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搜索
喵喵网 群组 社会教育 素质 金桥儿童生活馆 说说小学生活
查看: 3497|回复: 15
go

[心得体会] 说说小学生活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7 23:00 编辑

交流一下,孩子们在哪里上学,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
以后大家可以在这个帖子里分享一些周边小学的动态,交流学童家长的经验。
2#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3 12:3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3 21:17 编辑

先说一下晴,今年9月进金口路上的金英小学,是一所信息特色的学校。建成了一个信息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以前是公开的,从各科教学课件来看,教学观念还是非常先进的,教学方式也丰富多样。现在要凭密码才能进入这个平台了。金英的信息化教学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承担了国家级的课题。在科常课程上,从学校网站上看到,与金杨少科院合作,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从小一开始开设信息课,可以用电脑做PPT和绘图。
从小一开始每个孩子都开博客,每天都可以看到全校的博客排名,孩子们可以用这个平台和全校其他的孩子及其家长,还有老师和校领导交流。可以看到,这是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另外一个对于孩子的评估方式。老师们对于博客的内容和反馈的问题是相当关注的,回复也很及时,基本上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此外,英语也是一个特色,学校对这方面要求较高。听老师和家长说英语学科成绩比六师附小的好(不知道是否属实)。

金英算是一个民工小学,因为晴所在的地段幼儿园,孩子们的父母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来打工,本地住民也以拆迁搬迁过来为主。我认识的,有开饭店的,有摆水果摊的,有开复印及图文处理小店的,有开五金杂货店的,有看报亭的,有菜场里卖菜的,有在饭店里当服务员的,有送牛奶的,当然,还有很多是办公室里的小职员。相比之下,我家的条件算是很好的了(我认识的旺旺上和我同等条件的家长,都很早就买了学区房,离开了这个小区。我和涂涂妈算是这一届硕果仅存的了)。这样的学生群,和建平、六师附小的学生群,家庭教育的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英语考得比六师附小的孩子好,只能说明学校抓应试抓得紧。
唉,又希望学校学风好,又不希望孩子太累。本来没有择校,就是希望孩子上小学轻松一点,留点时间全面发展,想不到上一个地段小学,应试的氛围还这么强,也只能面对现实了。

目前爸爸的期望是班级前十名,我觉得班级前二十名也可以接受(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是前十名,谁愿意垫底呢)。
说实话,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不应该用成绩来评价他们。我过年到广州,朋友在番禹南国奥林匹克花园的一家民办小学就读,孩子们似乎整天在玩,考试成绩全部都是第一名,和同小区的公办小学一比较,一些家长感觉要崩溃了,老师们经常给家长做心理辅导:孩子们这么小,保持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成绩和名次并不重要!



3#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3 21:4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3 21:41 编辑

看了《窗边的小豆豆》,就希望自己家这个小朋友也能找到一所巴学园去上。可惜华德福小学,巴学园,甚至蒙台梭利教育的小学,在上海这个号称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教育土壤里都没有开花。

去平和面试,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可惜事实证明,平和已成为名校,竞争如此激烈,普通孩子一开始就很难进去,进去后也不知道会不会感到轻松快乐。

我倒是能找到关系进浦东另外两所寄宿制民办小学,和平和相比较,一个是更偏重应试,一个更接近贵族学校,想想还是算了。

没有再去其他地方择校,就是觉得家门口这所民工学校,孩子们和家长的素质都参差不齐,学习的进度不可能太快,不可能太深,应试的压力会相对较轻。

呵,诺大的上海,就想给孩子找一张平静的小书桌。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希望她快快乐乐地长大。
4#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3 21:4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另类老爸的故事

以前看到过一个另类老爸给孩子选择民工学校的故事:

这位另类老爸叫刘书宏,他的文学作品一直在各大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他的小说获得贝塔斯曼全球华人网络文学大赛第一,他还把他和女儿刘真然之间的故事和情感写成书:《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和新出版的《我还是希望你快乐》。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欢,都为他和女儿之间的融洽关系所感动。这位另类老爸独特的教育方式受到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另类老爸的四“不”原则:

一、不考试
               
爸爸:这是我给他的特权,我跟她说,一到考试你就回家来,你可以休息也可以自己安排事情,也可以玩。我觉得现在社会对这个考试成绩的压力太大了,其实这些压力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测验本身就是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的手段,结果变成了一种盲目追求高分数的错误心态,孩子考不好就非常痛苦,孩子内心会有罪恶感。所以我不想让孩子参加考试……
              
刘真然:挺高兴的,也感到比较轻松,不用担心考试考不好挨父母骂……

二、不择好校
               
爸爸:是帮真然选择学校的那件事。跑了十几所小学,反复比较后,我发现最好的小学是民工小学。于是,我就把女儿送进了收费最低廉的民工小学,和卖菜打工的小商贩的孩子们坐在一间课堂里上课。
               
当时我的朋友都说,你怎么把孩子送那里去了呢?孩子会不会学坏了?我认为,在这所学校里,有个最重要的东西:见多识广,那里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真然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甚至都会用很多方言。而且,能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各个阶层的人,对她的一生都有好处……

三、不要服从老师
              
爸爸:从然然刚上学的那天起,我就跟她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如果在学校里老师要你罚站,你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老师讲,我不罚站,我有我的人格和尊严。
              
如果老师叫你请家长到学校来,你就要告诉老师说,我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解决不了,我再叫家长来。

四、不上补习班
              
爸爸:我看别的孩子平时周末和假期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我觉得这样不好。我从没给然然报过任何学习辅导班,到了假期,别的孩子都在忙着上各种辅导班、写假期作业,然然却忙着在我的公司打工:上午扫地,下午擦桌子、喂鱼浇花,中午还要给烧一碗面条。一天的薪水是5元钱,有哪样做不好,就会被扣掉一块钱。这样做一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还有一个是为了给女儿灌输有偿劳动的观念。
              
刘真然:我可以到市场里面去摆个小摊子。不一定将来到大公司里去工作才能赚钱啊?没有能力是赚不了钱的,同样是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
5#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3 21:50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先锋家长,带着孩子玩转学校——另类老爸的续集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3 21:57 编辑

刚才想在网上,把当初因为给女儿选择民工学校的勇气而打动我的另类老爸的故事找出来,结果先翻出来下面这个续集。原来在中国,还真的不能随便给孩子教育做“试验”:

刘真然的求学经历是父亲刘书宏的教育实践。短短几年间,她分别经历了四段教育历程:民工小学、普通小学、在家上学、私塾学校。


  如果你是一个有钱的老板,你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民工学校吗?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学校不快乐,你会让孩子退学回家,接受自己的教育吗?
  如果你坚信儒家经典,而孩子却非常反感,你会让孩子去私塾学习孔孟之道吗?
      

  2007年7月,刘书宏又出书了。书名叫《我还是希望你快乐》。
  这已经是他关于家庭教育的第三部著作。前面两部分别是《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我就是希望你快乐》,关键词始终没变:“我”、“希望”、“你”、“快乐”。书中写满了父亲和女儿刘真然共同成长的快乐场面。
  但是,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父亲刘书宏真的能让女儿快乐成长吗?

  
第一站:民工小学
  刘书宏的公司在一座大厦的22层,办公室不算太大,但很整洁,墙上挂着他自己创作的绘画,主题都是佛教故事。刘书宏本人不仅信佛,而且一直坚持素食主义,他个子不高,头发极短,看起来干练而精明。
  如果不熟悉刘书宏,你肯定无法理解他的思想。
  他自信地认为,“我比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我的教育思想没有任何师承,一切都源于天分”。
  如果不了解刘书宏教育女儿的经历,你很可能会认为他一开始就和主流的学校教育水火不容。但事实上,刘书宏最初并不反对学校教育。
  和其他父母一样,女儿两三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就把她送到了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指标,也没有考试的压力,在父母和老师们的呵护下,女儿刘真然自由而快乐的成长着。2003年,父亲写成了一本小书《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记录了女儿无忧无虑的学前时代。
  女儿该上小学了,父亲先后考察了天津市十几所不同类型的小学——其实他也希望女儿获得最好的教育。但是,和别的家长不同,刘书宏发现那些所谓的贵族学校里的“军事化管理”不过是强迫孩子学习、扼杀孩子快乐天性的地方。反复比较之后他得出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结论:最好的学校是民工小学。
  刘书宏对女儿的智力充满了自信:“她继承了我的优点——聪明。”在他看来,小学那点知识对女儿来讲算不得什么,只要她喜欢,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如果不喜欢逼她也没用,反倒打击孩子的自信。
因此,在刘书宏眼中,贵族学校和民工学校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恰恰相反,刘书宏发现民工小学竟然有贵族学校所没有的优势:“在这所学校里,有个最重要的东西:见多识广。那里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如果孩子学点脏话骂人,她都会用很多方言。而且,能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各个阶层的人,对她的一生都有好处。”
  于是,女儿刘真然进入了一所民工小学。
  但是,半年以后,刘书宏却给孩子转学了,原因是发现女儿的老师没有笑容。
  “一个没有笑容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而刘书宏脸上似乎永远都挂着令人亲切的笑容。

  
第二站:普通小学
  离开民工学校后,刘书宏又辗转给女儿找了一些普通小学。然而,问题却接踵而来。
  学校的老师不断反映刘真然的问题,不是学习成绩不好,就是上课不听讲。为此,刘书宏没少受老师们的数落。而坚信只有快乐才能成才的他也每每与老师争论,结果总是不欢而散。
  刘书宏发现,女儿越来越不快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沉重的作业,也有老师的批评,更重要的是女儿讨厌考试。在父亲看来,刘真然不是学得不好,她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问题出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上,那些考试题根本无法检验一个孩子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但是,这样的考试结果却被老师们奉若神明,成为打击孩子自信心、消磨孩子创造力的工具。因此,刘书宏不仅鼓励女儿不参加考试,而且紧接着出版了《我就是希望你快乐》,随后又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带着女儿到处宣扬不考试的好处。
  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刘书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让孩子的学校坐不住了。学校要求刘真然必须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否则只能退学或转校。
    如果这些矛盾尚且可以调和的话,那么,女儿最后一个小学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刘书宏“忍无可忍”的事情了。
  这所学校发生的两件事情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一件事情是刘真然的自行车丢了。原因是学校老师不让孩子在校内存车。而事实上,学校的车棚并不像校长所说的“根本放不下”,而是空空荡荡。
  另一件事情是,午休时间,学校把学生关在校门之外,不到时间不开门。孩子们只能在烈日下等待,校门外车来车往,随时威胁着孩子们的安全。
  为这些事情,刘书宏曾经直接批评学校。但结果并不理想,学校依然安之若素。刘书宏非常生气:"学校把教学设施看得比孩子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重要,这哪里是在教育孩子!"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学校的管理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了。
  既然矛盾无法调和,刘书宏就和女儿商量,一致同意退学回家,由爸爸来教育女儿。

  
第三站:在家上学
  刘真然说爸爸一直就很尊重她的意见。
  没错,退学回家,就是父女俩共同的决定。
  但是为了这个决定,父亲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从网上订购了小学教育的书籍,逼迫自己学习,然后再教授给女儿。
  父女俩每天早起后开始晨练,跑步、下腰、踢腿、拉韧带还包括滑旱冰。
  晨练之后,诵读《金刚经》。休息片刻,开始上语文课、数学课、计算机课、新闻课和电影课。新闻课就是看十分钟的电视新闻,电影课就是看电影大片。
  上语文课,父亲只教授生字,然后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讲一个故事。故事完全由父亲独立创作,因为他觉得那些课文普遍不够生动。
  除了识字,父亲还安排孩子阅读,阅读内容很广,目的是系统地训练女儿的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父亲还给女儿报了小区里的钢琴训练班,让她自己去练习。已经学会游泳的女儿还需要自己到另一个小区的游泳池上游泳课。
  父亲最头疼的是数学课,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小数课程,这对他来讲已经很不容易,每天必须花时间自己搞懂,然后再教女儿。
  几个月下来,女儿的进步十分明显,回想那段日子,刘真然的感觉是“太爽了”!然而,父亲却撑不住了。首先是太累了,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公司,更别谈写作了。而另一方面,整天呆在家里,缺少锻炼,女儿很快变成了一个胖丫头。
  于是,父亲决定给女儿找一个读书的地方。这一次,父女俩发生了分歧,而且是最大的一次。

  
第四站:私塾学校
  刘书宏十分推崇传统文化,他一直就希望给女儿找一个可以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他认为这些东西女儿将会受用终生。
  当他给女儿找到这样一所学校的时候,他由衷地说了一句“感谢生活”。这是一所独特的学校,位于北京郊外的百望山,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儒家经典。说到底,它就是一个私塾。
  刘书宏自认为把孩子送到私塾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刘真然认为上私塾完全是“上了爸爸妈妈的当”——开头说一个月,继而是一年,最后说三年。“我是抹不开面子,才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但刘书宏坚持认为,女儿虽然口头上抱怨,但她的内心世界还是快乐的。
  父亲对私塾的教育非常满意。他发现女儿的诵读水平提高很快,一个月就可以流畅地诵读《大学》、《论语》,更让父亲高兴的是向来讨厌英语的女儿,竟然能够用非常流利的英语背诵英文版的《论语》。不仅如此,一个月下来,女儿很快就瘦了下来,恢复了正常的体重。
  和父亲的看法截然相反,在刘真然看来,私塾的生活是她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在私塾里,刘真然和她的同学们(也包括小她六七岁的小弟弟)每天从6点起床到9点40熄灯睡觉,中间只有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而老师们让他们背诵的儒家经典,完全没有讲解,如同天书。她觉得私塾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无法忍受,而整天还要背诵那些自己搞不明白也不想明白的老古董,以致于一提起古代中国就开始本能的厌恶。所以,刘真然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私塾,“只要能离开书院,去哪儿都行”

  
其实我只有小学学历
  刘书宏对老师的判断来自自己的人生体验。
  “我的教育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的成长经历”,刘书宏经历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成才途径。他公开宣称:“我没有正经读过书,其实我顶多只能算小学学历。”
  在安徽芜湖长大的他从小学开始就是成绩很差的学生。在刘书宏的记忆中,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完全是一种痛苦体验。然而,就是这个被老师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却对文学和绘画颇有兴趣。凭着自己的文学和绘画天分,刘书宏闯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从二十岁左右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如今,刘书宏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编剧和画家。
  2007年7月,刘书宏出版了《我还是希望你快乐》。这时的刘真然已经不可能像上学前那样无忧无虑了,“烦”开始成为她最经常使用的词汇。即使如此,父亲还是由衷地期望女儿永远快乐。
6#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3 22:0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3 22:10 编辑

如今,我们现在也要读和这位老爸选择的民工学校非常类似的学校了。

前车之鉴就在那里,咱们尽管有理想,不能做理想主义者。
不能缺乏勇气,但是要做先驱,而不能做“先烈”。
我希望女儿快乐,但是不可能脱离这个应试教育环境去追求片面、短暂的快乐。

我们要和孩子一样成长,一样有适应性,能够融入社区,融入环境,去适应和改造环境,就在我们身边创建自己的生活。
7#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4 22:2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4 22:31 编辑

在金桥圈的QQ上碰到几个男孩子家长,有实验东的,有六师附小,有金英的,都反映男孩子写字慢,还写不好,总被老师盯着不放。普遍的看法是小女孩乖,写字方面表现好。小学生家长们共同的建议都是要让宝宝开始写字,认点拼音,做好幼小衔接。
数学郑老师儿子上张江的学校(普通学校,重点班),虽然入学认识上千字,写字仍然碰到问题。所以郑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学前开始写字!
孩子们作业时间长,未必是习惯不好,而是机械训练量大,抄写费时。只能慢慢来磨合。

中国小学生的童子功,都是这样练出来的。我们也慢慢熬吧。
8#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5 09:01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5 09:07 编辑

回复 #10 tiantuantuan 的帖子

非常棒的文章!谢谢推荐!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空上好网了,现在旺旺和喵喵妈妈的好文章极少,倒是应该多泡泡好网,汲取一些营养。

希望各位妈妈在泡网看到好文章时,能够多多转贴到群里,让大家都受益,一起学习和思考!


9#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5 21:43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其实我在当全职妈妈在家研读教育书籍时,也收集到一些和小学生学习有关的好东东。
改天也贴过来,大家共享啊!
10#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15 07:3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7 diena 的帖子

康康是读哪所小学,洋泾实验?
11#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16 19:4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19 diena 的帖子

呵,一纠结就是12年啊。学童家长的生涯马上开始了。
12#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17 20:22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今天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她女儿在浦西读一所颇有名气的公办小学读四年级,每天的作业至少要四个小时,起码要到晚上七点半以后才能做完作业。
同事觉得做作业做到这个时候很正常,因为有时候还会更晚呢。同事还认为家长陪读是很正常的,不然,孩子怎么可能做完这么多作业啊。
可我觉得很悲哀,四五个小时的作业,比在学校里上一天课的时间都长,家长和孩子在家里要承担的学业压力太大了。

这还不算上课外再上几个兴趣班,学学外语什么的。
13#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17 20:48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22 diena 的帖子

我在联洋碰到进才小学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子,她说四年级的作业,1个小时左右仍能做完。

有个初中老同学从美国回来,家里两个持美国护照的男童,马上要从大连迁来上海,发现要在上海寻找一所理念适合的学校就读竟然这样难,这样贵!她也听说过平和(看来名声在外啊),只是不知道平和竟然还要考试的!

我把小学作业的时间比较跟她一提,她马上说,上进才!
14#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1 18:14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幼儿园中的好孩子成了小学老师眼中的差生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1 18:27 编辑

今天全家一起去地段小学报名。
老师问晴晴是否认识字(让她读告知书上的内容),是否会拼音,是否会背唐诗(晴晴点头说会背,但看到老师太紧张了,一首也背不出来了),是否会讲故事(让晴讲,可晴闭着嘴,一个也讲不出来),是否会26个字母,还出了加减法给晴晴做。
最后老师很严肃地问我,你是不是没有给小孩学公文,学国文?我只好点头承认错误。并且问老师,拼音不是小学会教吗?26个字母不是说二年级才学吗?
老师说,小学拼音教的很快,家长不给孩子早点学,到时候根本跟不上!26个字母不学,马上小学就会拼读单词的,不认识字母怎么拼读啊?
然后老师把我们的报名表放到抽屉底下。
进去看到好几个孩子回答老师类似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报名表都放在桌子上,厚厚一沓。
回答得不好的,老师就把报名表放到抽屉底下。每个老师抽屉里没有几张。

看到幼儿园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成了小学老师眼中的差生,晴晴爸爸对我终于“心悦诚服”:这下你们如愿以偿,进慢班了吧?女儿连地段的面试都不合格,难怪考不上平和!你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观念根本就不一致!

15#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5-21 18:19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5-21 18:34 编辑

我现在真心希望抽屉底下的孩子都能集中分到一个班,这样开始教学进度会慢一点——但估计不会,应该是把表现好的孩子集中到一个快班比较合逻辑。

幼儿园三年,没有刻意给孩子学语数外的学科知识。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潇洒。绝大多数同班小朋友周六整个上午都在那里学习语、数、外,我们则去看儿童剧,听音乐会,看各类展览和表演,去这里那里玩。

甜在前头,苦在眼前了。
还有几个月开学,马上开始教她拼音。

郑渊洁可以在学校阶段给孩子交病假条,带孩子去看各类展览,可以花钱请阿姨帮忙代写“八股”作文。我没有这个勇气,我可以顶住幼儿园老师的压力不让她提前学知识,可我顶不住小学老师的压力,就算我不期望她成为小学老师的宠儿,但也不希望她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
16#
晴晴的妈 发表于 2011-6-11 20:06 |发短消息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11-6-11 20:08 编辑

今天和金桥圈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打羽毛球,旺旺关闭后就没怎么联系了。
一个孩子在建平,40多个孩子,排在30名左右,适应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爸爸也不愿意看到他养成如此的习惯。
一个在洋泾实验,也是SOSO,孩子比较皮。
呵呵,旺旺的爸爸妈妈那么优秀,男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我家的也象个男孩子,不知道情况会怎样,反正羽毛球有点开窍了,能把球发过网去了,偶尔接几个球过来,我还接不住呢。看来真是有点我的球类运动天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喵喵网

GMT+8, 2024-6-9 07:00 , Processed in 0.02805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