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网

标题: 如果让你来鼓捣幼升小,你怎么选? [打印本页]

    标题: 如果让你来鼓捣幼升小,你怎么选?

请大家指点,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恶搞也可以。


经历幼升小,我女儿的最大愿望变成了:妈妈,我以后也要办学校,做校长,学校又大又漂亮,想来读书的小朋友都可以来,而且吃饭还不要钱.


回复 #2 dear4110 的帖子

太棒了,这小朋友理想远大!


那需要很多的钱。刘文彩就是这样的实力派民办学校的典型,只是我们给污点了。学现代的有邵逸夫等,他们不办学,但助学。


小孩的潜台词是:怎么上个学还要考呢,求学本来就是件快乐的事情.期待,教育资源能均衡一点,不要再折磨孩子和家长了.


选最皮的男孩子,坐不定、立不定的最好!!!!
(偶们小皮人机考没通过,偶们小皮人世外逸夫也不要;如果偶当了校长一定给小皮人们一个机会;否则都是聪明的乖小孩,王老师教起来多没挑战呀~;)


呵呵,两年了,看来王老师明年又要改革了。
我觉得机考的方式很好,孩子受外界的干扰相对比较少,比较容易考出水平。考试题目可以按照几个考察点出,然后每个考察点挑前几名的学生,这样不同风格的前几名的孩子都有了。


一二年纪没擦别的,三四年级分化,应该在四年级选拔。至少这样,孩子会有六年的快乐童年。


我也支持机考,虽然没有考上。特别是放榜前爸爸妈妈的众多猜测,给幼升小的阶段增添了不少轻松点。
方法、原则同样不要公布(应该不会公布的),我觉得这么多面试里面,实验算相对公平的。有些特点我觉得应该是每个人天生的,实验选拔的孩子应该是逻辑思维强的小孩,反正这些题目我看了就头晕。所以我觉得入选的、没入选的都不用太纠结。学习是长跑,不用纠结在一所学校上。
还有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实验不考英语,这点我支持,我实在搞不懂现在为啥这么多的小学面试都注重考点英语呢?我们小时候不都是五年级才学的,现在不也挺好的,没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啊。



我还是挺支持实验今年的考察方法,有它的独特性.今年有看证书奖状原件,但不看学校发的奖状,难道怕作弊??许多孩子都有二星的证书,这个老师仔细看了一下,这样会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会让小朋友在幼儿园就考二星,甚至三星,对小朋友的压力是不是更大了.


回复 #10 kevin_2005 的帖子

   今年看二星证啦? 小小鄙视一下,俗了。实验以前不这样


本帖最后由 杰杰 于 2011-5-19 23:10 编辑

回复 #10 kevin_2005 的帖子

登记证书的数量,并没记录具体是什么证,只是种参考吧,不觉得是什么星级的暗示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会看证书,这种证书不代表任何水平,只证明了家长不懂孩子成长规律。


回复 #11 小龙人 的帖子

不是的,只是查验,估计是看家长的诚信度的.
偶家的就一张证也没,老师也没区别对待.


回复 #5 dear4110 的帖子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想要教育资源均衡纯属奢望。
打个比方,原本有一盅大补元气、香气四溢、滋味浓郁的靓汤,喝的人少的话还能每人喝上一口。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想喝而且还想大家喝得平均些,那就只能兑水了,兑了水之后就不是原先的那个汤了。想想看,主管教育的人能这么干吗?
教育资源不均衡肯定会长期存在下去的,无论主管部门推出哪些改善举措,只能起到暂时性平息普通百姓心中无名怒火与怨气罢了。


回复 #13 不二周助 的帖子

  都啥证来着,哪有那么多好考啊?  我我我。。。 OUT了


回复 #1 低叹 的帖子

六岁的小孩有啥好考的? 学校选学生不就是看家庭。 不信你们实验学校用同样的方法,教一个选出来的班, 教一个民工子弟班, 比较一下结果,就知道是你们方法卓越,还是家庭因素。


总之,相比较其它一些民办学校的面试,我更推崇实验的。即使考不上也输得口服心服。


希望教育部门有人象实验王老师这样来民间听证,看看民间呼声。把某些不合理的招生方式如SWFX这种引起公愤的学校,进行彻底改革。招生旺季成为某些部门人士旺袋的绝佳时机。


回复 #18 RUIMA2009 的帖子

这也是我们参见几个学校面试后的感觉


看到王老师有个帖里说,小学是炒概念,几个学校看下来,深有同感。

既然是这样,索性对报名的来者不拒,给个编号,然后公证摇号,摇到的算入围。入围的家长先面谈,这点我同意全职妈妈的,家长很关键。至于孩子就不要为难他们了,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来胡搞的,家长OK的前提下都收了来。


回复 #15 RUIMA2009 的帖子

不是长期会存在下去,而是永远会存在下去。


排队算了,以后就让家长报名占位,比如你要读XX小学XX年入学,付费预定,早来早收,资源共享,一人只能报一个小学。



回复 #17 全职妈妈 的帖子

醒醒吧,从全体上看就学习实效而言民工的孩子比市民的孩子强。


如果是我来设想,肯定是脑手并用类型的考试,中国孩子现在欠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加创造能力,邻居家小孩思维题做起来很快,可是积木,乐高只会跟着搭,要他自己设计就没方向了。很多孩子画画也是只会按照老师的意图来画,从来不会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就去把画面给呈现出来的。而将来真的在工作中有竞争实力的人才往往都是些有自己想法并且能付诸实行的人。所以教育真的应该反省一下了。


回复 #19 番茄妈妈 的帖子

嘘,不能这样说,我也是布衣白丁。
你说的那个学校是市教委唯一授权提前招生的民办学校,它的操作是合法的。它合法,就表示其他民办的提前招生都是违规的。
也不能说是引起公愤,报考的越多,被排除的越多,不满的也对应越多,这很好理解。
大家气愤并不是它不好,否则大家怎么能蜂拥而至呢?谁会选择自己气愤的学校呢?都不会。这很类似单相思的一个小伙子,向一个大众情人求爱,结果遭拒,于是就这个反应。哈哈,有些不合适了。
你说的这个学校,是上海运作做成功的学校,其成功是不能复制的。独苗。它的存在有深厚的社会根据,我想即便市市政府也不能奈何它,更不要说市教委了。何况它做的还很优秀,你找不出它的毛病。
我们不能娶它,那就远远地祝福它。别惦记,别投入情感,什么都可以过去。原来我办公室的一个家伙就不理解,整天还梦想和张曼玉结婚,那还不痛苦一生呀。



口号:只招运气最好的小朋友
方案:
凭小朋友的身份证号,每人交一定的保证金,领取一个号码,学校委托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摇号后,公开中签号码。
如果还想发挥的话,可以在学校设立交易平台,每次交易抽取1‰印花税


在孩子幼升小这段时间里,几乎天天潜水,今天终于在王老师的帖子里冒泡了。
我很早就把实验作为孩子小学的首选,因为一是离家近,二是可以有很多语数外以外的学习机会,三是通过王老师的言谈相信实验还会有很多优秀的、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特视角的好老师,来弥补我这个做家长的缺陷。
为了孩子的幼升小,我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实验和SWFX让孩子自己考,家附近的较好的学校也由孩子自己搞定,作为家长我负责给他弄好其他的坊间说的一流学校。结果实验失利了,在机考环节;SWFX我放掉了,综合考虑了上学的路途和最后小升初的机会;其他周边口碑好的学校靠孩子自己,几乎所向披靡,无一不中。当中,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有一个浦东也算一流学校的推荐名额,老师认为我儿子去面试把握比较大,考虑到其他因素我让老师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


回复 #17 全职妈妈 的帖子

我也赞同全职妈妈考察家庭的想法。六岁的孩子,考什么,考认字,考做数学题、逻辑题快慢,考知识面?考得好的孩子就比考得不好的孩子怎么样呢?实在很难比的。考察家庭,父母,在我看来会合理一点。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和学校是否合拍。不过实际操作起来也实在困难。1-2千的家庭,怎么考察?可以一家一家面谈1个小时,再反复比较斟酌吗?机考,面试孩子就可操作地多。但我们还是希望实验能够把考察家庭作为一个今后筛选的趋势。我想这需要有人做专门的研究。


接上28#。
在实验机考的环节孩子的失利给我触动很大,我一直在反思,孩子失利的根本性原因。众所周知,人的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的逻辑思维是不能靠培训有根本性提高的,所以我认为孩子失利的第一原因应该是与其他孩子存在差异,或者思考的过程还过于粗心。
作为家长,除了客观原因需要思考外,更多的应该去思考主观原因。通过这次机考失利,我总结的经验是: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幼儿园重新来过,我一定送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



    天马行空


王老师可以偷偷告诉我网筛的标准吗?
机考没机会接触,不过做过网上流传的去年的考题,全是根据图形找规律。我研究了那不到30道题目的编排,基本没几种变化。如果针对性训练一下小朋友,智商过得去的考下来不会有问题。如果延续现在的机考方式,我建议还是多增加题型,德、智、体全面考核,人文、地理、时事、道德观、创造力等等皆有涉猎,这样才不至于被骂


接上30#。
我儿子是整个幼儿园唯一的一个任何培训班都没有参加的孩子,因为其一:我不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二:培训班会占据孩子应该用来睡眠和玩耍的时间,睡眠是孩子增加脑容量的一个途径,玩耍是孩子童年的义务,我无权去剥夺。当然,作为家长我也尽可能的完成我应该做的事情。到了大班,特别是这学期,孩子的老师开始用各种赞美的语言加在孩子身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强、行为举止得体、知识面广等等,所以我觉得这几年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成功的。但是,现实的幼升小给了我不小的打击:
1、没有敲门砖的尴尬。我去报浦东一首不错的学校,孩子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而他班上其他小朋友却有机会,交流之后才知道,孩子没有机会的根本性原因是没有证书,所以没有敲门砖。
2、实验机考的失利。因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孩子没有竞争意识,虽然在考前给他强化了一下意识,但考后孩子的话还是让我无法释怀。因为环境的新鲜,在考试过程中他坐在椅子上转了好几圈,因为家里没有转椅。因为右边的孩子需要帮助,在考试过程中他去帮他把数字转换键按好,等等。最后做题只有七十几题,还是在他看见左边孩子比他多做很多题的情况下抓紧做的。其实考试、打分等都是成人世界的事情,让一个孩子去经历这些,我觉得过于残忍,但是现在我后悔的是应该让孩子早点知道这个游戏规则,这样就不会遗憾错过心仪的学校了。
以上就是我通过孩子幼升小所思考的问题,结论是应该早日培训,让他知道游戏规则,拿到敲门砖,在成人制定的游戏中少有遗憾。
王老师,以上只是个人感悟,不尽正确,希望点拨。


回复 #6 苏小元妈妈 的帖子

我赞成!现在皮小男孩真不受待见啊,期待你办这么一个学校。


我出一个方法,一边放喜洋洋与灰太狼,一边叫小孩按规定的顺序串小珠子,这个顺序长30个以上而且没规律,比如红红绿黄绿蓝蓝红蓝蓝绿红.......,这是考察孩子的专注力。
还一个传统方法,桌子上放一大堆东西,大大小小,不同类型,至少平时家里常用的东西,让观察(可以拿起来看)一分钟,然后说出有些什么东西,然后提问某东西什么颜色,某东西是否在里面,某东西的细节等。这是考记忆力,以前训练间谍的方法。
......不说了,担心被明年的家长丢石头


回复#1低叹         
孩子六个月开口叫爸爸妈妈, 两岁左右儿歌听了两遍就能背诵,只要有积木玩,就可以独自玩很久,现在已经玩到乐高的10-16岁的级别。运动能力也好,会排轮,冰刀,滑板,自行车,游泳。我们倒在实验 的网 篩  上。                                                                       


回复 #36 duduyuanyuan 的帖子

十年以后你再回头看,也许发现倒在实验的网筛上只是刚好和这个学校没有缘分而已,并没有什么。


回复 #1 低叹 的帖子

怎么考孩子,一个04年9月生的女孩和一个05年8月的男孩在那种考试的时候的表现出来的差别也许比两岁还要多。


maomaoABC 发表于 2011-5-20 09:41
接上30#。
我儿子是整个幼儿园唯一的一个任何培训班都没有参加的孩子,因为其一:我不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二:培训班会占据孩子应该用来睡眠和玩耍的时间,睡眠是孩子增加脑容量的一个途径,玩耍是孩子童年的义务,我无权去剥夺。当然,作为家长我也尽可能的完成我应该做的事情。到了大班,特别是这学期,孩子的老师开始用各种赞美的语言加在孩子身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强、行为举止得体、知识面广等等,所以我觉得这几年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成功的。但是,现实的幼升小给了我不小的打击:
1、没有敲门砖的尴尬。我去报浦东一首不错的学校,孩子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而他班上其他小朋友却有机会,交流之后才知道,孩子没有机会的根本性原因是没有证书,所以没有敲门砖。

谈谈个人看法
没有参加培训班,是否家长在家里也没有自己教过?如果有其实应该跟参加培训班一样的,而且因为是一对一,效果可能更好。所以这个培训班没有绝对作用。“不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事实上是,有准备的考试肯定强于没准备的考试,除非你认为那不是考试,我们自己考了这么多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准备过了,那么他就是比你没准备的先跑了50米,可能没你聪明,但比你先学先理解。我自己不反对给孩子上培训班,尤其是她喜欢的,这样她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对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她如果不喜欢我也肯定不会逼她上。在不同的环境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优缺点,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
我们也没有证书,虽然学了几年英语口语,但没去考过证,因为孩子不愿意去考。这次小学入学考,女儿应该成绩很好,当然我还是认为有少部分运气成分,可能她不擅长的没考。你孩子坐不住我觉得要从家长方面找原因,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注意力能够集中的做一件事了,在家里要多引导,训练,否则上了小学也是很痛苦的。我女儿非常好动,我说她每天跟吃了兴奋剂一样,但她一看书马上就安静下来,很专注。
我是全职妈妈,虽然读了很多育儿类书籍,但我不在家教孩子,我耐心不足,佩服那些能在家自己教孩子的家长。五年后大家又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相信你会早早做好准备,小学阶段孩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但是培训班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回复 #35 ontheroad 的帖子

我赞同,这个办法好,而且我儿子不喜欢看喜洋洋,有优势,哈哈
我提供一个方法:电视里演选拔狙击手,一个五角星,五个角分别五种颜色,让大家看一下,然后藏起来,问顺时针旋转270度,红色指向哪个方向? 兼考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

另外,王老师,我儿子明年幼升小,看今年的考法,我觉得有希望考上实验,可是如果通不过网筛怎么办呢?



俺招生的话,要加上跟孩子的面谈内容:
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名;
父亲、母亲的生日;
家里电话。



回复 #35 ontheroad 的帖子

第一个可操作,不足是每个孩子的精细动作水平在这个年龄段差异很大,会排出那些水平低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中很多是十分厉害的。
第二个很冒险,由于没有事前明确任务,很多孩子会不记。那些记住的,可能是发育障碍的孩子。
你多说一些,我感觉你很细节的,都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很不错的。


回复 #33 maomaoABC 的帖子

我不知道不参加培训对不对,不过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不参加大三门的学前培训.
我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也没学过学科,可是他也不是啥也没学过,他没有任何所谓的巧门砖,可也考上了周边可以考的学校.我觉得培养学习的习惯是必须的,他有必要学会
1.有礼貌,守纪律
2.好奇,爱思考.没事买买菜......
3.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4.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5.多项运动
6.关注力和耐心





就近入学即可。
    标题: RE: 如果让你来鼓捣幼升小,你怎么选?

回复 #40 aochuanhui 的帖子

这个方法不好,如果小孩不知道270度是什么意思就不行了,270度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东西,但要练过的才知道什么是270度。而且逆时针90度(270度)的题太普通了。这个题目就变成考小孩什么是270度。


datouwawa 发表于 2011-5-20 10:21
俺招生的话,要加上跟孩子的面谈内容:
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名;
父亲、母亲的生日;

家里地址。
父母手机号码。
今天是怎么到学校的,乘了几路车,到过什么街。如果开车来的,行车路线是什么?


   其实就近是最好,实验真的是有水平,就就近招,东校就近招成果也蛮好的.


谢谢以上家长的点评,我只是说说我对幼升小的一些环节的思考。
我并不担心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没有敲门砖我孩子还是有机会去的。之所以实验和SWFX选择让孩子自己去考,而没有用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因为“流行语”说这两个学校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如果有机会而孩子没考上,我个人认为孩子还缺乏去那上学的一些素质,特别是实验,强行跟班进去意义不大。



回复 #1 低叹 的帖子

我们是去年机考没过的孩子,后来到另外一家名气不大的学校参加了面试,我觉得她们的做法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可能不适用于报名众多的名校。
1. 孩子被带进去后,先跟老师聊了一些话题,老师问他最喜欢什么,他说喜欢战斗机,然后老师就跟他聊“大黄蜂”,考察孩子的表达能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看图说话的。
2. 数学老师问了一道/几道算术题(这个不是很清楚),有会的,有不会的,不会做,老师讲解,然后再问一道类似的题,他做出来了,考察孩子的接受能力和专注力。
3. 让孩子上机识字,看他的识字量。
4.  ------
这些都是老师告诉我的,可能还有些没说。然后老师告诉家长,孩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果比较明显的话)。当场老师就告诉我说我们家孩子很好,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们家孩子确实不错,只是我在幼儿园阶段从来没有专门教过他什么,所以带他考了3-4家名校,均无结果。
在我看来,只要设置的内容合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很容易看出来哪些孩子比较有潜力的,而且耗时也不长呢,只是我们国家习惯于一刀切的做法了,这样多简单啊。
如果说王老师诚心诚意问这个问题,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低叹 发表于 2011-5-20 10:21
回复 #35 ontheroad 的帖子

第一个可操作,不足是每个孩子的精细动作水平在这个年龄段差异很大,会排出那些水平低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中很多是十分厉害的。

我只是提个思路,你是专家,具体方法你有经验。
第一种可以改在电脑上拖动一堆图形排序,或填到空格里。如果难点,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比如红色方块-绿色圆-蓝三角,但都是用文字告诉小孩顺序。屏幕另一边放动画片,看会否分散注意力。
第二种也可以改在电脑上,而且可以更深化些,比如每个东西上面标一些数字,最后问所有红色物体上的数字加在一起是什么?或者,红色可以吃的有什么?从体积大到小排顺序说出物体等。


本帖最后由 xieyy 于 2011-5-20 11:12 编辑

回复 #30 maomaoABC 的帖子

大家的普遍看法和我们家的切身感受有点不太一样,所以我要在这里放放厥词。

从我们的经验来说,有些非常有口碑的培训不会挖潜能,只会埋没潜能。我们宝宝小班升中班开始就在吴品上课,宝宝一直受到老师的表扬,是班级里比较灵的几个小孩。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她很快学会了一些套路,变得功利了,其次,对于套路之外的东西,也希望找到套路,对多样性没有兴趣,第三,偶尔她不在状态时,发现自己其实不动脑筋,过一会自然会知道答案,可以偷懒, 变得没有主动性,第四,对于准确答案有异乎寻常的热情,同样开始拒绝多样性。结果我们在大班开始时坚决退出了吴品。大班的一年里,我们在陪她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挑战她去动脑筋,给她灌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观念,最后她居然能反过来挑战我们,乐在其中,我们才松了一口气。至此,我们坚定了不去那些以升学为指挥棒的学校,非常幸运,宝宝被上实收入。

另一方面,以培养各种兴趣为主的培训不妨让宝宝快乐的玩中学。比方说,我们在搭lego时用到了轮轴的构造,杠杆原理,滑轮等等,当宝宝兴致勃勃地发现原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那些事情后面有那么多玄机,那种快乐、兴奋和随之产生的求知欲是任何说教都培养不出来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音乐,一个相同的主旋律可以被不同的小朋友变换成风格迥异的变奏和即兴,而不同和和弦和和弦变奏对主旋律又有各种影响,当音乐以这种变幻无穷的美妙和快乐将宝宝包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开放和活跃的脑袋,我们和我们的宝宝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所谓培训。这与过早开发潜能没有关系。这是稀缺的真正的教育。而这在国外其实非常常见。


ontheroad 发表于 2011-5-20 10:34
家里地址。
父母手机号码。
今天是怎么到学校的,乘了几路车,到过什么街。如果开车来的,行车路线是什么?

我两岁就教儿子记了,说万一被人贩子骗了,只要记住就能找到家。


回复 #45 ontheroad 的帖子

我没有描述清楚。
比如一个五角星,五个角分别五种颜色(红黄蓝绿黑),让大家看一下,然后反过来,反面朝向大家,旋转几下,问指向左面的是什么颜色?下面是什么颜色?至于旋转多少度,由老师掌握,小朋友不需要知道度数。
这个题目不算难,也并不简单,王老师亲自试一下就知道了。如果转上78次,估计王老师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电视里演选拔狙击手,


回复 #33 maomaoABC 的帖子

我同意王老师说的随大溜;既然要参与游戏,就要尊重游戏规则。小升初是各个学校分别制定的,各有各的规则,也不能说什么就是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我相信每个妈妈都在做着自己以为最合适的选择,不管考不考证,上不上课外班


aochuanhui 发表于 2011-5-20 11:10
回复 #45 ontheroad 的帖子

我没有描述清楚。

反过来后,五个角有区别吗?如果没有区别,变成考视力了。
只要记住颜色顺序,盯住其中一个角,就行了。转多少次都没关系。这是考视力哦。


我歪个楼,我就希望以后通知的句子能改一改,不要写“”遗珠“”了,这个句子有点太搞笑,简直破坏幼升小的严肃气氛。

正常一点就好,呵。


回复 #54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中国人就是从小习惯了随大流,以至于都忘记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这个大流到底流向哪里。


回复 #17 全职妈妈 的帖子

我想首先应该是选孩子,其次才是家庭。家庭的环境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如果说选学生就是选家庭未免本末倒置了。因此我们没必要就把孩子分成民工的还是博士的,很多博士的孩子不也在网筛里被遗珠了而质疑网晒吗?另外这里的考可以理解为考察,考量,即对比孩子的自身内在气质是否符合学校,毕竟是缩短了学制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孩子的理解力、接受力、运用能力能好一些。考的内容不会是单纯的孩子的识字量或是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学科上的内容。


回复 #29 wmiao2005 的帖子

呵呵,考家长前年王老师就试过了,通过机考的孩子家长完成一份答卷,结果让王老师很伤心,因为诚信的家长可以以个位计,所以王老师的一句关于实验为什么不看证书的理由让我记忆犹新“家长为了孩子是很疯狂的”。


回复 #58 chentang 的帖子

我说考家长,并没有说要选博士, 这个标准应该是实验订。比如考察哪个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要800字, 不用博士。 博士网筛“遗珠”,写文章还是遗珠, 博士的人文水准不一定灵的, 你看故宫的错别字就知道了。 另外博士未必自己带孩子,可能对孩子完全不了解。
未来的几年, 还不是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打交道。 他们关系和谐了, 效果不就出来了吗?孩子的可塑性高, 家长的可塑性就差远了。  
6岁的小孩,发育性的区别会把其他区别淹没,选择性没有标准。 6岁就成考场的常胜将军, 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吗?


回复 #57 DundunMM 的帖子

呵呵,也不要认为众生皆醉我独醒;也不要认为就中国人如何如何,其实各个地方都一样,至少在游戏规则上,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真正的合理,没有什么就是绝对的对和错,很多时候就是要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计划,相同的模式下众生的表现就是区别了。谁能说人生里面不是运气成分居多呢?没啥事情是能无限的掰开了揉碎了去一探究竟知道根本的;
这世界上,没谁比谁高明多少的,仅为个人看法,嘿嘿


回复 #61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就事论事吧,王老师在谈的是孩子入小学的筛选问题。如果扯到其他的方面,这个论题就太大了。


回复 #59 chentang 的帖子

是看家长还是看毕业证书?我说的看家长是说看家长,家庭和学校是不是合拍,会不会和谐。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不是一致。更像是找对象结婚。要配合的好才有好结果。学生特性和学校要配合,家长家庭和学校也要配合。



回复 #62 DundunMM 的帖子

呵呵,那不扯远了;
我觉得幼升小,除了逻辑思维、数字方面的,孩子的吃苦精神,语言逻辑组织都是应该考察的范围;
现在的孩子普遍娇气,应该考查一下是否肯吃苦能吃苦,比如通过障碍的能力,不看到底谁能通过,就看跌倒后孩子的表现,是擦干眼泪憋红着脸继续呢,还是哭着回头;
语言逻辑组织就考看图说话,可以考查出语言组织和想象力


回复 #58 chentang 的帖子

还是要问,6岁的孩子怎么选。都是好孩子,谁又比谁在什么方面好多少?要是6岁就能分出来,那么今后12年教育无非是给他们填了很多知识而已。


回复 #64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这些都要面试才能够表现出来的,其实机考、一刀切从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中国缺乏尊重和人权的问题。
另外我不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看图说话好就是语言逻辑强,很多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能说,看到他不熟悉、不喜欢或者没把握的就不说,其实这些孩子在学校经过老师的训练后看图说话/作文一定不差,但是学前的孩子没有训练过是不可能达到的。这些都应该是小学的知识,提前给孩子学了,还以此作为考查孩子的标准,不合适,所以全职妈妈说的也不无道理。


回复 #55 ontheroad 的帖子

ontheroad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规律。不过对小孩子来说并不简单吧。

那么我升级一下:老师转90度问:问指向左面的是什么颜色?
再问:如果照这样再转4下,指向左面的是什么颜色?
再问:如果照这样再转8下,指向左面的是什么颜色?
再问:如果照这样再转17下,指向左面的是什么颜色?

要么你孩子在脑子里想象转17下,要么你孩子会除法,哈哈



本帖最后由 AndrewMom 于 2011-5-20 13:15 编辑

6岁的孩子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天分上。这个出去读读外面的辅导班就知道了。xrs二年级就开始分提高班和普通班,分不同水平进行教学培养了。
还有逻辑思维本来就是路子嘛,总结规律阿。所谓举一反三,就是逻辑思维,同类的进行归纳。都是左脑负责的。右脑才负责绘画和音乐这些。
其实我觉得培不培训,对实验这种考试帮助不大。实验这种题目,我觉得很科学,是选拔天分高的孩子。我们家儿子也学了不少了,同样没过机考。我知道他的天分,确实远没到那个地步。一起读xrs学前班的孩子,有个幼儿园中班的小男生,100内加减法,乘除法,全部心算,什么分数,负数,理解起来统统没问题,一年级的逻辑思维题也毫无问题。比大班的男孩子反应都快很多,绝对天分,这个根本是教不出来的。同样认识中班的男孩子,10以内还要数手指。

PS:明年一定介绍那个小男孩的妈妈来王老师这里试一下。


回复 #66 DundunMM 的帖子

没那么夸张吧,亲子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本来就充满了这种环节。看绘本时候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就是初期和简单的看图说话,还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不是非得要孩子说的完整才算ok。不算什么提前学吧。再说,也不是说提倡学前什么都不教吧,适当的还是要接触的吧


回复 #69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我认为要看孩子的,我们家孩子去年以前就是非常抵触看图说话,但是上一年级以后老师引导引导,人家也能写点小东西了,我个人觉得用看图说话考幼儿园的孩子不合适,跟孩子聊聊,引导他们说说话还是可行的。


回复 #69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完整的语言表达是可以不断培养的,不是说一定要讲故事背儿歌啥啥的.平时说话就是一种锻炼.
如果学前一点不学是父母不够负责.但是学不等于上辅导班吧. 所以如果自己平时也不潜移默化的教孩子,那考不进好学校也不冤枉. 智力的早期开发,我也同意越早越好,我只是不欣赏提前学习应试的东西.更提倡通过家庭的教育自然的学习.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父母的不断以身作则, 语言的能力来源于多看多听多练习. 协调能力也需要在运动中培养.买菜可以学算术, 打电话可以练表达.画画提高想象力,旅游开阔视野.只要有心,无处不学习.


回复 #68 AndrewMom 的帖子

那你先要跟王老师打好招呼,别网筛就给筛掉了。


回复 #71 庭前花开 的帖子

非常同意!!!;我也喜欢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一些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通过读绘本讲故事,让孩子不知不觉的识字;在马路上看路牌,分辨东西南北方向;打电话锻炼孩子的数字意识和敏感度,我儿子在两岁多就能独立记住并拨打我和老公的手机了,我觉得不容易,因为需要在电话键盘里分辨并按顺序拨出特定的数字序列;所以,学问在课堂外,学习可以在培训之外


本帖最后由 羊羊妈妈 于 2011-5-20 14:38 编辑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开的形式让孩子抽签,抽到录取的就进,抽到淘汰就到其他心仪的学校再去抽,实在抽不到,就到地段学校。
若有家长担心公平问题的,可以一直在现场监督,呵呵!
这样就可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了。



回复 #1 低叹 的帖子

喵爸就是王老师吗?不管1人,还是2人,全体家长推荐他(们)进入上海市教委,参与升学改革,改变现状!


回复 #70 DundunMM 的帖子

也有可能吧,看孩子个体;我们4岁不到,这几天我开始和孩子互相交换角色,互相讲故事给对方听;儿子已经给我讲过几次故事了,因为条件是他讲一个,我就讲两个,所以他兴致高涨;小孩子总归还是贪玩的,要想各种办法逗他产生兴趣


回复 #74 羊羊妈妈 的帖子

  开双色球......


回复 #76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需要表扬你是个好妈妈,所以我们孩子没被选中,我的失落并不太大,毕竟我可能过于崇尚自然发展了。但是以此评选孩子是否优秀,并作为录取标准还是有待论证的。


回复 #75 番茄妈妈 的帖子

上海市教委那么好进的?如果他们有这么大的胸怀,中国的教育早不至如此了。


回复 #77 庭前花开 的帖子

可能这样就没有公平不公平的争论了。
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运气差点是能理解和接受的。
所以同意的请支持一下!说不定支持的多了,也就被我们教育体系接受了。哈哈


回复 #71 庭前花开 的帖子

这个学习应该和实验的机考是两个概念的。还有面试的考试,如果孩子没有一些训练,我不觉得孩子就能凭天赋被老师看中,当然除个别天才以外。


回复 #80 羊羊妈妈 的帖子

要真这样,花头还要多,说不定


回复 #34 爱家 的帖子

偶家里这个皮小孩偶也管不好。
呵呵,记得有个妈妈有一个跟我们元元一样的皮小孩,天天被老师叫到学校,她痛苦地说“这么多搞教育研究的都想不出法子调教好皮小孩,让偶们这些不搞教育的咋整呀!”



回复 #79 DundunMM 的帖子

如果上海市教委也在看这个平台,这是个笑话。如果我是名教育工作者,我会感到惭愧。


回复 #84 番茄妈妈 的帖子

哎,该惭愧的人从来大言不惭。我们就当作玩笑说说放松一下好了。


回复 #74 羊羊妈妈 的帖子

这个我支持的。哈哈。
我们当时网筛好是10023,我跟儿子说“100分,来赛”。结果没进,只好跟他说,不好意思,老妈断错句子了,看来是“10分,没来赛”!


回复 #86 苏小元妈妈 的帖子

你好幽默哦!向你学习!


我就在想,如何能呼吁学校取消网筛呢,否则总觉得网筛不过是自己的责任;如果机考或者面试不过,倒还好接受。
我们还有两年,强烈希望两年里实验取消网筛,哈哈


本帖最后由 羊羊妈妈 于 2011-5-20 15:17 编辑

去年我们幼升小时等待的心情还记忆犹新。担心孩子没有考好,担心孩子被“李刚的儿子”顶了。。。最担心的还是孩子。
为应对地段招生,我们都争相买学区房;为应对幼升小或幼升初,我们把钱大把大把的送到培训机构,还断送了孩子的童年!
不管我们如何来捣鼓幼升小的选拔,每年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我们只能自己幽默一把。


回复 #87 DundunMM 的帖子

羞愧一记。原本逼着小皮人直冲实验、世外、逸夫的;结果考完世外逸夫,小皮人要困觉了,陪幼儿园的小姑娘一起去考了爱菊,没想到小姑娘没进,皮小人进了。偶不知道是爱菊喜欢皮小人,还是偶们皮小人正好在“老虎打盹”,老师一个没发现混进去了。大概这就是缘分吧~


回复 #90 苏小元妈妈 的帖子

估计是皮小人打盹的时候没有显现出皮的一面,老师没有看到本质,呵呵......
哎,都是好孩子,说来说去还是教育资源少了,权利过于集中等社会问题造成的。


wmiao2005 发表于 2011-5-20 10:06
回复 #1 低叹 的帖子

怎么考孩子,一个04年9月生的女孩和一个05年8月的男孩在那种考试的时候的表现出来的差别也许比两岁还要多。

是不一样,所以说实验的考才更能说明问题.
男孩和女孩的语言表达的差距真的很大,但是机考忽略了这点,把成人对孩子的主观印象降到了最低点,应该说,对男孩还是相对公平的.


回复 #64 eversunshine07 的帖子

这种东西没法考的.
跌倒后哭不哭,不仅是能不能吃苦,更多的在于这个孩子的性格.
语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更是男女差异太大.
其实对一般的孩子来说,他喜欢的东西他就能吃苦,他不喜欢的东西,他就不愿意吃苦.


本帖最后由 dudu623 于 2011-5-20 21:42 编辑
AndrewMom 发表于 2011-5-20 13:13
6岁的孩子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天分上。这个出去读读外面的辅导班就知道了。xrs二年级就开始分提高班和普通班,分不同水平进行教学培养了。
还有逻辑思维本来就是路子嘛,总结规律阿。所谓举一反三,就是逻辑思维,同类的进行归纳。都是左脑负责的。右脑才负责绘画和音乐这些。
其实我觉得培不培训,对实验这种考试帮助不大。实验这种题目,我觉得很科学,是选拔天分高的孩子。我们家儿子也学了不少了,同样没过机考。我知道他的天分,确实远没到那个地步。一起读xrs学前班的孩子,有个幼儿园中班的小男生,100内加减法,乘除法,全部心算,什么分数,负数,理解起来统统没问题,一年级的逻辑思维题也毫无问题。比大班的男孩子反应都快很多,绝对天分,这个根本是教不出来的。同样认识中班的男孩子,10以内还要数手指。


你说得很客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所以家长应该能从平时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擅长的地方,自己要对孩子有个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先做到因材施教哈!


个人认为实验网筛的做法,有欠思考。可能报名的人太多,实验为减少面试的工作量,采用此种抽签的做法。所以有家长投两份,一份中号,一份落选的奇怪现象,实质是表露其网筛无标准,实验对选择生源的轻率的表现。与其名校资格实不相符。
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需要明确你捣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对目前已经挑选的学生满意,那就不需要创新了。一个有想法的学校更需要有自己的坚持而不是创新。实验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最聪明的全部囊括,同时也无法照顾所有类型的儿童。
除非你认为现在招了很多不该招的人,那么好好总结一下这些人的特点,设计一个相应的单元不是难事,至于权重,可以采用不计入总分的一票否决制


风生水起 发表于 2011-5-20 21:34
个人认为实验网筛的做法,有欠思考。可能报名的人太多,实验为减少面试的工作量,采用此种抽签的做法。所以有家长投两份,一份中号,一份落选的奇怪现象,实质是表露其网筛无标准,实验对选择生源的轻率的表现。与其名校资格实不相符。
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可能实验网筛的目的只是圈定足够数量目标人数,并且这些人数完全能够保证从中挑选出60名想要的孩子。所以网筛不过的可能是遗珠的,面试不过的是真的不适合实验的。


本帖最后由 羊羊妈妈 于 2011-5-23 16:26 编辑

发错了



eversunshine07 发表于 2011-5-20 14:30
回复 #71 庭前花开 的帖子

非常同意!!!;我也喜欢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一些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通过读绘本讲故事,让孩子不知不觉的识字;在马路上看路牌,分辨东西南北方向;打电话锻炼孩子的数字意识和敏感度,我儿子在两岁多就能独立记住并拨打我和老公的手机了,我觉得不容易,因为需要在电话键盘里分辨并按顺序拨出特定的数字序列;所以,学问在课堂外,学习可以在培训之外

同意。我去超市时,孩子如果要买东西,我会把叫他把价格加起来,加错了就不买。这样下来,他算术好很多。


本帖最后由 马甲001 于 2011-6-16 10:06 编辑

1。学生全部分片对口;
2。老师按职级发薪水(老师职级每年考核,有升有降),奖金按学生全市每年一次的各项考核订(德智体美劳)老师工作的学校全市统一根据居住地等尽量就近工作,每年调整一次,尽量做到教育资源平均分配;
3。全市所有学校都标准化配置,不存在哪个学校硬件好哪个硬件差;
也就是老师是流动的,学校是标准化的,学生是固定的;






欢迎光临 喵喵网 (http://321mm.org/) Powered by Discuz! X1.5