请,某校董的孩子都等了一年才得以进入学校学习。
包陪庆认为自己热衷教育,也是在继承家族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站在财富之巅,包玉刚先生在内地出资设立了中英友谊奖学基金,在上海捐赠两个图书馆,又创办了宁波大学。“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商海沉浮中炼造出来的睿智眼光,爱国船王包玉刚也是改革开放后港侨中首位捐赠巨款支持国家建设者,他所选择的捐赠,不光是财富,更是如何去创造和得到财富的能力与思考,是打渔的技巧。
包陪庆对教育于人生的意义以另一番话来进行了阐释:“无论多么大的财富,一场战争、一次革命,就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教育,可以给人永久拥有的灵魂、知识和能力。这是你给人家打、给关在监狱里头,人家都拿不走的东西。假如有一天你被打倒,要扫地、要下乡,你所拥有的音乐、人文的内涵,也能给予你力量。”

办学路漫漫

在内地办学,情况跟香港很不一样。香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体制已经完善,比如私立学校拥有和公立学校一样的无偿使用土地的权利。而内地虽然政府日益强调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但“私立”学校的定位始终不明确,相关政策也不配套。
“要在上海创建学校,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也并不容易。只靠我们一个家庭肯定办不成。上海政府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说起创办学校过程中上海市政府给予的支持,包陪庆满怀感激,她说:“这个学校真的是从零做起来的,上海市政府、市教委一直非常支持,给了我们很大鼓励。”
办学之初,包陪庆和儿子走过一段艰难的道路。当时没有校舍,没有教室,没有教师,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用她的话来说,“只有理念和热情”。但在第一次的学校介绍会上,就有家长冲上前来报名。她觉得,父亲的英灵一直在冥冥之中帮助自己。开第一场介绍会的时候,需要借用场地,找到包玉刚先生生前捐赠修建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馆长当年曾接受包氏家族捐资成立的奖学金项目出国深造,一听说是包氏家族要在上海办学,立刻就同意借出场地。
定居上海的香港家庭一直是包校的积极支持和追捧者。包氏家族在上海办学的消息传开后,有人为此居家搬迁,从香港来到上海,就为了把孩子送进包校。在2010年底包校举办的联欢会上,一位来自香港的陈姓家长兴奋登台,讲了自己的孩子如何在来到上海进入包玉刚学校后各方面取得成绩,焕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之后,宣布捐款给学校,作为对创办人的感谢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支持。

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包陪庆给包校设定的核心理念是全人教育,学生不单有领导能力,更学做世界公民,与应试教育相对立,包校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因为“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学校聘请了上海市首倡愉快教育的全国特级校长倪谷音女士来担任创校校长,“因为我们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古人讲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确实是辛苦的,但孩子为了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老师或家长强加的,否则,一旦外界压力消失,学生一定就不要学了。人本性是趋乐的啊。但如果能培养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觉得获得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的时候,他就会自发去追求知识,那么再大的苦,也是乐了。我们力图做到的,就是激励学生去探索、去独立思考和追求。”
包校也很注重学生的独立精神、合作性、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包陪庆很喜欢包校的一个设计:学院制。像《哈里 波特》里一样,每个孩子都属于一个春、夏、秋、冬四个学院中的一个,个人在学业,艺术,体育等各方面获得的成绩都计入学院的分数,学期结束时,积分最高的学院受到表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荣誉。她说,这是英式教育的一个传统。
包陪庆本人16岁离开香港赴普渡大学留学,一直在做她上海办学的帮手的儿子苏文骏更是自幼接受国际最优秀的教育,曾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进入伊顿公学,又以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然后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很多家长把苏文骏上进求学的态度作为楷模,想把自己的孩子也教出这个样子。
接受过东西方优秀教育的包陪庆和苏文骏,母子俩的理想是要把东西方教育的精髓结合起来,在内地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学校。
包陪庆目前忙碌筹备包校即将在松江开学的寄宿制中学。她和苏文骏都认为,“国外的学校,很多很优秀,但孩子小小年纪出国留学,一方面是父母会舍不得;另一方面,你去英国读书,学的就是英国的历史教材和对世界的看法,在美国就会学习美国的地理和历届总统的名字,对很多中国孩子来说,会带来文化认同的障碍”,而开办这个以欧美一流寄宿学校模式运作和管理的学校则可以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不脱离中国本土文化即可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在包校,中西文化都是主流。
包陪庆介绍说包校的寄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供住宿方便,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她说,“在寄宿制下,教育是全天24小时的”。包校寄宿教育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课外兴趣和社区服务活动,并且遵从伊顿公学等世界名校的模式,建有大量的运动设施,保证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包校的寄宿体制下,来自海外的富于寄宿学校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师携家入住学生楼,照看每层楼的18名学生,不分年龄和班级,师生亲如一家。另外还特别设立导师制,学生从入学之初即跟随指定“导师”,每个导师负责7个学生,深切关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成长。

包陪庆现在香港和上海之间频繁往返,参与学校的各种事务。前段时间小学部装修位于上海长宁武定西路的新校区,她亲自设计了学校的校徽——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每天清晨,朝阳照耀在“园树”上,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她亲自设计了学校礼堂的月门,灵感来自中国江南建筑,又有种植台,给学生们劳动种植的机会。来自船业背景的她,坚持在图书馆的墙上做出五彩的“洞”来,象征远洋船上的小园窗。她的创意,当时让设计师颇费脑筋,但现在图书馆建成了,孩子们舒适随意地“躲”在“洞”里专心看书,已成为包校一道美丽的风景。以其地位和身份,包陪庆本不需事必躬亲,但她说:不亲自参与,总觉得想法不能完全实现;何况,可以亲手实现自己的梦想,本是一件人生的乐事。



2#
小胖妈 发表于 2011-5-25 09:42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包女士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优雅的人。第一次在学校见到她时,她在亲手拭擦墙上的一块污渍,用自己的行动在提醒她身边的每个人要注意细节,全心付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环境。
3#
DundunMM 发表于 2011-5-25 11:33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非常不明白,一年10几万的学费,怎么会是“一所非营利性质的学校”?
4#
小胖妈 发表于 2011-5-25 12:04 |发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非盈利是指该机构会将所有的利润重新投入其发展和员工福利中,包玉刚学校创办至今4年,有400多名学生,小学部刚搬入武定西路的新校舍,国际标准的寄宿初中今年开始招生,包氏家族的投入巨大,但他们对“今日兴学,为明日中国”的承诺更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27 04:28 , Processed in 0.06009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